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3731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docx

垦利县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垦利县城乡规划 

 第一章城镇体系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沿革

1943年4月,建立垦利县。

直到1981年,县城未有总体规划。

1982年,在惠民地区城市规划组的指导下,垦利县基本建设局编制了《垦利县城总体规划》。

1987年,垦利县人民政府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订。

1988年,该规划经审查批复。

垦利县城的性质定为: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东营市小化工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县城规模:

远期2000年为3.5万人,用地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均城市用地130.45平方米。

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以旧城为依托,向南、向西发展。

规划东西向主干道5条、南北向主干道4条。

工业区重点发展西、南两片。

居住区规划分布为四大片,即东北片、西北片、西南片、东南片。

公共建筑,行政机关主要分布在中兴路两侧;商业、饮食、服务业规划在振兴路中段、兴隆路两侧,中段建综合性的市场,以商业带动城市发展;文化教育,分布在东部城区,南部增设影剧院,文体教育用地设在县城西北部;医疗卫生,县医院原地扩大规模,城区生活居住区内增设卫生保健站或小规模门诊部;城东北部规划建设体育中心。

采取点、线、面相结合,重点绿化和一般绿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绿化,规划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0%;烈士陵园迁至城区以北,利河路以西;以大桥公园为中心,普遍绿化城区北部,建成城市公园。

垦利县城第二轮总体规划于1996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垦利县城乡建设委员会联合编制而成,并于1997年4月经东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第二轮总体规划期限为近期1996~2000年;远期1996~2010年城市性质是以石油化工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现代化小城市。

县城规模为近期人口4万人,用地4.76平方千米;远期人口为8万人,用地9.08平方千米。

规划中心的县城由四个相对独立的片区组成,即城西片区、城东片区、石化工业区和绿化景观片区。

2002年6月,建设局委托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了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和垦利县区划的调整,第三轮编制的《垦利县城市总体规划》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2009年垦利县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第三轮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

 

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

一、城镇布局结构

城镇发展结构可以概括为“双核多点联动”,具体强调三个方面。

西聚东疏:

规划期内垦利城镇发展的重心将继续保持向西部发展的趋势,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将继续扩大。

双核多点:

县城成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中心,胜坨成为工业发展中心。

规划期内,市区非农产业的扩散和乡镇民营经济发展,将促使临近市区的郝家、董集和永安镇城郊型小城镇快速发展,成为垦利县城镇发展中的三个增长点。

圈层发展:

以外环路和滨河路构筑城乡结合的圈层发展轴,沿发展轴从东向西连接永安—垦利县城—胜坨—董集—郝家5个西部城镇,成为带动垦利发展的重点地区。

二、城镇人口规模

规划期内,县域各城镇人口将呈现快速增长、稳步增长和控制增长三种增长趋势。

快速增长型城镇——县城和胜坨镇。

进一步壮大县域中心城镇的地位,发展特色产业,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城镇人口的集聚,提高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

稳步增长型城镇——郝家、董集和永安镇。

培育发展非农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集中,稳步扩大城镇人口。

控制增长型城镇——黄河口镇。

地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内,临近核心保护区。

适度控制城镇人口发展规模。

三、城镇职能

发挥城镇在发展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城镇布局与产业布局的协调,

将城镇发展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心。

积极培育和壮大综合型、工业型、商贸型和旅游型城镇的发展。

综合型城镇——垦利县城。

完善服务管理功能,成为全县的行政和社会服务中心。

加快经济开发区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机电、轻纺等工业,控制石化等污染性工业发展,成为东营特色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承接市区人口的转移,成为东营北部重要的新区。

培育发展商贸流通业,依托高速公路出入口,发展东营市化工、机电等特色产品区域性交易批发市场,增强城镇的流通功能。

工业型城镇——胜坨镇。

依托东西两个工业园和万达、胜通和东辰等大型骨干企业,进一步发展化工和机电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

成为东营市重要的工业基地。

商贸型城镇——郝家、董集和永安。

发挥城郊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和轻型加工制造业,控制发展污染型的重工业。

郝家、董集依托外环线,壮大现有的汽车服务业、培育发展餐饮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逐步形成东营特色服务业发展区。

永安镇依托机场重点发展物流业和商贸流通业,控制发展污染型工业。

旅游服务型城镇——黄河口镇。

依托生态保护区,积极发展餐饮、住宿等生态旅游服务业,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四、综合交通规划

区位与交通条件:

县城和大部分乡镇紧邻东营市主城区,与市区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共享程度很高,东营市区铁路站场和东营港均可对垦利发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东营机场位于垦利永安镇,成为县域发展又一条件。

公路方面,环渤海高速公路东营段(东青高速)穿过县城东部并设有出入口,大大改善了垦利的对外联系。

现状和规划的省市公路,是垦利对接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

垦利县位于黄河沿岸,是东营市区通过黄河大桥(垦利大桥、利津大桥)联系外部的门户地区,始于市区的放射状对外公路和东营市外环路,成为垦利与市区以及垦利内部乡镇联系的重要纽带。

规划目标:

呼应县域城镇发展结构,优化城镇联系功能,突出“双核”带动作用;强化与东营市区的对接发展,为全面融入区域创造条件。

规划重点是重要交通走廊的五个层次

高速公路主要承担城市对外交通与过境交通,由东青高速、东港高速、环渤海高速组成,预留连接滨州、济南方向的高速公路走廊。

干线公路主要承担市域城镇间的通勤交通,从东营中心城外围公路环引出4条放射状路网,分别连接利津县城、虎滩乡、陈庄镇、河口区孤岛镇方向,构成县域交通骨架,其中弱化黄河路干线公路功能,在垦利黄河大桥处分为东西两条外围公路连接中心城公路外环。

乡镇公路辅助承担县域城镇间的通勤交通,垦利城区西侧增加一条与胜坨的联系通道,东侧构筑环状乡镇公路。

快速路通过5条快速路与中心城路网对接,其中垦利城区的3条快速路将是构筑“一城三区”体系的主要通道。

堤路与观光道路借助黄河堤路与现有乡村道路,构筑黄河口观光景观道路。

五、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水源:

规划仍以黄河水为垦利县的主要水源。

永镇水库、胜利水库和永安水库3座水库,设计蓄水能力6792万立方米,调蓄水量达1.1亿立方米,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条件;规划将与3座中型水库相近的三号水库、四号水库和永安水库一并作为全县饮用水水源的补充,在滨州向东营市西城供水的管径1000毫米的混凝土主管线上嫁接管径400毫米管线作为郝家镇主要供水水源。

规划全县年设计供水量为11490万立方米,其中三号、四号水库和永安水库按照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在3座中型水库满足要求时可作为农业用水,在城镇用水紧张时作为饮用水水源。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2008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设。

供水管线铺设到村头,

与村内原有供水管网对接,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供水。

农村人口受益率达到100%,规模化集中供水覆盖率达到98%以上。

充分利用垦利县地处胜利油田腹地,油田矿区和农村交叉分布的有利条件,突出发挥现有地方自来水管网和油田自来水管网的作用,向乡村进行最大限度地延伸辐射,实施农村供水与城区、油区供水管网对接,实现以城带乡、以矿带村。

地方自来水公司和油田自来水公司管网辐射不到的村镇,依托现有大中型平原水库,建设水处理厂。

各水源、水厂只要水质达标、水量有保障、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就尽量扩大供水辐射范围。

供水设施规划:

新建永镇水厂、胜坨水厂、第一水厂和第二水厂共4座水厂,铺设供水管网,覆盖垦利镇、董集乡、黄河口镇、西宋乡、永安镇、红光办事处,共246个村,110949人。

(二)排水工程规划

现状概况:

全县年排污水量约为200万吨。

目前除县城城区和永安镇的石大科技园内建有污水处理厂之外,其他各镇区均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各镇和县城城区的排水体制均为雨污合流制,其中董集乡和西宋乡的排水系统极不完善。

污水量预测及污水处理设施:

城镇污水总量按给水量的80%计算,工业废水需自行处理达标后,方可排入污水管道。

(三)电力工程规划

2020年,垦利地方最大供电负荷为47.6万千瓦,以220千伏容载比1.9进行计算,需要220千伏变电容量85万千伏安。

按照《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和东营电网“十一五”规划,规划期内在垦利境内将建设220千伏区域变电站3座,总容量达162万千伏安,另县域内有地方及企业小电厂2座,总装机容量4.8万千瓦,上述220千伏变电站和电厂将为垦利及周围地区的地方和油田用电提供可靠保障。

规划新建、改建110千伏变电站8座,新增110千伏变电容量90万千伏安,改建110千伏变电站5座。

规划升压改造的变电站分别是:

改建永安镇变和开发区变,分别新增5万千伏安110千伏主变2台,远期可增至3台;改建坨庄变,更换主变为110千伏,规模2×5万千伏安;改建董集变,新增5万千伏安110千伏主变2台;改建永安变,更换110千伏主变2台,容量5万千伏安/台;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分别是110千伏化工变,主变容量为2×5万千伏安;110千伏红光变,主变容量为2×5万千伏安;110千伏城北变和110千伏开发区东变,主变容量均为2×5万千伏安。

另外,新建35千伏新安变、西宋变,主变容量均为2×1万千伏安。

近期新建220千伏前于变电站和胜坨变电站,主变容量均为3×18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化工变,主变容量为2×5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宏远变,主变容量为2×4万千伏安。

升压改造110千伏永镇变,新增110千伏主变2台,容量5万千伏安/台;升压改造110千伏坨庄变,更换主变为110千伏,容量5万千伏安/台,远期规模3×5万千伏安。

另外,新建35千伏新安变和西宋变,主变容量均为2×1万千伏安。

(四)通信工程规划

电信网:

固定电话网规划期末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45~50部/百人,其中城区60部/百人,重点镇45~50部/百人,一般镇40部/百人,乡村30部/百人,交换机总容量达到21万门以上。

近期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0部,交换接入设备达到17万门。

无线市话网无线市话是对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未来将以网络优化为主,提高现有覆盖范围内的通信质量。

数据网以数据宽带业务发展为重点,健全城区光缆城域网,增加市、县出口宽带,升级网络性能,更新大容量交换机,延伸宽带网络,逐步将宽带网络向农村延伸,大力发展XDSL及光纤接入,全面促进数据业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进一步挖掘基础数据网潜力,发展低速客户。

大力发展宽带增值业务,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多种业务需求。

传输网加强网络建设,进一步发展完善由SDH光环组成的本地网传输网络,使传输网络向智能光网络方向发展,为各种电信业务提供更宽、更安全的网络通道。

移动通信网规划近期用户数达到10万,远期达到22万以上,普及率分别达到40%和60%以上。

邮政通信网充分利用邮政“三网融合”和城乡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大力发展电子邮政和物流配送业务。

近期进一步加强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城乡邮政服务网点,扩展和延伸传统邮政业务,积极尝试开办新型电子邮政及物流配送业务。

广播电视网加快广播电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完成广播电视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转中心,实现数字化。

加快城镇和农村有线电视网络的更新改造。

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和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着力提高有线电视入户率。

使全县100%农户能看上有线电视,80%的乡镇和村庄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

(五)燃气工程规划

城镇居民燃料气化率达到100%。

规划气源以天然气为主,近期气源以胜利油田天然气为主,乡村可开发部分沼气或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生活用气主要气源。

远期以临淄方向天然气(陕甘宁的长庆气田或濮阳油田天然气)作为新气源。

(六)供热工程规划

现状概况:

除垦利县县城区和胜坨镇具有较大的集中供热面积外,其他镇区的集中供热面积均较小,集中供热工作还没有全面发展。

工程规划:

根据各镇区的用地布局规划、各地块的容积率及供热指标预测供热负荷,按照集中供热规划实行集中供热工程的新建和扩建,控制小型锅炉房的建设。

边缘地区可视情况采用分户独立采暖。

规划供热指标:

居住及公建采暖热负荷,根据建设部《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依据采暖节能措施后采暖热指标推荐值,选取采暖热指标值如下,居住建筑为55瓦/平方米,公共建筑为65瓦/平方米。

工业生产及采暖热负荷,参考相似工业区的情况,工业用热指标为每平方千米35吨/小时,并将工业生产用热与厂房采暖统一考虑。

根据各镇区的采暖负荷预测以及各镇具体情况,确定各热源形式和供热规模。

 

  第三节垦利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9年,《垦利县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新一轮调整。

调整后的《垦利县城市总体规划》共计十四章二百五十一条。

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空间范围与期限

县域范围:

垦利县行政区范围2204平方千米。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用地范围:

根据实际划定城市规划用地范围为,东至东二路向北延伸线,南至德州路,西至利河路向西约2.2千米,北至黄河堤路,总面积108.9平方千米。

本次规划的期限:

近期为2009~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城市发展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5%,2010年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1%以上。

城乡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2010年达到48%。

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配套,千人拥有病床数5张。

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人口覆盖率达到8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向富裕阶段迈进,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城市和农村人均住宅面积分别达到35平方米和30平方米。

资源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010年增加耕地2000公顷,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2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城乡环境卫生普遍达标,COD、二氧化硫、烟尘削减率分别达到5%、6%和8%。

(二)远期发展目标:

区域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发展。

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

区域功能定位:

垦利县域为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功能区,

环渤海地区重要的石油开采生产基地,东营市城乡协调发展功能区。

垦利城区为东营市区北部的生态型片区、门户型片区、文化型片区、宜居型片区。

产业发展重点:

以生态高效的循环经济为目标和宗旨,积极发展“低耗能、

低污染”产业,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

一产注重特色,发展观光农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二产强化优势,壮大规模,发展资源节约型和新技术产业;三产挖掘潜力,优先发展旅游业。

产业布局:

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布局,采用区点片相结合,完善“三园”,规划建设“三区、四点、一片”,形成经济效益好、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园,垦利经济开发区、垦利滨海盐化工业园、胜坨工业园。

垦利经济开发区以汽车工业及配套、轻工纺织业、新材料、医药、农副产品深加为主;滨海盐化工业园以盐及盐化工、精细化工、渔业及水产品加工、滨海旅游等产业为主;胜坨工业园以橡胶轮胎、油田化学品、电线电缆为主。

三区,孤东开发区、沿海开发区、生态旅游保护区。

孤东开发区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电能、仓储为主,主要承接东港开发区;沿海开发区主要以原盐生产、高效渔业、生态旅游、滨海房地产开发为主;生态旅游保护区主要以生态保护、湿地保护和黄河口特色旅游为主。

四点,以永安飞机场和规划建设中的德龙烟铁路永安站为中心的永安仓储物流区、以西郊工贸基地为中心的西郊综合服务区、以西宋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农业区、以海堤以西1000米为中心的高效生态渔业区。

永安仓储物流区主要以现代物流和仓储为主;西郊综合服务区主要以餐饮休闲娱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业为主;休闲观光农业区以农业休闲观光、娱乐、承接会议为主;高效生态渔业区以海珍品生态养殖为主。

一片,除三园、三区、四点以外的整个垦利县后备资源片。

后备资源片主要以信息产业、盐化工、建筑建材、机械电子和房地产开发为主。

三、城市(中心城区)性质与规模

城市性质:

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发展基地。

主要职能:

东营中心城区北部新城,东营市现代制造业基地,东营市现代服务业基地,垦利县域中心城市。

人口规模:

2010年7.5万人,未含油田社区人口;2020年15~16万人,未含油田社区人口。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对以往人口、用地规模增长过程的分析和规划对县城人口规模的预测,以及统筹考虑油田社区空间发展的要求,本次规划以逐步调整为思路,使人口和用地增长相适应,同时将油田社区的人口和用地逐步纳入城区。

四、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

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增长控制及发展方向选择: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东至东二路向北延伸,南至德州路,西至利河路向西约2.2千米,北至黄河堤路,总面积108.9平方千米。

生态涵养区:

生态涵养湿地,集中位于东青高速公路以东,和东营市北外环与德州路之间的两片区域。

生态滩涂,城区北部边界要求与黄河河堤保持1千米以上的隔离范围,确保滩涂的生态功能,可以保留农业发展空间。

生态廊道,以溢洪河为城区主要的生态廊道,河道两侧50~200米进行建设控制。

水源保护区:

涉及到城区西北部的胜利水库(又名东张水库)、民丰水库。

一级陆域保护区范围为水库边界向外延伸200米,面积约5.8平方千米;二级陆域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向外延伸2000米,面积约14.9平方千米。

城市发展方向:

规划期重点向南,适度向东,不跨越东青高速公路和北外环。

远景向城区东南部适度发展,并根据东营市“一城三区”格局要求,确保城市片区之间的生态隔离。

同时,应局部调整垦利城区功能结构,逐步实现与胜坨镇结合发展。

规划布局结构:

总体布局结构——“风车”结构。

以溢洪河及两条防护绿带为城市内部的生态隔离廊道,将城区划分为4个功能区。

两个生活功能区和两个产业功能区交错布局,如同“风车”。

城市总体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23.9平方千米(含油田社区整合用地),城市人口20万(油田社区人口已部分转化为城市人口),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9.6平方米。

用地布局规划重点:

一是纳入城区南部的油田社区用地,并进行适当整合,

保留锦霞小区、景苑小区和景安小区,集中发展,其它零散、废弃的工业用地逐步恢复生态用地功能,现状村庄人口逐步纳入城区,村庄建设用地整合迁并,作为生态旅游服务用地,增加必要设施。

二是改变黄河路城区段的线性,由利河路承担对外交通功能,黄河路作为城市综合干道。

三是增加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整合工业用地,新增物流业发展的起步用地,增强城区的服务功能和宜居性,吸引人口集聚,并为远景职能转型和功能结构调整留有余地。

四是强化城区的生态环境特色,整理水系,并通过绿地及开敞空间规划,将外部生态背景渗透到城区内部,优化城市的小环境气候,并呼应了“风车”结构。

居住用地布局:

将规划居住用地划分为9个居住片区,3个油田居住小区,总居住人口约20万人。

规划配置县级、居住片区级(含油田社区级)和居住组团级三级生活设施。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一)公共服务中心:

县级公共设施主要沿民丰路两侧布局,对接东营市区发展。

规划对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了功能细分,形成了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交流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商务服务中心、体育休闲中心、旅游服务中心。

(二)生活服务中心:

与规划“风车”结构相呼应,服务南、北两大生活功能区,共布局4处,其中3处在规划期建设,1处与远景发展相结合建设。

(三)油田社区服务中心:

服务南部3个油田生活小区,纳入城市设施体系。

(四)公共设施发展轴:

以沿民丰路为公共服务主轴,要求在功能上对接东营市区;以新兴路、黄河路、广兴路为城市生活服务拓展轴。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总计357.46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4.94%,人均用地17.87平方米。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40.78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1.7%,人均用地2.04平方米。

主要分为县级行政办公用地、垦利镇行政办公用地、其他企事业单

位办公用地。

1.县级行政办公设施近期将搬迁整合至位于胜兴路以南、民丰路与育才路之间的规划行政办公中心内,以优化办公资源。

2.垦利镇办公用地仍主要位于旧城区,在原有用地基础上整合,可以借助县级办公用地的搬迁,作适当调整,在集约资源的前提下改善办公条件和服务水平。

3.其他企事业单位办公用地基本保持现状规模,逐步改善商务办公条件。

4.规划商业金融用地164.6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6.88%,人均用地8.23平方米。

县级商业中心近期仍以旧城区中兴路、新兴路、中心路、兴隆路周边用地为主,远期调整至民丰路两侧、永兴路南部地块,与市民广场和文体设施相邻配置,形成富于人气的城市中心区。

片区级商业中心与生活服务设施结合配置。

近期在旧城区民丰广场周边地块和民丰路与新兴路交叉口周边地块整合或配建,远期形成广兴路与黄河新路交叉口周边地块的商业配套。

规划市场用地32.44公顷,分别位于黄河路北段,以及黄河新路与胜兴路交叉口西北部地块。

5.规划文化娱乐用地30.9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1.29%,人均用地1.55平方米。

县级文化娱乐用地位于行政办公中心南部、溢洪河两侧,以丰富居民文娱生活、体现城市文化氛围为目标,并与城市景观相结合。

要求配建图书馆、小型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也可建设综合性文化中心,兼容以上功能。

片区级文娱设施可与居住社区服务设施(如社区文化中心)结合配建。

6.规划会展用地位于东营市北外环与民丰路交叉口西北侧、民丰湖南部,可以承担区域性文化交流及特色产品交易活动。

7.规划体育用地34.5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1.44%,人均用地1.73平方米。

规划综合性体育中心,位于溢洪河以南、民丰路以东,可承担城乡及地区间的体育比赛,以及市民综合性健身活动。

片区级体育活动场地和小型场馆可结合居住社区服务设施、公共绿地以及学校用地配建,体现易达性和普及性。

8.规划医疗卫生用地10.37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0.43%,人均用地0.52平方米。

增设县级疾病防治中心和急救中心,增加1处卫生院。

9.规划教育科研用地31.02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1.30%,人均用地1.55平方米。

一是职业教育培训用地,二是产业研发用地。

并建议根据远景发展需求(如就业人口、产业类型等)适当扩大规模。

10.规划整合油田社区公共设施用地45.29公顷,占总城市建设用地1.89%,人均用地2.26平方米。

11.工业及仓储物流业用地布局:

在城区现有西部传统工业用地和东部开发区用地基础上,形成两个产业功能区。

调整工业结构,强调逐步由二、三类工业用地为主,转变为以一、二类工业用地为主,不断降低污染和能耗,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提高用地效率。

规划工业用地规模547.94公顷,占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比重22.9%,人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