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4590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2 大小:18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2页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2页
亲,该文档总共2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2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docx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

中级标准化工程师专业技术职称题库汇总..

第一章标准化概论

一、判断题

1.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已经孕育着现代标准化的标准件,互换性、分解组合、重复利用等方法和原理。

(√)

2.近代标准化的发展是在大工业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3.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程师惠特沃斯提出的统一的螺纹尺寸制度,即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的“惠氏螺纹”螺纹尺寸标准,被人们认为现代标准化的开端。

(√)

4.1980年国际电信联盟恢复了我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

5.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可以另行制定企业标准,只需报送标准化部门备案(x)

6.标准应由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企业标准则应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x)

7.标准的使用价值通过其适用性表现出来,是标准的自然属性。

标准的适用性如何,可以作为衡量该项标准使用价值大小的客观尺度(√)。

8.标准的价值是指在标准的生产过程中物化在该标准(这项产品)中的一般性人类劳动是标准的社会属性。

(√)

9.标准的载体就是标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文件。

(√)

10.标准的运用使重复出现和无限延伸的需求简单化,因此,标准的本质就在于简化。

(x)

二、单项选择题

1.按标准化对象的基本属性,标准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B。

A.服务标准;B工作标准;C产品标准;D图形符号标准。

2.标准是由科研成果和B转化的规范性文件。

A.专利技术;B实践经验;c工艺规程;D先进技术。

3.现代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是:

系统性、C以及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

A.多样性;B先进性;C国际性;D综合性。

4.企业标准采取什么形式、规定什么内容,以及标准制定的时机等等,由A决定。

A.企业自己;B.企业的主管部门;C.企业听取主管部门意见后;D.市场及客户。

5.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国家标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C。

A.标准数量太多;B.标准数量太少;

C.标龄过长,修订不及时;D.标准编写格式与国际标准不一致。

6.标准的使用价值是通过其适用性表现出来,是标准的B。

A.人工属性B.自然属性;C.社会属性;D.市场属性。

7.根据《标准化法》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作为A。

A.组织生产的依据;B.交货验收的依据;C.产品采购的依据。

8.标准的本质特征是A。

A.统一;B.使用;C.合并;D.协调

9.进行产品系列设计时,产品的基本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称为B。

A.第一主参数;B.主参数;C.关键参数;D.自变量参数。

10.通用化以C为前提。

A.系列化:

B.统一化;C.互换性;D.组合化

12.组合化就是多次重复使用C单元或零部件来构成物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A.模块;B.模块化C.统一化;D.系列化。

13.简化是人类对社会产品的B进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的一种有效形式。

A.性能;B.类型;C.发展;D.功能

14.模块化生产是指A的制造。

A.模块;B.通用零部件;C.组合元;D.单元

15.系列化是对A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A.同一类;B.不同类;C.所有;D.一种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国标准化原理是指ABCD。

A.简化原理;B.统一原理;C.协调原理D.优化原理

2.我国现阶段标准化工作中国家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是ABCD。

A.标龄过长,标准老化现象十分严重;

A.《营造法式》;B.《军器法式》;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四、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标准化管理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划分及其特点。

答:

1949~1988年为第一阶段,其特点为“政府主导,计划控制,强制实行”。

1988~2001年为第二阶段,其特点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2001年11月进入第三阶段,其特点为“标准化工作作为一项经济、贸易和全社会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不再是一项政府行政行为”。

2.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答:

标准化法的立法宗旨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3.试述“适应市场为本”的标准发展思想的要求是什么?

答:

“适应市场为本,实现跨越发展。

”的标准发展思想,就要不断提高技术标准的市场适应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愿性标准体系,是标准的使用被认为是一种市场行为,是使用者的自愿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

5.什么是标准系统的管理原理中的系统效应原理?

答:

标准系统的效应,不是直接地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该系统的互相协同的标准集合中得到的,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这就叫系统效应原理。

第二章标准化的方法

一、判断题

1.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是已经标准化了的一般数值系列。

(x)

2.标准化形式包含其标准化内容。

(√)

3.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一种“治乱”措施。

(√)

4.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叫通用化。

(√)

5.模块化是市场需求多样化、多变化与产品开发能力尖锐矛盾情况下,和“以不变应万变”和“以少变求多变”的产品开发策略。

(√)

6.简化是肯定某些个性的同时共存,着眼于精炼。

而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一致性。

(√)

7.事物的多样性是普遍存在的,要求限制事物的多样性,用简化形式是不可缺少的。

(√)

8.产品技术参数之间的相互关联、不断扩散的特征称为参数的相关特性。

(√)

9.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精炼。

(x)

10.通用化的前提条件是统一化。

(x)

二、单项选择题

1.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B。

A.统一性;B.一致性;C.多样性;D.唯一性

2.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A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A.一种;B.两种;C.三种;D.多种

3.通用化以C为前提。

A.个性;B.一致性;C.互换性;D.共性

4.E系列主要应用于D。

A.建筑材料;B.机械零件;C.食品饮料;D.无线电元件

5.模数制最早起源于A。

A.建筑行业;B.机械行业;C.食品行业;D.无线电行业

6.优先数和优先数系是一种科学的、无量纲的数值系统,它又是C。

A.二进制几何级数;B.十六进制几何级数;

C.十进制几何级数;D.八进制几何级数

7.在若干基本参数中起主导作用的参数称为C。

A.主参数;B.性能参数;C.尺寸参数;D.功率参数

8.在标准化工作中作为参数分级用的数列有一般数值数列、优先数系列、D和E系列。

A.等比数列;B.等差数列;C.基本系列;D.模数系列

9.组合元必须要具备A。

A.互换性;B.一致性;C.通用性;D.共性

10.组合化的基本理论是系统分解与D。

A.搭接;B.装配;C.拆卸;D.组合

11.常见的标准化形式有简化、B、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

A.专用化;B.统一化;C.标准化;D.程序化

12.在工艺工作中通用化工作主要是编制C。

A.工步卡;B.工序卡;C.通用工艺规程;D.工时定额

13.通用件的对象包括A和通用部件。

A.通用零件;B.半成品;C.成品;D.标准件

14.统一化的一般原则是适时原则、B等效原则和先进性原则。

A.统一原则;B.适度原则;C.通用原则;D.协调原则

15.简化是在肯定某些个性的同时共存,着眼于C。

A.一致性;B.互换性;C.精炼;D.简练

三、多项选择题

1.组合化的基本理论是指系统AB。

A.分解;B.组合;C.通用;D.专用

2.下列原则属于统一化的是ABCD。

A.适时;B.适度;C.等效;D.先进性

3.工业产品的系列化一般可分为ABC。

A.制定产品基本参数系列标准;B.编制产品系列型谱;

C.开展产品的系列设计;D.制造系列产品

4.比较主要的标准化形式是ABCD。

A.简化、统一化;B.系列化、通用化;C.组合化;D.模块化

5.在标准化工作中,到目前为止常见的、作为参数分级用的数值系列有ABD。

A.一般数值系列;B.优先数系列、模数系列;

C.等差数列、等比数列;D.E系列

6.统一化的一般原则是ABCD。

A.适时原则;B.适度原则;C.等效原则;D.先进性原则

7.模块化设计程序与产品系列设计极其相似,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ABC。

A.明确性能结构要求;确定拟覆盖产品种类和规格的范围B.进行基型产品设计;

C.进行分系统设计;模块设计;元器件设计;D.变型设计

8.确定组合元的程序大体是ABC。

A.确定应用范围、划分组合元;B.编排组合型谱、检验组合元能否完成预定的组合;

C.设计组合元、制定相应标准;D.预先制造并储存一定数量的标准组合元

9.模块化的过程通常包括BCD。

A.模块化调查;B.模块化设计;C.模块化生产;D.模块化装配

10.标准化形式的特点包括AB。

A.相关性;B.继承性;C.统一性;D.有效性

11.统一化应考虑统一的时机,统一ABC。

A.不能阻碍生产技术的发展;B.应该统一到最佳程序;

C.要统一在最佳效果上;D.应包括全部产品

12.通用件的特征是指ABCD。

A.尺寸上的互换性;B.功能性上的一致性;

C.结构上的典型性;D.使用上的重复性

13.在标准化工作中,作为参数分级用的优先数系包括CD和派生系列等类型。

A.等比数列;B.等差数列;C.基本系列;D.补充系列

14.模块的连接方式有ABC。

A.单向;B.双向;C.多向;D.随机

15.标准化工作中的参数特性包括最佳性、ABCD。

A.关联性;B.相关性;C.实用性;D.经济性

四、简答题

1.什么是组合化的理论基础?

答:

(1)组合化建立在系统的分解与组合的理论基础上。

以标准单元或通用单元的形式独立存在,具备特定的功能,而且与其它系统的某些功能单元可以通用、互换,从产品中分离出来,这就是分解。

把若干个标准单元、通用单元和专用单元按照新系统的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具有新功能的新系统,这就是组合。

组合化的过程,包括了分解与组合。

(2)组合化同时又建立在统一化成果多次重复利用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这些单元的连接方法和空间组合多次重复使用统一化单元或零部件来构成物品,使之适用于各种变化了的条件和要求,创造出具有新功能的系统。

2.简述优先数系的应用原则。

答:

优先数系的应用原则如下,

(1)系列的选择取决于技术与经济上的合理性;

(2)选择参数系列时,应优先采用项数最少(相对差最大)的基本系列,即R5系列优先于R10系列,R10系列优先于R20系列,R20系列优先于R40系列。

补充系列R80尽可能少用;

(3)基本系列的公比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可采用派生系列。

选择派生系列时,应优先考虑R5/2,R10/3,R20/3,R20/4,R40/3,R40/5;

(4)优先数对于产品的尺寸与参数不全部适用时,则应在主要尺寸的参数上采用优先数;

(5)对某些精密产品的参数,可直接使用理论计算值。

3.模块化包括哪些特点?

答:

模块化的特点包括

(1)模块化产品是可通过模块增、减或调换来达到产品的多功能;

(2)模块化产品的模块,可分解、可组合、可互换,大大提高产品性能和可靠性;

(3)模块化设计可以最少量的模块组合,继承、重复已有标准化的产品,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品的发展;

(4)产品通过更换模块方式,便于维修,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5.什么是产品系列?

答:

具有相同的设计依据、相同的结构特征及相同的使用条件的产品,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的原则,合理安排产品不同的尺寸、参数,使基本结构一致的产品,从小到大,由低到高,按一定规律排列,形成产品系列。

第三章标准编写方法与制定程序

练习材料(题解)

判断题:

35

1.制定产品标准不仅要规定产品的性能要求和使用要求,还应规定产品的设计及工艺要求。

(x) 

2.标准废止后,原国家标准的编号同时废止,也不得用于其它国家标准。

(√)

3.标准从封面后的第一页起直至最后一页应连续编页码。

(x) 

4.标准中应从标准的第一章开始,在书眉的位置上编排标准的编号。

(x) 

5.尽管被引用的标准其年号是两位阿拉伯数字,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中的标准编号要用四位阿拉伯数字。

(√)

6.在标准的封面和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中标识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时,当我国标准的英文名称与国际名称相同时,则国际标准的名称可以省略。

(√)

7.标准中的附录分为规范性附录和资料性附录,规范性附录是标准正文的附加条款。

(√)

8.国家标准快速程序是在正常标准制定程序的基础上省略起草阶段或省略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的简化程序。

(√)

9.标准的适用性强调两方面的内容:

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标准的可操作性。

(x) 

10.要求型条款的表述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来表达。

(x) 

11.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指标必须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成果和先进经验为基础,并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精确的数学计算而得出的数据。

(√)

12.产品的使用性能是技术要求中的主要指标。

(√)

13.抽样方案的内容为成品与实验室样品之间的抽样条件和方法,实验室样品的保管。

(√) 

14.标志是作为标签的载体。

(x)  

15.在附录之前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从1开始对表进行连续编号,表的编号与章、条和图的编号无关。

(√)

16.标准中的表必须有表头,续表的表头不能省略。

(√)

17.为了标准出版印刷时排版上的方便,在数学公式和有关符号表示中尽可能避免多一个层次的上标或下标,亦避免使用多于两行的符号和公式。

(√)

18.标准编号中标准代号和标准顺序号之间空一个字的间隙。

标准顺序号与年号之间的连线为一字线。

(x) 

19.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不加书名号,每个文件之后不加标点符号。

(√)

20.术语另起一行空两个字排,后空一个字接排英文对应词。

(√)

21.在编写的产品标准中,数值有效位数的确定和表述形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根据GB/T8170《数值修约规则》的规定对数值进行修约并区分有效位数。

(√)

22.标准中表示量的符号用正体,表示单位的符号用斜体。

(x) 

23.范围中应交待本标准适用的范围或领域,从而指明标准的适用界限。

不应说明不适用的界限。

(x)

24.一项要求有时需要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适用的试验方法,或者在标准中同时列出了较费时的经典的试验方法和快速试验方法,这时,在标准中应规定质量判断用的试验方法。

(x)

25.对产品的质量特性指标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而进行检测的方法、程序以及手段等所作的统一规定为试验方法.。

(√)

26.前言中可包含要求,也可包含图和表。

(x)

27.有网络文本的参考文献,应给出查询文件的方法和完整的网址,并应使用与源文件完全相同的标点符号和大小写字母。

(√)

28.示例只给出对理解或使用标准起辅助作用的附加信息,可包含要声明符合标准而应遵守的条款。

(x) 

29.终结线应排在标准最后一个要素之后空二行的位置。

(x)

30.主体――是构成规范性文件实质内容的一组条款。

(√)

31..附加要素—包括在规范性文件中而不影响其实质内容的信息。

(√)

32.技术规范—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应满足的技术要求的文件。

技术规范主要针对活动的结果规定要求。

(√)

33..规程—为设备、构件或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维护或使用而推荐的惯例或程序的文件。

规程主要规定活动的具体动作或步骤。

(√)

34.只要有可能,“要求”应由性能特性来表达,而不应用设计和描述特性来表达。

(√)

35.新版标准代替其先前版本,就是意味着先前版本的作废,不能再使用。

(x)

单选题:

(选出1个正确答案)22

1.资料性补充要素包括D

A.范围B.名称C.术语D.索引

2.标准的页码从D用小写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A.前言到标准的附录;B.前言到标准的最后一页;

C.标准正文的第一页到标准的附录;D.标准正文的第一页到标准的最后一页。

3.需要时条可以一直分到第C个层次。

A.三:

B.四C.五;D.无数。

4.标准不管是单面打印还是双面打印,各页书眉上的标准编号和页码均应在页面的D侧。

A.左:

B.右;C.内;D.外。

5.列入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览表中的文件是B。

A.资料性引用文件:

B.规范性引用文件;C.参考文件;D.非公开的文件。

6.标准附录的排列顺序是C。

A.先资料性附录后规范性附录;B.先规范性附录后资料性附录;

C.按标准正文中附录出现的先后顺序;D.随意。

7.在标准的征求意见以及随后的送审阶段,在所有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C上应有下列通知性的语句:

“请将你们发现的有关专利的内容和支持性文件随意见一并返回。

A.前言;B.引言;C.封面;D.范围;

8.如果在编制标准过程中没有识别出涉及专利的内容,则在发布标准的A中应有如下内容: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

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A.前言;B.引言:

C.封面;D.范围;

9.如果在编制标准过程中已经识别出涉及专利的内容,则在发布标准的B中应有有关专利的说明。

A.前言;B.引言;C.封面;D.范围;

10.在下列各要素中属于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是D。

A.封面;B.范围;C.规范性引用文件;D.规范性附录。

11.在下述各种引用中,属于资料性引用的是C。

A.按第三章的要求;B.见附录C;C.参见6.6.3的示例2;D.表2给出------。

12.企业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为三年,其中的三年是从标准的A日期起算的。

A.实施;B.发布;C.批准;D.备案。

13.在下列各级标准的引用中,属于正确的引用的是C。

A.地方标准引用地方标准B.企业标准引用企业标准;

C.国家标准引用行业标准;D.行业标准引用地方标准。

14.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D

A.国家标准B.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C.ISO,IEC和ITU标准D.国家标准、行业标准、ISO,IEC和ITU标准

15.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的编号方法用排成一行的双编号的方法。

应是C

A.等效采用;;B.修改采用;C.等同采用;D.非等效采用。

16.以下不符合标准制修订程序要求的有  C  

A.标准须经过一定的程序产生,这些程序要体现出充分协商的一致性。

B.标准发布后应适时进行复审,以确认现行的标准继续有效或者予以修订、废止。

C.国家标准的审查必须采用函审,不能采用会审;

D.经修订的标准,其标准的顺序号不变,仅改变标准的年号。

17.要求型条款的表述可利用A。

A.助动词“应”或“不应”;B.助动词“可、“不必”;“能、不能”;C.助动词“宜”和“不宜”;D“能”或“不能”。

18.推荐型条款的表述可利用c。

A.助动词“应”或“不应”;B.助动词“可、“不必”、“能、不能”;C.助动词“宜”和“不宜”;D“能”或“不能”。

19.陈述型条款的表述可利用B。

A.助动词“应”或“不应”;B.助动词“可、“不必”、“能、不能”;C.助动词“宜”和“不宜”;D“不要”或“必须”。

20.不是标准的必备要素有B

A.名称B.要求C.范围D.前言      封面

21.不属于“要求”的主要内容有D

A.产品的工作环境条件B.产品的使用性能C.产品的理化性能D.产品的分类。

22.在下列各要素中不属于规范性技术要素的是C。

A.分类和命名;B.抽样;C.范围;D.术语和定义。

多选题:

(选出2个及以上正确答案)23

1.GB/T16733-1997《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属于我国国家标准制定程序阶段划分有9个阶段,其中包括ABD

A.预阶段B.起草阶段C.可行性论证阶段D.废止阶段。

2.标准复审的结果有ABC阶段。

A.予以确认B.修订C.废止D.出版

3.国家标准快速程序是在正常标准制定程序的基础上省略A或B

A.起草阶段B.起草阶段和征求意见阶段C.出版阶段D.实施阶段

4.标准的适用性强调AB

A.标准的内容应便于实施B.标准的内容应易于被其它标准所引用C.结构的统一D.科学

5.标准化工作导则系列国家标准由ABC标准组成

A.标准化工作导则B.标准化工作指南C.标准编写规则D.基础标准

6.编写标准的基本要求ABCD

A.标准的内容要完整、正确B.清楚、准确、相互协调

C.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D.为未来技术发展提供框架

7.标准的表达方式要统一指ABC

A.结构的统一B.文体的统一C.术语的统一D.方法的统一

8.标准中要素的分类AB

A.规范性要素B.资料性要素C.非必备要素D.技术要求

9.标准内容的确定原则有ABC

A.目的性原则B.性能原则C.可证实性原则D.统一原则

10.在下述各种引用中,属于规范性引用的是BCD。

A.参见3.2.1的示例3;B.见附录C;C.按第三章的要求;D.表2给出……;

11.前言中的特定部分包括—_ABCD。

A.说明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B.说明附录的性质;

C.说明标准的结构;D.说明与前版标准的重大变化;

12.标准中注和脚注有条文的注、条文的脚注和_ABCD等六种。

A.图注;B.表的脚注;C.图的脚注;D.表注。

13.国家标准的编制说明应包括ABCD。

A.标准编制的原则;B.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C.作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的建议;D.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建议

15.标准名称是由ABC 构成的。

A.引导要素;B.补充要素;C.主体要素;D.资料性要素。

16.在下列各级标准的引用中,属于可以引用的是ACD。

 

A.企业标准引用行业标准;B.企业标准引用其他企业标准;

C.国家标准引用行业标准;D.地方标准引用国家标准:

17.列项应按下述要求进行编写:

ABC

A.如果列项需要识别或者列项将被引用,则在每一项前加上后带半圆括号的小写拉丁字母序号,如:

a)、b)、c)等;

B.在字母形式的列项中,如果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成要识别的分项,则应使用后带半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序号,如:

1)、2)、3)等;

C.如果仅需要对某个项进一步细分,但不需要识别,则在字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