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2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任教的二

(1)班有学生43人,二(5)班有学生39人。

一年来学生基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小朋友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但还有一小部分的学生还没养成这样的习惯,经常上课思想开小差,和同学说话,作业不认真完成。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

(一),观察物体

(一)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表内乘法

(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

(一)和总复习等。

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第二单元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计算。

2.初步掌握100以内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只是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第三单元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执教。

第四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指导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的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五单元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第六单元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乘法口诀,初步学会应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使学生能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七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八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九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

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培优辅差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来的学习,相互之间学习及纪律情况参差不齐,在上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现象,为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后进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后进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逐步提高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身素质,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培养良好的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的基础,提高整个班的素养和成绩,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从学习情况、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数学课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强,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作用。

但同时,仍然有部分学生学习不够认真,纪律生活方面比较懒散,自我控制力不强,出现上课讲小话、搞小动作、不做作业、等现象。

2.培优辅差对象

(1)培优对象:

(2)辅差对象:

(三)任务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发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学生活起来。

3.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四)方法措施

1.实行以点带面来全面提高,使学生观念进行转变。

2.充分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来影响学困生,改变后进生,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

3.对后进生进行多鼓励、少批评、多谈心,进行心理沟通,提高他们的自我判断与控制能力。

4.采用激励机制,多给点后进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

5.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后进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6.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面对面辅导,讲解练习。

7.做好“日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不留后遗症。

八、课时安排

根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本册教材为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长度单位(5课时)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5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5课时)

四、表内乘法

(一)(12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

2.2-6的乘法口诀(8课时)

5的乘法口诀1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3课时

6的乘法口诀4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观察物体

(一)(2课时)

六、表内乘法

(二)(11课时)

7的乘法口诀2课时

8的乘法口诀3课时

9的乘法口诀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量一量,比一比1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数学广角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九、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课题或内容

课时

备注

1

9.3-9.9

长度单位

4

2

9.10-9.16

长度单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

1

3

3

9.17-9.23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

练习

解决问题

3

1

4

9.24-9.30

练习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1

4

5

10.1-10.7

国庆放假

6

10.8-10.14

练习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角的初步认识

1

2

1

7

10.15-10.21

角的初步认识

4

8

10.22-10.28

乘法的初步认识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2

1

1

9

10.29-11.4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2

2

10

11.5-11.11

6的乘法口诀

整理与复习

2

2

11

11.12-11.18

观察物体

期中过关

2

2

12

11.19-11.25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3

1

13

11.26-12.2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2

2

14

12.3-12.9

9的乘法口诀

整理于复习

2

2

15

12.10-12.16

整理于复习

量一量与比一比

2

2

16

12.17-12.23

认识时间

4

17

12.24-12.30

数学广角、练习

4

18

12.31-1.6

总复习

3

元旦放假

19

1.7-1.13

总复习

4

20

1.14-1.20

总复习期终展评

4

21

1.21-1.27

期终展评寒假开始

4

 

小学数学过程性评价方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因此我们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变化,不断以评价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我们将评价分为两部分进行:

一、定量评价。

期末考试成绩(70分)

二、定性评价

(一)数学表达(10分)

1.评价内容:

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想、观点,能用数、式和图表等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评价方法:

主要通过课堂观察。

也可以个别面试,面试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也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

(二)情感与态度(10分)

1.评价内容: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克服在学习数学中遇到的困难;上课时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大胆提问,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发表不同的见解;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有良好的作业习惯等。

2.评价方法及标准:

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来进行。

如能很好地做到以上几点的,得满分;某方面有不足的,适当降低分数。

(三)平时作业。

(10)

1.评价内容:

作业包括平时的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

关于书面作业,也就平时所说的课作堂及家庭作业。

实践作业。

苏姆林斯基曾说:

“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实践作业的布置使学生增加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如我们要求学生摆摆想想、测量长度、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出数学小报、写数学观察日记、统计生活现象并能做初步分析等也是实践作业的重要内容

2.评价方法和标准

平时的教师作业批改记录和学生的改错登记手册。

还有组长记录的作业收交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