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5079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docx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1课时内容,本节讲述了城市区位因素的知识。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概括起来可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

教材结合案例,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并强调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应该从这个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其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因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学会分析、评价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以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初步学会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人文地理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科素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强热爱家乡的深切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区位与主要区位

四、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还未学习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工业、农业等内容,学生对人文地理的区位因素还很陌生,因此,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相对较难一些。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

该部分内容较多,且不同模块的知识能力目标不同,因此宜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具体为:

1.小组讨论法:

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我采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合作探究、汇报成果”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观察地图—了解事实—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每个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可以各不相同,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各抒己见,互为促进,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看问题,对城市区位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

学生通过汇报成果,完善并全面掌握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表达、学会合作能力的提高。

2.读书指导法:

城市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较简单,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3.讲解法。

(2)教学手段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本节课“读图合作探究”的特点,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容量大的特点,提高图示效果,提高学生对地图及空间位置的认识,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

多媒体图片有:

中国地形图、气候分布图、政区图、中国矿产资源分布图、中国铁路与交通枢纽图等。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城市的区位因素,初步把握区位因素的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堂导学案的整理。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家乡美—沂南航拍视频。

和学生分享视频之后,引导学生思考:

沂南发展到如此美的程度具体受哪些因素影响?

欣赏视频,并

思考问题

视频:

航拍沂南完整版

视频播放导入增强学生兴趣,从学生身边事物入手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并强调本节课学习重难点内容。

阅读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做到有的放矢,并强调本节课学习的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突破。

预习交流

1.大屏幕展示“预习交流”的内容及要求,引导学生结合手中的工具书以解决问题的方式重新梳理本节主要内容。

2.期间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对照大屏幕问题梳理知识内容

通过学生互查、教师抽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的疑难问题,凸显预习先学的重要性。

互动探究一

1.读图1—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图2—中国400mm等降水量线和城市分布、图3—中国资源型城市和旅游城市,小组讨论说出图中城市分布有何特点,指出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原因。

2.引导学生说出更多的工矿城市。

3.高原、山地区域有没有大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哪里?

主要原因是什么?

1.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所讨论的地形、气候、矿产资源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其他组质疑、补充。

2.列举其他的工矿城市,其他学生加以补充。

3.思考并整理高原、山区分布特点及原因。

学生讨论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观察地图,读取与探究问题有关的信息,在了解和研究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小组汇报,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学习。

教师在学生间走动、交流并加以引导,通过分析城市区位因素,使学生对城市区位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防止片面的认识发生。

互动探究二

1.

(1)右图中城市是如何分布?

河流对城市的形成有何作用?

(2)在河流的什么位置易形成城市?

2.教师讲解“过河点”与城市的关系。

3.分析:

图中A、B、C三个聚落中,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为什么?

1.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汇报所讨论的河流与城市区位的关系。

2.其他组补充。

3.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

其他同学质疑、补充。

1.读图获得城市沿河分布的感性认识,探究得出河流对城市的作用,并明确城市沿河分布的区位不同,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及时巩固,加深理解,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知识小结

大屏幕展示各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引导学生同桌互查、教师抽查完成表格填充。

同桌互查

同桌互查、教师抽查,检查学习效果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互动探究三

1.

(1)阅读教材P40内容,总结扬州曾一度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强调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1.阅读教材,总结扬州衰落的原因。

2.结合教师的讲解,阅读大屏幕上的内容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回归教材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重视教材,并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1)除交通因素外,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还有哪些?

(2)思考:

影响下列各城市形成的重要区位因素。

①桂林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②格尔木因铁路、公路在此交会,现为青海省第二大城市。

③山海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④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是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

⑤拉萨以佛寺立城,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

⑥日本的筑波城因其先进的高新技术而闻名世界。

3.引导学生答案的展示以抢答形式进行。

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学生代表抢答,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错。

1.对影响城市区位的其他因素的分析,使学生对城市区位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防止片面的认识发生。

2.对于较简单的问题以抢答的方式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知识小结

大屏幕展示各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引导学生梳理落实。

阅读并梳理掌握

进一步落实巩固社会经济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即时巩固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连连看”确各区位因素的变化。

完成连连看

以游戏“练练看”的方式解决区位因素的变化激发学习兴趣。

归纳总结

1.教师强调各区位因素在城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点拨分析城市主导区位、主要区位因素的方法。

学生梳理理解

教师讲解,强调问题,引起学生重视。

学以致用——走入家乡

1.大屏幕展示相关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沂南县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同学将答案整理到黑板上并引导其他学生整理到导学案上。

分析图文资料总结归纳问题

以家乡为背景,分析总结家乡,激发兴趣。

同时强化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网络构建

1.请两位同学到讲台上将板书的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补充完整。

2.其他同学补充学习到的其他知识内容进一步构建知识网络。

3.教师强调升华: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所以在城市规划与发展时应一手托起自然环境因素一手托起社会经济因素,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托起城市美好的明天!

学生回顾本节课知识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从整体把握本节内容,理解各区位因素与城市的关系,形成对本节课的整体认知。

自主评价和质疑反思

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本节课的表现,并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师生一起讨论。

自评、互评

自评使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获得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能力,学会了什么方法;组评又给了每个组员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的评价。

当堂达标

导学案“当堂达标部分”

完成“当堂达标”习题

进一步落实巩固所学内容。

预习提示

一、自己安排45~60分钟的时间,预习先学《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第2课时。

注意下面问题:

1.城市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城市规模与城市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

二、记录自学内容及所做题目的疑难点、需要老师课堂帮助的问题,通过科代表汇集后反馈给老师。

科代表随机收部分同学的学案送交老师,以便检查掌握预习情况。

熟悉预习提示要求并做好记录

强调预习先学的重要性,并引导预习方法,规范预习习惯。

九、板书设计:

城市区位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素

区位变化

主导区位和主要区位

地形

气候

河流

矿产资源

政治

政策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交通

十、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识记一些特殊区位的城市,熟悉世界政区、气候、中国地形、中国城市分布、中国和世界矿产资源分布等地图,为学生进行其它相关方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对于城市区位的分析,单靠本节课的学习还不够,还要进一步为学生精选一些相关题目进行练习。

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学会知识建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