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7510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docx

浅谈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管理沟通课程论文

学院

班级

学号

成绩

 

浅析倾听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

摘要

沟通是听的艺术,指人们在互动过程中,发送者通过一定渠道(也称媒介或通道)以语言、文字、符号等表象形式为载体,与接受者进行信息、知识的交流,是一个有意识的活动过程。

语言交流是人类互相交换信息的最基本的方式,倾听则是获取对方信息的最基础和重要的方式,它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的现代,是有效沟通环节当中的一项重要的技巧,善于倾听可以使得沟通更为高效。

本文将对倾听这一重要环节,在大学生人际沟通上进行深入的探究,对于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进行多方面的谈论,同时提出一些改善倾听效果的技巧。

关键词:

倾听;大学生;人际沟通

1什么是倾听

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倾听,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教导,然而,什么才是倾听真正的含义?

1.1倾听的概念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听≠倾听。

听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听觉器官对声波的一种单纯感受,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传递着发出的信息,或许入了耳,但入不了心。

而倾听是指主体行为者通过视觉、听觉等媒介接受、吸取和理解沟通对方思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

所以说,倾听也是一门艺术。

它不仅仅是要我们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1.2倾听的层次划分

倾听是有层次之分的。

最低是“听而不闻”:

如同耳边风,左耳进右耳出,事实上完全没听进去;

其次是“敷衍了事”:

嗯……哦……好好……哎……略有反应其实是心不在焉;

第三是“选择的听”:

只听合自己的意思或口味的,与自己意思相左的一概自动消音过滤掉;

第四是“专注的听”:

强调“主动式”、“回应式”的聆听,以复述对方的话表示确实听到,即使每句话或许都进入大脑,但是否都能听出说者的本意、真意,仍是值得怀疑;

第五是“倾心的听”:

一般人聆听的目的是为了做出最贴切的反应,根本不是想了解对方。

而倾心听的出发点是为了“了解”而非为了“反应”,也就是透过交流去了解别人的观念、感受。

2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的现状

2.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在他们出生的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在城市,对于在家长悉心呵护下长大的“90后”来说,他们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声音出生,在成长过程中,和电脑的普及更是使他们成为了“网络一代”,信息高速公路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视野,却在同时扩大了他们与社会的距离;而在农村,随着进城打工高潮的掀起,部分学生很小就成为留守儿童,在父母亲情的缺失下长大,这使得他们情感较脆弱而且敏感。

因此,面对新的环境,他们往往表现出迫切的交往需要与社交恐惧。

总的来说,90后大学生人际沟通中存在着种种问题。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在沟通中表现出对人或事情的认识比较简单、情绪化、缺少主见甚至厌烦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意识的特点。

以致于有的学生在大学中与同学相处时,碰到一点儿小的问题就可能过于激动,争吵打架也是屡禁不止;有的学生则凡事憋在心里,不愿与人沟通;而有的学生渴望被认可和结交更多的朋友,但又过于敏感和脆弱,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可能自暴自弃。

大家大多习惯以我为中心,在现实中遇到困难后往往选择的不是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直面问题,而是“宅在宿舍”或者“宅在家”里,执着的选择并依赖网络空间中的社区圈子,这更使大家缺乏与周围人必要交流和沟通。

据《2012年度首都高等教育质量与学生发展监测项目年度报告--本专科》中关于对“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这一观点的看法的调研中显示,尽管认为自己与同学相处的比较和睦的占多数,仍有6.3%的同学明确认为自己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同时有31.3%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认同和比较认同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

2.2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在传统的社会教育模式下,文化知识是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其传播的途径、X围是非常有限的,效率很低,信息量也及其有限。

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长辈和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文化权威,师长的权威是绝对不容质疑的,因此,学生在接受文化与科学知识传播的时候大多也是人云亦云、被动灌输、缺乏批判性精神和个性化见解。

而90后在成长过程中,其接受文化知识传播的途径已经是多渠道、立体化的传播方式了,他们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多元化的文化成果和来自国外的文化价值观念、行为规X、道德伦理和生活方式等观念上的直接冲击,他们已经从传统的“直线型”学习成长模式中跨越到现代的“网络型”的学习成长模式中,除了在师长那里的文化知识学习外,还将自己置身于互联网、有线电视、形形色色的报刊杂志和广告等媒体传播中,随时随地可以获得各个领域的新闻和资讯,这种立体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文化传播和影响的方式,使90后对文化价值的理解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比起乖乖地听老师讲课,他们更愿意摆脱传统文化权威的束缚,寻找自己的话语体系、争取自己的话语权,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和X扬独特的个性,代沟这个词也是由此出现。

而这也容易导致学生在人际沟通中出现疏离长辈与老师,与他们产生更多的价值冲突等问题。

3倾听对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启示

3.1对同学间的沟通

倾听是对说话者一种最佳的赞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

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实际表明,人们都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

所以,如果你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愉悦感与满足感。

他们会把这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归因于与你的谈话,从而产生对你的好感。

这种心理反应方式可以用海德的归因理论来解释。

所以说,在我们与同学相处时,倾听是必不可少的。

倾听有助于赢得朋友的信任和重视。

在大学生都沉迷于社交网络的当代,现实中的倾听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技巧。

在你用时间耐心的倾听别人说话的同时,往往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同感。

你想要了解一个人,你得学会倾听他的看法;你想成为别人的朋友,你得学会倾听他的烦恼与快乐。

人之性格与智慧,是要用心倾听才会发现的,而这也是交友必不可少的一点。

3.2对师生间的沟通

对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历史上有一个良好的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即“问答法”,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人们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人们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人们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其实,我们分析来看,苏格拉底在“问答法”中的角色也是定位于倾听者,只是由于其对于教授人们知识的需要,对一些问题多做了一些补充而已。

这就是对师生间沟通的一个重要启示。

也就是说,无论是老师和同学,在沟通时都应做到不批评、不判断、尊重对方的观点,认真倾听,并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有效倾听的几点建议

4.1设身处地,排除消极情绪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

先不要下定论。

在谈话者准备讲话之前,自己尽量不要就已经针对所要谈论的事情本身下定论,否则,会带着“有色眼镜”,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出现偏差。

4.2积极回应,巧用身体语言

倾听时,请多使用目光接触,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

如果在倾听过程中你没有听清楚,没有理解,或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想澄清一些问题,想要对方重复或者使用其他的表述方法以便于你的理解,或者想告诉对方你已经理解了他所讲的问题,希望他继续其他问题的时候,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通知对方。

这样做,一方面会使对方感到你的确在听他的谈话,另一方面有利于你有效地进行倾听。

积极地回应应当采用“同情”和“关切”两种形式。

4.3准确理解,听出弦外之音

邱吉尔说“站起来发言需要勇气,而坐下来倾听,需要的也是勇气”。

沟通最难的部分不在于如何把自己的意见、观念说出来,而在如何听出别人的心声。

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是倾听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使沟通能够进行下去的条件。

第一,听清全部的信息,不要听到一半就心不在焉,更不要匆匆忙忙下结论。

第二,注意整理出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并时时加以回顾。

第三,听出对方的感情色彩。

要注意听取讲话的内容、听取语调和重音、注意语速的变化,三者结合才能完整地领会谈话者的真义。

第四,注意谈话者的一些潜台词。

第五,克服习惯性思维。

人们常常习惯性地用潜在的假设对听到的话进行评价,倾听要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必须要打破这些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4.4“五心”并用,会说会听会思考

一要专心,别人在讲话和发言时,一定要听清讲话者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白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

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总结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最直接的方式。

说话是表达自我、宣泄内心的一个途径,而倾听是接受对方的过程。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喜欢说,但很少有人会听。

“喜欢说,却不耐心地听”是人性的通病。

许多人经常一味地讲,却很少静下心来理解对方心中真正的需求或看法。

好的倾听者,用耳听内容,更用心“听”情感,正确的倾听态度是达到最佳倾听效果的前提。

学会倾听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促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

所以,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和必要的保障。

我们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要耐心倾听,让事情更加具体化,相信定能减少很多的不愉快,让清白了然于心,减少不必要的烦恼。

我相信,倾听,更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沟通。

参考文献

[1]米尔顿·赖特.倾听和让人倾听[M].周智文译.:

新世界,2006.

[2]哈特斯利·麦克詹妮特.管理沟通[M].机械工业,2005,8.

[3]苏连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J];某师X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

[4]杨慧莹.论高校师生关系的沟通[J].三峡大学学报,2009(7)47.

[5]李强;;社会交换论视角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