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378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5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 1.docx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11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环境保护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1.2018年3月29日一则视频引人关注,河北一灌农田水井像往常一样,往外流出泛红的井水,再沿着沟渠淌进农田,而不远处就是一家化工厂。

事件发生后,“生态环境部”4月21日发布消息,通报了河北省宁晋县“红水浇地”案件的调查进展,并称当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该企业4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实施刑事拘留。

宁晋县政府已聘请专业机构开展水土修复工作。

 

试分析“红水浇地”产生的危害并提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主要措施。

答案:

危害:

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牛产力;污染土壤.降低农作物质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水质下降;危及人类身体健康(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得6分)。

措施:

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督查(2分);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和严厉惩处污染环

境的行为(2分);加大环境保护宣传。

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2分)。

(答出其中2点得4分)

 

2.【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

材料“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

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

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

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

(1)简述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

(2)分析“洋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解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洋垃圾”的进口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导致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

(2)“洋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洋垃圾”的堆放除了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还会带来水土流失,造成地质灾害;利用过程中,焚烧电子废弃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散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含有铜、镍、锌、铅和钨等重金属在内的污水,废弃物屑排放到水中,污染了水资源,进而影响居民饮用水来源的质量;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料往往还会采取直接填埋的方式,这种处理方法会使土壤恶化,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同时由于如果作物在有毒性的土壤中生长,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将会最终汇集到人体内,因此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

【答案】

(1)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导致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

(2)“洋垃圾”的堆放除了占用了大量的耕地,还会带来水土流失,造成地质灾害;利用过程中,焚烧电子废弃零部件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散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含有铜、镍、锌、铅和钨等重金属在内的污水,废弃物屑排放到水中,污染了水资源,进而影响居民饮用水来源的质量;在垃圾的处理过程中对于不可再利用的废料往往还会采取直接填埋的方式,这种处理方法会使土壤恶化,危害了农作物的生长,同时由于如果作物在有毒性的土壤中生长,通过生物的富集作用将会最终汇集到人体内,因此最大的受害者是消费者。

 

3.【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累计生产原煤近百亿吨,形成了63亿立方米的采空区,采空区面积5115平方公里,引发的地表沉陷面积达2978平方公里,因采煤形成的采空沉陷区引发的矿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2015年9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将山西省作为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省。

2016年1月,《山西省采煤沉陷区治理试点工作方案》由三部委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实施。

说出煤矿采空沉陷区造成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详解

危害:

耕地损毁、塌陷和被压占;房屋破损、塌陷;导致水系破坏、水体与大气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

(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措施:

沉陷区回填,土地复垦;恢复自然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加强工矿区土地沉陷规律的监测和预报;实施对土地损害的补偿制度。

(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4.2017年4月24日,丹麦驻华大使馆发布的一篇题为《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火了,引发中国网友的广泛关注。

文章称,一种叫做“太平洋生蚝”的物种入侵了丹麦,对海岸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生蚝原本不属于丹麦的海域,经过数十年时间的生长,形成了现在巨大规模。

近年来,诸如美国引进的亚洲鲤鱼、德国和英国的大闸蟹、苏格兰的小龙虾等生物,也泛滥成灾,成为当地的祸害。

不过由于饮食偏好的差异,在不少中国人的餐桌上,它们都是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

 

分析“外来物种”泛滥成灾的原因及危害。

答案详解

作为外来物种,缺乏天敌;当地地理环境和原生长环境相似,适合其生长;当地人不喜食用;当地食物充足,有利于外来物种的大规模繁殖。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和生物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解析:

【解析】外来物种泛滥成灾的原因主要从生长环境、天敌及饮食习惯角度分析。

外来物种,缺少天敌,而当地的生长环境与原生地相似,有利于生长,从饮食习惯来讲,当地人对于外来物种不喜食用,导致泛滥成灾。

危害主要从对当地物种种群、生态环境及经济损失方面考虑。

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外来物种入侵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和生物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危害。

5.[地理一选修6:

环境保护]

近年来农村大量出现的废旧塑料包、农膜、秸秆等垃圾因处理不当而污染环境,甚至威胁到“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安全。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是我国农村的真实写照。

目前,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处理率为37%,其中无害化处理率只有11%,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5%,其中无害化处理率达89%。

目前我国全部人口按一天产生一百万吨垃圾计算,其中50万吨出自城市,20万吨出自县城,剩下30万吨出自农村。

要破解“垃圾围村”的顽疾,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还农村一片青山绿水。

图是漫画:

破“围”。

指出农村垃圾的危害,并提出整治措施。

答案详解

危害:

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导致饮用水水质下降;引污水灌溉,导致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富集,农作物品质下降;垃圾阻塞河道,导致河流泄洪能力下降;垃圾中有害物质经风化渗漏,污染土壤,导致耕地质量下降;垃圾扬尘和焚烧,污染大气;危害人体与牲畜健康。

(任答三点,得6分)

整治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管理,防止城市向农村违规排放垃圾等。

(任答两点,得4分)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4月1日下午2点,吉林建筑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学校后身驾校学车,发现一侧空地上被倾倒大量药品。

该同学拍下图片(下图),并于4月5日7点34分通过微博爆料。

4月5日10点,有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新城大街5088号的吉林建筑大学,在该校后身的荒地看到了堆放十余平方米的药品,约30种,感冒、止泻、痛风等治疗各类疾病药物齐全,当中还掺杂着一些保健食品。

药品大多标注“OTC”字样,属于非处方药品。

通过观察,这些药品全部为过期药物,有效期标注一般都在2016年3月份左右过期,最早的是2015年12月份过期。

说起药品,更多的人首先想到的是治病救人,鲜有人会想到,如果处理不当,药品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则有可能反过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

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个,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人类如今正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环境污染问题-药品环境污染。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药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国家。

 

 

分析我国药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答案

原因:

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随意丢弃大量过期药品;制药企业未达标排放含有大量药物成分的废弃物。

(每点2分,共6分)

危害:

污染饮用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等);危害动、植物生长繁殖及其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等。

(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C02,而森林土壤是C0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C0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

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

此完成下面小题。

 

森林土壤C0:

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 

1.武夷山森林土壤C0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2.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CO2排放量大,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B.蒸发较大

C.气温较高D.枯枝落叶较多

3.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土壤温度较高B.土壤湿度较大

C.土壤含水量较高D.枯枝落叶量较多

1.C2.A3.D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下表示意该山东坡某海拔范围由低到高(Ⅰ~Ⅳ)四种植被垂直带某年10月时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构成。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4.该海拔范围内物种优势最显著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苔原

5.植被带Ⅲ是()

A.高山草甸带B.高山灌丛带C.山地针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

6.推断导致植被带Ⅱ、Ⅲ生物量高于Ⅰ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土壤D.光照

4.A5.C6.B

斑点湖(49.1°N,119.5°W)位于美加交界处附近的山间盆地,每年6月至9月,湖面形成诸多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浅池,这些小水坑呈现出深浅不同的白、绿、蓝等颜色,斑点湖由此得名。

湖水中富含硫酸镁、钙、钠硫酸盐等不同矿物。

如图为斑点湖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7.下列关于斑点湖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推论正确的是()

A.地壳运动活跃,矿物品种多样B.夏季高温干燥,蒸发旺盛

C.地势低洼,大量雨水汇集D.喀斯特作用强烈,钙化作用沉积

8.斑点湖的小水坑呈现出白色镶边颜色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微生物品种多样,叶绿素含量不同

B.湖底高低起伏,水体面积温度不同

C.湖水对太阳光的散射、反射和吸收

D.湖水矿物质种类多,含量不同

7.B8.D

下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性  D. 非地带性

10.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海陆分布

11.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 美国东南部   B. 中国东北地区  C. 巴西高原  D. 俄罗斯北部

9.C10.A11.B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

读表,回答下列小题。

12.据表中资料推断( )。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

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13.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①纬度位置

②山体海拔高度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③D。

③④

12.B13.C

14.依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藏聂拉木县樟木口岸地处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东南侧,以波曲河与尼泊尔相望,海拔最低处海拔1433米。

这里森林茂密,盛产樟木。

  尼泊尔是一个不发达的农业国,其60%的商品需要从印度进口。

旅游业是尼泊尔的支柱产业,中国是该国第二大客源国。

2016年3月中方采纳尼泊尔的提案:

2020年从西藏日喀则将青藏铁路延伸至尼泊尔,将其各大城市衔接起来。

如图为尼泊尔位置示意图。

(1)说出我国樟木口岸气候的主要特征。

(2)判断我国樟木口岸森林所属的主要类型。

(3)指出尼泊尔通商口岸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4)概述中尼铁路建设对尼泊尔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解答:

(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较温和,年降水量丰富。

(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温带针阔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

(3)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边界);形成原因:

南部地区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气候较温暖,经济较发达(城镇、人口较密集),对外交往需求较大;与印度交往历史悠久,经贸等关系更紧密。

(4)改善交通条件,降低运输成本(促进沿线经济地带的形成与发展);加强与中国的经贸联系,获得更大的市场(资金);减少对印度经济的过度依赖。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mm,地表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强,水源短缺;地下沉积层深厚,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水。

塔里木盆地从外向内地表物质结构由砾石过渡到粗砂、细沙、粉沙;地形由冲积扇过渡到冲积平原、沙垄、沙梁和流动沙丘。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

1949年后,为了加强塔里木盆地周边灌溉农业区与城镇的联系,先建设了环盆地公路,后又在该盆地内部兴建了数条贯穿盆地的高等级公路。

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分析塔里木盆地中部以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为主的原因。

(2)根据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推测塔里木盆地地下水的来源。

(3)简述塔里木盆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水、土条件。

(4)塔里木盆地的公路容易遭受流沙掩埋,指出为减少流沙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塔里木盆地中部远离高山、高原,河流难以将颗粒较大的沉积物搬运至此;风力从远处运送来的多为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塔里木盆地中部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砂石内外受热差异大,易破碎、分解,使颗粒逐渐变得细小。

(2)高山冰雪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下渗成地下水;昼夜温差大,夜晩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在地表和沙层的空隙中凝结下渗;少量的大气降水下渗。

(3)土质疏松,沙层空隙大,保水、保墒性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受风沙危害,土壤沙化严重;降水稀少,冰雪融水量小;地下水埋藏深,开采成本高,水资源严重不足。

(4)在公路两侧种植固沙植物,修建(草方格)沙障:

公路两侧修建挡风墙拦沙;在公路上修建明洞(或称地上隧道)保护公路。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旅游地理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1.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汤山温泉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日出水量5千吨,常年水温60°C—65°C,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等多种慢性疾病有疗效。

汤山温泉度假村占地13公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项目最具特色的温泉健康休闲养生基地。

度假村露天温泉区建筑与环境自然融合,在山林与溪水旁,层叠错落,和谐有致。

简析南京汤山温泉度假村开发的优势条件。

解答:

【答案】温泉资源品质优良,疗养效果好;规模大,服务设施完善;建筑与环境自然融合,在山林与溪水旁,环境优美;位于长三角,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温泉度假无季节性,四季皆宜.

【解析】整体分析:

本题考查旅游地理,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南京汤山温泉度假村开发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温泉资源品质、规模、环境、交通、市场等方面,再根据材料可知,具体进行分析。

2.近年来,“采摘游”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兴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

浙江建德市是全国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之一,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摘草莓、尝草莓、赏美景。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颇受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

分析建德市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及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解答:

读图可知,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的两侧,可知建德市靠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理距经济发展的长江三角洲客源市场较近,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对旅游的需求增加;建德市附近旅游景点多,集群状况、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交通通达度好。

故答案为:

由于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为了方便自驾游客的采摘,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

靠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短;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附近旅游景区数量多,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有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通达度好。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索溪峪景区地处湘西,区内有巨厚石英砂岩,风景秀丽。

下图为该景区地形图。

索溪峪景区主要的旅游景观并说明理由。

【答案】 

(石英砂岩)峰林、峡谷:

石英砂岩深厚,经长期流水切割,坡陡沟深。

原始森林公园(野生动植物多样):

气候温和湿润,多山地(山高谷深);地理位置偏僻,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特色宗教民俗:

地处湘西,少数民族传统居住区。

云海(多云雾):

气候湿润,海拔高,森林广布,空气湿度大。

瀑布(溪流):

地势落差大,降水多,森林涵养水源效果好,多溪流叠瀑。

 

4.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

如图示意丝绸之路在某地的分布,有几位游客拟于4月下旬前往该地进行以“重走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深度游。

针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说明这批游客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及注意事项。

解答:

该区域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烈,需带防晒物品;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较低,需备防寒衣物;该区域多大风和沙尘天气,需备防风帐篷等风沙防护用品;该旅游路线景点之间距离较长,需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春季积雪融化,注意避开易发洪水的区域。

故答案为:

白天太阳辐射较强烈,需带防晒物品;昼夜温差大,夜晚气温较低,需备防寒衣物;多大风和沙尘天气,需备防风帐篷等风沙防护用品;景点之间距离较长,需要准备充足的水和食物;春季积雪融化,注意避开易发洪水的区域。

5.鲁北滨海湿地位于山东省的北部滨海平原,主要包括黄河三角洲湿地和莱州湾南岸湿地,是中国滨海湿地分布较集中的海岸段之一。

读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图。

 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图

分析鲁北滨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的原因及如何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详解

 原因:

生态环境独特,旅游资源丰富;位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达,旅游消费市场广大;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等。

(4分)

措施:

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协调区域生态旅游经济与原有的工业、农业经济的关系;加强湿地旅游环境承载力分析,确保旅游开发不超过区域旅游环境容量;在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地区进行退田还草、退耕还林,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加大保护滨海湿地的宣传力度,引导居民与游客保护湿地等。

(6分)

6.“现在老年人出游意识增强了,加上退休后时间比较充裕,多数又有退休工资,因此就想着趁腿脚还灵便的时候去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异域风俗人情.”某旅游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老年人已经成为旅行社跟团走的主力军.我国《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务规范》于2016年9月1日正式实施,老年游终于有了一份“国家标准”. 

简述我国老年旅游兴起的原因和旅行社组织老人旅游团需特别注意的事项.

答案详解

解:

由题干可以知道,我国老年旅游兴起的原因为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具有旅游的经济基础;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老人外出旅游意识和意愿增强了.旅行社组织老人旅游团需特别注意的事项有配置随团医生;选择具有完善无障碍设施的旅游景点;连续游览时间不宜过长,可安排一定时间的午休;选择适合老年旅游者的季节和天气出游.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

原因: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社会经济水平提高,具有旅游的经济基础;老年人退休后,有充足的时间;老人外出旅游意识和意愿增强了. 

注意事项:

配置随团医生;选择具有完善无障碍设施的旅游景点;连续游览时间不宜过长,可安排一定时间的午休;选择适合老年旅游者的季节和天气出游.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区域定位、区域特征与地理信息技术检测题及参考答案

下图为沿60°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后完成1-2题。

1.符合图示地区地理状况的叙述是

A.E地形区是该国人口、粮食生产、军事工业的集中区

B.F地形区是该国重要的石油产区

C.②一⑤各河皆属于北冰洋水系

D.G山脉是阿巴拉契亚山脉

2.图中经度60°附近是

A.科迪勒拉山系B.乌拉尔山脉C.大高加索山D.兴都库什山

1.B2.B

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图,读图回答题。

3.图中甲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  )

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

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②④

4.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大   ④A河流含沙量大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3.B4.D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面小题。

 

 

5.结合当地地理条件,推断下列不属于蒙特港传统的输出商品是()

A.渔产  B.木材  C.有色金属  D.小麦

6.海运业是蒙特港市的支柱产业,有关蒙特港区位分析正确的是()

①纬度较高,封冻期较长 ②易受地震、海啸的影响 

③地处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重④因地形的影响,腹地范围受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D6.D

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发明了木鞋,直到现在,农民和渔民仍有穿木鞋劳动的习惯。

荷兰人酷爱木鞋和风车,因为它们对于荷兰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在历史上,木鞋和风车为荷兰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图示意荷兰木鞋和风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荷兰木鞋的出现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全年湿润    

B.红壤广布,土质黏重

C.高原地形,地势高峻    

D.河阔水深,水流湍急

8.荷兰木鞋大多取材于当地普遍生长的白杨树。

白杨树属于

A.常绿硬叶林    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9.18世纪末,荷兰国内约有1.2万架风车,其当时最主要的功能是

A.排出低地积水    B.碾磨谷物C.压滚毛毡、造纸    D.发电供能

7.A8.C9.A

由于精确农业优点多,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已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兴起。

下图为“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主要反映出(  )

A.工业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B.土壤肥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C.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D.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增强

11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借助的重要手段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0.D11.A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数字中国”的地理空间框架,“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初步形成,大大提升了国土监管能力。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对土地资源“天上看,网上管”,分别运用的现代地理技术是( )。

A.遥感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