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63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92.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4页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docx

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

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

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销烟引起的。

这种说法对吗?

结论:

不对。

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探究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的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鸦片战争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鸦片走私的危害

林则徐禁烟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战争经过

爱国将领

《南京条约》的签订内容

影响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1839年3月,某大臣到广州对各国商人表示: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暂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该“大臣”是( C )                    

A.琦善

B.洪秀全

C.林则徐

D.瓦德西

2.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yìyì)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A )

A.鸦片泛滥成灾

B.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3.《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

“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

”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B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2.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知道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他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第一幅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第二幅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50年时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远瀛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3.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

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4.清政府在与英、法、美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1.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让他的弟弟奕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自己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10月初,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偿额也大幅增加。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培养“论从史出”能力与学史方法)

继续: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的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扩大:

从战争的进程来看:

(1)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2)侵略时间增长。

第一次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四年之久。

(3)侵略区域扩大。

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中国清政府的都城。

(4)签约国和条约增多。

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签约国和签约数增多。

从战争的影响看:

(1)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第一次开5处,割香港岛。

第二次开11处,增割九龙司地方一区,丧失东北及西北边疆大片领土。

(2)赔款增加:

第一次是赔款2100万银元;第二次新增巨额赔款。

(3)破坏了中国更多的主权。

结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借口、时间、经过

《天津条约》的签订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50多万平方千米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俄法联军   D.英法联军

2.“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出现在( C )

A.林则徐广东禁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3.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B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D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5.法国上尉巴特雷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 B )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对华倾销商品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合作讨论的方式,结合教师所给出的材料分析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符合社会价值和道德行为标准的情感体验。

2.通过对失败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和功绩、《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电视连续剧《太平天国》的主题曲和有关的电视画面,以气氛的渲染,将学生的思绪迁移到以往的历史中去。

大约在170多年以前,中国历史上爆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农民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

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

它是如何发展的?

结局如何?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

太平天国运动。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农民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2.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3.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二、定都天京

1.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其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3.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定都天京后,领导人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天京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赞赏。

但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3.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安庆陷落;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

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5.太平天国坚持斗争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太平天国是怎样分配土地的?

你对《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性文件是如何认识的?

结论:

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认识:

《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

两千年来,农民阶级的斗争要求就是获得土地,在以往的斗争中,虽然也提出了像“均田免粮”这样的口号,但只有《天朝田亩制度》将农民的愿望变成了系统的、明确的、有力的纲领,它是农民革命斗争的思想结晶,它标志着农民革命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天朝田亩制度》存在着空想性。

它是在维持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施绝对平均主义,这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脱节,也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无法实现的。

【探究二】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结合史实说明。

结论:

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征,它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与金田起义金田起义

永安封王

定都天京1853年3月攻占南京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北伐和西征

天京陷落天京事变及其影响

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天京陷落

太平天国起义的意义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2.太平天国政权组织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C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洪秀全称“天王”

C.太平天国在永安封王建制

D.太平天国定都天京

3.李大钊说:

“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 C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

这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这场自救运动有哪些内容?

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中央代表人物有奕;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3.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探究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

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结论:

洋务派顽固派都是维护清政府统治为目的的。

【探究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从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能力出发,可从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

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第二、洋务运动的进步性表现为:

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结论:

从维护封建统治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失败了。

但洋务运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总结归纳 提升能力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兴起时间

代表人物

目的

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自强:

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发展军事工业

C.发展民用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2.“中国文武制度,事实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A )

A.近代军事工业

B.近代民用工业

C.近代海军

D.新式学堂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 A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建海军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在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提出的口号是( D )

A.制夷

B.自强

C.灭洋

D.求富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认识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

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

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自主学习 梳理知识

一、甲午中日战争

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

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4.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

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旅顺守将徐邦道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5.1895年,日本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2.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马关条约》签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