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6979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x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教案/热点专题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导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

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以波的形式振动(震动)传播。

声音是声波通过任何物质传播形成的运动。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了解声音,小编准备了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快来看看吧!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1):

声音制造者

  【活动目标】

  1、主动探索利用不同材料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2、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纸盒、有盖的瓶子、豆子、脸盆。

  2、白纸、塑料纸、餐巾纸。

  3、纸杯、玻璃纸、塑料杯、小木棒若干。

  4、小旗、金箍棒、扇子、蒲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利用谈话引入主题。

  师:

“孩子们,我是小小魔术师,今天我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

  

(二)基本部分

  1、制造声音。

  教师出示一只空瓶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再拿出一颗豆子摇一摇,请幼儿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师:

“现在我要变魔术了,注意看好了。

  教师将这两个没有声音的东西变得有声音,只要把豆子放进瓶子,盖好瓶盖,摇一摇,你们听到什么了?

  教师小结:

声音原来是制造出来的,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看你们谁能制造出声音来。

  2、分组制造声音。

  

(1)教师介绍四个部分的材料,鼓励幼儿去每个部分探索,尝试让这些东西发出声音来。

  

(2)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教师进行指导。

  如“瓶罐区”重点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器皿装豆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纸区”引导幼儿听一听挥动纸、搓搓纸发出的声音。

  “杯子区”引导幼儿敲击不同的杯子,尝试对着不同的材料的杯子说话,听一听声音有什么不同。

  3、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1)你们是怎么制造声音的?

制造出来的声音像什么?

  

(2)声音表演会

  要求幼儿用手里的东西来制造表演出这些声音。

  下雨天场景(模仿下雨、打雷)摇晃豆盒像下雨声。

  打电话(用嘴对着被口说话)

  着火了(揉搓塑料纸)

  刮风(摇动旗子)

  4、了解噪音的危害,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教育,教育幼儿要保护嗓子和耳朵。

  师:

孩子们,刚才我们自己制造出很多声音,但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声音大一点?

什么时候该让声音轻一点吗?

奥,对了,小朋友们睡觉时或爸爸妈妈下班回来时,我们要轻轻地走路、轻轻地说话,回答问题时,要高声回答。

孩子们,在我们的周围有的声音优美动听,如优美的歌声、动听的琴声、小鸟叫声、小河流水声。

而有的声音像汽车喇叭声、小朋友大吵大闹的声音、电钻钻洞的声音,这些声音非常的刺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叫噪音。

我们如果听到很响的声音时,要马上按住耳朵并张大嘴巴,平时也不要大吵大闹,要保护好嗓子和耳朵。

  (三)结束部分

  在音乐《小鸟飞》的伴奏下,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能发出声音的物体。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

(2):

美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尝试敲打物品,使物体发出声音。

  2、通过探索让幼儿发现不同的物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活动准备

  报纸、球、塑料盆、铁盆、木棒、筷子、纸盒、茶叶桶、小塑料桶、易拉罐、奶粉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会唱歌的小喇叭,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出示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三个不同颜色(红、黄、绿)的小喇叭。

  师:

“让我们先来听一下红喇叭唱了一首什么歌吧!

”(播放录音)幼儿说出小狗叫并进行模仿。

(依次播放黄喇叭、绿喇叭)

  2、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声音。

  师:

“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我们的身体也会唱歌。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身体哪个部位会唱歌,并进行表演。

  师:

“那小朋友还听过什么样的声音?

”(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听到的声音并模仿。

  

(二)探索游戏

  1、师:

“小朋友,请把你的眼睛闭上,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教师搓报纸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2、什么东西会唱歌?

  幼儿自选一种操作材料,尝试让材料发出声音。

(出示多种废旧材料)

  师:

“你认识它们吗?

请你选一个喜欢的物品,想个办法让它们唱歌吧!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尝试多种方法使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

  3、交流展示。

  师:

你用什么方法让手里的东西发出声音?

它发出的声音像什么?

  

(1)请选择相同物品的幼儿一起到前面表演展示,发现同一种物品发出的声音是相同的。

  

(2)师:

它们手里的东西是一样的,听听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为什么?

  操作演示,让幼儿了解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合作操作表演,充分体验声音带来的乐趣。

  师:

“小朋友,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更好听的乐器,(教师出示乐器)请小朋友过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我们一起听音乐表演吧!

”(幼儿与教师听音乐用乐器进行表演)

  教师小结:

小朋友声音是无处不在的,有美妙的声音,也有噪音,现在让我们一起到外面寻找更多的声音吧!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3):

奇妙的声音

  活动目标

  1、知道耳朵能辨别声音。

  2、能借助不同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3、尝试用身体发出声音,体验身体唱歌的乐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塑料口香糖罐子人手一个、绿豆、音乐录音、人手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

  1、让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调整好情绪。

  师:

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

你是用身体的哪个部位听声音的呀?

  2、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放课件中的录音,听是什么声音(各种小动物的声音、孩子的笑声)?

模仿这些声音。

  

(二)在活动中发现声音

  1、师:

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样好玩的东西,小朋友想一下怎样让它发出声音?

(每人发一张白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玩这张纸,教师观察幼儿如何去操作)

  一分钟后请个别小朋友分享他让玩具(白纸)有声音的方法,让其他小朋友跟着学。

  2、老师为幼儿展示两种方法,让幼儿想象白纸发出的声音像生活中哪些东西发出的声音,然后模仿一下。

  3、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可是不知道它会不会唱歌,老师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和老师一起试试怎样让它唱歌好不好?

(出示罐子,每人一个)

  给幼儿一分钟的时间,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让瓶子发出声音,然后请个别幼儿为大家展示,幼儿回答出“装进去东西就有声音了”时,为幼儿出示绿豆,之后让幼儿拿着小瓶子跟音乐做律动。

  (三)身体会唱歌

  师:

小朋友,一张白纸会唱歌,一个小瓶子也会唱歌,是不是很奇妙呀?

那小朋友你会唱歌吗?

(请一位幼儿起来为大家唱首歌)

  师:

除了小嘴巴会唱歌,你身上还有哪里也会唱歌啊?

  幼儿一一展示自己的身体是如何唱歌的。

  幼儿跟随音乐做律动(用上面所展示的会“唱歌”的身体器官来做律动。

  (四)活动延伸

  师:

有这么多的东西会“唱歌”,一张纸会“唱歌”,小瓶子会“唱歌”,小朋友的身体会“唱歌”,小朋友想不想再找找好听的声音?

那请小朋友到教室外面去找一找还有哪些东西也会“唱歌”,好吗?

  (活动延伸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使活动有延续性,幼儿有再探索的*。

小班科学公开课《声音》教案三篇.doc[全文共3614字]编号:

97073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