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773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docx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力

学习目标

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用大小不同的力向里压气球,观察两种情况下力产生了什么效果?

产生的效果一样吗?

再将两个气球对起头来,双手向里压,观察两个气球接触的地方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这个现象,能提出什么问题?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力是什么

活动1:

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后面的问题:

 

 

推土机用力推土挖掘机用力挖土

1.以上每个力现象中,总会涉及到几个物体?

哪个物体用了力?

哪个物体受了力?

在课本图5-1的其他几幅图里,你能指出谁是施力物,谁是受力物吗?

 

2.这些现象的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3.一个物体能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举例说明。

4.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

请举例说明。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活动2:

实验探究力的作用特点

(1)手拍桌子 

(2)两只手互拍

(3)手拉弹簧

思考:

1.说出你进行以上活动时的感受。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力的同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

2.日常生活中你还有类似的感受吗?

举例说明 

 

填一填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也,因此,力的作用是。

活动3:

解释游泳的时候,为什么向后划水,人反而可以向前进?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游泳时人向后划水,水对人也,所以人可以向前进。

三.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4:

1.用手分别拉弹簧、压直尺,观察它们受力时产生了什么效果?

举出生活中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例子。

 

2.阅读课本P80图5-4,思考力的作用效果又是什么?

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用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例子?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都有哪些情况?

3.如果物体没有受到力,运动状态还会改变吗?

请写出你的猜想。

 

填一填

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也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说 明

 

要让学生经历、体验从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科学归纳出力的概念的过程,并多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巩固所形成的力概念。

 

分开来让学生举例,减轻了负担,能让全体学生的参与不易混淆,加深了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体现出物理来源于生活。

第二节怎样描述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力的三要素

2.了解力的单位,并对1N、10N等有具体的感受

3.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怎样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力的三要素

活动1:

实验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让一个同学上来,尝试用大小不同或方向不同或作用在距离门轴不同位置上的力拉门,观察产生的效果是否相同?

用控制变量法说明:

(1)力的大小不变、力的方向不变,而力的发生变化时,力产生的效果不同。

(2)力的大小不变、力的作用位置不变、力的改变,力产生的效果不同。

(3)力的作用位置不变、力的方向不变,而力的改变,力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2. 你还能说出哪些力的三要素影响作用效果的例子?

 

填一填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它们是力的、和,我们把它们叫做力的三要素。

二、力的单位 

活动2:

阅读课本P83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这个名称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

2.用手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约为N。

你还知道哪些力的大小?

3.托起你的物理课本,估测一下这个力约为_____N。

托起一瓶矿泉水的力大约为_____N。

三、力的示意图

活动3:

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向右移动,拉力的大小是2N,怎样用图简单地把拉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请尝试画一画并思考问题。

 

1.怎样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作用点应该标在施力物体上还是受力物体上?

2.怎样表示力的方向?

3.怎样表示力的大小?

填一填

在物理学中,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画一段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______,箭头表示力的_____,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说 明

可让学生到门前演示

 

引导学生多举一些例子来丰富力的三要素的认识,在丰富的感性材料基础上进行概括归纳。

 

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力的三要素,教师点评,给出规范的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并进行强化练习。

 

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学习目标

1.在常见的力现象中,知道哪些力是弹力;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实际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课前准备

自带物品:

橡皮筋、硬纸板(或木板)、图钉等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弹力

活动1:

1.观察课本P85图5-14,跳水运动员为什么要向下压跳板?

 

 

2.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能够恢复原状,哪些不能?

 

 

 

二、弹簧测力计

活动2:

认识弹簧测力计

观察图5-15及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可知,弹簧测力计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

 

 

活动3: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参考课本P86内容,给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2. 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是指针到1N、2N、3N,感受一下1N、2N、3N的力有多大。

 

3. 测量头发能够承受的拉力大小为_____N。

 

4. 有两个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谁对谁的拉力大些,你知道为什么吗?

 

 

三、动手做一做

根据教材P86“迷你实验室”,利用自带材料制作一个橡皮筋测力计,和你的同学比比看,谁做的既美观又准确。

 

说 明

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本图5-14及阅读教材内容明确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条件。

 

结合生活经验,尽可能多的举出实例,加深理解弹力。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让学生通过编写说明书,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学生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用法并理解“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g=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

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重力的产生

活动1:

观察下列三幅图,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重力的大小

活动2:

实验探究:

探究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课本P88-P89)。

1.知识准备:

物体叫质量。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符号为:

,此外还有、

等单位,换算关系为

1kg=g1t= kg

2.观察你身边的物体,它们受重力吗?

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和什么因素有关?

3.探究实验:

实验器材:

、质量为50g的钩码若干

实验过程:

分别把1只、2只、3只…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弹簧测力计每一次的示数,填在下表中:

钩码数

质量m(kg)

物重G(N)

物重跟质量的比g(N/kg)

1

0.05

2

0.10

3

0.15

 

 

思考:

除了探究中利用重力跟质量之比为定值的方法判断重力与质量的比例关系,你还能有其他的方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吗?

活动3:

计算物体受到的重力

阅读教材P89例题,并根据例题估算你自己受到的重力。

已知:

求:

重力G=?

解:

 

答:

三、重力的方向

活动3:

阅读教材P90“重力的方向”

1.列举生活中物体受重力的现象,体会重力的方向。

 。

 

2.生活中重垂线有哪些应用?

 

 。

 

3.自己制作一个重垂线,结合其它物品,检验你的课桌的桌面、教室的窗台是否水平?

 

 

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活动4:

阅读教材P90回答:

(1)重心是。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活动5:

阅读教材P90【信息窗】提高稳度的诀窍,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说 明:

 

结合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和生活中经验,体会物体的重力。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明确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关系的结论,并学会在试验探究中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常数g的物理意义是学生较难把握的,这里通过填一填使学生明确化。

 

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感受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同时享受知识应用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