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671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三开学第一考

语文试题

第1卷(阅读题共7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

手机似乎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

手机是另一个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

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

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

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盒----手机。

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不到自己的意义。

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性。

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

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进而超越孤立的状态。

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和最初的原因。

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事实上,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

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

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

事实是,手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

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肉体官能:

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

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

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

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

如何处理手机?

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

静音还是震动?

短信还是会话?

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

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

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

不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

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

手机在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

手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

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说话能力增强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强了,千里之外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

如果离开了手,手机也就不具备了存在的的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推动了手机的普及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能力、记忆能力,人们有时甚至失去了自我。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

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人们这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敬者,齐人也。

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

娄敬脱挽辂①,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

“臣愿见上言便事。

”虞将军欲与之鲜衣,娄敬曰:

“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

”于是虞将军入言上。

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

“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

”上曰:

“然。

”娄敬曰:

“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

周之先自后稷,尧封之邰,积德累善十有余世。

公刘避桀居豳。

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马箠居岐,国人争随之。

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成王即位,周公②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洛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有德则易以王,无德则易以亡。

凡居此者,欲令周务以德致人。

今陛下起丰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径往而卷蜀、汉,定三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胜数,哭泣之声未绝,伤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③,臣窃以为不侔也。

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

上疑未能决。

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太史公曰:

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④,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⑤,非一士之智也”。

信哉!

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然而刘敬脱挽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注:

①刘敬,本姓娄,后受赐姓刘。

挽辂:

绑在车辕上供人拉车使用的横木。

②周公:

周成王姬诵的叔叔,周公旦。

③成、康之时:

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时代。

④榱:

椽子。

⑤三代之际:

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业。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B.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C.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D.及文王为西伯/断虞芮之讼/始受命/吕望/伯夷自海滨来归之武王/伐纣不期而会孟津之上/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遂灭殷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宫殿。

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B.项羽灭秦后将秦国本土关中地区分封给秦军三位降将,封章邯为雍王,辖咸阳以西及甘肃东部地区;封司马欣为塞王,辖咸阳以东;封董翳为翟王,辖陕北。

合称“三秦”。

咸阳成了三秦的分界点。

C.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

山东,有时也泛指战国时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今天的山东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

D.秦朝建都咸阳,汉朝建都长安,因这个地区位于函谷关以西,大散关以东,武关以北,萧关以南,处四关之中,故称关中。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公之属傅相焉相:

察看

B.臣窃以为不侔也侔:

等同

C.卒然有急卒:

突然

D.案秦之故地案:

控制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 悲 怀①

元稹

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 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

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

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

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

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每空1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① 庄子《逍遥游》中用“         ,            ”两句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

②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            。

③杜牧《泊秦淮》中表达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心境的两句诗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张纯如:

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

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

纯如之名出自《论语》:

“乐其可知也:

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

”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

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

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

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

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

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

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

“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

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

”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

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

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

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

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

”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

“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

他曾对记者说:

“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

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情的张力,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6分)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

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6分)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

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1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青年人难免产生一时的疑惑、彷徨、失落,关键是要掌握好思想的总开关,善于分析、正确抉择。

才能在是非、正误、真假、善恶、美丑面前        。

②网络本身的虚拟性使有些反映的情况、问题可能会言过其实,因此,要想做到        ,必须亲自走到基层一线看看、问问、坐坐、聊聊,这样才能看到网上所看不到的东西。

③东北师范大学通过官方网站发出“2014年本科招生录取结果公告”,罕见地晒出了全部的录取名单,不同地区招生名额差异、考生成绩排序等信息在这份大名单上        。

A.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B.明察秋毫   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C.洞若观火   明察秋毫   一目了然

D.洞若观火   一目了然   明察秋毫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

A.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B.针对目前媒体报道比较多的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卫生部表示,已经组织进行了相关风险监测评估,对于婴幼儿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最高含量应小于总脂肪酸的3%。

C.一篇文章写得好与坏,不在于它文辞多么优美,形式多么新颖,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有风骨,惟有此才能永恒。

D.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我们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破解经济增长受环境瓶颈制约的难题。

1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在中国父母的字典里,“听话”是一个常用的词。

      。

       。

       。

       。

   。

①这种听话,多数并不是要子女遵从公序良俗

②人们似乎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父母教育子女要听话

③而是无条件服从

④做父母的难免“不适应”,权威受挑战之后也就“任性”起来

⑤因此,一旦颠倒过来,当子女要求父母“听话”时

A.②①③⑤④  B.②③⑤④①C.①④③②⑤ D.④①⑤③②

14.下面是关于理想的一个框架图,请你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0个字。

(5分)

15.根据前后语境,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内容,使语意丰富,前后贯通。

(6分)

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

你可以鉴赏它的“形象美”——形形式式的人物(如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高士,            ,如献身边塞、反对侵略的战士),多姿多彩的景物(如惜别的杨柳,             ,失意的落叶,得意的春风),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境。

你可以欣赏它的语言美——豪放飘逸,            ,朦胧隐晦,悲壮苍凉,清健俊爽。

也可以赏析它的“技巧美”——象征比兴,            ,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人生路上,和诗歌结伴而行,能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富有光辉。

5、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书信,似已远去;书信,从不曾真正离开。

她一直守护你我。

似岸边的苍颜斑驳的垂柳,根,依旧沉入泥土,枝,仍虬龙般舒展。

她是心河的守望者。

她在,河在……她自是古意十足,她当然新潮无限,她有如此多的面孔:

短信,微信,飞信……,信,我们生命中的“盐”。

   

   请以“写给自己的一封信”为题目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6届山东省菏泽市第三中学高三开学第一考

语文试题答案

1.A。

原文是“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或然变已然。

2.C。

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

”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说法也太绝对。

3.D.不一致。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是随心所欲的情怀,文中的情形是失落沮丧的情感。

4.(3分)B

5.(3分)A(陛,是宫殿的台阶。

殿下,是对太子的称呼。

6.(3分)A(相,辅助。

7.

(1)(5分)凭借着秦国原来经营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这就是所说的物产丰饶之地啊。

(因,凭借。

故,就有的底子。

资,依托。

以上各1分。

句意2分。

(2)(5分)价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狸的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也不是一棵树上的枝条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业绩,也不是一个贤士的智慧能成就的。

(裘,皮衣。

腋,腋下的皮。

补出谓语制成、筑成、成就。

以上各1分)

8.用典。

(2分)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2分)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2分)

9.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2分)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3分)

10①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1

(1)A项,并不是“他们认为”,而是当时的社会现实;C项,写她自杀的原因文中没有提到;D项,《拉贝日记》是在今天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的。

答案 

(1)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

(2)①作为一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华裔后代,幼年深受父母的影响。

②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录的稀少,西方人对南京大屠杀的不了解让她震惊。

③还原历史的真相,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理解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

④揭露战争的罪恶,唤起人民热爱和平的决心。

(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3)①求真务实。

收集了各种版本的原始材料,查阅审判记录稿,书信联系老兵,寻找最原始最真实的证据。

②严谨认真。

亲自核对事实,把她听不大懂的幸存者的方言全录下来了,打破砂锅问到底,认真到偏执的地步。

③勤奋努力。

在南京时,不顾气候不适,每天带病工作10小时以上。

④淡泊名利。

放弃赚钱和事业,为历史的真相写作。

⑤勇敢执着。

勇敢地追求历史真相,执着写作,揭露法西斯罪行。

(每点2分,任答其中的三点给满分)

(4)观点一:

勇敢面对并寻求历史的真相,用实际行动谴责战争,呼唤和平。

①张纯如执着追求历史的真实,还原历史的真相。

②付出实际行动,努力让人们相信历史的真相。

张纯如收集原始材料,多方奔走,写成《南京暴行》一书,呼唤人们记住历史,为真理而战,为和平而战。

③以史为鉴,在现实中我们也要像张纯如一样,勇于反对各种暴行,坚决抵制一切宣扬暴行的活动,并且付诸行动,维护和平。

观点二:

那些杀戮者和侵者要勇于反思改错,不要企图掩盖历史的真相,篡改历史。

要用实际行动向过去诚恳道歉,坚守人性的良知。

①正视历史,不要掩盖战争的罪恶。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企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罪恶,淡化历史。

②为历史负责,对过去的杀戮行为做出最真诚的反省。

用实际行动扼杀暴力行为的萌芽。

③坚守良知,当今世界和平是人之所盼,是大势所趋。

有道德有良知的人,不会拥护邪恶狭隘的杀戮。

(8分。

观点2分,理由每点2分。

若把两种观点糅合在一起回答,亦可。

12C(洞若观火:

清楚得就像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明察秋毫:

秋毫:

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东西。

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也指视力很好。

一目了然: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13D.A杂糅B“对于”去掉,无主语C多对一

14.A

14.我们树立理想前提是科学合理,并且要具体可实施。

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踏实,坚韧不拔,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

15.答案:

如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思念的圆月   沉郁顿挫   渲染烘托(言之成理,其他答案亦可)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