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275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9.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题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民声学校八年级(上)期中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1.马克思说: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D.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

2.网络,使大容量的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它给我们提供(  )便捷的条件。

①了解时事  ②学习知识  ③与人沟通  ④休闲娱乐。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③④

3.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在网络交往中不会(  )

A.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

B.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C.“信息节食”,学会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D.自觉遵守网络交往规则

4.“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条古训,是人们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其含义是(  )

①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准则,只需要按自己的准则办事

②做事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③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④人的社会生活少不了规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2017年9月11日下午2点多,在从赣州开往南京的D3136次列车上,乘警接到了列车工作人员的报警称:

有一名男性旅客在列车上吸烟,态度十分蛮横,还动手打人!

随后,涉事男子庄某被移交给浙江宁波站铁警接受处理。

目前,庄某因在列车上吸烟和殴打工作人员,被处以行政拘留5天,罚款500元的处罚。

这说明(  )

A.违反规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B.我国的社会规则没有任何作用

C.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应受到处罚

D.维护动车上的秩序只是乘警的责任

6.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某中学实施“旧物爱心计划”:

同学们把自己闲置的图书、玩具、小工艺品等贴上标签,标上价格,放到学校的“自助公益商店”,需要这些物品的同学拿走物品时,把钱自主放到公益箱,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公益组织。

实施“旧物爱心计划”有利于(  )

①培养同学们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让同学学会分享

③提高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增强同学们的沟通意识和沟通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生理的缺陷使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面对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

①平等对待他们

②尊重他人人格

③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④歧视、嘲笑他们

⑤凭借自己的某些优势,在他们面前显示出“高人一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

9.八年级

(1)班的小伟同学爱好唱歌,他经常午休时在集体宿舍唱歌,宿管老师找到他,教育他不要午休时在宿舍唱歌,小伟说:

“我在宿舍怎么啦,唱歌是我的自由。

”如果你是小伟的同学,你会对他说(  )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自由不是随心所欲

④公民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学校,我们既要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

这说明(  )

A.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B.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没有自由

C.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被迫行为

D.公共生活的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不方便

11.一天,学生杨某拾获一个皮包,内有一部手机和几百元人民币,他拒不交还失主反而占为己有。

杨某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B.犯罪行为C.刑事违法行为D.民事违法行为

12.在校园里,我们有时会遇到下列现象:

对成绩不好的同学嗤之以鼻,对相貌不好的同学避而远之,对穿戴不好的同学指指划划。

这些现象说明(  )

A.人与人之间学习成绩、相貌、穿戴等的差别会导致人格上的不平等

B.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有些同学的好奇心太重

C.由于各方面的差别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不尊重,这是可以理解的

D.人生而平等,尊重他人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13.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

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

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4.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①大学生小明参加了青年支志愿者服务队活动

②初中生小红利用星期天时间,向当地居民宣传法律知识

③同学小明和小亮利用节假日到公园、车站捡垃圾

④同学张敏利用星期天在家看电视连续剧。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5.今天你“刷屏”了吗?

利用微信发表自己的言论,已经成为许多网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有部分网民利用微信在网上制造谣言、相互谩骂的行为受到人们的谴责。

净化网络环境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对此,青少年参与公共生活不应该做的是(  )

A.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做网络的主人

B.提高自己的辨别是非和抗诱惑的能力

C.积极参与其中,推波助澜

D.遵守法律和道德,不造谣、不传谣

16.下列行为体现了诚实守信的是(  )

A.商场为了盈利,出售假冒伪劣产品

B.面对值日,同学之间互相推诿

C.中学生上学路上不小心剐蹭路边车辆,主动留字条道歉

D.李林因玩游戏而失约

17.深圳市拟出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共享单车)管理办法。

为保障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于2017年11月20日召开听证会,邀请8名市民代表参与听证,充分听取市民意见。

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我们应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B.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C.规则的制定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无关

D.规则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8.现代社交礼仪是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下列符合礼仪基本要求的有(  )

①握手时,要等尊者和女性主动伸手;握女性的手 时,只握手指部分

②在日常礼貌用语中,“拜托了”是感谢语,“留步”是见面语

③坐有坐姿,站有站 相。

与人 会谈时,不要跷二郎腿,也不要弯腰驼背

④在公众场合可以高声喧哗说笑;听交响乐等高雅音乐会时,可以尽情鼓掌喝彩。

A.①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③④

19.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

A.调解B.仲裁C.协商D.诉讼

20.今天,我们享受着列车提速、高铁联网、硬件设施不断升级的优越条件,但文明素质的“考场”无处不在。

能否在内心树立起对一规则和公德的敬畏,对公共环境的责任……完全取决于每个人的自律。

自律就是(  )

①严于律己    ②不断自我反省   ③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④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分析说明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21.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上述漫画分别反映的依法维权的途径是什么?

在我国,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依法维权?

22.“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这句网络语言成为很多“低头族”的真实生活写照。

如今,超过40%的国人成为“低头族”。

手机成瘾不仅造成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问题,还容易带来近视、颈椎病等生理疾病。

智能手机改变人们的交流方式,拉近人与人的时空距离,却疏远了心灵之间的情感距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作为初中学生成为“低头族”后有哪些潜在危害?

(至少三点)

对被手机“绑架”的“低头族”同学,你有什么忠告或建议?

(至少三点)

23.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晓东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

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000元。

晓东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

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青少年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题干描述说明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独立生存和发展;D描述错误,ABC都是正确的描述。

故选:

D。

该题考查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依赖性。

另一方面,个人对社会具有能动性。

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并不是说人只能消极的依附于社会,而是能够积极主动地认识、创造着社会,从而推动了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解答该题需要给出的选项依次分析、结合题干信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确定正确的选项。

2.【答案】A

【解析】

网络是把双刃剑。

一方面,网络有很多的优势,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

如便捷高效网络信息、益处多多的网络健康交往等;另一方面,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

如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危险性,网络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较多的学生有更大的“杀伤力”。

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网络的积极作用,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故选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网络的两面性。

网络具有两面性,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干中的描述,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学会健康上网。

正视不良诱惑。

正确利用网络,会给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若沉迷于网络,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导致学习的退步甚至走上歧途,所以中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应该注意,网络交往要遵守道德,遵守法律,要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资料,不随意答应网友要求,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觉察能力,提高自己的抗诱惑能力,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在网络交往中会注重浏览、寻找与学习、工作有关的信息,“信息节食”,学会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良信息,自觉遵守网络交往规则,所以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B。

作为信息时代的中学生,必须上过网,目的要符合积极上进的要求,如查阅学习资料、观看时政新闻等.一方面,网络有很多的优势,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等.如便捷高效网络信息、益处多多的网络健康交往等;另一方面,网络也有可能造成很多伤害,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成瘾症、诱惑欺诈.如网络环境的复杂带来的危险性,网络对现实生活中问题较多的学生有更大的“杀伤力”.

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互联网交往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选择.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规矩。

规矩,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的行为规则。

 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

共同准则即规矩。

所以选项②③④正确,故应选择B;选项①观点本身错误,人们应该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共同准则,故应排除ACD.故选B。

该题考查了遵守规则与秩序,不同的场合,存在不同的规则秩序,我们应树立规则意识,遵守社会秩序.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至理名言的含义,依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和干扰选项.

5.【答案】C

【解析】

在从赣州开往南京的D3136次列车上,有一名男性旅客在列车上吸烟,态度十分蛮横,还动手打人!

随后,涉事男子庄某被移交给浙江宁波站铁警接受处理---说明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应受到处罚,所以C符合题意;A错误,只有违反法律规则,才要受到法律的处罚;B错误,我国的社会规则起着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D错误,维护动车上的秩序,是乘警与乘客的共同责任。

故选:

C。

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规则是秩序的必要保障,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范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秩序,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审清题意、把握规则与秩序的作用,区分德德与法律规则的不同即可.

6.【答案】B

【解析】

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所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错误。

献爱心属于公益活动,不是法定义务。

ACD被排除;故选B

本题考查违法及种类.回答本题需要结合违法的含义等知识.

关键;是区分法定义务与公民职责的不同.

7.【答案】A

【解析】

题干中“需要这些物品的同学拿走物品时,把钱自主放到公益箱”。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公益组织”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因此选项①②正确;选项③④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故选A。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仔细审题,理解题干的含义,结合选项与题干的关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即可解答.

8.【答案】C

【解析】

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的人格,要关爱他们,力所能及帮助他们。

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④⑤明显错误,是缺乏爱心的表现。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心弱势群体。

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责任,因为只有大家一起来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能够使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

解答本题要把握好关心弱势群体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容易作答。

9.【答案】D

【解析】

公民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着人的权利和自由。

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我们的心灵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相反,无视规则、违背规则,我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公民在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因此选项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规则可以是由书面形式规定的成文条例;也可以是约定俗成,流传下来的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规则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

正确掌握教材中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结合题干中具体的题意即可解答.

10.【答案】A

【解析】

“时常检查自己的行为,反思我们的言行是否妨碍了他人”是自我反思,自我约束的表现,属于自律行为,说明在社会生活中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A符合题意;B错误,在公共生活中人们有自由,但自由不是绝对的;C错误,服从公共生活的规则是一种应该做行为,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哪里有规则,哪里才有秩序,那里的生活和工作才能顺利进行;D错误,公共生活的规则使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有序。

故选: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他律与自律。

他律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自律即自我约束,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他律与自律,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11.【答案】D

【解析】

题文材料中杨某拾获他人财物拒不归还的行为侵犯失主的合法财产权,是民事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杨某触犯的不是行政法律法规,未触犯刑法,不是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ABC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指违法情节轻微,未触犯刑法,尚不够刑罚处罚的违法行为.

正确解答此题要明确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含义,抓住题文材料关键信息分析判断,排除干扰项.

12.【答案】D

【解析】

题干中的描述,说明了现实生活中,部分同学没有做到平等待人和尊重他人,启示我们要平等待人,尊重他人。

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说法错误,人与人之间人格是平等的;B说法错误,这不是好奇心,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C说法错误,要尊重差异。

故选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他人.尊重代表着人际交往中的平等关系,尊重他人既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也是文明交往的第一要求.

解答本题要认真分析题干描述,明确主旨.

13.【答案】D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①说法错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基础,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故选D。

本题考查对刑法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本题宜采用排除法,将含有错误说法①的选项排除即可.

14.【答案】C

【解析】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够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在利益面前乐于与他人分享。

以此分析选项可知,①②③选项的行为都属于亲社会行为。

④选项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故选:

C。

青少年亲近社会,要做到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要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

本题为选择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亲社会行为,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5.【答案】C

【解析】

题干中的材料告诉我们对于公共生活中的网络,我们应学会正确使用,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为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提供巨大的效益,但是我们还应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严格遵守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不做违法的事情,做网络的主人,所以ABD说法正确,C的说法是不能明辨是非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融入公共生活这一知识点,要明确应如何在公共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融入公共生活的认识,应知道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做一个合格的网络公民.

16.【答案】C

【解析】

A错误,商场为了盈利,出售假冒伪劣产品违背诚信原则;B错误,面对值日,同学之间互相推诿属于不承担责任;C正确,敢于承担过错;D错误,玩游戏而失约属于不诚信。

故选:

C。

本题考查诚信做人.诚信是为人之本,是与人交往的通行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青少年要言而有信,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审清题意、把握诚信做人的表现,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17.【答案】C

【解析】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将于2017年11月20日召开听证会,邀请8名市民代表参与听证,充分听取市民意见---说明规则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我们应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所以ABD被排除;C错误,规则的制定并非是政府的事,与个人有关。

故选:

C。

本题考查规则与秩序.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规则是秩序的必要保障,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范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秩序,维护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审清题意、把握规则与秩序与我们的关系,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18.【答案】C

【解析】

礼仪基本要求是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

①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说法错误,“留步”是再见语; ④说法错误,公众场合不能高声喧哗说笑;听交响乐等高雅音乐会时,要保持安静,不能随意鼓掌喝彩。

故选:

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交礼仪。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

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本题具有良好的现实教育意义。

通过本题的解答分析,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教材知识,又有实际意义。

19.【答案】D

【解析】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诉讼一般分为:

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是维权最有效的方式,故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不符。

故选:

D。

本题考查诉讼的类型。

诉讼的形式有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和行政诉讼。

审清题意、把握诉讼的类型,维权的方式,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20.【答案】A

【解析】

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

自律能让我们克服惰性,抵制诱惑,自觉遵守规则,学会战胜自己。

故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该题考查自律的含义.自律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

审清题意、把握自律的要求,对照选项仔细排查即可.

21.【答案】【小题1】

(1)该题考查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依据课本内容,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

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非诉讼途径和诉讼途径。

漫画一反映的是公证处;漫画二反映的是法律援助中心。

(2)本题考查维权方式,结合教材知识,从非诉讼或诉讼途径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1)漫画一:

法律援助中心;漫画二:

公证处。

(2)①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等;②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③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

【小题2】

【解析】

本题考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以材料分析题形式呈现。

在掌握依法维权知识点基础上,分析材料内容,依据题意作答。

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考查的知识点,结合题意,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2.【答案】

【小题1】

(1)考查了沉迷于网络、玩手机会给青少年带来哪些危害,解答具体可从对个人身心健康成长、对家庭的危害等几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便可。

(2)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请你提出忠告或建议,可从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多与朋友互动,转移注意力等方面多角度,多方位整理答案。

故答案为:

(1)危害:

①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②浪费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③影响学业发展和生命成长。

④严重的甚至因为长时间上网而不幸患病。

⑤降低我们实际社会交往的能力,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任答三点,每点(1分),共3分)

(2)建议:

①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现实生活中,认真学习,文明娱乐,健康休闲;②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或把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以外的兴趣爱好上去);③请父母、老师或同学来监督和帮助;④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流;⑤合理使用网络,养成适度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⑥抵制网络诱惑,培养自律意识,严格控制上网时间。

(任答三点,每点(1分),共3分)

【小题2】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网络交往时学会自我保护等内容,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

此题要准确掌握课本知识网络交往的两面性、网络交往如何保护自己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即可顺利解答。

23.【答案】【小题1】

(1)此题考查犯罪行为,考查理解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犯罪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题文材料中晓东等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因此为犯罪行为。

(2)此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