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413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docx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试题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6—2017学年度高三10月限时训练

语文试卷

考试范围:

选修诗词、选修散文、必修教材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散文能够真正地见出一位作家的个性和。

阅读散文,我们能体味到鲁迅的,冰心的,梁实秋的幽默机智,丰子恺的清雅淡泊。

“情”是散文的命脉和灵魂,对于散文的“情”来说,真挚。

A.情调冷峻深沉冲淡平和举足轻重

B.情趣冷峭阴沉冲淡平和至关重要

C.情调冷峭阴沉温和娴雅举足轻重

D.情趣冷峻深沉温和娴雅至关重要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科技界人士指出,技术成果转化难、转化率低,造成研发投入的巨大浪费,加剧了科技与经济脱节,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

B.“居者有其屋”确实是百姓生活的重要保障,在许多城市中,随着人口和部分家庭条件的改善,房屋租赁正在成为房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为了解救楼市,一方面中央政府从财税、信贷、公积金等相关政策出发,鼓励改善型需求入市,另一方面通过住房保障货币化安置以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

D.博弈多年后,美国同伊朗的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解冻,伊朗和有关六国终于就伊核问题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

②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

③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

④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应该是“藏富”,不是“炫穷”。

⑤拼命说自己朴素的人,其实是在炫耀美德,已经不太朴素了。

⑥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惰的作家用来解嘲。

A.①②④⑤③⑥  B.①⑥③②④⑤C.②③①⑥④⑤  D.⑤④②③⑥①

4.下列诗句与“细水浮花归别涧”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碧天如水倚红楼B.断云含雨入孤村

C.冷红泣露娇啼色D.雁迷寒雨下空壕

5.选出用词注意了感情色彩,用语得体的一项(3分)(    )

A.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手挖掘的。

B.这一举措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所以其他单位也纷纷效尤。

C.表现在作品里,歌颂的是人民,诽谤的是鬼子、汉奸和地主。

D.世界各个足球队都在秣马厉兵,觊觎桂冠。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给季弟书

魏 禧

辛卯月日,客粤二旬。

每念吾弟介然不苟,颇以远大相期,圣人所谓“刚毅木讷”,庶几近之;但刚为美德,吾弟却于此成一“疏”字,生一“褊”字,又渐流一“傲”字。

往时我之督弟甚严,近五六年,见弟立志操行,颇成片段。

每欲长养吾弟一段勃然挺然之气,不忍过为折抑,又我每有优柔姑息之病,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凡细故偶失,多为姑容,使弟不生疑忌,矢直无讳。

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

然我此等即是姑息,欲归为弟畅言。

弟与人执事,亦颇竭忠,每乏周详之虑;临事时患难险阻都所不避,而不能为先事之计,以为大节无损。

诸细行杂务,不留心无大害,然因此失事误人,因以失己者多有之。

此则所谓疏也。

疾恶如仇,辄形辞色;亲友有过,谏而不听,遂薄其人;人轻己者,拂然去之;行有纤毫不遂其志,则抑郁愤闷不能终朝。

此诚褊衷,不可不化。

其人庸流也,则以庸流轻之;其人下流也,则以下流绝之;岸然之气,不肯稍为人屈。

遂因而不屑一世,凌铄侪辈。

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夫疏则败事,褊则邻于刻薄,傲则绝物而终为物绝:

三者皆刚德之害。

然皆自刚出之,倘能增美去害,则于古今人中当自造一诣矣。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先儒以为“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吾弟之事父兄多恭谨,然婉容愉色抑何少也!

岂其无乐爱耶?

盖无学问以化其刚,岸然之气,欲下之而不能下也。

弟行勉之矣!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念吾弟介然不苟      介:

耿直

B.坐此两者,故今之督弟甚宽坐:

因为

C.谏而不听,遂薄其人薄:

接近

D.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婉:

和顺

7.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颇以远大相期     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B.往时我之督弟甚严   句读之不知

C.欲归为弟畅言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岂其无乐爱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吾弟常能直言正色,匡我不逮,隐吾畏友。

译文:

(2)长此不惩,矜己傲物,驯致大弊。

译文:

9.在给弟弟的这封信中,作者认为与人相处应遵循哪几条准则?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秦川如画渭如丝”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3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

请赏析。

(4分)

(3)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2)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3),横槊赋诗(苏轼《前赤壁赋》)

(4),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前赤壁赋》)

(5)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楼高不见章台路。

(欧阳修《蝶恋花》)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花狗

萧红

在一个深奥的很小的院心上,集聚几个邻人。

这院子种着两棵大芭蕉,人们就在芭蕉叶子下边谈论着李寡妇的大花狗。

有的说:

“看吧,这大狗又倒霉了。

有的说:

“上回还不是闹到终归儿子没有回来,花狗也饿病了,因此李寡妇哭了好几回……”“唉,你就别说啦,这两天还不是么,那大花狗都站不住了,若是人一定要扶着墙走路……”

人们正说着,李寡妇的大花狗就来了。

它是一条虎狗,头是大的,嘴是方的,走起路来很威严,全身是黄毛带着白花。

它从芭蕉叶里露出来了,站在许多人的面前,还勉强的摇一摇尾巴。

但那原来的姿态完全不对了,眼睛没有一点光亮,全身的毛好象要脱落似的在它的身上飘浮着。

而最可笑的是它的脚掌很稳的抬起来,端得平平的再放下去,正好象在操演的军队的脚掌似的。

人们正想要说些什么,看到李寡妇戴着大帽子从屋里出来,大家就停止了,都把眼睛落到李寡妇的身上。

她手里拿着一把黄香,身上背着一个黄布口袋。

“听说少爷来信了,倒是吗?

“是的,是的,没有多少日子,就要换防回来的……是的……亲手写的信来……我是到佛堂去烧香,是我应许下的,只要老佛保佑我那孩子有了信,从那天起,我就从那天三遍香烧着,一直到他回来……”那大花狗仍照着它平常的习惯,一看到主人出街,它就跟上去,李寡妇一边骂着就走远了。

那班谈论的人,也都谈论一会各自回家了。

留下了大花狗自己在芭蕉叶下蹲着。

大花狗,李寡妇养了它十几年,李老头子活着的时候,和她吵架,她一生气坐在椅子上哭半天会一动不动的,大花狗就陪着她蹲在她的脚尖旁。

她生病的时候,大花狗也不出屋,就在她旁边转着。

她和邻居骂架时,大花狗就上去撕人家衣服。

她夜里失眠时,大花狗摇着尾巴一直陪她到天明。

所以她爱这狗胜过于一切了,冬天给这狗做一张小棉被,夏天给它铺一张小凉席。

李寡妇的儿子随军出发了以后,她对这狗更是一时也不能离开的,她把这狗看成个什么都能了解的能懂人性的了。

有几次她听了前线上恶劣的消息,她竟拍着那大花狗哭了好几次,有的时候象枕头似的枕着那大花狗哭。

大花狗也实在惹人怜爱,卷着尾巴,虎头虎脑的,虽然它忧愁了,寂寞了,眼睛无光了,但这更显得它柔顺,显得它温和。

所以每当晚饭以后,凡是里院外院的人家,它都用嘴推开门进去拜访一次,有剩饭的给它,它就吃了,无有剩饭,它就在人家屋里绕了一个圈就静静的出来了。

这狗流浪了半个月了,它到主人旁边,主人也不打它,也不骂它,只是什么也不表示,冷静的接得了它,而并不是按着一定的时候给东西吃,想起来就给它,忘记了也就算了。

大花狗落雨也在外边,刮风也在外边,李寡妇整天锁着门到东城门外的佛堂去。

有一天她的邻居告诉她:

“你的大花狗,昨夜在街上被别的狗咬了腿流了血……”

“是的,是的,给它包扎包扎。

“那狗实在可怜呢,满院子寻食……”邻人又说。

“唉,你没听在前线上呢,那真可怜……咱家里这一只狗算什么呢?

”她忙着话没有说完,又背着黄布口袋上佛堂烧香去了。

等邻人第二次告诉她说:

“你去看看你那狗吧!

那时候大花狗已经躺在外院的大门口了,躺着动也不动,那只被咬伤了的前腿,晒在太阳下。

本来李寡妇一看了也多少引起些悲哀来,也就想喊人来花两角钱埋了它。

但因为刚刚又收到儿子一封信,是广州退却时写的,看信上说儿子就该到家了,于是她逢人便讲,竟把花狗又忘记了。

这花狗一直在外院的门口,躺了三两天。

是凡经过的人都说这狗老死了,或是被咬死了,其实不是,它是被冷落死了。

12.本文开头的邻居对话有哪些作用?

(6分)

13..围绕花狗,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简要说明。

(4分)

14..就全文看,李寡妇“悲哀”的原因有哪些?

(4分)

15.请探究小说的结局花狗之死蕴含作者哪些情感。

(6分)

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尼采

——伟大的漂泊者周国平

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

他的文字,钟山水之灵秀,清新而隽永;他的思想,抒内心之焦渴,激烈而唐突。

然而,世界几乎把他遗忘了。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岁月,他才小有名气,这个人就是尼采。

尼采在一首诗中写道: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如今,漂泊者早已倒下,他的影子却笼罩了整整一个时代。

1844年,尼采生于德国东部吕茨恩市附近的勒肯村。

他的祖父是一个写有神学著作的虔诚信徒,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

未满五岁时,父亲病死,数月后,年仅两岁的弟弟又夭折,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敏感。

小学毕业后他就读于普夫达中学。

1865年,二十一岁的尼采,在波恩大学攻读了半年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之后,断然决定放弃神学,专修古典语言学。

对于一个牧师世家的子弟来说,这不啻是一个反叛的信号,后来他果然成了基督教的死敌——“反基督徒”。

与此同时,这个曾经与同学们一起酗酒、浪游、殴斗的青年人,突然变得少年老成起来。

他退出了学生团体,离群索居,整日神情恍惚,冥思苦想。

这是尼采生涯中发生的第一次精神危机。

难道人生是一番消遣,或是一场按部就班的课堂考试吗?

他心中酝酿着一种使命感,要为自己寻求更真实的人生。

他偶然的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了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发现在他之前也有人受同一问题的折磨,并且用哲学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的同一悲观看法,便顿有觅得知音之感。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从此永久地印在尼采的思想中。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一见面两人就久久谈论着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

可是,他渐渐发现瓦格纳歌剧中的那种歇斯底里的激情,过度亢奋的敏感,对神经和官能的刺激,集中体现了时代的颓废症。

这使尼采深感压抑,渐渐产生对抗心理,最终二人决裂。

1869年,尼采二十五岁,在李契尔的推荐下,到巴塞尔大学任古典语言学教授。

仅仅两年以后,尼采出版了他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这本以全新的眼光研究希腊悲剧起源的小册子引起了轰动,既受到热烈的赞扬,也遭到激烈的攻击。

在正统语言学界看来,一个语言学家不好好地去琢磨柏拉图古典语言的精妙,却用什么酒神精神批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全然是荒诞不经。

1879年,尼采结束了十年教授生涯,从此开始了他的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伴侣的孤独的漂泊生涯。

靠着微薄的教员退休金,尼采度过了10年的漫游和创作黄金期。

1883年,尼采著成了《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部惊世骇俗之作。

这本书卖了四十册,送给朋友七册,只有一个人表示感谢,没有人称赞这本书,没有哪位哲人如此孤单过。

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提出了“超人”理想。

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不断地自我超越,人也是“一种应该被超越的东西”,尼采的人性观以肯定人的生命本能为前提,以主张人的超越性为归宿。

他之所以否定旧道德,正是因为旧道德同时否定了这前提和这归宿。

他认为“善恶的创造者首先必须是破坏者,他必须摧毁一切价值观念”。

朋友们眼中,这完全是一部怪异的作品,这让尼采倍感孤独。

他又开始了漂泊浪迹的生活,他坚持写作,最后将创作的箴言、警句、辞条汇集起来,组成了两个集子《善恶的彼岸》和《道德的谱系》,在书中他呐喊着摧毁旧道德,为超人的道德开拓道路。

在1899年,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着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与世长辞。

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

一颗敏感的心,太早太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潜伏的病痛,发出了痛苦的呼喊。

可是,在同时代人听来,却好似疯子的谵语。

直到世纪转换,时代更替,潜伏的病痛露到面上,新一代人才从这疯子的谵语中听出了先知的启示。

或许对他的理解富有争议,但尼采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和德国散文的巅峰,使人们对过去一直认为理所当然的制度和观念进行了反思。

他的思想就像闪电穿透乌云一样穿透了一个时代。

(节选自《尼采:

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有删改)

[注]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

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

受叔本华哲学影响,提出“权力意志论”、“超人学说”等,尼采猛烈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

尼采哲学所表达的正是现代西方人在传统价值崩溃时代的迷途的痛苦和寻求的渴望。

16.本文题目为“伟大的漂泊者”,尼采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6分)

17.简要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有何作用?

(6分)

18.文章结尾处作者评价尼采“在摧毁中创造,在孤独中思考”,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以及你得到的启示。

(6分)

七、作文

请以“难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D情趣:

性情志趣。

情调:

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

从语境看,“情趣”更合适。

冷峻深沉:

沉着严肃。

冷峭阴沉:

态度严峻,话语尖刻,脸色不好。

温和娴雅:

(性情、态度、语言等)不严厉,不粗暴,举止文雅。

冲淡平和:

平淡温和,从语境看,“温和娴雅”更能代表冰心散文的特点。

至关重要:

非常重要。

举足轻重:

所处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2DA.句式杂糅,“科技界人士指出”与“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保留其一即可,另外,“到了”前缺主语;B.搭配不当,“人口”可以说“增加”或“减少”,但不能与“改善”搭配;C.语序不当,“中央政府”放在“一方面”前面。

3.B。

(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

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惰的作家用来解嘲。

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

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

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应该是“藏富”,不是“炫穷”。

拼命说自己朴素的人,其实是在炫耀美德,已经不太朴素了。

选自余光中《夜读叔本华》)

4.B(语出韩偓《春尽》A“水”字重复且意境不合;C“娇啼色”“归别涧”不对仗且平仄不合;D“雁迷寒雨”和“细水浮花”不对仗)

5.A(效尤:

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诽谤:

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觊觎:

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贬义词。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6.C。

薄,轻视。

7.C。

A项介词,用/介词,因为。

B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C项

均为介词,向,跟。

D项语气副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一定(表祈使)。

8.

(1)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

(“匡”,纠正,匡正;“不逮”,不足;“隐”,不知不觉地,暗暗地;“畏”,敬重,敬

畏,尊重。

4分)

(2)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惩”,警戒;“矜己”,夸耀自己;“傲物”,傲视他人;“驯”,逐渐;“弊”,过错。

4分)

9.①虑事周详;②心胸开阔;③为人亲和;④保持刚正。

(每点1分,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1)【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描绘了秦川沃野千里渭水东流如白练的锦山秀水的美丽画面(2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和诗歌画面的描绘,难度较低。

(2)【参考答案】“岭花”是一种自然现象,无所谓断肠枝,而作者却说它断肠,此是“无理”,而“岭花断肠”只是因为作者是个断肠人,深刻地传达作者对失官还乡时的郁结。

【解析】赏析本题,只要找出本句的“无理”在何处,妙在何处即可。

“无理”一般指不合自然规律,“妙”一般指传达情感。

(3)【参考答案】乐景衬哀情,首句描写锦山秀水的美丽图景与下文断肠人的悲伤情感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景结情,尾句“岭花断肠”含蓄隽永。

【解析】诗歌情与景的关系有多钟,如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情景分写等等,需要联系诗歌写景句逐句分析。

四、名言名篇默写(11分)

1、故不积跬步2、官盛则近谀

3、酾酒临江4、挟飞仙以遨游

5、钩心斗角6、赢得仓皇北顾

7、一尊还酹江月8、玉勒雕鞍游冶处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12.交代李寡妇生活状况(答“交代故事背景”也可),推动情节发展(答“为后文写花狗之死作铺垫”或“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

”也可),暗示花狗的悲惨遭遇。

(答“悲惨结局”也可)(6分)

13.花狗身体状况的前后对比,花狗的忠诚和李寡妇的冷落作对比。

邻居对花狗的担心,与李寡妇的冷落作对比(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4分)

14.夫死守寡,儿子上前线生死未卜,朝夕相伴的花狗死了。

(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

15.对花狗及李寡妇的同情,对战乱时局的不满(答“对战争的厌恶”也可),对生命的悲悯(答“对生活被漠视冷落的痛心”也可)。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

16.①思想性格方面:

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

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

(2分)

②成就方面:

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

(2分)

③地位影响方面:

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分)

17.①首段:

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自己的话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1分)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

(2分)②尾段:

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主旨;(2分)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

(1分)

18.①这句话既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他的一生。

(1分)

②“在摧毁中创造”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摧毁旧道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凸显了尼采的批判与创造精神。

(1分)

③“在孤独中思考”是尼采一生的主要特点。

由于他向传统价值观念挑战,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所以尼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与孤独中度过,但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创造出非凡的哲学成就。

(1分)

④启示:

任何新思想都是在打破旧思想的基础上产生,要有批判的勇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提出创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不被认同理解,要耐住孤独,坚持自己,才会有成就。

(3分)

七、作文(见高考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辛卯年,我客居粤地已有二十来天了。

常常想到我弟弟为人耿直做事谨慎,很期望你有远大的前程,圣人所说的“坚强、果敢、质朴、谨慎”,你大概都靠得上了;只是“刚”本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我弟弟却在这方面变成了一个“疏”字,再变为一个“褊”字,后又慢慢变成了一个“傲”字了。

过去我对弟弟你管教很严,最近五六年来,看到弟弟你所确立的志趣及操守,很有建树和气象,能看出你已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

常想慢慢培养出我弟弟的一腔正气与傲然自立的精神,所以总不忍心过于压制你,再加上我自身常有优柔寡断、迁就纵容的缺点,我弟弟你总是慷慨直言,神色端正,纠正我的不足,不知不觉间成了我敬重的朋友,大凡小的偶尔的过失,我都会宽容你,让弟弟你不会因此而有所犹豫顾忌,能正直做人而又无所顾虑。

因为这两点,所以我现在管教你也还是很宽松的。

但我这样做就是一种纵容,很想回去跟你畅叙一番。

弟弟你和人一同做事,也是很尽职的,常常缺乏周全的考虑;遇事你从不回避艰难险阻,却不能事先考虑清楚,总认为这样做不会损害大的原则。

不关注日常事务中的细节之处,似乎并不会有太大的危害,但因此而做错了事贻误他人,从而又害了自己的事是常常有的。

这就是我所说的“疏”啊。

你恨世间恶事,视同仇敌,总是表现在言辞和脸色上;亲朋好友有了过错,你劝了他们还是不听,于是你就轻看那个人;别人不看重你,你总是很生气地远离他;别人的行为中有一点不如你所愿,你就整天心怀愤恨、郁郁寡欢。

这真的是心胸狭窄,不能不改变啊。

有些人属平庸之辈,你就把他当作平庸之人而轻视人家;有的人地位微贱,你就把他当地位低的人而拒绝往来;你的傲气,总是不肯因为别人而稍稍委屈一下。

因此你总是不可一世,欺凌排斥他人。

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有所警戒,自视甚高而傲视他人,(就会)逐渐招致大的过错。

为人粗疏就要坏事,心胸狭小就会接近刻薄,高傲就会隔绝他人而最终被他人隔绝:

这三点都是刚直之德的害处啊。

但是这几点毕竟是出于刚直,如果能扬其长避其短,就能在古今之人中独自拥有一种造诣了。

子夏向孔子请教孝的问题,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先贤们认为“内心有真情的人态度一定会平顺温和,平顺温和的人就一定会有愉悦的气色,有愉悦的气色就一定会有和顺之貌”。

我的弟弟对待父兄总是很恭顺谨慎的,但是和顺之貌怎么反而这么少见呢?

难道你没有快乐缺少关爱吗?

大概是还缺少一种学问来柔化你那刚直和高傲的品性,使得你想要谦为人下而又不能谦啊。

弟弟自勉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