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4921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docx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1

第一单元

1空气的性质

(1)能举例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如一空杯塞进一团纸垂直倒扣进装满水的水槽内,结果纸不会湿;像书上P2那样对瓶内吹气球,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内(瓶内)的空间,使得其他物体无法进入杯内(瓶内)

(2)把杯口朝下压入水中,在慢慢倾斜,空气在水中向上“跑动”说明空气比水轻。

(3)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质量(两个气球)

(4)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举例说明其应用:

如空气枪利用了压缩空气原理;皮球、排球、足球、篮球都冲进了压缩空气;自行车胎冲打气也是压缩空气。

(5)空气与水比较都无色、无味、无嗅、透明、没有一定形状、会流动、要占据空间。

但空气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6)证明空气的存在的方法:

注射器在水中压出空气和用塑料袋装空气。

(7)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形状、透明的,占据一定的空间,有一定的质量,压缩后有弹性的混合气体。

(8)空气具有流动性,总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2热空气和冷空气

(1)如书上6页在纸蛇下方点上蜡烛,纸蛇会转起来,这是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上升带动了纸蛇转动。

(2)空气流动的规律是热空气上上升,冷空气下降。

如冬天空调热风应向下吹才能让整个屋内的温度上升,而夏天空调应该将冷风向上吹;冰箱内的冷气总是向下飘的。

(3)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

热汽球(1783年法国人发明),孔明灯(三国时发明)等。

(中国古代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孔明灯”,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造出载人热气球。

(4)空气受热体积膨胀,所以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因此会往上升,冷空气重就下沉,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

(5)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6)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答:

阳光加热地面,温暖的地面加热它上面的空气,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然后又开始冷却下降,冷空气补充到暖空气上升后留下的空间里。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3空气中有什么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

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其他的主要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氧气能帮助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所以能灭火。

并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这个方法检验二氧化碳。

(3)如何证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答:

①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

②用卡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

③小水珠(露珠)就会出现在杯的外壁上。

(4)制取二氧化碳:

在一只瓶里放入一些小苏打,再倒进一些醋,瓶里出现的泡泡就是二氧化碳。

(5)课本9页、10页的实验。

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

(2)  清洁的空气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

(3)  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

(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5)  汽车尾气会麻痹人的神经,造成体内缺氧,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衰退,甚至造成铅中毒。

(6)  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黑烟和有害物质,尤其焚烧塑料所产生的有毒物质,会严重损害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脑。

(7)  有哪些方法可以净化空气。

植树造林、减少汽车尾气、垃圾分类处理、不焚烧垃圾等。

(8)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2

第二单元

1冷热与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常用的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写作:

ºC。

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测定物体的温度。

(3)热水变凉的过程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最终温度达到常温。

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的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学会画曲线图)

(4)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

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热的传递

(1)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是传导,特点是沿着这个固体传递,并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如金属的传热现象,爸爸妈妈用大手温暖我们的小手。

(2)热在液体(水)中和气体(空气)中传递方式是对流,即热水(空气)上升,冷水(空气)下降,相对流动。

如冬夏两季开空调,冬季开油汀,取暖器等。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方式叫“辐射”。

如太阳光的热的传递、炉火边烤火。

(4)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使用时取下灯帽竖放灯旁,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灯芯,加热物体用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用完后灯帽子右上方斜向灭火焰。

3加热和冷却

(1)物体受热受冷后的形状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而水在0-4ºC时,会热缩冷胀。

(3)知道物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烫鼓乒乓球、预留铁轨缝隙、弯曲玻璃管、炼钢、夏天架电线要松一些,冬天架电线要紧一些。

(4)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会恢复到气体状态。

(5)舞台上的烟雾效果就是利用了干冰直接变成气体,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汽。

(6)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4吸热和散热

(1)  不同物质,同物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散热的性能都不同。

(2)  油比水的吸热和散热的本领强,金属比纸的吸热散热性能强。

固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3)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  深色比浅色吸热和散热性能好,夏天适合穿浅色衣服因为吸热少。

沙漠地区的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因为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宽大的长袍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觉凉爽。

(5)  物体保温性能要好的话材料上要选择吸热散热性能差的物体,设计中要尽可能的阻止热传递的任何一种方式的产生。

(6)  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

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弱;油吸热性能弱,散热性能强。

(7)  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白天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而到了晚上,沙子降温快,海水降温慢,所以晚上水中热,沙滩温度低。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  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平时冬天呵出的白气、水瓶中冒的白气等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自然界的凝结现象:

如云、雨、露等。

(3)  水蒸气遇冷在零度以下变成冰晶,如霜。

(4)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蒸发现象,具有吸热作用,如自然界中的水都在蒸发。

(5)  水在自然界中三种形态会相互转化形成循环过程,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

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所以年年下雨下雪下不完。

(会画转化图)

(6)  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7)  造霜时在冰中加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8)  物体蒸发的快慢与周围温度、蒸发面积和空气流动有关。

(9)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答:

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

(用图示表示)

(10)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小水滴。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3

第三单元

1声音的产生

(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2)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  物体快速的来回的运动就叫做振动。

(4)  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实验课本31页。

注意听到·······看到······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可以通过空气(气体)、水(液体)、固体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声音在物体中传播速度由快到慢依次为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较强,在空气中传播较弱,因为声音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不容易损失,而在空气中传播比较容易损失。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伏罂而听运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的科学原理。

(5)要是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办法是:

在瓶外使用吸声材料松松的包裹;在里面装上满满的水;把它放在盒子里等。

(6)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外一个人的耳朵里。

(7)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3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  耳朵的构造从外向内为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组成。

(2)  各部分的顺序及作用

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送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3)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长期遭受噪声侵扰,人就容易得病,因此,我们要尽量克制自己,不要制造噪声。

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叫噪音,也是种环境污染。

(4)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戴上耳塞、捂住耳朵、离开噪音区

(5)如何对待听力有障碍的人?

同情、关心、理解、帮助

4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1)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它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

振幅大,声音强,距离近声音强。

说话时声音大小是音量不同的表现。

(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物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反之则低。

男高音和男低音是音调不同的表现。

(3)弹拨紧短细的橡皮筋声音会高。

即振动快的声音高,振动慢的声音低。

 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复习提纲2

第二单元

1冷热与温度

(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常用的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写作:

ºC。

温度计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测定物体的温度。

(3)热水变凉的过程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最终温度达到常温。

温度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答:

热水刚倒入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的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学会画曲线图)

(4)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

答:

①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②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③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2热的传递

(1)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式是传导,特点是沿着这个固体传递,并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如金属的传热现象,爸爸妈妈用大手温暖我们的小手。

(2)热在液体(水)中和气体(空气)中传递方式是对流,即热水(空气)上升,冷水(空气)下降,相对流动。

如冬夏两季开空调,冬季开油汀,取暖器等。

(3)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方式叫“辐射”。

如太阳光的热的传递、炉火边烤火。

(4)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使用时取下灯帽竖放灯旁,用火柴自下而上点燃灯芯,加热物体用火焰的外焰部分加热,用完后灯帽子右上方斜向灭火焰。

3加热和冷却

(1)物体受热受冷后的形状和体积都会发生变化

(2)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而水在0-4ºC时,会热缩冷胀。

(3)知道物体热胀冷缩的应用,如烫鼓乒乓球、预留铁轨缝隙、弯曲玻璃管、炼钢、夏天架电线要松一些,冬天架电线要紧一些。

(4)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会恢复到气体状态。

(5)舞台上的烟雾效果就是利用了干冰直接变成气体,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成水汽。

(6)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4吸热和散热

(1)  不同物质,同物质不同色的物体吸热散热的性能都不同。

(2)  油比水的吸热和散热的本领强,金属比纸的吸热散热性能强。

固体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3)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对照比较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4)  深色比浅色吸热和散热性能好,夏天适合穿浅色衣服因为吸热少。

沙漠地区的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因为白色长袍吸热性能差,宽大的长袍可以形成气体对流,会使人感觉凉爽。

(5)  物体保温性能要好的话材料上要选择吸热散热性能差的物体,设计中要尽可能的阻止热传递的任何一种方式的产生。

(6)  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

水和油相比,水吸热性能强,散热性能弱;油吸热性能弱,散热性能强。

(7)  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沙升温快,海水升温慢,所以白天水中凉快,沙滩温度高,而到了晚上,沙子降温快,海水降温慢,所以晚上水中热,沙滩温度低。

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  水有三态;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2)  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平时冬天呵出的白气、水瓶中冒的白气等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自然界的凝结现象:

如云、雨、露等。

(3)  水蒸气遇冷在零度以下变成冰晶,如霜。

(4)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蒸发现象,具有吸热作用,如自然界中的水都在蒸发。

(5)  水在自然界中三种形态会相互转化形成循环过程,水在自然界中有液体、固体、气体三种形态。

液态的水遇冷(0℃以下),会凝结成冰;冰遇热会融化成水;水受热会变成水蒸气。

所以年年下雨下雪下不完。

(会画转化图)

(6)  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7)  造霜时在冰中加盐,是为了使温度降到0度以下。

(8)  物体蒸发的快慢与周围温度、蒸发面积和空气流动有关。

(9)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

答:

地面上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不断上升,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结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不断聚集,形成云,云越聚越多,形成雨,降落到地面,变成水。

(用图示表示)

(10)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小水滴。

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空气占据空间(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

《空气的性质》

实验器材:

细木棍、两只一样的气球、细线、支架、透明胶带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将两只气球充气。

在需要刺破的地方(气球上部),事先贴上一小块透明胶带。

2、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1、用细线将气球系在细木棍两端。

2、调节木棍中间的绳套,使左右平衡。

3、刺破其中一只。

1、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

2、注意防止气球炸开,保护眼睛。

4、观察现象。

有充气气球的一端下降,有破损气球的一端上翘。

5、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空气也有质量。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现象(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

《热空气和冷空气》

实验器材:

热水、集气瓶、玻璃片、透明水槽、线香、火柴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将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分别放在冷、热水槽中使之变热或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当瓶内充满烟后移走香,立即用玻璃片将瓶子盖上。

操作时动作要快,瓶口要对准。

3、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

注意力集中在白烟的位置变化上。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

 

5、观察现象。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热空气会向上升,形成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认识二氧化碳(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

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

实验器材:

锥形瓶、集气瓶,带有玻璃的塞子、软管、小苏打、醋、澄清石灰水、长、短蜡烛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在锥形瓶中加醋,放入小苏打。

小苏打不能太多。

2、把塞子塞紧瓶口,通过管子把气体引入另一只集气瓶。

收集2瓶气体以备用。

3、将澄清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观察现象。

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要少。

4、将长、短蜡烛分别点燃,放入瓶中。

 

5、将二氧化碳沿着杯壁慢慢倒入瓶中。

倾倒二氧化碳一定要慢,并要沿杯壁倒。

6、观察现象。

 

7、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一)创业机会分析8、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情感性手工艺品。

不少人把自制的手机挂坠作为礼物送给亲人朋友,不仅特别,还很有心思。

每逢情人节、母亲节等节假日,顾客特别多。

实验内容:

测量热水变冷的温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

《冷热与温度》

(三)大学生购买消费DIY手工艺品的特点分析实验器材:

温度计、热水、钟表、记录纸、烧杯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2、消费者分析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预测热水降温的速度。

 

为此,装潢美观,亮丽,富有个性化的店面环境,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从而刺激顾客的消费欲望。

这些问题在今后经营中我们将慎重考虑的。

2、倒大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放入热水。

5、你认为一件DIY手工艺制品在什么价位可以接受?

1、一倒热水,就要将温度计放进去。

(1)专业知识限制2、温度计的液泡一直放在水的中央,不能碰到杯壁或杯底。

但这些困难并非能够否定我们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盖茨是由一个普通退学学生变成了世界首富,李嘉诚是由一个穷人变成了华人富豪第一人,他们的成功表述一个简单的道理:

如果你有能力,你可以从身无分文变成超级富豪;如果你无能,你也可以从超级富豪变成穷光蛋。

3、记录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

1、不要将温度计拿出水杯读数。

2、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再读数。

3、视线与温度计液柱顶端保持水平。

3、竞争对手分析4、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5、画出记录曲线图。

中式饰品风格的饰品绝对不拒绝采用金属,而且珠子的种类也更加多样。

五光十色的水晶珠、仿古雅致的嵌丝珐琅珠、充满贵族气息的景泰蓝珠、粗糙前卫的金属字母珠片的材质也多种多样。

1、在竖轴标出数次(10次)测量的温度。

2、将标出的点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6、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直到与周围环境温度一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

《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

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在汤匙柄滴上蜡。

1、点燃蜡烛。

2、在汤匙柄前,中、末分别滴上蜡,等蜡凝固。

3、每组准备两把汤匙,分别按要求滴上蜡。

2、点燃酒精灯。

1、打开酒精灯灯帽,把灯帽竖起放在桌上。

2、点燃火柴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观察酒精灯火焰。

1、酒精灯火焰分为内焰、中焰、外焰。

2、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加热一般都使用外焰。

4、给汤匙加热。

1、给一把汤匙的前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2、给一把汤匙的中端加热,观察蜡的熔化情形。

5、熄灭酒精灯。

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焰。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热会沿着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

《热的传递》

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倒150ML冷水在烧杯里。

冷水不宜太多,不然加热时间太长。

2、加入木屑。

少许木屑即可。

3、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烧杯不能直接放在火上加热,因此要垫上石棉网。

4、点燃酒精灯,给石棉网加热

注意酒精灯使用的要领。

5、观察木屑的运动

1、注意防止沸腾,只观察、不动手。

2、等待时间要长,要有耐心。

6、记录。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液体传递热的方式是对流。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

课题:

《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

相同重是的油和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给油、水加热。

1、油、水的量要相同。

2、注意酒精灯的操作要领。

2、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加热6分钟,记录6次

 

4、停止加热后,每隔1分钟记录油、水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5、记录6次。

 

6、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7、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不同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本领不相同。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

同种物质,不同颜色的吸热和散热性是否一样

(四年级上 册第2单元)

课题:

《吸热和散热》

实验器材:

白色与黑色杯子、温度计

实验类型:

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

操  作  要  点

1、将两种颜色的杯子放在阳光下

阳光要强烈,白色、黑色面积稍大些效果会更好。

2、每隔1分钟记录温度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3、记录6次

 

4、将杯子拿进教室

 

5、每隔1分钟记录

注意温度计观察、操作要领

6、记录6次。

 

7、比较记录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8、整理实验器材。

1、实验结束需要等待冷却后再整理。

2、清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

颜色深的物体吸热性能更好。

小学科学(江苏版)四年级(上)册实验一览表

课 题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实验仪器

周次

空气的

性质

空气的性质

演示

水槽、塑料袋、烧杯、饮料瓶、气球、餐巾纸、木棒、缝衣针、注射器

1

热空气和冷空气

热空气和

冷空气

分组

蜡烛、纸蛇、纸杯、木棒、玻璃杯、香、玻璃板、保鲜袋

分为三个实验

2

空气中有什么

 

空气中有

什么?

玻璃片、蜡烛、玻璃杯

水槽、蜡烛、硬饮料瓶、火柴

 

3

认识二氧化碳

演示

小苏打、醋、集气瓶、木塞、乳胶管、石灰水、烧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