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707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

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

3、社会生产方式是()

A.生产关系的总和B.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总和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D.物质资料生产

5、生产资料是指

A劳动资料与劳动工具之和B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之和

C劳动过程中的三个简单要素D用来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6、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

A.人的劳动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生产资料

7、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分配关系B.消费关系C.生产关系D.交换关系

8、支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制度变革的规律()

A.价值规律B.社会基本经济规律

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经济规律B.研究生产关系

C.批判旧有经济学说的缺陷D.论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A.强调阶级性重于科学性B.注重科学性而不注重阶级性

C.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的统一D.阶级性和科学性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物质资料生产是()

A.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B.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E.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物质资料生产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A.包括社会直接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B.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之上

D.不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E.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马克思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发现是

A.劳动价值理论B.剩余价值理论C.辩证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E.平均利润理论

4、资本主义农场的劳动资料包括

A.土地B.种子C.农业机械D.仓库E.肥料

5、社会生产力

A.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B.反映着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C.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者

E.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6、下列项目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有

A.开采中的石油B.冶炼用的矿石C.纺纱用的棉花

D.生产用的厂房E.采伐用的原始森林

7、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

A.生产B.市场C.分配D.交换E.消费

8、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A.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C.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E.不论人们是否认识经济规律,它都存在和起作用

9、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相互关系是()

A.辨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B.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必须与前者相适应

C.前者的发展会引起后者的部分质变,到一定阶段引起后者的根本变革

D.前者的发展状况决定后者可能变化的程度

E.后者对前者也具有强大的反作用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

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逻辑的方法

D.历史的方法E.科学的抽象法

四、简答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为什么说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支配着社会形态的演化过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研究方法及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的?

2、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

A.劳动价值论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D.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3、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

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

4、社会经济制度是指():

A.社会生产力的总和B.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上层建筑的总和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方式

6、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揭示客观经济规律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D.探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A.社会分工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资本的产生

9.、马克思指出:

“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0、“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

”这段话说明():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范畴

B.商品的使用价值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11、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

12、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劳动生产率是

A.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B.某个人的劳动生产率

C.某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D.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13、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理论正确的说法是

A.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B.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C.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不是价商品值的惟一源泉

D.具体劳动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抽象劳动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14、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商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B.与货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C.与货币价值变化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D.与货币价值变化成正比,与纸币价值变化成反比

15、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C.观念货币D.货币价值

16、两种不同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交换,原因在于它们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在生产中都消耗了一般人类劳动

1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18、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

A.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与商品价格总额相等,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19、下列哪一种劳动生产率变化会直接导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变化:

A.全社会劳动生产率B.部门劳动生产率

C.企业劳动生产率D.劳动者个人劳动生产率

20、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

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B.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C.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E.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A.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是某个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

C.是各个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D.决定着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

E.决定着旧的生产关系向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

3、商品使用价值量、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正比

B.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C.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正比

D.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成反比

E.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无关

4、某消费者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B.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C.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D.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E.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5、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D.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E.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6、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的联系表现在():

A.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

B.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D.有价值的物品必然有使用价值E.没有价值的物品也没有使用价值

7、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货币发行量

C.商品价格水平D.货币流通速度

E.商品价格总额

8、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包括():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E.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9、价格受供求的影响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A.商品交换都是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

B.各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C.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D.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E.价格变化不会无限脱离价值,说明价格归根结底受价值制约

10、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A.市场竞争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价格波动

D.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

三、简答题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2、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

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3、货币有哪些职能?

货币执行职能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有哪些?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价值规律是如何实现自己的要求的?

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

1、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新的发展。

2、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下降,为什么企业还要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3、试述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并用价值规律阐明我国企业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的意义。

五、讨论题/案例题:

1、案例内容:

对信息社会颇有研究的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中说:

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

“劳动价值论”诞生于工业经济的初期,必将被新的“知识价值论”所取代。

请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上述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案例内容:

斯坦福大学的保罗·埃尔里奇认为,由于人口爆炸、食物短缺、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等原因,人类前途不妙(悲观派)。

马里兰州立大学的朱利安·西蒙认为,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会解决人类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人类前途光明(乐观派)。

他们决定赌不可再生性资源是否会消耗完的问题。

悲观派的观点是,这种资源迟早会用完,这时人类的末日就快到了。

这种不可再生性资源的消耗与危机,表现为其价格大幅度上升。

乐观派的观点是,这种资源不会用完枯竭,价格不但不会大幅度上升,还会下降。

他们两人选定了5种金属:

铬、铜、镍、锡、钨,各自以假想的方式买入1000美元的等量金属,每种金属各200美元。

以1980年9月29日的各种金属价格为准,假如到1990年9月29日,这5种金属的价格在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后如果上升了,乐观派就要付给悲观派这些金属的总差价;反之,假如这5种金属的价格下降了,悲观派将把总差价支付给乐观派。

到1990年,这5种金属无一例外地跌了价,悲观派输了。

教授还是守信的,埃尔里奇把自己输的576.07美元交给了西蒙。

问题:

(1)西蒙教授为什么能赢得赌博?

这跟价值规律有什么关系?

(2)如何利用价值规律的刺激作用解决水资源和石油的短缺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

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产品成为商品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大量货币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剩余价值():

A.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生

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

C.既在生产领域产生,又在流通领域产生

D.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3、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A.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4、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

A.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C.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D.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缩短工人工作日实现的

5、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

A.资本的积累B.资本的积聚C.资本的集中D.资本的原始积累

6、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反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比例关系的资本技术构成

B.反映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比例关系的资本价值构成

C.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决定并反映其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7、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其构成是()

A.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B.成本价格加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8、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平均利润率D.年利润率

9、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C.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10、垄断价格是()

A.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B.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C.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D.生产价格加垄断利润

11、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C.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D.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12、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B.买卖商品的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D.产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13、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C.同一土地追加投资的差别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异性

14、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15、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的资本是()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银行资本D.借贷资本

1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A.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竞争的结果

1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A.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了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制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D.价值规律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18.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运行干预和调节的实质是()

A.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稳定增长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D.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2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C.金融资本D.产业资本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通过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论证了():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C.追求剩余价值是一切资本形态运动的目的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E.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2、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A.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D.工人的劳动时间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E.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那部分价值

3、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考察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区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E.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提供了依据

4、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相对过剩人口():

A.是人口增长超过生产增长的必然产物B.是资本积累的必然产物

C.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

D.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表现为私人资本对劳动力的排挤和压迫

5、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基本因素包括():

A.剩余价值的高低B.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C.预付资本量的大小C.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E.管理水平的高低

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6、通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分析可以说明():

A.在其他条件相同下,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个部门利润率会不同

B.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部门通过竞争导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C.同一部门内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企业也会形成平均利润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比工业低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

7、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B.价值会发生增值的资本

C.价值不会发生增值的资本D.价值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的资本

E.不能改变自身价值量的资本

8、全面地理解资本的本质和属性,必须掌握以下几点():

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生产关系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E.资本不是静止物,而应理解为运动

9、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资本家的预付资本B.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C.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限D.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E.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10、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有():

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B.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与不同资本的比率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率D.两者按同一方向变化E.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1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B.价值转化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有机构成降低的过程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E.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12、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C.银行利润

D.借贷利息E.地租

13、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有():

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异B.土地距离市场的远近

C.同一块土地上连续不断地投入资本D.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14、恩格斯指出:

“马克思一有机会就提醒读者注意,决不要把他所说的剩余价值同利润或资本赢利相混淆。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剩余价值与利润无本质联系B.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内容

C.剩余价值是资本的赢利D.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具体形式

E.利润常常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5、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A.垄断价格的形式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按垄断低价买卖的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从整个社会看,商品的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一致的

D.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E.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

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有()

A.垄断资本的跨部门发展B.垄断取代了竞争

C.私人垄断资本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大型企业间的联合与兼并加剧

E.跨国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17、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都是()

A.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

B.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超额利润

C.由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形成的

D.来自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E.由农业资本家缴纳给土地所有者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18.生产价格的形成没有否定价值规律是因为()

A.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B.各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相等

C.市场价格的变动取决供求关系的变动

D.全社会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相等

E.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商品价值的变动

19、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相比,其特点是()

A.一种资本商品B.一种作为财产的资本

C.一种独立形式的资本D.采取G-G′的运动形式

E.能够获得平均利润

20、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主义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E.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三、简答题

1、马克思说,货币所有者变为资本家。

“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