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637153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136 大小:13.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6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6页
亲,该文档总共1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1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全册书各章节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doc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1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2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2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2

第2课时 产生时差 10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18

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8

第2课时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29

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38

第一节 岩石圈物质循环 38

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 45

第1课时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5

第2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53

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61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68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68

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80

第三节 天气系统 88

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 97

第一节 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97

第二节 洋流 104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113

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20

第一节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20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127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第1课时 自转特征、昼夜交替和偏转规律

必备知识

一、地球自转

1.方向

甲图   乙图   丙图

2.周期

3.速度

(1)角速度:

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同,约为15°/时。

(2)线速度:

由于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图表点拨] 教材第3页图1-3,该图展示出:

(1)地轴是穿过地心和南北极点的连线,是人们假想的一条轴,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地球绕地轴自转。

(3)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微思考] 能证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事例有哪些?

提示:

太阳的东升西落、月亮的东升西落、科技馆中的傅科摆等。

[易错警示] 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这并不意味着南北半球的自转方向不同,地球自转只有一个方向,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描述。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

(1)昼夜现象

①成因

②昼夜半球

右图甲、乙两处中,甲所在半球为夜半球,乙所在半球为昼半球。

③昼夜界线:

AB线为晨昏线。

(2)昼夜交替

①原因:

地球不停地自转。

②影响:

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又称“生物钟”)。

[图表点拨] 教材第5页图1-7,该图展示出:

(1)向着太阳的半球为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为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昏线(圈),图中晨昏线为晨线。

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1)地转偏向力:

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2)表现:

在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右侧偏转;在南半球,向其运动方向的左侧偏转;赤道上不发生偏转。

地球自转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美丽星空充满诱惑。

图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问题1 (区域认知)图中恒星的运动轨迹为什么以北极星为中心?

提示:

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上观察时北极星几乎是不动的。

问题2 (综合思维)图中恒星的运动轨迹反映了什么现象?

提示:

地球的自转。

问题3 (地理实践力)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

为什么?

提示: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看北极星为中心的星体视运动,相当于从南极上空看宇宙空间,南极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若以地球为参照物,则星空天体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因此,a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在图中应表示为逆时针方向。

归纳总结

1.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

(1)常规法: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

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

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极点局部图西经法   极点局部图东经法

(4)海陆法:

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2.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总结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线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15°/h,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对应点的线速度。

(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地球表面的线速度与该地的地理纬度和海拔高低有关。

①纬度

②海拔

昼夜交替现象

今天,我站在晨线上,我面向的世界是光明的。

我不愿意转身,是因为我的心永远向前,是因为我对光明更向往,也是因为,你沉重的目光不允许我转身;我站在昏线上,我面向黑暗。

我敢于直视所有的黑暗,我将这黑暗看得透彻,看得明白,只有这样,我才能够明白我身后光明的意义。

下图是利用GoogleEarth对北京时间12月22日同一天上午8:

00和晚上20:

00太阳照射地球的截图。

图甲      图乙

问题1 (综合思维)晨线和昏线是哪两个半球的分界线?

它们在地球表面上怎样移动?

提示:

昼半球和夜半球。

自东向西。

问题2 (地理实践力)在晨线上,我们看到太阳正在升起还是落下?

昏线呢?

提示:

晨线:

太阳正在升起;昏线:

太阳正在落下。

问题3 (综合思维)甲、乙两图中的昼夜分界线分别是什么线?

判断理由是什么?

提示:

图甲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昼半球,所以该线是晨线。

图乙中的昼夜分界线是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该线上的各点都将进入夜半球,所以该线是昏线。

归纳总结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对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

昼半球与夜半球的分界线就是晨昏线,也叫晨昏圈。

2.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圈)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2)晨昏线(圈)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3)晨昏线(圈)永远平分赤道。

(4)晨昏线(圈)自东向西移动(15°/h),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3.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1)自转法:

顺地球自转方向

(2)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晨线,18时→昏线。

(3)方位法

4.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右图中为昏线,为晨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北极点;若为晨线,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中心为南极点。

(2)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计算地转偏向力的公式为F=2vωsinφ(v为物体运动的速度,ω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大约是15°/h,φ为运动物体所在纬度)。

下图为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分别计算物体运动速度v=0m/s时,纬度φ=0°时,地转偏向力的大小。

提示:

均为零。

问题2 (综合思维)根据公式及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偏转规律?

提示:

静止不动的物体,不发生偏转;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物体不发生偏转。

在南、北半球,无论沿什么方向运动,运动的物体都会发生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在北半球向右偏。

问题3 (区域认知)根据公式分析,地转偏向力和纬度有什么关系?

提示:

正相关。

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问题4 (地理实践力)如果在长江口南北两岸选一处建一个河港,你认为建在哪里比较合理,为什么?

提示:

建在南岸比较合理。

因为长江为北半球的河流,河水自西向东流动,地转偏向力使长江下游的河水向右偏,侵蚀南岸,南岸不易淤积,河水较深,因此利于港口建设。

归纳总结

1.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

原因

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特点

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规律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表现

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

原理应用

(1)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

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图:

(2)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

(3)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

(4)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2.“左右手”演示法判断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

具体方法为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如图所示,大拇指的指向即为物体水平运动的偏转方向。

教材P4活动(上)

1.用一个小的球体进行模拟,以太阳为参照物时,地球自转一周,实际上是大于360°(约为360°59′)的,如果以太阳以外的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360°就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其演示方法和原理如下图所示:

当地球位于E1时,太阳、某恒星(★)、地心、某地点(P)位于同一直线上。

当地球位于E2时,P又位于同一恒星和地心的连线上,此时地球已自转360°。

从E1到E2为一个恒星日。

当地球位于E3时,P又位于太阳与地心的连线上,地球自转360°59′。

自E1到E3为一个太阳日。

2.

名称

地球自转的角度

时间长度

应用价值

太阳日

360°59′

24时0分

昼夜交替的周期

恒星日

360°

23时56分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教材P4活动(下)

1.

纬度

30°

45°

60°

90°

线速度/(千米/时)

1670

1447

1080

837

0

2.标注略。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

赤道上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零。

3.表明地球自转速度在逐渐变慢。

导致其变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潮汐锁定、季节的周年变化和半年变化、地外和地内的物质或能量交换等。

教材P6活动

1.在该演示中,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仪的转动(代表地球自转)而产生的。

5秒钟代表一天。

2.略。

3.可以。

第2课时 产生时差

必备知识

产生时差

1.地方时

(1)形成原因: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如上图,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相对位置偏东,乙地先看到太阳,乙地时刻较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2)特点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

如上图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②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③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④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刻要早。

(3)计算:

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60°,地方时相差4小时,按“东加西减”原则计算,若此时丁地地方时为6时,则甲地为2时。

[微思考] 为什么乌鲁木齐的人们早上上班时间比北京要晚大约两个小时?

提示:

地方时大约晚两个小时。

2.时区和区时

(1)划分:

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15个经度。

(2)区时: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这叫作区时,又称标准时。

(3)区时换算

①位于同一时区的各地,采用相同的区时;②位于不同时区的各地,采用各自的区时;③相邻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在同一日期内,东早西迟。

[微思考] 什么是国际标准时?

提示:

国际标准时又叫世界时,是指0°经线的地方时。

[易错提醒] 我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经线的地方时。

因为北京位于东八区,因此又称为北京时间。

北京的地方时是指116°E经线的地方时。

3.日期和国际日界线

(1)国际日界线:

一条大体沿180°经线穿行的折线。

(2)作用

①旨在消除因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的不同结果。

②为了确保180°经线上同一地区和岛屿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有的地方改用折线。

[易错提醒] 若没有特殊说明,默认为越过180°经线时即越过了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需发生变更。

而实际上,越过了180°经线并不一定越过了国际日界线,因此日期不变。

有时越过了国际日界线,但不一定越过了180°经线,因此日期需发生变更。

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

北京时间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问题1 (综合思维)返回器安全着陆时,北京(116°E)当地地方时是多少?

提示: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中央经线120°E的地方时,北京经度为116°E,与120°E的经度差为4°,时间差为16分钟,根据“东加西减”原则,计算其地方时为1时43分。

问题2 (综合思维)在美国纽约(西五区)留学的王华观看了电视直播。

当返回器着陆时,当地时间是多少?

提示:

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比美国纽约(西五区)区时早13小时,当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时,纽约时间为2020年12月16日12时59分。

归纳总结

1.地方时的计算

(1)计算依据

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东加西减。

(2)计算步骤

①一定时

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

a.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b.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c.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d.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②二定向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若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③三定差

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④四定值

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

00+=15:

00,F点地方时为24:

00-=21:

00。

2.时区的确定与区时的计算

(1)时区确定

若已知某地经度,确定该地所处的时区,方法是:

(已知经度+7.5°)÷15°,所得商即为时区数。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7.5°W~7.5°E为零时区;172.5°E~172.5°W为十二时区)。

(2)求时区差

若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减;若两地分别属于东、西时区,则时区数相加。

(3)求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数×15°,如西三区中央经线为15°×3=45°W。

(4)区时计算

①已知某地地方时,求该地区时

即求该地所在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可利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求出。

②已知某地区时,求另一地区时

利用公式:

某地区时=已知地区时±两地区时差。

(注意“±”符合“东加西减”原则;两地区时差=两地时区差)

3.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方法

若有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时B地的时间。

这类问题若能建立下列关系,也就不难解答了。

起飞时A地时间降落时A地时间

↓±时差       ↓±时差

起飞时B地时间降落时B地时间

计算公式如下:

降落时B地时间=起飞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

(注意:

加减的选取原则为东加西减)

归纳总结

1.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

(1)经度差:

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

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

2.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

如下图所示:

日期变更问题

一轮船在太平洋海域自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姐姐”,时间是2021年1月5日11:

30。

20分钟后,又产一女婴“妹妹”。

奇怪的是,“妹妹”的年龄却比“姐姐”的大。

问题1 (综合思维)国际日界线东西两侧的时刻、日期有什么区别?

提示:

自东向西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自西向东穿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

日界线东西两侧共同使用相同的区时。

问题2 (综合思维)根据材料,计算出“姐姐”“妹妹”的生日,并解释“妹妹”年龄比“姐姐”大的理由。

提示:

“姐姐”出生的日期是2021年1月5日,是在国际日界线以西出生的;“妹妹”的出生日期是2021年1月4日,是轮船自西向东穿过国际日界线之后变更的日期。

单纯按照日期数值,“妹妹”比“姐姐”大。

归纳总结

1.日界线

(1)自然日界线:

即0(或24)时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跨越0(或24)时所在经线日期要减一天。

(2)人为日界线:

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界线”。

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跨越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图解日期变更

(1)经线展开图示

(2)极地投影图示

(3)两条日界线的比较

国际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界线

大致是180°经线,固定不变

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

时间

不固定,从0时~24时

固定,0时或24时

日期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3.确定日期范围及比值(如下图)

(1)新的一天的范围:

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即从45°E向东到180°经线。

(2)旧的一天的范围:

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即从45°E向西到180°经线。

(3)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

,即=。

(4)旧的一天占全球的比值:

,即=。

(5)新旧日期比值:

,即=。

教材P7活动

1.一般认为,该时区划分方案是比较合理的。

划分每个时区跨经度15度,时间正好是1小时,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各时区都以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统一时间,各地地方时与区时差别较小;中央经线的经度是时区数的15倍;除中时区各地外,东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等。

这样的划分便于人们使用区时计时,克服了时间上的混乱,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2.已知某地的经度,求该地时区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方法:

某地时区=某地的经度÷15°。

若结果为整数,则为时区数;若所得结果为小数,则四舍五入。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举例略。

第二种方法:

先用某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分别加上和减去7.5°,得到这个时区的范围。

然后比较已知经度是否在这个时区范围之内。

举例略。

教材P8活动

1.如果两个时间相加超过了24小时,则是明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则要进一天;如果两个时间相减是负值时,则是昨天,钟点要加上24小时,日期则要退一天。

2.

城市

按照乙地在甲地的西边计算

按照乙地在甲地的东边计算

日期

时间(区时)

日期

时间(区时)

甲:

北京

设定:

9月8日

设定:

10时

设定:

9月8日

设定:

10时

乙:

纽约

计算:

9月7日

计算:

21时

计算:

9月8日

计算:

21时

3.从上述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两个经度相差较大的城市,计算出来的结果往往出现大于24或小于0的情况,涉及日期的变更。

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东西方向是相对的。

解决的方案之一就是划定国际日界线。

教材P9活动

1.

(1)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2)有了国际日界线,在世界的时区中就有了一个特殊的时区——东西十二区。

因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180°经线是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共同的中央经线。

2.

(1)夜半线是不断移动的,向西移动。

(2)地方时0时经线向东到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为“今天”的范围(下图中阴影部分),地方时0时经线向西到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为“昨天”的范围(右图中空白部分)。

(3)当北京时间为20时时,也就是120°E的地方时为20时时,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此时刻,全球处在同一天。

当国际日界线(可看作180°经线)是0时时,全世界同属“今天”。

3.请按照教科书所介绍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特别要思考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明确其中的道理。

用观测日影的方法,可粗略测定学校所在地的经度。

图中上午杆影影端A点与下午杆影影端B点都位于所画圆周上,说明两时刻的太阳高度相等,则AB两点连线的中点C与圆心所在直线即当地地方时为12时的杆影,记下此刻的北京时间,利用所学知识,可计算出当地的大概经度。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

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必备知识

一、地球公转

1.轨道

地球绕太阳运行叫作公转,其路径称为公转轨道。

2.特点

(1)公转轨道:

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方向:

自西向东,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3)周期:

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即一个恒星年。

(4)速度

位置

公转位置

时间

公转速度

A点

近日点

1月初

较快

B点

远日点

7月初

较慢

[微思考] 北半球夏半年的天数是186天,冬半年的天数是179天。

造成这种天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北半球夏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远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天数较长;北半球冬半年,地球运动至离太阳较近的位置,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天数较短。

[图表点拨] 教材第11页图1-12,该图展示出:

(1)地球自转和公转同时进行,方向一致,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

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

(2)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及地球的位置。

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定义:

黄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2.角度关系

(1)地轴总是与赤道面垂直,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约为66.5°,与黄赤交角二者互余。

(2)南北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度数=90°-黄赤交角度数。

3.影响:

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并且有如下规律: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的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作一个回归年。

[微思考] 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提示:

时间上的区别:

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左右;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左右。

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

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

(1)概念: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1所示)。

图1 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图2 正午太阳高度图

(2)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0°。

(3)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