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3967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教学案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专题1.1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考试大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本考点涉及:

成语、熟语、实词、虚词、惯用语等,以成语为主。

(1)重点明确。

综合近五年新课标考情,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以成语考查为主,特别是近两年以考查近义成语为主。

二是对于成语着重于词义轻重、范围大小、适用对象、褒贬色彩等方面的考查。

命题形式以客观选择题为主,主要是判断正误。

(2)综合程度高。

注意近义成语和把成语与诗句结合考察的形式。

注意成语考查中“三不辨”“三不合”,“三不辨”即不辨词义、不辨对象、不辨色彩,“三不合”即不合语境、不合逻辑、不合习惯。

一、近义实词辨析

高考对近义实词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为主,考查范围有二:

一是近义实词的意义,大多是在相异语素上体现词义的差异;二是近义实词的意义能否与所给句子的语境搭配。

1.看词义的轻重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分。

例如:

诬蔑——诬陷

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

例如:

岳飞被秦桧________,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就应选“诬陷”。

2.看词义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

边疆——边境——边界

范围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边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

3.看词义的侧重点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范围就有所不同。

例如:

诡辩——狡辩

都指无理强辩。

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

“诡辩”就是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

“狡辩”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4.看词性和语法功能

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

诞生——诞辰

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5.看词语习惯搭配

有些词语表示的意义基本相同,但一般都有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例如:

祛除——驱除

“祛除”意为“除去(疾病、疑惧或邪祟等)”,“驱除”意为“赶走、除掉”。

例如: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____疾病。

就应选“祛除”。

6.看词语的适用对象

近义词在实际运用时,适用对象也有区别。

主要是谈话人或陈述对象所处的地位不同,故使用的词语也不同。

例如:

爱戴——爱护

两者都可以用于人,但“爱戴”只用于下对上,“爱护”用于同志之间或上对下,有时还用于物,如“爱护公物”。

例如:

“他是一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好干部”中的“爱戴”就不能换成“爱护”。

7.看词语的感情色彩

看词语的感情色彩即要区分词语是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例如:

沟通——勾通

“沟通”指使两方能通连,是中性词;“勾通”指暗中勾结,是贬义词。

例如:

科研单位与生产部门应该经常________信息。

就应选“沟通”。

8.看词语的“特定方向”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内容的意义,就会出错。

例如:

“惠存”是敬辞,请别人保存,而不是请“我”或“我们”保存。

“斧正”是请别人改文章,而不是“我”改。

“惠顾”是请别人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惠允”是请别人允许自己做事。

“光临”用于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

赡养——抚养——扶养

“赡养”特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上和生活上进行帮助,重在“供养”。

“抚养”指长辈爱护并教养晚辈(子女),重在“爱护、教养”。

“扶养”泛指特定亲属之间根据法律的明确规定而存在的经济上相互供养、生活上相互辅助照顾的权利义务关系,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也可用于平辈之间,重在“扶助”。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位公民都有________老人的义务。

就应选“赡养”。

二、近义虚词辨析

虚词的数量虽然比实词少,但使用频率却很高,它在语言中起着“经络”的作用,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近几年,高考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二是对虚词使用的正误进行判断。

备考中,要想准确辨析或使用虚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辨析词性

明确虚词词性,准确判断其语法功能有助于答对虚词题。

例如:

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偶然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偶然”是形容词,在这里不能修饰“几片雪花飘落”,应改为副词“偶尔”。

又如: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必须的脂肪酸,还有油酸。

“必须”一词只做状语,不做定语,此处误用,语法功能越位,应改为“必需”。

另外,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

例如:

“诚然”除可做连词外,还可做副词,如“诚然,你的看法是有道理的”;而“固然”只能做转折连词,如“大米白面固然好,高粱玉米也不错”。

2.辨析范围

例如:

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②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

③“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

“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

3.辨析表达关系

例如:

“进而”一般表示递进关系,“从而”一般表示承接或结果。

在“木耳中所含的一种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吸附,再排出体外,________(从而/进而)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一句中,“起到排毒清胃的作用”是前文的结果,故应选择“从而”。

4.辨析搭配习惯

(1)看前后次序。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如“却”“然而”“至于”“以致”。

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对,就是误用。

例如:

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

“由于”应改为“因为”。

又如:

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作最后决定。

“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放在“哪所”前。

(2)看其前后连接信息。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

比如,“又……又……”通常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连接并列的句子。

例如:

①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

②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其他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前者用来连接词语,后者用来连接句子。

(3)看固定搭配。

许多关联词语是“成套”出现的,其搭配是固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虚词有多种搭配关系,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这就需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前后分句的语意关系再进行判断或选择。

5.辨析语气

(1)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

例如:

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

他一时拿不定主意。

“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2)有些虚词虽可同样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但表达的语气不同,适用的语境也不同。

如“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都表示选择关系,但“与其”是委婉语气,而“宁可”是强调语气;再如“难道”和“莫非”都用于疑问句,但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例如:

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

“路途遥远”是事实,“尽管”运用正确。

又如:

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

“路途有多远”是假设,“不管”运用正确。

三、成语辨析

1、记准成语意思,尤其是重点语素的含义,避免望文生义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特点,其含义是约定俗成的。

成语的含义不是构成它的单个语素义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概括出来的。

因此,理解成语意思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理解词语来源。

特别是对含有典故的成语,要理解其来源及相关的典故。

如“目无全牛”:

语出《庄子·养生主》,是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牛的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后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常常被误解为“看不到整头牛(看不到整体)”。

(2)读懂重点语素。

特别是对含有古义的语素,要准确理解此语素在其中的准确含义。

如“登高自卑”:

登高山要从底下开始。

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这里“卑”是“低”的意思,而我们常常会将“卑”误解为“卑贱(渺小)”。

(3)把握引申含义。

特别是对那些有引申(比喻)含义、多层含义的成语,要全面理解其真正的、丰富的含义,并了解其在现在常用的含义。

如“望洋兴叹”:

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不能理解为望着海洋发出感叹。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教材中一些有深度的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视为畏途,多源于文章被“大卸八块”为干瘪的“知识点”,令人因目无全牛而对这些课文心生畏惧。

B.淘宝网、当当网等知名大型网站首页出现错别字的情况比比皆是,出现错别字可能是因为大意,本无可厚非,但面对网友的指错却犯而不校就令人费解了。

C.人们都希望度过美好的桑榆暮景,但现阶段中国许多老人的现实却并非如此,子女为生计四处奔波,无暇顾及老人,“空巢”现象普遍。

D.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3岁高龄的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院士为研究生新生做报告的35分钟里,学生成片地趴在桌上睡觉,于是有人认为,大学生第一课应该要不羞当面,治学先修身。

【答案】C

【解析】A项目无全牛:

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望文生义。

B项犯而不校:

受到别人的

2、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范围,词义有所侧重,适用的对象也就不同。

有的指个体,有的指群体;有的指人,有的指物;有的专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

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或转移使用的范围。

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就不能用在男性身上。

“倚马可待”指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即完稿,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这个成语就不能用来修饰书法作品或绘画作品。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到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的发展如火如荼,已从第三产业渗透到第一、二产业。

B.遍寻文明史,国家阅读风气的兴衰总与其文明程度休戚相关。

凡读书蔚然成风之时,也必为思想活跃、文明进步、社会人心昂扬进取之世。

C.市场上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消费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择善而从,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D.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答案】A

【解析】A项如火如荼:

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

3、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

有的成语本身具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成语从感情色彩上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三种类型。

在成语的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贬义词褒用或褒义词贬用的错误。

有的成语意义较为复杂,感情色彩呈现两面性,如“想入非非”,指胡思乱想,多含贬义;又指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属中性。

“世外桃源”,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境界或环境优美的地方,属褒义;又比喻空想的脱离现实的地方,含有贬义。

“无所不至”,既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属中性;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属贬义。

对这类“两面”成语的使用,一定要把握好语境,严防褒贬误用。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收到特殊的修辞效果,有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这不应视为误用。

如“艾奇逊是不拿薪水的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晦地说出了全篇真理”,句中的“诲人不倦”就是修辞上的褒词贬用,起到了很好的讽刺作用。

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红包的走俏和盛行捕捉到了大众的心理与趣味,去年的春节,互相派发微信红包就成为让老百姓大快人心的问候方式。

B.近年来,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规模越来越大,参与者趋之若鹜,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已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期。

C.根据茅盾文学奖作品、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播出后,获得了观众的交口称赞,既出人意表,又在情理之中。

D.招聘会上,工会领导面对记者的采访振振有词,“作为招聘活动组织方,必须首先替职工群众认真把好入口关”。

【答案】C

【解析】A项大快人心:

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感情色彩不当。

B项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感情色彩不当。

C项出人意表:

(事物的好坏、情况的变化、数量的大小等)出人意料;在人们的意料之外。

使用正确。

D项振振有词:

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

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4、记准成语的适用语境,避免不合语境、重复矛盾

成语的使用都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

有的要和整个句子的氛围相吻合,有的要和人称相对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相适合。

还有的成语自身就带着使用语境,如“谈笑自若”等。

因此,使用成语,必须要看其语境。

另外,成语意义与语境意义重叠、前后矛盾的原因与我们不明白成语真正的含义有关。

如“莘莘学子”本身就有众多的意思,不能用“一个”修饰。

所以,需要对成语全面、细致地理解,哪怕其中一个语素我们都不能放过。

例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

B.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亡羊补牢,使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在萌芽状态及时得到解决。

C.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D.“低龄留学”到底有没有价值,确实要因人而异。

既不能盲目跟风,只把留学当出路;也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井底之蛙。

【答案】C

【解析】A项不易之论:

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这与句中的“初稿”相矛盾。

B项亡羊补牢:

5、记准成语语法搭配上的特殊要求,避免搭配不当

成语依据某种语法关系,与其他词语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方式,则容易出错。

成语搭配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②不能带宾语的带了宾语;③只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却作了其他成分;④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却用在肯定句中。

积累易错成语应遵循语法规则知识,分析句子结构,辨析成语在句中的成分及搭配关系是否符合语法习惯。

例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津津乐道着“龙芯”1号的研发成功,这是我国首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又称“中国芯”。

B.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C.第一节课是在美术专用教室画线条,心想这有什么好画的,我在纸上掉以轻心地画来画去,想要蒙混过关,受到了美术老师的严厉批评。

D.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答案】D

【解析】A项津津乐道:

很感兴趣地谈论。

搭配不当,该成语后不能带宾语。

B项莘莘学子:

众多的学

6、记准成语的敬谦,避免敬谦错位

由于成语约定俗成,一些成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宾、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识记和使用时应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敬人,得体合度。

敬辞用于对方,而不是他方(第三方);谦辞用于自方。

如果分辨不清,就可能导致敬谦错位。

如“耳提面命”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不能用于同学或同事之间。

例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该企业职工不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在经济补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要求过高,拒绝许多不情之请,导致企业的破产清算工作进展缓慢。

B.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C.别人都说他如何了得,依我看,也不过如此,还不是因为他有幸忝列门墙于名师?

D.董事长,对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些一般性的工作尚可,把控全局、引领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总经理一职实难胜任。

【答案】D

【解析】A项不情之请:

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谦辞与敬辞使用错

7、记准多义成语,避免顾此失彼

有些成语在演变中会不断引申出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它们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

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很容易误判成语。

对这些成语,要全面把握其多种含义及其不同的使用语境。

例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而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而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自古以来,清正廉洁的官员都不会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虽然平时生活清贫,但他们因为坦荡无私,就没有水落石出的顾虑,更没有半夜敲门的担心。

C.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D.沈从文以他的独特审美视角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

翠翠是这个世界养育出的一个天真可爱、纯朴善良、玲珑剔透的小姑娘。

【答案】B

【解析】A项捉襟见肘: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

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B项水落石出:

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不合语境。

C项珠圆玉润:

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用来形容文字,使用正确。

D项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也形容人聪明伶俐。

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使用正确。

8、记准形近义近成语,避免似是而非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字形相似,意思接近或有一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的过程中极易混淆。

对这类成语的理解要舍同求异,紧紧抓住不同的语素,以此为突破口,先辨别“形异”,再辨析“神异”,进而区别成语的不同意思,不可粗心大意。

如“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鱼龙混杂”与“鱼目混珠”,“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等。

例8.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并说明理由。

(1)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积淀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____________(宵衣旰食/废寝忘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师上课的开场白,各有千秋:

有的是精心设计的,一张口就不同凡响;有的则是随意而为,好似________(侃侃而谈/信口开河),其实意蕴深矣,有心者才能意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信口开河侃侃而谈:

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信口开河:

随口乱说一气。

根据语境,应用“信口开河”。

四、成语运用

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中,语境又对成语起着限制、阐释、照应作用。

因而,成语在句中绝对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所以,做成语题,理解成语意思固然重要,但把握语境,根据语境去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选准该用的成语则更为重要。

那么如何分析、把握成语所在的语境呢?

1、根据语义找契合

一个成语和其所在的语境会构成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就是该成语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吻合度)。

两者契合度越高,说明该成语越适用于该语境。

如果违背了这个契合度,就会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

因此,在具体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该成语义与语境义的契合度。

例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平凡朴实、执着坚定,高大威武却又温文尔雅;性情直爽,雷厉风行,一副近视眼镜下平添了几分书生气,行事低调却又显得卓尔不群。

②送过礼物给日本人的朋友都知道,无论什么时候见面他们都会回赠;日本人这种买椟还珠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感恩教育。

③近期,日本一方面表示要改善对华关系,另一方面却在台湾和中国南海等问题上“搞小动作”,这种首鼠两端的行为令人愤慨。

④“天舟”一号太空加油、“蛟龙”号下探马里亚纳海沟、C919大客机首飞、量子计算机问世、可燃冰试采成功……科技新成果涌现势如破竹。

⑤目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广大海外华商参与其中的身影愈加活跃,他们发挥的作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⑥“景漂”一族背井离乡来到景德镇,多以粗茶淡饭、蜗居一隅、默默制瓷度日,在他们看来,因为拥有梦想,再苦的日夜,也是甘之如饴。

A.①②⑥B.①④⑤

C.②③④D.③⑤⑥

【答案】C

【解析】①卓尔不群:

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使用正确。

②买椟还珠:

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2、划分关系看搭配

一个成语除了和其所在的语境构成语义关系外,还构成语法关系。

语法关系就是该成语与句子的种种搭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等。

为此,要看该成语的主语,尤其是成语前后的词语,是否能搭配。

据此可判断其在适用对象、功能方面是否恰当。

例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这次校运会上,我代表班级参加了两项比赛,都未取得名次,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安慰我,而我自己也感到自惭形秽。

②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我们要做到与邻为善,不要以邻为壑,这样我们的朋友圈就会越来越大,整个世界也将变得更加和平。

③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就要到了,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们都纷纷报了名,而我却一无长物,只能做一个静静的旁观者。

④阳光家具城是全市最大的家具市场,市场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家具,但是家具质量却良莠不齐,令人难以分辨。

⑤“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构想,它的建设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还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不可能一蹴而就。

⑥一伙恐怖分子倾巢出动,准备抢劫城里最大的银行,不料警方早已在周围布下天罗地网,他们最终全部被抓获。

A.①⑤⑥B.①③④

C.②④⑥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此处与前

高频考点一近义实词辨析

例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

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色泽终于适量

B.鉴别色彩终于适当

C.甄别色泽最终适当

D.甄别色彩最终适量

【答案】C

【解析】甄别:

①审查辨别(优劣、真伪);②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

语境是辨别马铃薯的优劣,故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