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66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7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docx

第一学期翻译教案

第一讲:

翻译概述:

中国翻译史、翻译的性质、标准、目的和要求

.TeachingPurpose:

A.UnderstandthehistoryofChinesetranslation

B.Graspthenature,standard,aimandrequirementoftranslation

.ImportantandDifficultPoints

A.Thenatureoftranslation

B.Thestandardoftranslation

.TeachingMethod

Combinetheexplanationofteachingcontentswithstudents’exercise.

.TeachingContents

一、中国翻译史

中国的翻译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出现过的翻译高潮大致也有五次。

1.东汉——唐宋,佛经翻译(TranslationofBuddhistScripture),出现过中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

鸠摩罗什(Kumarajiva344--413)、真谛(Paramartha/Gunarata499--569)、玄奘(XuanZang)。

鸠摩罗什,天竺人,东晋时来华,译经300多卷,一改过去音译的弱点,主张意译,并倡导译者署名。

他的译著有“天然西域之语趣”,表达了原作之神情,为我国的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

真谛,印度佛教学者,南北朝时来华,译了49部经,著有《摄大乘论》,对中国佛教思想有较大的影响。

玄奘,唐朝人,于628年去印度求经,17年后回国,主持译场,19年译出75部佛经,且把老子著作的一部分译成梵文,是第一个向国外介绍汉文的中国人。

他的翻译标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直到今天仍有意义。

由于佛经的翻译,使“佛经”和“论”两种文体进入汉语。

2.清初的西方科技著作的汉译和中国典籍的西译构成了中国翻译史上第二次高潮。

明万历年间到清代“新学”时期,出现了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

利玛窦最早将“四书”译成拉丁文。

中国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教士的翻译与介绍,先后有了拉丁文和法文译本,流传到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

3.三次高潮是五四以前对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学作品的翻译。

严复译了《天演论》,其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要义,激励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们进行了民主革命。

他还提出著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

林纾以文言文译的160多部文学作品,激起过很多中国现代人对于外国文学的兴趣。

4.四次高潮是五四运动之后,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译介和传播,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得以发展。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并译介马克思主义。

1920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创导者郭沫若、鲁迅、瞿秋白、陈独秀等先后译介了外国现实主义及其他流派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翻译,开中国现代翻译文学之先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后的十几年,我国对马列著作的汉译和《毛泽东选集》民族经文及外文的翻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为我国翻译事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同时,也大量翻译和出版了苏联与人民民主国家的文学作品。

5.第五高潮是1978改革开放后开始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文艺作品的大量翻译。

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国作品译成外文量少质底的局面。

中国文学作品之所以尚未被诺贝尔奖承认,原因之一就是作品的翻译质量问题。

巴金《家》、沈从文《边城》,译文糟糕;评委不懂中文,靠译本了解原著;川端康成带者自己作品的译者去领奖。

二、翻译的性质

1.翻译的定义

1.1英国TheOxfordEnglishDictionary定义:

toturnfromonelanguageintoanother.

1.2美国Webster’sThirdNewInternational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韦式新编国际英语词典):

toturnintoone’sownoranotherlanguage

1.3《辞海》、《汉语大词典》:

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1.4美翻译理论家尤今·奈达(EuqeneNide)的翻译概念:

Translatingconsistsinreproducinginthereceptorlanguagetheclosestnaturalequivalentofthesourcelanguagemessage,firstintermsofmeaning,andsecondlyintermsofstyle.

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这个定义很好地说明了翻译活动的实质,与其他定义相比,它有三个优点:

(1)明确地说明了要译的是什么(信息,message);

(2)暗示了由于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原文和译文只能作到相对的对等(closest);(3)考虑了译文的可接受性(natural)。

例如,比较以下两句话的译法:

Heisafox.他是一只狡猾的狐狸。

Sheisa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

第二句话的汉译,意义是有损失的,因为西方传说中,猫是魔鬼的化身、是中世纪巫婆的守护精灵,这一点对于汉语读者来说是陌生的,所以译文舍弃了“猫”这个形象而仅仅译出它的喻义。

虽然相对于原文信息而言,汉译无疑并不“完整”,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这么译。

三、翻译的标准

1.英国翻译家泰特勒(AlexanderF.Tytler)提出三原则:

1.Thatthetranslationshouldgiveacompletetranscriptoftheideasoftheoriginalwork.2.Thatthestyleandmannerofwritingshouldbeofthesamecharacterwiththatoftheoriginal.3.Thatthetranslationshouldhavealltheeaseoforiginalcomposition.(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二、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三、译作应具备原创作品的通顺。

)“三原则”要求译文从三方面忠实于原作:

一是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二是忠实地展示原作的风格,三是忠实地体现原创作品的通顺。

2.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

傅雷“神似”;钱钟书“化境”;严复“信达雅”

3.翻译的标准。

翻译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在:

一、翻译的根本任务是“保存原作的风姿”(鲁迅),“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内容和风格”(茅盾),“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钱钟书);二、完成这根本任务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力求其易解”(鲁迅),“纯粹的祖国的语言”(茅盾),“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钱钟书)。

即解决“忠实”和“通顺”的问题。

所以,我们把“忠实而通顺”视为翻译的基本标准;如果在此基础上还能充分传达出原作的神韵,则可视为翻译的最高标准。

3.1“忠实”指1)忠实原作的思想内容:

通常指作品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事理、描写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叙述、说明、描写的过程中所反映的立场观点,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2)保持原作的风格:

包括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以及作者个人的风格。

3.2“通顺”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合乎规范。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作。

”(傅雷)译文的通顺度还要注意与原文的通顺度相一致,即不要损害原文的异国情调。

如:

《心灵的激情》一书的校者曾谈到他校改该书初译稿时,感到头疼的常常是那些对文化情调上的差异感受迟钝所造成的问题。

有几个译者用的往往不是“《水浒》语言”就是“《西厢》语言”,例如:

“他下得山来,走将过去“。

描写维也纳近郊森林周围节日景象的*“茶楼酒肆、花前月下”等。

有一段写到两个人在一家酒店里划拳,要侍者拿纸来记下结果。

其中一个人吩咐到:

Boy,fetchmeapenandapieceofpaper.这句话竟被译成了*“店小二,且拿纸笔来,一边伺候。

3.3“忠实”与“通顺”的关系:

一个矛盾体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裂。

重视而不通顺,读者看不懂,或者看不下去,忠实便失去意义,实际上就是不忠实;通顺而不忠实,读者倒可以看下去,但却是被歪曲的信息,其危害比忠实而不通顺还要严重。

忠实与通顺二者一定要兼顾,,并且要把握好分寸。

忠实是翻译的首要问题,因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翻译中首先要解决好。

4.翻译的教学标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译汉、汉译英的评估项目分“忠实、通顺”两项。

“忠实”具体阐述为“原文的信息全部传达,语气和文体风格与原文相一致”;“通顺”具体阐述为“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帖。

段落之间、句子之间呼应自然(英译汉)”;“句式处理恰当,选词妥帖,英语比较地道(汉译英)”。

按百分计,“忠实”为60%,“通顺”为40%。

四、翻译的目的和要求

i.翻译的目的:

翻译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并不是一种纯语言或纯文化的问题,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用,即必须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

ii.翻译的要求:

1)较好的外语语言能力:

良好的语法知识、大词汇量及领悟、鉴赏、综合分析能力。

2)具有较好的汉语语言功底。

3)有广博的知识,知识面宽是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它决定着译文的质量和翻译的速度。

4)译者要养成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学风。

虚心向翻译高手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iii.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的要求:

能借助词典将有关的英语文章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

能借助词典将内容熟悉的有关专业的汉语文字材料译成英语,内容完整,译文达意,语言通顺,译速为每小时300-350汉字。

V.Exercise:

translatethefollowingsentencesintoChinese

思考题:

一、我国翻译事业的历史有多久?

谁是我国古代佛经三大翻译家?

二、玄奘对我国翻译事业有些什么贡献?

三、如何理解严复的“信、达、雅”?

四、“五四”时期翻译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五、鲁迅、瞿秋白对翻译工作提出了些什么看法?

课后练习下列翻译有不忠实、不通顺的地方,请指出来。

OneofthethingswehavetounderstandaboutJapanesesocietyisitsgenderstructure,astructuresimilartowhattheUnitedStateshadinthe1950s.Womendoallthedomesticlabor.Menareinthefactoriesandshopsandthey’reworkinglonghours,buttheydon’tdomuchworkwhentheycomehome.Theydon’ttakecareofchildren,theydon’tdohousework,cooking,etc.IntheU.S.therearebothmenandwomenintheworkforceandbothmenandwomenathome.Japaneseworkersmayworklongerinthemarketplace,butyouhavetocalculatethetotalamountofworkthatpeopledotofigureouthowhardpeopleareworkingandhowmuchleisuretimetheyhave.

我们必须了解日本社会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性别结构,类似美国五十年代的结构。

妇女包揽全部家务劳动,男人到工厂、商店上班,工作时间很长,但回到家里就不干多少活了。

他们不看管孩子,不做家务事,不做饭,等等。

在美国,有很多男人和女人都在劳动大军之列,也有都在家里的。

日本工人可能在市场里工作的时间较长,但是我们在估计人们工作的辛苦程度以及他们有多少闲暇时,必须把整个工作量都计算进去。

 

第二讲:

翻译的过程

.TeachingPurpose:

Understandthethreestepsoftranslationprocess

.ImportantandDifficultPoints

A.thefirststep---understanding

C.thesecondstep---expressing

.TeachingMethod

Theteacherbrieflyintroduc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translationprocessbygivingsomeexamples.Thenthestudentsareaskedtodosomeexercises.

.TeachingContents

翻译是运用两种语言的复杂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地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文的过程,大体可分为理解、表达、校核三个阶段。

理解是表达的前提,不能正确地理解就谈不上确切地表达,但理解和表达是互相联系往返反复的统一过程,在理解时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挑选表达的手段;在表达的时候,理解又得到进一步加深。

理解:

理解主要通过原文的上下文来进行,译者通过上下文的关系中探求正确的译法。

这里所说的上下文可以是一个句子,一个段落,一章、一节,全文乃至全书。

透彻理解原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  理解语言现象

译者必须上下有联系地理解原文的词汇含义、句法结构和惯用法等。

例如:

1Suddenlythelinewentlimp.“I’mgoingback,”saidKurth,“Wemusthaveabreaksomewhere.Waitforme.I’llbebackinfiveminutes.”

“break”可以是“休息”,也可以是“断”。

根据上下文判断,这里只能是后者。

因此应译为:

“电线突然耷拉了下来。

”库尔思说,“我回去看看。

一定是哪个地方断了。

稍等,我五分钟就回来。

2Itwillstrengthenyoutoknowthatyourdistinguishedcareerissowidelyrespectedandappreciated.

该句引自尼克松1972年写给病危的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慰问信。

有人把toknowthat….appreciated当作willstrengthen的状语短语,所以译为“这样会使你更加认识到你的杰出的事业是如此地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

其实,这是个不定式短语,应该是句子的主语,由先行词it代表了。

对句子结构缺乏正确分析,以致理解错误,表达错误。

该句应译为:

“当您认识您的杰出事业是如此广泛地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时,您就会为自己增添力量。

3JohnisnowwithhisparentsinNewYorkCity;itisalreadythreeyearssincehewasabandmaster

.约翰现与父母同住在纽约市;他不担任乐队指挥已经三年了。

如不理解since在这种情况下的惯用法,即since从句中的过去式联系动词was或were是指一种状态的结束,就会把它译成“-----他担任乐队指挥已有三年了。

”和原文意思恰恰相反。

错误的理解必然导致错误的表达。

理解原文词汇,切忌望文生义,应多查词典,特别是一些熟词的新意,或几个熟词组成的搭配并不一定是它们各自意思的总和。

如:

thinktank(智囊团),surgicalstrike(斩草除根的打击),TheMilkyWay(银河)等。

(二)  理解逻辑关系

为透彻理解原文,译者往往必须上下有联系地理解原文的逻辑关系。

有时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意思,要仔细推敲,分析来龙去脉,根据逻辑推理来决定那种译法正确。

逻辑关系有时能帮助我们理解按原文语法关系所不能理解的问题。

例如:

1.Itisgoodforhimtodothat.

这句话可有两种意思:

1)这样做对他有好处。

2)他这样做是件好事。

2.Shedidn’tmarryherbecauseshelovedher.

1) 她没有与他结婚,因为她爱他。

(她不愿意连累他?

2) 他不是因为爱他才与他结婚的。

(为财产?

地位,也许是为惩罚他!

3.Thestudentswereaskedtostopsmokingoncampus.

该句是英国近代语法学家Jocobs和Rosendbaum在他们的语法专著EnglishTransformatioanalGrammar中的一个有名的歧义句,至少是“一句六解”:

1) 校方禁止学生抽烟。

2) 校方要求学生们不要在校园内抽烟。

(可以在校外抽烟)

3) 学生们在校内抽烟,校方让他们停止这样做。

4) 有人在校内抽烟,校方请学生们去制止他们。

5) 有人在抽烟,学生们在校园里被号召去制止他们。

6) 有人在抽烟,学生们被告知去制止他们在校园内抽烟。

(要抽可以去校外!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根据上下文判断推理,选用合乎逻辑的译法。

(三)  理解原文所涉及的事物

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译者能正确地分析原文的语言现象和逻辑关系,但由于对所涉及的具体客观事物,特别是一些特有的事物、历史背景、典故或专门术语不了解,所以就翻译不出,或勉强译出别人也不知所云。

例如:

1/Johncanbereliedon.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

如果不知道toeatnofish和toplaythegame分别是典故和习语,而按字面译为“约翰是个可以信赖的人。

他一向不吃鱼,而且常玩游戏”。

其实,toeatnofish是一个典故,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基督徒为表示对政府忠诚,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在星期五只吃鱼的规定。

因此,toeatnofish(不吃鱼)是“忠诚”的意思。

Toplaythegame与toplayfair同义,“规规距距地比赛”,由此转义为“为人正直,光明正大”。

故该句应译为:

“约翰既忠诚又正直,可以信赖。

2/SouthAfricanleopard-spotpolicycameunderfierceblackfire…

“豹斑”这一概念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南越人民武装力量在战区后方建立了许多小块根据地,美方军事地图上标着豹斑状异色标记。

后来这一军事术语又被转用为政治术语,指白人种族主义者把黑人强行赶到若干小块地区居住的种族隔离政策;“黑色”指黑人;“枪火”指抨击、谴责。

所以译成: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种族隔离政策受到了黑人的猛烈抨击。

由此可以看出对原文所涉及的事物了解不够就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成败。

表达

 这一阶段是译者把自己从原文所理解的内容用目的语重新表达出来的过程。

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必然能表达得正确。

因此我们必须学习许多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如直译、意译、直译加意译、直译加注释等。

译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Heisagoodsailor.若直译,就是“他是一位好水手。

”而原文的实际意思是“他不会晕船。

”碰到这种情况,就应该意译,而不能直译。

例如:

  他卧床不起。

  译文1:

Hewasverysickandlayinbedallthetime.

  译文2:

Hewasbedridden.

  译文1虽然基本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但不如译文2简练地道。

这说明,理解之后,表达还要靠译者的语言功底。

校核

校核是理解和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对译文语言进一步推敲。

在翻译的过程中,尽管译者十分细心,仍难免有疏漏、错误。

因此校核是使译文能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所必不可少的环节。

校核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各点:

1.   人名、地名、日期、方位、数字是否准确无误;

2.   段落、句子或重要的词有否错漏;

3.   修改译文中译错或不妥的译句;

4.   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5.   译文中有否冷僻词汇或陈词滥调,有则尽量更换之;

6.   通常校核两遍。

第一遍重点校对内容,第二遍重点润饰文字。

如时间容许,再把已校两遍的译文对照原文通读一遍,作最后的检查、修改,务使所有问题得到解决,方可定稿。

.ExercisesandAssignments

1.Cautionisanadmirablequalityforamaninyourpositionbut,basedonwhatIhaveseenofyourcharacterandyourabilityinthepastyear,Iwouldsayyourfutureinthiscommunityisassured.

2.AswestoodinthestationwavinguntilyourtraindisappearedinthedirectionofNewOrleans,Samsuddenlytookmeinhisarmsandannouncedwewereleavingonahoneymoonofourownattheendoftheweek.

3.Forgivemeforconferringthetitleofgrandfatheronamanwhoearneditonlythroughmarriage,but,neverhavinghadachildtocal1himfather,Tomisdoublygratefulfortheroleofgrandfather.

4.In1994,theelectricconsumptioninthetextilemillwentup15%,whi1eitsconsumptionofcoa1camedown30%.

5.Ourlivesweresointerdependent,dependentoneverymanknowinghisjobthatnolackofenthusiasmwastolerated,andthatnoonewhowaslackadaisicalremaineduncriticizedandunc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