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460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6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docx

高中理综易错知识点532条

高中理综

易错532条

 

 

目录

 

物理部分(32条)······························5

 

化学部分(354条)······························15

 

生物部分(145条)······························45

 

物理部分

 

高中物理易错知识点(32条)

1.气体吸收热量可以完全转化为功,只是会引起别的变化。

2.气体分子间距离很大,忽略分子间的作用力(引力、斥力)。

3.定理: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5.α粒子散射实验仅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并不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结构。

6.有用结论:

=

即视深=实深除以折射率。

注:

所以看水中的红球和紫球,觉得紫球更浅。

7.列圆周运动式子时,一定不能列错。

.

8.计算某个量的变化时,总是用后来的值减去原来的值。

9.两列波一定要频率相同,才能干涉,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

10.用轻绳拴住的A、B两球在水平方向上发生碰撞时,水平方向上的动量守恒,但在列式时要列上所有方向。

注:

无水平方向上的机械能守恒之说。

11.日光灯原理:

12.延时继电器:

13.高频焊接原理:

14.

 

15.

 

16.多用电表欧姆档测电阻时,初始状态为指针靠在最左边;则偏角过大说明所用的量程过大,应调小。

17.F0t=2mv(压强的微观推导)

18.全息照相:

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9.典型例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正方形金属框以初速度v进入一方向垂直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金属框除受磁场力外,不受其他力作用),进入时金属框的一边与磁场边界平行,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边界,刚刚离开磁场时金属框速度恰为0,设金属框进入磁场时产生的焦耳热为Q1,完全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焦耳热为Q2,出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3.由此可知(AC)

20.

 

21.不仅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一切运动的微粒均具有波粒二象性。

22.半衰期是相对于宏观来讲的,只能说一堆两堆,不能说一个两个。

23.关于人物的众多说法:

①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认为光也是一种电磁波。

②赫兹在实验上证实了上述假说。

③关于光的本质,牛顿主张微粒说,惠更斯主张波动说。

④伦琴发现了x射线,所以x射线也叫伦琴x射线。

⑤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重新强调了光的粒子性,从而解释了光电效应。

不过,这里所说的光子已经完全不同于牛顿所说的微粒了。

⑥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

⑦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他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并猜想了中子的存在。

⑧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的实验发现了中子。

(核反应的一种)

⑨哈恩和他的助手斯特拉斯曼发现,用中子轰击铀核时,铀核发生了裂变。

铀核裂变的产物多种多样,典型的为

而聚变为

(又叫热核反应)

⑩玻尔第一次把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取分立值的观念应用到原子系统。

(如认为氢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

24.为了避免在卡纸连续转动的过程中出现打点重叠,在电火花计时器与盘面保持良好接触的同时,可以缓慢的将电火花计时器沿圆形卡纸半径方向向卡纸中心移动。

则卡纸上打下的点的分布曲线不是圆,而是类似一种螺旋线,这对角速度的测量有无影响?

答:

无影响,不影响角度的测量

25.侧向偏移量:

 

26.站在地球上的人不满足向心力=所受万有引力,近地卫星才满足。

因为人受到的万有引力一部分分解作为重力,另一部分作为向心力。

27.对于从某一点放射源向各个方向射出的处于磁场中带电粒子,其所有轨迹的圆心组成一个圆,利用类似的这种几何关系可解决多种问题。

28.

 

29.电压是对电路而言的,它跟电场力做功有关,还常有电势差、电压降、电压损失等不同说法。

而电动势是对电源而言的,它跟非静电力做功有关,它反映电源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本领,电源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断路时的路端电压,但电动势与电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理量。

30.关于欧姆表

⑴内部电路:

如右图所示。

⑵改装原理:

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制成。

图中G是表头,内阻Rg,满偏电流Ig,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是可变电阻,也叫调零电阻。

 

a.当红、黑表笔相接触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0,调节R的值,使电流表的指针达到满偏Ig=

所以电流表的满偏刻度被定为电阻挡的0刻度。

b.当红、黑表笔不接触时,相当于被测电阻Rx=∞,此时电流表的指针指在电流表零刻度,所以电流表零刻度的位置是电阻挡刻度的“∞”位置。

c.当红、黑表笔间接入某一电阻时,通过电流表的电流Ig=

,一

个Rx对应一个电流值,我们可在刻度盘上直接标出与I值对应的Rx值,就可以从刻度盘上直接读出Rx的值。

d.中值电阻:

电流表指针指到刻度盘中央时所对应的Rx值。

R中=Rx=R内=Rg+r+R。

⑶刻度特点:

欧姆表的刻度是不均匀的,0刻度在刻度盘最右边,越往左刻度越密,读数时要注意,在中值电阻附近读数比较准确。

⑷注意:

欧姆表测电阻非常方便,但准确度不高,如电池用久了,电动势小于额定值,但刻度盘是按照额定值绘制的,由于电池电动势不等于额定值,所以用欧姆表测量就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且电池用久了测量结果偏大。

31.关于多用电表

32.电源的输出功率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

 

化学部分

 

高中化学易错知识点(355条)

1.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最简式即实验式。

3.结构式不能省键,只要有省键则为结构简式。

如醋酸(乙酸)结构式:

结构简式:

CH3COOH

4.C17H33COOH油酯,含双键,可是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C17H35COOH硬脂酸;C15H31COOH软脂酸

5.最简式相同,混合物共含的X原子数目相同。

6.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不是因为其导电性,是因为折射率大。

(易全反射)

7.萃取剂两点要求:

①与原溶剂不互溶②溶质在其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原溶剂

8.先写氧化剂,还原剂及产物,再通过观察补H+或H2O。

9.Al(OH)3沉淀只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NH3·H2O。

10.—CHO有还原性;酚类易被氧化,如苯酚在空气中被氧化呈粉红色。

11.只有—COOH与NaHCO3反应。

12.常用电荷守恒判断离子浓度关系:

如在NH4Cl和混合溶液中,若PH=7,则C(H+)=C(OH-),又由电荷守恒得:

C(NH4+)+C(H+)=C(Cl-)+C(OH-),所以得C(NH4+)=C(Cl-).

13.稀有气体的半径与其它原子半径没有可比性。

14.

C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15.判断一种离子先与溶液中的A或B离子哪个先反应时,可以假设先与某个离子反应,然后看是否成立(不成立即又被反应掉,徒劳一场)。

16.胶体的聚沉方法:

①加强电解质②持续加热③加带相反电荷的物质

17.热化学方程式不写反应条件。

18.燃烧热是反应物为1mol;中和热是生成1mol的稳定的化合物。

19.

20.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表述(适当删改):

将导管插入水中,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停止加热,导管内有水回流并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21.在混有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溶液中检验亚铁离子,一般只有一种方法: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紫色褪去则说明有亚铁离子(利用其还原性)。

22.Cu2O砖红色沉淀。

23.写电极方程式时注意所处溶液的PH,判断H+和OH-能否存在。

24.碘单质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而碘离子不可以。

25.侯氏制碱法:

先通氨气,因为它溶解度大,再通CO2就能溶得更多。

26.Na2CO3白色粉末状固体,NaHCO3白色晶体(热稳定性差,溶解度小)。

27.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

28.实验室制乙烯时,浓硫酸做脱水剂、催化剂;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浓硫酸做吸水剂、催化剂。

29.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其离子方程式系数为382324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0.绿色化学的核心是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不是应用化学原理对坏境进行治理。

31.处理废水时加入明矾作为净水剂可以除去水中的杂质,但不能作为消毒剂。

32.某雨水样品采集后放置一段时间,PH减小,说明是酸雨,水中溶解了较多SO2生成H2SO3,2H2SO3+O2=2H2SO4,从而使酸性增强。

33.还原性:

I->Fe2+>Br-

34.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一种化学反应),所以在常温下可用铝制容器贮藏、运送浓硫酸。

35.铜和银均为活性电极,活性电极比溶液中阴离子优先失电子。

36.关于电池中的阴极,在溶液中不会有比H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离子放电。

37.前18号元素为短周期元素。

38.热化学方程式中,吸、放热的“+”“-”均不能省略,,且不用标反应条件,热化学方程式的方程系数与热量成比例。

39.检验含Cl-杂质的Fe(OH)3沉淀是否洗净方法: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出液,先滴加HNO3,再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则说明沉淀已洗净。

40.分散系粒子大小:

溶液<1纳米1纳米<胶体<100纳米浊液>100纳米

41.原电池中吸氧腐蚀比析氢腐蚀更易发生。

42.珍珠是CaCO3水晶、玛瑙是SiO2红宝石是Al2O3

43.本碳上有2个H,醇氧化成醛;本碳上有1个H,醇氧化成酮。

44.钠钾合金常温下为液态,用途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45.泡沫灭火器原理:

小苏打溶液和Al2(SO4)3溶液混合发生双水解。

Al3++3HCO3-=Al(OH)3↓+3CO2↑

46.CO2不与CaCl2反应,若反应则会生成HCl不符合强制弱。

47.标况:

O℃,101KPa(标准大气压)。

48.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分子数都相同。

49.Li保存在石蜡油中,Na保存在煤油中。

50.金属与强氧化性的酸反应不会得到H2。

51.彻底双水解:

①Al3+与AlO2-、HCO3-、CO32-、HS-、S2-

②Fe3+与AlO2-、HCO3-、CO32-③NH4+与AlO2-、SiO32-

52.MgCl2(aq)HCl气流保护下加热蒸干MgCl2(s)

AlO2-+HCO3-=Al(OH)3↓+CO2↑(强制弱,非双水解)

53.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铁轨(使用铁红Fe2O3)。

54.蛋白质溶液加CuSO4(重金属盐)会变性,加NaCl会发生盐析。

55.守恒法:

抓住不参加反应的元素进行元素守恒。

56.见光易分解物质:

AgX、HClO、HNO3、AgNO3。

57.2HClO光照2HCl↑+O2↑

58.HF为弱酸。

59.同种元素相邻价态之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60.硝酸的酸性强于硫酸。

61.硝酸不作具体说明就是指稀硝酸,放出气体为NO。

62.普通玻璃:

SiO2、CaSiO3、Na2SiO3高温结构陶瓷:

Al2O3(人造刚玉)、Si3N4

半导体材料:

Si、GeSiO2:

水晶、石英、玛瑙、光导纤维、石英玻璃

63.硅酸H2SiO3,原硅酸H4SiO4

64.NaOH溶液与SiO2生成Na2SiO3黏合剂。

65.变色眼镜:

AgBr、CuO(少)添加物。

66.2AgBr

2Ag+Br2

67.常见的原子晶体:

SiO2、金刚石、SiC、晶体硼。

68.水是极性分子。

69.4HNO3O2↑+4NO2↑+2H2O

70.氨气的催化氧化:

4NH3+5O2

4NO+6H2O

71.2Fe3++Cu=2Fe2++Cu2+

72.白磷的特性:

①着火点低②不溶于水,易溶于CS2③剧毒

④正四面体构型⑤白磷

红磷

(不隔绝就烧起来了)

73.求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时,溶质用氨气来算;求结晶水合物的物质的量浓度时,不把结晶水算在里面。

74.喷泉实验:

①液面上升的体积等于前后气体的差量

②气体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溶质的浓度=

×

75.常用干燥剂:

碱石灰(CaO、NaOH)(碱性)浓H2SO4(酸性)无水CaCl2(中性)(不能干燥氨气,会反应)P2O5(中性)

76.P与Cl2反应会生成白色烟雾:

PCl3(雾)PCl5(烟)

77.不是8电子稳定的物质:

PCl5、BCl3、SF6

78.P的最外层有10个电子稳定。

79.HClO才具有漂白性。

80.氧化性:

F2>Cl2>Br2>Fe3+>I2>S

还原性:

F-

氟氯溴、铁碘硫

81.Cr2O72-重铬酸根;Cr2O72-与MnO4-具有强氧化性。

82.NH3·H2O为共价化合物。

83.MnO4-紫红色Fe3+黄色Fe2+浅绿色Cu2+蓝色(浓度大时为绿色)

84.Ca3(PO4)2(可溶)CaHPO4(可溶)Ca(H2PO4)2(不溶)

85.Ag3PO4淡黄色一般说的淡黄色固体:

Na2O2

86.强氧化性的KMnO4/KClO3/Ca(ClO)2/K2Cr2O7+HCl

Cl2↑

87.n=

=

=

C=

其中ω=X%

88.熔沸点:

①离子化合物,离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r↓

熔沸点↑

②共价化合物,分子晶体m↑

熔沸点↑

89.极性分子(不对称)非极性分子(对称)极性键(偏向某一原子)

90.硬度、熔沸点: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91.冰

水(破坏氢键)水

水蒸气(破坏氢键)

氢气和氧气(破坏极性共价键)

92.F化学键﹥F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93.10电子微粒

原子:

Ne

分子:

CH4NH3H2OHF

阴离子:

N3-O2-F-NH2-OH-

阳离子:

NH4+H3O+Na+Mg2+Al3+

94.2Mg+CO2

2MgO+C(产物一黑一白)

95.若某原子的|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8,则该原子符合8电子稳定结构。

96.日产量是速率,产量才讲平衡。

(化学速率与化学平衡)

97.某物质的溶液PH﹤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错)

还可能是NaHSO4,NaHSO4可当作硫酸来用。

98.2个电子就是一个键,一个键就是一个电子对。

99.标况下的HF为液态,SO3为固态。

100.制CO2最好不用盐酸,因为会挥发出HCl气体。

101.实验中加热到恒重的操作是:

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不超过0.1g(因为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

102.根据溶液酸碱性来判断是电离大于水解还是水解大于电离,有助于判断离子浓度顺序。

103.有些水解不会增加离子数目,有些则会:

HA-+H2O⇌HA+OH-(会增加)A2-+H2O⇌HA-+OH-(不增加)

104.易燃气体也要进行尾气处理。

防止气体积累太多,点燃可能会爆炸,因此先点燃尾气,后加热。

 

105.气态:

CH3Cl液态:

CH2Cl2、CHCl3(氯仿)、CCl4(四氯化碳)

4个C以上的烃标况下为非气态。

106.1mol—COOH与NaHCO3反应消耗1molNaHCO3;

1mol—COOH与Na2CO3反应消耗2molNa2CO3。

107.白磷转化为红磷的时候装置如下图,应为一端有塞,一端无塞。

白磷

红磷

108.步骤很多的化学反应适宜用流程图来表示。

109.Fe、Al与H2SO4、HNO3浓溶液在常温下发生钝化。

110.在一个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某一反应物的量,则另一反应物的转化率会升高,但本身的反应转化率会降低。

111.离子组:

K+、Ca2+、NO3-、Cl-通入CO2后仍能大量共存。

因为CaCO3沉淀又会被HCl溶解,实质是CaCl2不与CO2反应。

112.

检验左图装置气密性的表述: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往外拉活塞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活塞回到原位,则不漏气,反之则漏气。

(若不漏气,拉出后一段时间放开,活塞回到原位)

113.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所以水受热不易分解。

(错)

因为水受热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破坏的是共价键,与氢键无关。

114.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离子化合物、电解质电离时也会有化学键的断裂。

115.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级移动,或不移动(溶质粒子为分子,不带电);而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116.[Al(OH)4]-即AlO2-。

117.ClO-有强氧化性;但NO3-与H+在一起时才有强氧化性。

118.HX酸中只有HF是弱酸。

119.C2O42-草酸根(有还原性)C2H4O2草酸(乙二酸)结构式:

120.酸性:

H2CO3﹥﹥HCO3-H2CO3﹥HClO﹥HCO3-

121.将浓氨水逐滴加入到NaOH固体中,有NH3放出。

解释:

NH3+H2O⇌NH3·H2O⇌NH4++OH-NaOH溶于水电离出OH-,使平衡向左移动,且溶解时放出热量,使NH3溶解度减小。

122.燃料电池负极上燃料放电生成CO2,考虑溶液酸碱性,若为碱性,则

CO2+2OH-=CO32-+H2O

123.易错的电子式:

(如右图)

注意:

观察各原子是否符合

2电子或8电子结构。

124.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体现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125.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与无氧酸的酸性无关,与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有关。

126.具有的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如C(石墨,s)=C(金刚石,s);∆H>0前者更稳定。

127.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

128.燃烧后S→SO2稳定H2→H2O(l)稳定

129.M层上有两对成对电子→S元素。

130.将一定质量的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下图:

①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c处溶液的PH值,比实际偏大

②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值,比实际偏小

注意:

无论a、b、c点溶液均为酸性,最多为中性,

因为酸溶液怎样加水都不会变成碱溶液。

131.胶体不带电,胶粒才带电。

132.低级的醛、醇溶于水,高级的不溶于水。

133.比较活泼性,即原电池哪个是负极:

Zn>Cu-Zn合金>Cu

134.焓值只与方程系数有关。

135.既是第一周期,又是主族元素——H,因为He不是主族元素。

136.区分醇酸酯,先用NaHCO3溶液(检出—COOH),再用Na,(检出—OH)。

137.催化氢化可得:

含有的官能团:

羧基、羰基

138.在CH3COONa和CH3COOH的混合溶液中(已知溶液呈酸性),只存在

阳离子:

Na+、H+阴离子:

CH3COO-、OH-。

又因为C(H+)>C(OH-),

所以必定有C(Na+)

139.水解是很微弱的,弱电解质的电离也是很微弱的。

140.水解是可逆的。

141.左图装置用来制取乙酸乙酯的错误:

①导管不应伸入液面以下

②应使用饱和Na2CO3溶液

142.Al与H2O、NaOH反应的实质:

143.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

NaClO

144.

反应原理是碳碳双键断开,而不是断裂单键,要验证这一原理,可采取示踪原子的方法(类比题中所给的反应通式,结合替代法解题,即R1、R2分别代表什么)

145.PbCH3COO为非电解质,AlCl3为共价化合物。

146.

147.向次氯酸溶液通入SO2:

Ca2++2ClO-+SO2+H2O=CaSO3↓(还原性)+2HClO(氧化性)该离子方程式错误

148.外电路:

电荷移动形成电流;内电路:

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49.常温下,加水稀释时

值明显增大的溶液呈碱性。

解析:

=

=

即加水C(OH-)明显减小

150.一般来说,不可能两个阴离子浓度都大于阳离子浓度,即不存在

C(Cl-)﹥C(NH4+)﹥C(OH-)﹥C(H+),但可能有

C(NH4+)﹥C(SO42-)﹥C(H+)﹥C(OH-)

因为一个硫酸根带两个负电荷,还是能达到电荷守恒,所以不妨碍。

151.Fe2O3(s)+CO(g)⇌2Fe(s)+3CO2(g)按理说增加CO浓度会使CO转化率降低,但因为Fe2O3为固体,所以相当于加压,平衡不移,CO转化率不变。

152.HCl加Na2SiO3得H2SiO3白色胶状沉淀。

153.FeSO4溶液在空气中蒸干、灼烧得不到FeSO4,不是因为水解,是因为Fe2+被氧化。

154.A管的作用:

平衡气压,使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流下。

为了较准确测量产生的气体体积,反应前后读取甲管液面的读数时应注意:

①应使甲、乙中液面保持水平;

②反应后静置一会,待反应器恢复原来温度后再读取数据;

③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55.不能讲熔沸点高(物理性质),分子越稳定(化学性质,与化学键有关)。

156.MgSO4可溶、CaSO4微溶。

157.SO32-和S2-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但在碱性条件下共存,所以有:

2S+4NaOH=Na2S+Na2SO3+H2O

158.0.1mol/L(NH4)2CO3溶液PH(可为中性)﹤0.1mol/LNa2CO3溶液PH(碱性)

0.1mol/LNH4Cl溶液PH﹤0.01mol/LNH4Cl溶液PH

(后者相当于前者加水稀释),变稀后C(H+)↓,C(OH-)↑

159.Ca2+、SO42-不能大量共存,因为CaSO4微溶,大量时为沉淀。

160.阴阳离子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叫离子键。

其中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吸引和静电排斥。

161.连续氧化:

①N2(NH)

NO

NO2

HNO3

②S(H2S)

SO2

SO3

H2SO4

③C

CO

CO2

H2CO3

④Na

Na2O

Na2O2

⑤R-CH2OH

R-CHO

R-COOH

162.把ⅥA族写成Ⅵ族是错误的。

(A-主族、B-副族、0族、无族)

163.某酸性溶液中含有NH4+、Cl-、H+、OH-四种离子,则可能为

①NH4Cl②NH4Cl、HCl(NH4Cl水解呈酸性)

164.与溴反应的要求:

①苯酚与溴水混合即可反应②苯要与液溴反应

③烷烃和溴蒸气在光照下反应

165.S=C=O是极性分子;C=O为双键

C=氧族元素也为双键

166.CO(g)+2H2(g)⇌CH3OH(g),反应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