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621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docx

1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施工措施

项目管理实施规划报审表

表号:

DJB-A2-01

工程名称:

贵州独山县大风坪风电场工程编号:

DTDFP-ZZSJ-001

致河北大唐电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监理部: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风机基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主管领导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施工组织设计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项目监理部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部(章):

总监理工程师:

专业监理工程师:

日期:

建设管理单位审批意见:

建设管理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本表一式4份,由承包单位填报,建设管理单位2份,项目监理部1份,承包单位存1份。

 

贵州独山县大风坪风电场

 

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

二0一六年四月一十五日

 

 

1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贵州独山县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设计图纸》

《贵州独山县大风坪风电场风机基础及吊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

《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埋件》04G36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2工程综述

2.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独山县大风坪风电场场内道路,位于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甲定乡大风坪区域。

该区域地貌属于我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400m以上,区域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嶂,延绵纵横,山高谷深。

该区域雨热同季,是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在1319.9mm左右,日照率小于30%,年平均湿度80%。

大风坪风电场距离独山县城直线距离14km,距都匀市城区直线距离45km,工程近场区25km半径范围内,地震活动较少。

大风坪风电场拟安装24台单机容量为2MW的风电机组,装机容量为48MW。

01#-11#、14#、17#-19#共15台采用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2000-111-80(S)型风机,另外9台采用上海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W-2000-99-80(ⅢB)型风机;W-2000-111-80(S)型风机C35混凝土483.5m³,C15混凝土39.02m³W-2000-99-80(ⅢB)型风机C35混凝土557.2m³,C15混凝土42.51m³.

2、交通条件

1、场外交通条件:

本期工程场址位于独山县甲定乡大风坪,黔桂铁路、G75兰海高速和G210国道经过独山县城。

2、进场交通条件:

独山县城至高岩村有简易道路。

各项设备、建筑材料、油料可通过汽车直接运抵场区。

3、场内交通条件:

由于现有道路只能到达部分新建风机位,大多风机位置处无道路可用,需要新建施工便道才能通行。

3主要施工方案

3.1施工程序

风机基础定位测量、复测—放线—基坑开挖(必要时采取爆破开挖)—基坑人工清理—混凝土垫层—基础环埋件安装校正-基础绑筋—预埋穿线管安装—支设模板—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基础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土方回填

3.2定位放线

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沿风机线路布置二级测量控制网,定位测量采用鉴定检测合格测量器具(全站仪、水准仪、经纬仪)。

3.2.1风机基础中心位置定位测量:

根据本工程特点,风机基础定位采用直角坐标测量法进行测量。

3.2.2测量步骤

在已知控制点(选择距离风机基础较近的控制点作为测站)安置全站仪,在另一已知后视点架设棱镜,为保证测量精度,安置测量仪器时应按有关测量规范要求操作,调整全站仪棱镜后仪器首先照准后视点,在角度模式下,将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后视方向的坐标方位角值,然后把仪器照准部旋转至计算得知的测站到风机基础中心位置的坐标方位角值。

照准目标点按下距离测量键,当仪器显示数据与计算的距离数据不等时,前后移动棱镜并精确调平,一直到测量数据与计算数据相等时,定好木桩后再重新精测中心点标于定位桩上,并标明风机基础设计编号。

3.2.3风机基础中心位置控制桩测量方法

在测好的风机基础中心桩点安置全站仪;在己知控制点安置棱镜为后视点,输入风机基础与后视点的坐标方位角,按设计图纸给定的风机基础方位意图,将仪器照准部旋转至风机基础方位角值位置,然后在距风机基础中心位置60米,东、西、南、北方向各测设一点定位木桩,作为风机基础放线控制点。

3.2.4风机基础桩基施工放线

经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复测,检验无误认可后,由放线人员根据定位桩点放出风机基础各桩基中心线,用于风机桩基施工。

3.2.5风机基础测量放线技术要求

3.2.5.1根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标准要求,全站仪测距的主要技术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Ⅱ级测距仪测量二级平面控制网的要求,往返观测一次,测回1~2次,读数较差≤10mm,单程测回较差≤15mm,方位角闭合差为16√n”(n为测站数)测角中误差为8″,测距中误差为15mm。

3.2.5.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往返一次误差符合或环线闭合差为±6√n(n为测站数)。

3.2.5.3风机基础中心线放线误差为±2mm。

3.2.6保证测量精度及测量工作的措施

3.2.6.1全站仪在距离测量之前,首先应设置好大气改正数和测量环境温度数值,并检查棱镜与大气改正数是否正确。

3.2.6.2在阳光较弱和阴雨天作业时,应打伞遮阳避雨,当仪器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需要将仪器露天放置一段时间才能正常使用,否则会造成仪器与棱镜测程的降低。

3.2.6.3观测时要避开高压线、发电机、电动机等干扰,视线方向上不能有玻璃等反光物体。

3.2.6.4测量现场位置风力超过4级时,将会影响测量精度,为保证测量精度及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在仪器安装位置,搭一临时挡风设施。

3.3土石方开挖

放坡系数1:

0.3~0.5;据坐标及设计图纸施工人员放出开挖边线,经监理及主管部门签证认可后,用机械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开挖时配备2名测量人员及时对开挖深度、放坡尺寸进行控制测量,指挥保证风机基础坑几何尺寸的精度及其它各项指标的准确性。

基坑土、石方开挖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及相关施工规范进行,开挖时表层可回填用单独堆放,以备回填时用,挖出土方必须距基坑开挖边缘线不小于2米处堆放,防止边坡塌落并方便施工。

开挖施工遇有较大石块,且机械无法施工时,及时采用爆破,在爆破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爆破规范及技术交底进行施工,爆破清渣完毕后,测量人员及时对开挖基层面进行施测,严禁超挖。

基坑采用机械开挖至距设计标高500mm时,改用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用人工清理高出垫层底面位置的石块,达到设计要求尺寸及规范规定,由技术员、质检员对基坑进行初步检验合格,挖后及时报请上级主管部门、监理单位对基坑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尽快浇筑C15混凝土垫层,对基坑进行封闭。

开挖成型后,基底平整度及尺寸、标高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3.4垫层施工

在确认持力层后,验槽合格后,进行垫层施工,垫层施工主要是控制垫层厚度,完成后的垫层顶面标高,施工过程中的预埋件位置,垫层的平整度、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为准。

3.5钢筋工程

3.5.1工艺流程

加工前准备→钢筋除锈→钢筋切断→钢筋弯曲成型→检查→运输→绑扎→验收

3.5.1.1充分熟悉设计图纸、钢筋的下料单、工程规范要求、机械操作规程,熟悉掌握机械的操作方法。

3.5.1.2钢筋原材料存放的场地要求地面硬化并保持干燥,场地四周设排水沟。

3.5.1.3钢筋经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场,钢筋堆放按施工平面图指定位置,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用砖垫起,离地200mm以上,根据天气情况,必要时加盖雨布或彩条布,并做好标识。

3.5.1.4钢筋的原材料堆放场及加工厂设在临时生活区内,加工成型后再用汽车运输至每个风机的使用地点。

3.5.1.5由专业班组根据钢筋加工配料单,使用机械统一加工,分品种、型号、规格分别挂牌堆放。

加工成型的钢筋应分类堆放,经过半成品检查合格后,统一领料,分部位、构件,吊运至现场由人工绑扎成型入模。

3.5.1.6箍筋弯钩弯折角度为135°,直段长度不小于10d,纵筋或主筋弯折直径不小于5d;当d<25mm时,R≥6d;当d>25mm时,R≥8d。

3.5.1.7钢筋现场焊接之前要核对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及数量。

焊接使用E43焊条。

其接头必须满足《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所有钢筋焊接成型后的数量,规格、型号、几何尺寸、间距、保护层、锚固长度等偏差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3.5.1.8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位置要错开,搭接长度1.3倍范围内绑扎钢筋面积占受力筋总截面的百分率不超过50%。

3.5.1.9保证保护层厚度措施:

为确保保护层厚度,钢筋骨架要垫混凝土垫块的,垫块厚度依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

3.5.2质量检查

钢筋绑扎安装完毕后,应检查以下方面:

3.5.2.1钢筋级别、直径、根数、位置、间距是否与图纸设计相符。

3.5.2.2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规定。

3.5.2.3钢筋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

3.5.2.4钢筋表面是否清洁。

3.5.2.5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现象。

3.5.2.6钢筋焊接接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完毕后,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经监理方验收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5.3其他措施

3.5.3.1成品保护

(1)做好加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发现机械运转不正常时要立即停机检修,作业完成后要清除机械周边的杂物,进行整机清洁保养。

(2)加工成型的钢筋必须轻抬轻放,避免摔地产生变形,码放整齐,做好标识。

(3)非急用的钢筋要堆放在库棚内,地面保持干燥,钢筋用砖垫起。

3.5.3.2文明施工

(1)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钢筋材料、成品、半成品材料和机具设备,不得占用场内道路和安全保护设施。

(2)钢筋加工成型后,按照形状、尺寸、使用部位分批码放整齐,并注明钢筋的级别、形状、尺寸、使用部位和数量。

(3)钢筋场内设置明显的施工现场标识牌,施工现场佩带证明其身份的证卡。

(4)钢筋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架设,夜间要有照明灯。

(5)钢筋加工棚内要保持整洁,随时将钢筋的下脚料集中放置。

(6)钢筋安装现场必须作到“落手清”,只有清理干净现场才能通知施工员进行钢筋验收。

3.5.3.3环境保护

(1)减少加工棚内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钢筋运输、放料轻拿轻放。

(2)钢筋的废料及下脚料不得随意乱扔,统一集中,随用随清。

3.6模板工程

3.6.1材料要求

考虑到风机基础模板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基础的结构特点及设计对基础混凝土成形后的质量要求,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

成型钢模的拼接采用螺栓连接。

3.6.2模板施工工艺流程

3.6.2.1工艺流程:

弹位置线→(基础环周边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标高-3.3/-3.5~+0.3m处圆形模板→办预检

3.6.2.2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首先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的放线,再根据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边线和中心线,以便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做好标高测量工作:

用水准仪把标高直接引测到模板安装位置。

(3)进行找平工作:

模板承垫底部应预先找平,以保证模板位置正确,防止模板底部漏浆。

(4)经检查合格的模板,应按照安装程序进行堆放或装车运输,重叠平放时,每层之间应加垫木,模板与垫木均应上下对齐,底层模板应垫离地面不小于10cm。

3.6.2.3模板的安装

(1)按配板设计循序施工,以保证模板系统的整体稳定。

(2)模板的成型尺寸必须符合要求。

(3)模板必须支撑牢固,防止变形,侧模斜撑的底部应加设垫木。

(4)圆形模板的加固措施必须符合要求,采用钢模,螺栓必须紧固,采用钢丝绳加扣卡则必须保证外箍的数量,钢丝绳必须是无起毛,无变形,无伸缩,抗拉强度符合要求。

集线器必须无裂纹,无滑丝。

(5)模板就位固定好后用钢丝绳进行外围的加固,钢丝绳直径不小于10mm,钢丝绳交接处用集线器绷紧钢丝绳,钢丝绳拉紧的力度以保证成型尺寸为宜,集线器部位的钢丝绳用卡扣扣死。

卡扣必须加副扣,且检查卡扣质量,无裂痕,以保证模板的稳定。

(6)在圆承台侧模立模时,模板与混凝土垫层之间要铺一层素水泥浆(缝隙较大的可铺水泥砂浆),确保模板与基层之间没有缝隙。

(7)模板与模板拼接缝内要贴双面胶纸,模板安装好后在将外露的胶纸剃除。

(8)模板安装完毕后,检查一遍卡扣,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及下口是否严密,办完预检手续。

3.6.3基础模板安装施工的质量措施

3.6.3.1模板要涂脱模剂,脱模剂要在安装前涂完。

3.6.3.2模板安装前要检查基础垫层放线是否符合设计尺寸,并检查垫层支模部位是否在同一水平面,并采取措施保证模板支设的水平度。

3.6.3.3模板及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不允许下沉变形,必须做到内侧平整,接缝严密,保证不漏浆。

3.6.3.4模板安装加固工作完成后,要弹上口线并认真检查,合格后报有关人员验收。

3.6.3.5基础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为:

截面尺寸+4mm,轴线位置±5mm,模板上表面尺寸±5mm,相邻两板高低差2mm。

3.6.3.6在浇筑基础混凝土之前,应对模板工程进行验收,浇筑混凝土施工进行中,应对模板及支撑系统经常进行视察和维护,发生异常情况时,应按模板工程施工的有关技术方案及时进行处理。

3.6.3.7在浇筑基础混凝土前,模板上要涂抹脱模剂湿润。

3.6.3.8基础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杂物应清理干净,且模内不应有积水。

3.6.3.9固定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管)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3

钢尺检查

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

2

钢尺检查

预留洞(中心线位置)

10

钢尺检查

预留洞尺寸

+10、0

钢尺检查

3.6.4基础模板的拆除

3.6.4.1基础混凝土浇筑养护达到设计要求,具备拆模条件后进行拆模施工。

3.6.4.2模板拆除施工顺序应为:

先拆除支撑再拆竖肋及横肋、拆除的模板、支撑、材料要及时清理,分类码放,连续周转使用材料要认真回收。

3.6.4.3向基坑外运输模板,肋木材料时,要有专人指挥,并轻拿轻放,随用随运,不准乱扔乱放。

3.6.4.4模板拆除要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施工,并将拆除材料及时清运,保证现场整洁。

3.7混凝土工程

3.7.1混凝土施工准备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自建搅拌站生产的混凝土。

垫层混凝土为C15,风机基础承台混凝土等级为C35。

3.7.2风机基础混凝土的浇筑

3.7.2.1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模板及其支架、钢筋和预埋地锚、穿线管等进行检查,并做如隐蔽工程验收,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3.7.2.2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应清理干净,对模板的缝隙及孔洞应予以堵严,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3.7.2.3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

3.7.2.4混凝土浇筑施工必须按设计、规范要求分层浇筑,浇筑层厚度为插入式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7.2.5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每个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应连续浇筑,不应停歇及留置施工缝,如设计要求留置施工缝时,必须按设计要求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3.7.2.6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应振捣密实,振捣器应快插慢拨,振捣器振捣时不应碰撞模板及钢筋、PVC电气埋管等。

3.7.2.7风机基础混凝土浇筑施工为大体积混凝土,需要进行测温控制。

3.7.3混凝土的养护

3.7.3.1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进行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基础混凝土浇完12h内必须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及洒水养护,其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如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要求施工。

3.7.3.2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再覆盖黑心棉被或草帘子。

3.7.3.3混凝土内部中心与表面温度差应控制在25℃以内;当温差≤25℃时,可撤减混凝土表面覆盖物;当温差>25℃时,应增加混凝土表面覆盖物;养护到混凝土内部中心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时,方可停止测温和养护。

3.7.3.4测温应根据混凝土内部中心温度进行,早期间隔2小时,后期间隔4小时,根据温差调整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质量;测温应有基础编号、时间、混凝土上中下和环境以及采取养护措施的详细记录,还要有测温记录人和检查或审核人的签名。

 

3.7.4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标准

质量标准:

序号

检验项目

类别

单位

质量标准

检验方法

及器具

合格

1

结构裂缝

一类

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现行规范规定

观察和刻度

放大镜检查

2

预埋螺栓允许偏差

预埋管

中心

三类

mm

≤0.1d,且≤10

尺量检查

孔壁垂直度

三类

mm

≤L/200,且≤10

吊线检查

直埋式

中心

三类

mm

±2

在根部、顶部尺量检查

垂直度

三类

mm

≤L/450

吊线检查

顶标高

三类

mm

+10~0

水准仪检查

活动锚板

中心

三类

mm

≤5

尺量检查

标高

三类

mm

+15~0

水准仪检查

水平

带槽的

三类

mm

≤5

水平尺检查

带螺孔的

三类

mm

≤2

水平尺检查

3

基础中心线位移

三类

mm

≤10

经纬仪和尺量检查

4

柱梁中心线对

基础中心位移

三类

mm

≤5

经纬仪和

尺量检查

5

层面标高偏差

台板部位

三类

mm

(0~-10,)+10~-0

水准仪检查

其它部位

0~-20

6

梁柱截面尺寸偏差

三类

mm

+8~-5

尺量检查

7

表面平整度

三类

mm

≤8

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8

墙柱全高垂直偏差

三类

mm

≤10

尺量检查

9

预埋件

预留孔

中心位移

三类

mm

≤10

尺量检查

水平高差

≤5

10

平面外形尺寸偏差

三类

mm

±10

尺量检查

3.7.5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3.7.5.1水化热的影响

水化热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由于水泥水化热作用所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不断上升,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表面与内部混凝土收缩不一致,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此极易出现混凝土的表面裂缝。

3.7.5.2处理水化热的措施

(1)在保证混凝土等级的前提下,使用适当的缓凝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以减少水化热。

(2)选用级配良好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量,降低水灰比,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3)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宜大于300mm,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

上层混凝土覆盖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

3.7.5.3混凝土保护

(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必须进行监测,专人检测表面温度与结构中心温度,测温时间不少于14天,前3天每隔2小时测温一次,后11天每隔4小时测温一次,测温过程中如发现温差大于25℃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保温等,当温差少于25℃时,可停止测温。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易使钢筋产生位移,因此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随时复核钢筋的位置,并采取措施,以保证位置正确。

(3)混凝土抹面后即覆盖塑料薄膜。

(4)混凝土养护不少于14天后,才允许下一工序施工。

3.8土方回填

风机基础混凝土验收合格后,应及时进行土方回填施工,土方回填施工严格按设计要求密实度及有关规范进行,回填土料采用原土回填,如回填土料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向设计监理及建设单位代表提出,由设计、监理、建设单位代表最终确定回填材料种类,得到同意后方可进行回填施工。

基坑土方回填施工时必须清除土壤里的树根,杂草及直径大于50MM以上的石块,如基础边缘底部有积水、淤泥,应将其清除干净后再进行土方回填。

每层虚填厚度严禁超过300mm,且均匀分层铺设,并按规范标准要求夯实后,经监理现场见证进行现场环刀取样。

符合设计要求95%以上压实系数后,再进行下层回填施工。

回填后的地面标高,应符合设计对风机基础回填的标高数据要求。

回填土的质量控制数据严格按实验室土工击实试验关于土的最佳含水率数据要求,最大干密度数值及设计要求,及时对回填土质进行含水率现场取样试验,如含水量过大需经晾晒后再进行回填。

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4.1保证参建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施工的技能

4.1.1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质量控制目标,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4.1.2本工程配备适宜的人力资源,使工程参建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素质和技能。

4.1.3设置专职质检员,质检人员必须持有效的质检员资格证上岗。

4.1.4进行贯标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管理人员掌握开展质量活动的目的、依据、内容、方法,控制好生产和管理的每个过程。

4.2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准确进行奖惩

施工必须按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的要求,严格遵守工艺纪律。

质量管理必须按体系文件的要求进行,建立质量奖罚制度,落实质量职责。

专业队伍要加强对施工中的重要环节的检查和监督,认真执行奖惩,专业队伍的工程量结算必须由质量部门考核。

对质量事故要严肃处理,坚持四不放过,使责权利相适应,利用经济杠杆进行质量控制。

4.3积极开展各项质量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

4.3.1认真贯彻消除施工质量通病守则,严格施工工艺,积极开展治理施工质量通病活动。

项目部成立治理施工质量通病领导小组,组织找出以往工程的不足,专业队伍成立治理施工质量通病活动小组,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全员、全过程循环控制质量的方法,活动小组在质量部注册登记后开始活动,小组活动时可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4.3.2结合项目部在本标段工程中确立的“闪光点”项目,分别编制保证措施,同治理质量通病活动相结合开展活动,做到有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成效,有总结,确保制定的目标实现。

4.3.3质量主管定期组织一次质量例会,进行质量信息沟通。

对每月工程质量和质量管理全面总结,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意见,落实到人、机械、材料、施工方法、施工环境、验证人。

4.4做好接受质量监督检查和达标考核管理工作

4.4.1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做好监检项目的受检工作。

及时准备迎检资料,监检资料确保准确、可靠、真实可信,对监检提出整改项按要求及时整改,整改完成后请有关人员验收签字。

4.4.2项目部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达标要求,深入开展达标投产工作,严格规范、量化、分解考核标准,把高标准达标投产作为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总目标,列入岗位职责进行考核。

4.5积极配合监理、业主工作,认真履行合同

严格按合同要求,执行监理工程师的指令,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开展工作。

按合同要求,需提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的资料及时提交,施工过程中形成的质量记录按要求提供原始资料,确保资料准确、可靠、真实可信。

根据监理工程师要求,所有需监理工程师审核、确认的工作,按要求在确认后才可进行下步工作。

在施工的全过程为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提供质量监督检查的方便,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指令认真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