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650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词五首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五首学案.docx

《词五首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五首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词五首学案.docx

词五首学案

《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学常识,知道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2.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

3.反复吟咏,感悟诗歌意蕴

4.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5.背诵并默写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背诵词作,知道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难点:

准确默写,理解运用名句

【教学方法】

导学案六环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第一课时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学习《望江南》和《武陵春》

2.知道作者及背景

3.知道词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

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武陵春》选自《》,作者,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

【生问师答,问题导向】

1.《望江南》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望江南》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

3.推断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

4有人说,《武陵春》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同意吗?

请作分析。

              

5.《武陵春》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

(或问:

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

(李煜《虞美人》)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         ,        。

(李煜《相见欢》)

4.            ,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5.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6.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反复吟诵《望江南》,体会词中女子的情感的变化。

2.《望江南》的主旨句是:

3.《望江南》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4.(2005山东荷泽试题)过尽千帆皆不是,,。

5.(2007广州市中考题)《武陵春》上阙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的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6.(2007广州市中考题)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第二课时

【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学习《渔家傲秋思》和《江城子密州出猎》

2.知道作者及背景

3.知道词的思想内容

4.背诵并默写

【合作预习,问题导向】

1.作者,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下学期学过他的名篇《》,其中名句“,”,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2.《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

【生问师答,定向释疑】

1.《渔家傲秋思》中“”字直接点明了季节,“”四字间接点明了季节,紧扣题目。

2.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在词中,风景异的具体表现有:

⑴;⑵;⑶;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句,你容易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中“明月楼高休独倚,,句。

所以,从环境描写和内容上看,整首词意境开阔,苍凉悲壮。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体现在哪些地方?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了什么典故?

具体分析其作用。

              

【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1.(2008四川眉山)面对失意,李白吟出“   ,    ”来表达宏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面对强敌,苏轼直抒“,西北望,射天狼”的杀敌报国决心;面对生死,文天祥高呼“,

以表达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说说典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至少写出两句。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

⑴.对《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根据词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2.①四面边声连角起,    ,    。

(2007浙江温州市卷)

②羌管悠悠霜满地,    ,    。

(2008浙江丽水市中考)

3.赏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宁夏中考题)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

(2007四川资阳市)

4.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词起句着一“狂”字,贯穿全篇,统摄了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自况。

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冯唐自比,表示自己敢于为蒙冤受屈的将领直言,使他们重新复职。

D、“天狼”喻指西北方的敌人。

5.对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苏、李二人成为了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6.(2005年河南中考题)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每空1分)

7.(2005年河南中考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小组评价,师生反思】

第三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1.《破阵子》选自《》,作者,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

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二、理解赏析

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

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沙场秋点兵”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2.赏析: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3.“,。

”用修辞手法,从觉和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的悲愤。

4.诗人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念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

这种眷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

              

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

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在这五首词中,和也属于“壮词”。

【知识迁移】

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           ,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②           ,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            。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           ,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比较阅读】

(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1、词的惯例是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阕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

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

塞下景色,特点:

    。

《江城子》:

打猎,特点:

    。

《破阵子》:

回忆军旅生活,特点:

豪放、激烈,有英雄气概。

2、下阕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中考链接】

1、根据原文默写.

①(2006年苏州市中考试题)                  ,梦回吹角连营。

②(2008年南京市中考试题)了却君王天下事,    。

2、《破阵子》词中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________。

3、下边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

 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人生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义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4、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欣赏:

《武陵春》改写

《武陵春》——思念的重量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 

连绵的战火无休无止,到处是流离失散的人群.生活总是不能安定下来,我的余生象风一样的飘零.

经过了灿烂的早春时节,如今我更加感到季节的伤感。

鲜花在风中凋零,她们的魂魄会飘向哪里?

她们的躯体在尘土中呻吟,淹没在污浊之中,这样的结局是否也是我的归宿呢。

春将尽,万紫千红都退去了色彩,真的好无奈。

无法挽回从前美好的时光,也无法让这些娇艳的花多开片刻。

 

对着镜子,我的容颜一天天的变得苍老,双鬓的白发刻着我岁月的波痕,虽然我也曾竭力掩饰。

每天的清晨我都梳理我的白发,希望能够找回一点昔日的印记,可那些精心地梳理依然无法掩饰我这张苍白疲倦的面容。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身边还是那些我衷爱的东西,有深深的回忆相伴。

记忆中的你一点都没有改变,可你又在哪里。

今日的你怎么变成了我的记忆,我多想和你续弦弄诗,我多想和你品茗对月,往昔的美好日子,如今怎么都成了梦中的奢望,我翘首以盼的余生怎么能够没有你。

说真的,没有你的日子我过的真是好累,还是不去想它了。

如今的我,每件事都感到不顺心意,又有什么办法。

 

太多的话哽咽在我的喉间,我一句也说不出口。

你能感觉我脸上为你流下泪水的苦涩吗?

泪水尚能成双,我却是孤单无助,我的痛楚能怨你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 

有人告诉我,两溪的春天景色很美,要我去看看,去散散心忘记我的烦恼。

我也想去,只是去了对我会有用吗?

美好的景色能否改变我的命运和人生?

 

在两溪的河流之上,或许我能够驾驶着小舟畅游云雾,我的小舟能够驶向你的身边吗?

我想寻找世外桃源,离开这战火纷扰的世间,和你在一起度过我的余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一切都是幻想,我那盈满的思念,已经似秋日的硕果结满枝头,令我不堪重负。

这叶小舟能够装下它的全部,我会为不能给你我的全部而懊丧。

但我害怕沉重的思念会在这两溪的水滩里搁浅,或则随着流水而漂失,真的我害怕。

只求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在我的眼前发生。

 

涓涓的水流又何尝能够负载我生命的重量。

因为我的生命不是泥沙,而是巨石做成的丰碑,在它的上面刻着,只有一句誓言“今生等着你”。

2009/9/10

风停了,空气中散发着花的清香。

枝头上的花已经凋落殆尽。

夕阳西下,本想梳理一下头发,但没那份心思。

 

家中一切照旧,但人事全非。

我与爱人早已是阴阳两隔。

对着他的灵位想跟他说句话,可是我的心分明在颤抖,还未等开口,便潸然泪下。

 

听说双溪那个地方春色很美,也总想到那里去划船散心,只是我心中装着太多的忧愁,会把双溪的舴艨舟压沉的……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感情朗读,背诵。

二、理解、赏析:

2、时间从早晨到傍晚地点望江楼人物闺中妇人事件盼望归人

3、盼望心上人(丈夫)的归来;4、分别的地方

5、希望——失望——绝望(肠断)6、肠断白蘋洲

7、抒发了女子盼望归人而始终不见的无限惆怅之情。

8、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什么?

不能,尽是完的意思,说明女子等待时间之久,能体现她望穿秋水,不见心上人归来的惆怅之情,而境则无法传达出如此丰富的含义。

武陵春/李清照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

2、同意:

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动作“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内心无限的惆怅。

3、上片的情感可由“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来表现,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4、运用夸张和比喻,化虚为实,把把看不见的、没重量的愁说成连船都载不动,写得具体可感,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忧愁之深、之重。

【知识迁移】

根据提示,写出以下写愁的诗、词句。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比较阅读】

(一)《望江南》和《武陵春》

1、《望江南》

时间:

早晨到傍晚。

事件:

梳洗罢,登楼盼人归。

景物:

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人物情感(变化):

“希望”——“失望”——“肠断”。

2、《武陵春》

时间:

日晚。

事件:

倦梳头。

景物:

风、尘、花、泪、双溪、舴艋舟(后两都均为想象中的景物)。

人物情感:

“欲语泪先流”,“载不动许多愁”。

3、两首词,作者都在细心雕琢着所见之物,所达之情。

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写作技巧:

同是思人,同是梳头,“梳洗罢”流露的是知远行人必归,再失望也可等待的感情;“日晚倦梳头”体现的是内心深知“物是人非”,没有任何期待,不过是自己无期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已。

同是思人,对生活已失去了兴趣。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2、“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3、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夸张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问、夸张),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第二课时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一、感情朗读,熟练背诵。

二、理解、赏析

3、⑴雁去将士留;⑵边声四起;⑶落日孤城闭;写出了边塞寒冷、荒凉、戒备森严的景色。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5、抒发了守边将士的思乡报国之情。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典故:

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东汉窦宪北击匈奴,取得巨大成功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的典故,表明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09湖南衡阳市)诗歌欣赏:

(4分)

⑴、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⑵、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3、赏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宁夏中考题)

(1)座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蔼生起、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2)这里点明了边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二、理解赏析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2、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

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3、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好处:

使表达委婉含蓄。

【中考链接,当堂测试】

1、C2、C

4、密州出猎(或:

出城打猎/出猎/打猎/狩猎)(1分)渴望报效国家(或:

渴望建功立业)(1分)(共2分)

5、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1分)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1分)(共2分)

第三课时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二、理解赏析

上片写军旅生活,战前准备。

首句是实写,后几句是虚写。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沙场秋点兵”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其中“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暗示战斗即将开始。

3、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

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用比喻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遥相呼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境形成对比,表达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作者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统一国家,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抒发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

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在这五首词中,和也属于“壮词”。

【知识迁移】

请根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②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比较阅读】

(二)《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

1、词的惯例是上阕写景或叙事,下阕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阕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

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

塞下景色,特点:

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

打猎,特点:

雄壮、开阔。

《破阵子》:

回忆军旅生活,特点:

豪放、激烈,有英雄气概。

2、下阕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

《渔家傲》:

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

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

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中考链接】

2、可怜3、D

4、用简洁的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将军把烤熟的牛肉分给部下吃,远处传来悲壮的军乐声。

这是秋高时节战士们准备出征的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