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744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至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树树皆秋色,_____。

(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

(崔颢《黄鹤楼》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___,___。

(4)___,___,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郦道元《三峡》)

(5)把李贺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___,___。

___,___。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那最qīngyíng(______________),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2)他脚法xiánshú(______________),射门准确,不愧为球星。

(3)人民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个个如下山猛虎,ruìbùkědāng(___________),一举歼敌无数。

(4)他一生致力教育事业,培养、爱护青年,dānjīngjiélì(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雅俗共赏,素有“国艳”之誉。

B.爱心是一朵绽放在春日的花朵,使失落忧愁的人感到由衷的快乐。

C.侦探小说中眼花缭乱的情节让我一头雾水,完全忘记了如何思考。

D.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国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4.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朗读者》节目的推出,使人们重拾朗读之美,也越发喜欢上了阅读。

(删去“使”)

B.2017年5月5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首款干线民用飞机C919试飞成功。

(把“首款”调至“具有”前)

C.《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造成的。

(在“是”后面加上“因为”)

D.端午节,无论是粽叶的清香,还是龙舟上的呐喊,渲染的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

(把“渲染”改为“表现”)

四、综合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据天津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3月6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天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属地公安和平分局迅速行动,与市局相关部门协作,启动合成作战机制,投入精干警力,连夜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并确定了视频中的嫌疑人王某某(男,21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拍摄并上传视频的嫌疑人许某(男,20岁,辽宁省葫芦岛市人),遂对该二人立即实施抓捕。

3月7日16时许,在当地警方的大力配合下,将刚刚潜回原籍的嫌疑人王某某、许某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火车站成功抓获。

在此,平安天津、天津网警对一直关注此案以及积极提供线索的广大网友、媒体和公众表示衷心感谢。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依法依规开展案件的审理工作,坚决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阅读上面材料,为消息拟一个标题。

五、课内阅读

阅读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2)欣然起行

(3)相与步于中庭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六、文言文阅读

于令仪诲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令仪曰:

“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

”曰:

“迫于贫耳!

”问其所欲,曰:

“得十千⑥足以衣食。

”如其欲与之。

既去,复呼之,盗大恐。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留之,至明使去。

”盗大感惭,卒为良民。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

古地名,今山东曹县。

②市井人:

做生意的人。

③长厚:

为人忠厚。

④忤:

触犯。

⑤寡悔:

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

即一万铜钱。

9.下列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如其欲与之(与:

和)B.既去  (去:

离开)

C.何苦而为盗耶  (苦:

苦衷)D.恐为人所诘  (诘:

追问)

10.请在下边句子中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三条“/”标出来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11.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文章揭示了什么现实意义?

七、现代文阅读

不能没有家

梁 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

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

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

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

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

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

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

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

有不懂事的孩子说:

“我不吃难道你饿呀?

”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

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

(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

家教不好。

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

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

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

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

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

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

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

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

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

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

(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

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马克思说:

“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当一个人少了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少了家庭教育、家庭温暖,他至少不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

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

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

“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

”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

“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

”(D)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恩格斯说:

“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

”当年林则徐说:

“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

”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

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

《西厢记》说: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1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衔接比较最恰当(  )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

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

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B.(B)处C.(C)处D.(D)处

14.一个人的成长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家庭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联系现实谈一谈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六只柿子

①家里的晚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

“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

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②父亲进城,肩上扛的米袋子,手里拎的是方便袋,里面有青青的黄豆荚,嫩绿的韮菜,还有六只又大又红的杮子。

③父亲电话里问,杮子熟了,想不想吃?

我说想。

也只是随便说说。

街上的水果一茬接一茬,桃子走了有鸭梨,现在苹果桔子已大量上市了。

还有北方的大枣,被山东汉子用小推车推着,满街叫卖,说是甜如蜜糖,脆如雪梨。

尝一颗,果真是。

这些水果,都比杮子好吃。

④但父亲却把我的话当真了,很认真地给我挑了六只杮子,然后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上路了。

米袋子里,是新脱粒的新米,家中田里自个儿长的。

他说要送来给我尝尝鲜。

⑤父亲途中转了两次车,才到达我家。

父亲就那样扛着米袋子,上上下下。

又扛着米袋子,走过长长的街道,在穿流的人群里,左冲右突。

有汗珠子滚下来吗?

我不知道。

因为父亲到我家时,我还在上班。

等我回到家,米袋子已立在客厅里了,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

⑥父亲坐在沙发上,极享受地看着电视。

看到我回家,父亲说,累了吧?

瞧,你爱吃的杮子。

他指指桌上,而后带着万分歉意地说,人老了,没力气了,再多,就拎不动了,只能挑了六只带来。

我的眼光,落到父亲的头上。

那里,有稀疏的发,已几乎看不见黑的了。

记忆里相貌堂堂的父亲,如今,真的成了一个银发苍苍的老人了。

⑦父亲不知我心里的感伤,他兀自高兴地向我叨叨着家里的事:

水稻收了。

蚕茧卖了好价钱。

圈里的猪也很快能卖了。

还养了两只羊。

你喜欢的那只猫,生了小猫,却不归家,把些小猫衔得藏东藏西的,生怕哪个去捉了它的小猫。

父亲说到此,呵呵笑起来,是满心欢喜,又充满幸福。

⑧下午,你有空吗?

叨叨一阵后,父亲忽然问我。

⑨我想了想,点点头。

父亲很高兴,说,下午你陪我到街上去帮你妈买双皮鞋,她苦了一辈子,都没穿过好鞋子,这次蚕茧卖了好价钱,我要好好奖励一下她。

⑩我跟他逗趣,你真的有钱?

父亲立即忙不迭掏口袋,说,真有钱。

我看过去,也不过几百块钱的样子,父亲却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似的。

⑾心里不知怎的有些酸酸的,我转身去吃杮子,装着万分喜欢的样子。

父亲在一边看着乐了,很得意地说,我和你妈挑了又挑,挑的是最大最红的带过来的。

路上怕被什么东西撞破了,就把它们放在韮菜里,拎在手上。

一路上,我一直袋子不离手的。

你看,它们的皮,一点也没破吧?

⑿的确是,它们薄薄的皮,撑着饱满的果肉,像幼孩的皮肤,轻弹即破,却硬是连一点皱褶也没有。

⒀想大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里,父亲佝偻着腰,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一边却要护着手里的方便袋。

没有谁知道,他手里小心护着的,不过是六只杮子,带给他女儿吃的。

15.从“我”的角度,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我”的心情。

情节

心情

听父亲说进城想带些柿子给我时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伤

看到父亲只有几百块钱

C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激

16.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品味加点词语)

(2)“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

”(从修辞角度赏析)

17.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8.文章末尾划线的句子有何含义和作用?

谈谈你的理解。

“没有谁知道,他手里小心护着的,不过是六只杮子,带给他女儿吃的。

八、作文

19.根据要求作文。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独特的旅行,旅途中我们播种希望,放飞梦想;我们享受快乐,也体验忧伤……我们在前进中感知世界的奇妙,也收获生命的成长。

请你以“一段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3)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4)不少于600字;(5)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九、名著阅读

(题文)附加题

(A)中国共产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他们同其他地方的共产党人或社会党人有哪些地方相像,哪些地方不同?

旅游者问的是,他们是不是留着长胡子,是不是喝汤的时候发出咕嘟咕嘟的响声,是不是在皮包里夹带土制炸弹。

认真思索的人想知道,他们是不是“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们读过《资本论》和列宁的著作没有?

他们有没有一个彻底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

他们是斯大林派还是托洛茨基派?

或者两派都不是呢?

他们的运动真是世界革命的一个有机部分吗?

他们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吗?

还是“不过是莫斯科的工具”,或者主要是为中国的独立而斗争的民族主义者?

(B)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而且——正如各种色彩的观察家所承认的,就连蒋介石总司令自己的部下私下也承认的——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

是什么支持着他们?

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

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

说令人难以置信,是同中国的那部充满折中妥协的历史比较而言的,但他们却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最后还有那六千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穿过中国的十二个省份,冲破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终于胜利地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根据地上。

20.(小题1)根据原著说说作者斯诺想要去“红色中国”采访的原因。

21.(小题2)原著还有很多类似选文(B)中红军战士顽强勇敢的事例,请列举两例。

22.(小题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时过境迁,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参考答案

1.山山唯落晖芳草萋萋鹦鹉洲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莺争暖树,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晖”“鹦鹉”“啄”“莺”等字词的书写。

2.

(1)轻盈

(2)娴熟(3)锐不可当(4)殚精竭力

【解析】

【详解】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娴熟”“殚精”造字法都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轻盈”:

轻柔秀丽;姿态、动作轻巧。

“锐不可当”: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锐:

锐气。

当:

抵挡。

注意据义定形。

3.C

【解析】

【详解】

A.潇洒: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不拘谨的或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的。

B.由衷:

衷心的;出自内心的;强调自发,不是假装的。

C.看着复杂纷繁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不能用于形容故事情节。

D.摧枯拉朽:

摧折枯朽的草木。

形容轻而易举。

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C句子修改不正确。

句式杂糅。

改为“《航拍中国》深受好评的主要原因是拍摄者注重‘高度、温度、角度’”即可。

【点睛】

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2)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错误。

(3)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

5.天津一男子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刚潜回原籍即被抓获。

【解析】

【详解】

拟写新闻标题。

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

一般的格式为:

“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

谁(天津一男子),事件(将共享单车扔入海河)结果(刚潜回原籍即被抓获)。

6.

(1)考虑,想到

(2)高兴的样子;(3)共同,一起

7.

(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大概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2)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8.B

【解析】

6.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念”:

考虑,想到。

“相与”:

共同,一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欣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高兴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句意)是作答的关键。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空明”:

清澈透明。

“交横”:

交错纵横。

“但”:

只是。

“耳”:

罢了。

还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判断句的翻译。

8.《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

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

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B选项以偏概全。

故选B。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正准备脱衣入睡,恰好看到这时月光从门户照进来,于是高兴地起身出门。

考虑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入睡,就一同在庭院里散步。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的清水一样澄澈透明。

水中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院中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9.A

10.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11.教育别人要讲究方法。

或:

用宽大的胸怀挽救失足者。

(意思对即可)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

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解析】

9.A项,与:

给。

10.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根据句意:

于令仪对他说:

“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

故停顿为:

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

1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于令仪济盗成良》这个故事中,于令仪通过自己的言行来教诲周围的人,并且用宽厚的心去感化别人,甚至是盗贼。

文章揭示的现实意义是,对于别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断性的结论,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谅和向善的心,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

【点睛】

译文

于令仪,是个商人,他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时的家道非常富足。

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窃,被他的几个儿子逮住了,发现原来是邻居的小孩。

于令仪问他说:

“你一向很少做错事,有什么苦衷要做贼呢?

”小偷回答说:

“为贫困所迫罢了。

”于令仪再问他想要什么东西,小偷说:

“能得到十贯钱足够穿衣吃饭就行了。

”于令仪依照他的要求给了他。

小偷已经离开,于令仪又叫住他,小偷大为恐惧。

于令仪对他说:

“你十分贫穷,晚上带着十贯铜钱回去,恐怕你会被人追问的,留下钱财,到了明天再拿走。

”那小偷深感惭愧,后来终于成了善良的人。

12.B

13.C

14.家庭的熏陶、培养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少了家庭教育这一环节,个人的成长是不完整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缺少沟通,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发生行为偏差。

这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与反思。

【解析】

12.A.虽然用来比喻,但不是用来论证论点“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的,所以不能算比喻论证;

B.正确;

C.是补充论述,但与②③段没有因果关系;

D.如果去掉“最基本”,就不能突出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重要地位。

故选B。

13.论据讲述了贝利父亲对他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第④段“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最吻合。

故选C。

14.考查对材料的个性化解读。

在解读时可从文中与文章中提取关键性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用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来阐明观点。

观点要明确,理由要有根有据,真实可靠。

如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爱和母爱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的,家庭幸福美满是每一个孩子的希望。

一个好的家庭会促使孩子成长,变优秀。

教育家马卡连柯就此指出:

“没有父母的爱,所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有缺陷的人。

”缺少父母之爱的儿童,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