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7297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docx

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2021江西省招警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一佳公务员教育

1、宋玉在形容他的邻人东家之子时说,这个女子“增之一分那么太长,减之一分那么太短,著粉那么太白,施朱那么太赤〞。

东家之子的美貌反映了〔〕的辩证关系。

A.质量与数量

B.运动与静止

C.时间与空间

D.肯定与否认

参考答案:

A

2、以下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禀性难移

D.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参考答案:

C

表达的是一种开展的思想,但同时带有一丝沧桑,乡音无改鬓毛衰又表示开展的事物在乡音方面却没有多大的改变。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表达的是性格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

所以此题的答案是C

3、张载说: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这告诉我们〔〕。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运动的

B.时间与空间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参考答案:

C

4、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隋唐时期,已有活字印刷的?

史记?

、?

汉书?

B.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那么抨击君主专制,在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其主张都具有进步性。

C.“以伽利略的研究为根底,将其成果发挥至辉煌的顶点〞的科学家是牛顿。

D.17、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出现了改造旧社会的政治设想。

参考答案:

A

5、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近代历次运动失败时曾说:

“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

〞以下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

D

.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进运动。

其领导阶级是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的地主阶级洋务派。

辛亥革命是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发动的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进派)所倡导发动的。

而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是一场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最后在清朝政府与外国势力的相结合打击下以失败告终。

应选D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这一名言出自〔〕之。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参考答案:

B

7、“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张载的座右铭,也被认为是读书人所应担负的历史使命。

以下学者,其言行与此最不相符的是〔〕。

A.王夫之

B.龚自珍

C.严复

D.周作人

参考答案:

D

周作人,1939年成为汉奸。

抗战胜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

题目中有疑问的是王夫之,据史料称,明亡后,清顺治五年〔1648〕,王夫之在衡阳举兵抗清,阻击清军南下,战败退肇庆,任南明桂王政府行人司行人,以反对王化澄,几陷大狱。

所以ABC都是爱国人士,D是汉奸。

答案选D

8、有学者认为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平安环境和国际条件。

以下选项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东西两岸的两洋隔绝使美国能够免于卷入欧亚大陆的战争和冲突。

B.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

C.德国和日本充当了对英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为美国掩盖了崛起的事实。

D.在美国上升为新霸权国家的同时,构建了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理念。

参考答案:

B

题目中所说的是得天独厚的平安环境和国际条件,A项属于平安环境,C、D项属于“国际条件〞,唯有B项不属于两者中的任何一个。

9、在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宗教是()。

A.佛教

B.犹太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参考答案:

D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复兴者,也是伊斯兰教徒〔穆斯林〕公认的伊斯兰教先知。

10、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A.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B.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参考答案:

A

11、将下面?

水浒传?

的故事按事件的开展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①景阳冈打虎②独臂擒方腊③浔阳楼题反诗④宿太尉招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③①

D.①③④②

参考答案:

D

①景阳冈打虎最先其次是松江③浔阳楼题反诗,④宿太尉招安之后他们采取攻打方腊,最后武松②独臂擒方腊。

所以此题的答案为D

12、“乐道安贫音容宛在,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这幅对联适用于()。

A.吊唁道士

B.哀挽恩师

C.恩师八十寿辰

D.书院大门

参考答案:

B

因材施教应该是指老师,音容宛在手泽犹存指已经去世了。

所以此题的答案应该是B

13、以下不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一句话是()。

A.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要想富先修路

参考答案:

D

A.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是说办事,搞活动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B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是一句俗谚,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那么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

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思想观念不同、人文历史不同、为人处事不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C.早穿皮袄晚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形象的说明了新疆地区的气候环境,所以ABC三个选项都反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

而D答案反映了随着时代的开展,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认识到现代交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所以此题的答案选择D

14、2008年5月26日,美国凤凰号探测器登陆火星,科学家希望能够借此分析火星上的(),进一步推断火星现在或者以前的环境是否适宜生命存在。

A.水和有机物

B.星核

C.大气成分

D.地质结构

参考答案:

A

北京时间8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已于北京时间8月4日17点26分由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开始了长达9个月的太空飞行,“凤凰号〞此行的任务是寻找水和其它支持生命所需化学物质的证据

15、水是透明、没有颜色的,但为什么海中的浪花却是白色的?

〔〕

A.因为水花中有气泡

B.因为水中的水分子相互摩擦

C.因为水花中含有沙石

D.因为海水的含盐量高

参考答案:

A

16、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而与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太热,这是因为〔〕。

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强度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强度大

B.铜导线的电阻小,所以消耗的电能少,电炉丝的电阻大,消耗的能量多,所以热得发红

C.铜导丝有绝缘层,所以不怎么热

D.铜导线比电阻丝传热快,所以不怎么热

参考答案:

B

17、以下现象中,其本质与其他三个现象的本质不同的现象是〔〕。

A.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再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然向前运动

参考答案:

A

A项足球最终要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与摩擦力反方向的作用力,B、C、D三项都是物体惯性的表现,因此正确答案选A

18、“西气东输〞输送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A.一氧化碳

B.氢气

C.甲烷

D.二氧化碳

参考答案:

C

输送的气体就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19、人们长时间处在较大的压力状态下,身体、心理状态都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以下人们在长时间压力状态下的反响,最为常见的是()。

A.一直保持亢奋的精神状态

B.保持一段时间的比拟投入的状态后,精神和体力状态急剧下降

C.一直保持比拟抑郁的状态

D.比拟长时间的压抑状态之后,精神和体力状态达顶峰

参考答案:

B

20、依照我国?

公务员法?

,下述情况,可录用为公务员的人员是()。

A.曾受过行政处分的

B.外籍人士

C.曾被开除公职的

D.曾因犯罪受过刑处分的

参考答案:

A

?

公务员法?

第二十四条以下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分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另外,外籍人士在我国不得报考公务员。

参见公务员报考条件。

21、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魏晋南北朝分裂的三百年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

B.杜甫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C.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推翻明朝。

D.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到联俄联共的变化。

参考答案:

C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推翻的是李自成

22、群众传媒最根本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人们借助它们,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信息迅速传递到目标地点。

()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A.电影

B.电视

C.互联网

D.报刊

参考答案:

C

23、以下变化使事物性质发生改变的是〔〕。

A.酒精挥发

B.矿石粉碎

C.冰雪融化

D.白磷自燃

参考答案:

D

ABC都属于物理变化,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

D白磷自燃,属于化学变化。

2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坚持的根本战略是〔〕。

A.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B.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那么

C.鼓励有比拟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设厂

D.积极应对倾销和反倾销

参考答案:

A

25、党和国家2021年的奋斗目标是:

A.根本实现现代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全面实现科学开展

参考答案:

B

十七大报告指出,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6、客观地说,“网络民主〞较传统民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

从未来开展看,“网络民主〞要成为一种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因此,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开展的方向和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A.当前的网络民主还不成熟。

B.传统的民主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

C.未来,网络民主可能将成为民主的正式形式。

D.下文可能论及引导网络民主开展的方式方法。

参考答案:

B

27、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锋利的反差。

由于建筑特别是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旦造好,就很难改变,因而近年来有不少公认的败笔,已成为城市中极不和谐的音符,为世人所诟病,并为后人留下笑柄。

A.城市的新地标应与周边的历史文脉相协调

B.地标性建筑关涉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一定要造好

C.一味追求高度、奢华、前卫或者怪诞,造就了很多城市地标败笔

D.建设城市地标要谨慎,不要为世人所诟病,也不要为后人留下笑柄

参考答案:

A

28、中国哲学认为,圣人不是不问世务的人,而且还是“内圣外王〞的。

内圣,是就其修养的成就说;外王,是就其在社会上的功用说。

然而,圣人不一定有时机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就实际的政治说,他大概一定是没有时机的。

所谓“内圣外王〞,只是说,有极高的精神成就的人,按道理说可以为王,而且最宜于为王,至于实际上他有时机为王与否,那是另外一回事,亦是无关宏旨的。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A.虽然没有时机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圣人依然会积极投身于世务

B.修养极高的人没有时机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是因为不能够完美地处理世务。

C.修养极高的人一定适合成为实际政治的领袖。

D.中国哲学讨论内圣外王,更关注于内圣。

参考答案:

C

29、随着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渐渐能够比拟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并根据这些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

同时,儿童自我结构的日趋稳定,使儿童能够根据自己的内部价值标准和信念体系,以及外部情境的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A.自我结构是儿童调整自己行为的依据之一。

B.儿童对社会交往情境的判断能反映出自身的社会自我。

C.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使儿童的自我结构趋向稳定。

D.儿童的自我结构和判断社会交往情境的能力几乎同时开展。

参考答案:

C

由“儿童自我结构的日趋稳定,使儿童能够……调整自己的行为〞可知,A项正确;由“随着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儿童渐渐能够比拟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可知,B项正确;文段中“同时〞前后的句子为并列关系,“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区分外部自我和内部自我的能力逐渐增强〞并不能推出“儿童的自我结构趋向稳定〞这个结果,故C项不合文意。

由“儿童渐渐能够比拟实际地判断社会交往情境,并根据这些判断而表现出复杂的社会自我〞可知,D项正确。

30、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

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

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开展的物质根底,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B.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C.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D.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开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根底。

参考答案:

A

A.中国需要加强自我认识。

B.中国应该多研究周边地区的文化。

C.我们应该重新重视语言工具和域外新资料。

D.通过对周边地区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

参考答案:

D

“这可能恰恰是很多面使中国自我认识更加准确的镜子〞是文段的主旨句,由“镜子〞可以推断,研究周边地区的目的还是为了反观中国自身情况,所以此题应中选择D.

32、学校是传播知识的主渠道,却不是唯一的渠道。

学习书本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实践中学习也很重要。

没有一个科学家的知识是完全从学校学来的,也没有一个科学家的知识完全是从书本学来的。

上述材料所要说明的主旨是〔〕。

A.学习书本知识和参加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两个来源

B.人们通过亲自实践而总结出的经验真实可靠,而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

C.一个人不可能事事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而且也没有必要那样做

D.我们既要不断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地通过实践丰富自己的知识

参考答案:

D

33、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作斗争,保卫国家平安.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我国刑法的目的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B.我国刑法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

C.只有刑法才能够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D.刑法不保障犯罪分子的权利

参考答案:

B

B选项“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权利〞恰当地概括了刑法的保护功能。

D选项是无中生有。

C选项过于绝对。

所以,此题选择B答案。

34、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

比方,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那么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

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

通过“差异〞而到达“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那么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参考答案:

B

35、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

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

“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

〞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低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正确方法

参考答案:

B

A、C、D三个选项都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中并没有提及。

A项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C项的“最大区别〞、D项的“最正确方法〞均属于妄加猜测,在材料中并没有根据。

所以,此题选择B答案。

36、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发生的变异正在全国各地普遍发生着。

这种貌似“茁壮成长〞的民间艺术,在文化意义上却是本质性的消亡。

难道民间艺术只有这样一种出路吗?

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对待自己传统和文化的方式——那就是保持住民间艺术中那种对生活的虔诚与执着,把它视为一种传统精神,一种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

人们知道,在当今这样做何其困难。

所以,普查与记录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就是迫不及待要做的事了。

这不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文化形态,一种充满情感的美,更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

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而不至于因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大变革而消灭。

B.民间艺术的商品化使民间艺术得以保存,普查与记录现有的民间艺术已没有实质意义。

C.要保持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情感与精神的一种载体,在商业化的现时代已变得非常困难。

D.在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情况下,民间艺术的传承者应重塑民间艺术充满情感的美,并使得民间艺术成为一种见证与记载历史的精神。

参考答案:

C

37、中国改革之难,最难的不是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而是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防止引起社会动乱,防止激化矛盾,既积极又稳妥,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始终坚持的信念,也是一路渡险难、克难题的制胜法宝。

根据以上文字,以下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A.防止引起社会动乱,防止激化矛盾是当前改革中最关键的问题

B.保持社会稳定、兼顾最广阔群众利益是中国改革最棘手的问题

C.中国在改革中必须要考虑人口众多这一现实问题

D.兼顾开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法宝

参考答案:

D

A项是偷换概念中的偷换时间,文中并未提到是“当前〞而是“30年始终坚持的信念〞。

B项过于绝对。

“最棘手的问题〞文中没有提及。

C项是表述不当,文中是“改革必须考虑13亿人口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而不是选项中“考虑人口众多的问题〞。

所以,此题选择D答案。

38、领导带着机关干部扫大街,从官员和机关的角度看,这当然是好事,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显示出领导干部勤政为民。

但是,从干部的个人权利讲,义务劳动不是不可以,但不能是行政命令的驱使;从环卫部门的角度来看,如果干部常态化扫街确有必要,反映出的可能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要么环卫工人的数量不够,人手短缺;要么是环卫工人不好好干活,工作留下了很多死角。

以下表述最能概括上述文字内容的是〔〕

A.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参加义务劳动是对个人权利的侵犯

B.领导干部带头扫街能激发环卫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C.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可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D.领导干部带头扫街,很可能会造成民众的误解,达不到理想效果

参考答案:

D

A、B、C项都是对文段信息的局部说明,最能概括文意的是D项所述,这也正符合文段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9、如果说“家电下乡〞给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机遇,那么,“进城〞那么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

因为在城市里,居民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假设“家电进城〞也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补贴的话,企业应当有理由在城镇市场上开掘出新的消费潜力,客观上让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也得到家电产品消费的实惠。

A.“家电下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

B.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补贴

C.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的“家电进城〞,大力推广新产品

D.和农村市场比拟,城镇消费市场同样具有挖掘的潜力

参考答案:

D

40、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

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来组织生产。

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

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

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开展。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根据以上文字,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开展的新型模式

B.生态农业能把分散的、局部的单项农业技术综合集成起来形成集约优势

C.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农业体系

D.生态农业是兼顾资源、环境、效率、效益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参考答案:

41、干部精神状态如何,或大或小地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和福祉。

如果每个人都振作起来,就会把各方面的工作干得更好,就可能使社会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