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74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赠汪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赠汪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赠汪伦.docx

《赠汪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赠汪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赠汪伦.docx

赠汪伦

《赠汪伦》教学设计

肖倩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在对诗歌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板书),昨天我们学习了其中的一首,谁能来背一背?

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赠汪伦》(板书),指导认读“赠、汪”,并理解意思。

二、播放小故事,介绍写作背景

三、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生字。

2、学习要认的字,小老师带读。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舟、乘、汪”三个字。

2、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练习写字。

五、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划记出来。

(1)将欲:

将要

(2)闻:

听到

(3)不及:

比不上

2、把古诗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六、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1、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

(友情)

2、从哪里可以体会到两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深千尺:

说明潭水很深

不及:

比不上

师总结:

是啊,桃花潭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所以李白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相机板书)

3、让我们带着这深厚的情谊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诗吧。

七、熟读成诵

1、各种方式朗读

(1)师范读

(2)男女生赛读

(3)播放儿歌《赠汪伦》

(4)背诵

八、作业

1、回家后把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把歌唱给他们听。

2、完成P117“我会填”。

板书设计:

25、古诗两首

汪伦情深

赠汪伦不及友情深

李白桃花谭深

 

反思:

这堂课存在不少问题:

1、组织教学不到位,课堂上更多地关注课时进度,片面追求结构完整,而没有注意到每个孩子有没有跟着老师来,发现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整堂课效果不是很理想。

2、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体现在没有深入挖掘古诗背后的故事,另外在学习生字时,给“汪”字组词,本来我之前一直跟孩子们说组词的时候不能组人名,但上课时我突然想不到别的词语,就把汪伦写上去了,虽然这个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但可能会给孩子们产生误导。

3、指导朗读不够,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习生字的时间太长,导致最后没有时间指导朗读。

应该更好的挖掘古诗背后的故事,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还可以创设情景,如:

你在好朋友家里玩,回家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让他们感同身受,孩子们的朗读才会声情并茂,更有感情,朗读的形式也可以更多样化。

另外,在理会古诗意思时,孩子们说不出古诗甚至词语的意思,可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很好地引导,而是直接把注释出示出来,没有留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

总之,虽然这堂课的后半部分我一直在赶时间,但总体感觉课堂设计不够紧凑,自己的激情不够,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怎样更好地组织教学,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深思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培养语感,熟读成诵。

3、理解重点词语,了解古诗大意。

4、根据古诗编故事,感受朋友之间的情谊。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根据古诗编故事。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强的记忆力,我们来展示一下吧,齐背诵第二单元的古诗两首。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歌。

请读课题,特别读准“赠”。

联系“赠刘景文”说“赠汪伦”的意思(用“赠”说话练习——李白写了一首诗送给汪伦)。

2、激趣。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他有两大爱好——喝美酒,游山水。

那李白为什么要写一首诗送给汪伦呢?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动人的故事呢?

想知道吗?

大家要是把这首诗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我就讲个有趣的故事给大家听。

二、自读正音,熟读成诵

1、自由朗读古诗,把生字圈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古诗。

2、学习生字。

(1)指名读,齐读。

(2)这些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舟”是翘舌音,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从象形字的角度记住“舟”。

范写书空“舟”字。

(3)你们觉得还有哪个字最难写?

教师范写“乘”字,学生书空笔顺,提示“乘”的书写要点。

3、把生字放回古诗读。

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

有同学愿意跟着读吗?

4、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接龙读,分组读。

多种形式熟读成诵。

三、编故事,了解古诗意思

1、同学们太厉害了,不仅会读诗了,还会背诵了,那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故事。

唐朝时有个叫汪伦的人。

他特别崇敬李白的才学,总想找机会和李白接近。

可是有什么办法能让李白这样的大诗人到自己家乡来一趟呢?

他想了好久,才想出一个好办法。

人们都知道李白喜欢喝酒,汪伦就给李白写了一封热情的邀请信。

信上是这样写的:

先生您喜欢游山玩水吗?

我们家乡有十里桃花;先生您喜欢痛饮美酒吗?

我们家乡有万家酒店。

李白看到热情洋溢的邀请信,便高高兴兴地去了。

李白转了半天,没看到十里盛开的桃花,也没看到有一万家酒店。

李白很纳闷,就问汪伦,汪伦解释说:

“十里桃花不是桃林,而是此地有一处潭水,名叫桃花潭,方圆十里;万家酒店并非是有一万家酒店,而是酒店的主人姓万。

李白听了,不禁哈哈大笑。

对于汪伦这个善意的玩笑,李白丝毫没有责怪,还是住了下来,随着汪伦一起四处游玩,喝酒聊天。

时间过得很快,李白因为有事情要离开了,怕汪伦挽留,他悄悄地——

谁知道接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学生续编故事。

(1)明确故事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而一个动听的故事还要把在讲事情的时候能说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板书:

时、地、人、事(看、听、想、做)。

(2)再读读古诗,后面发生的故事就都在古诗里。

(3)和同桌一起说说这个故事的四要素。

(4)试编故事。

清晨,李白悄悄坐船正准备离开。

忽然,听到从岸上远处传来踏歌声,李白看到汪伦带着村民为他送行。

村民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听着动人的歌声,看着质朴的舞蹈,回想起这次游玩的经历,那热情的邀请信,那甘甜的美酒,那清澈的桃花潭,李白被汪伦的情谊深深感动了。

他心想:

就算是桃花潭水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厚意呀。

于是,拿起笔墨写下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预设引导:

①为什么是清晨?

(因为是悄悄离开,所以是清晨)

为什么是河边?

(理解“舟”和“将”的含义)

②除了李白还有谁?

(汪伦,还有村人;了解踏歌)

发生了什么事情?

(汪伦带着村人踏歌为他送行)

他是悄悄离开的,并没有告诉汪伦,但是汪伦却知道了,他感到?

那能否把“忽”字换成“才”或“又”?

前两句连起来读。

③他听到了什么?

(踏歌声和挽留声)

想到了什么?

(热情的邀请信,美酒,桃花潭)

这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深深感动,觉得汪伦的情谊深厚,连深千尺的桃花潭都比不上;理解“深千尺”是夸张,理解“不及”的含义)

会怎么做呢?

(写诗送给汪伦。

3、再读古诗,指导诵读,体会李白和汪伦深厚的情谊。

“李白乘舟将欲行”,读出不舍之意;指导读“忽闻岸上踏歌声”,读出惊喜的感觉;指导读“桃花潭水深千尺”的夸张意味和“不及汪伦送我情”中蕴含的深情厚谊。

四、巩固

1、配乐读诗。

2、检测重点词语的含义。

背诵古诗。

五、小结

1、同学们觉得李白的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啊?

能感觉到这首诗写得好,说明你们都读懂这首诗了。

知道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吗?

以后我们还可以用编故事的方法来读懂古诗,又轻松又有趣。

2、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送别诗,现在我们也到了该分别的时候了,你们要对老师说什么呢?

你们说我该用今天学的那一句诗来回赠给你们呢?

那我也送一首诗给你们吧。

老师课罢将欲行,

忽闻身边惜别声。

香雪芳菲飘十里,

恰似同学送我情。

 

 

 

附板书:

李白   赠    汪伦

将             忽

不及

附课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

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25古诗两首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揭题

1、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25《古诗三首》,齐读课题。

2、 古诗是我国2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出李白的古诗?

3、通过以前的学习你对李白有哪些了解?

4、以故事引入《赠汪伦》这首古诗。

二汇报预习成果

1、你们想听一听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古诗吗?

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2、通过预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不懂问题。

三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

(1)   准确流利、朗读古诗;

(2)   根据注释、研究问题;

(3)   理解诗句、感情朗读。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读古诗;

(2)   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①赠:

送。

这首诗是李白送给汪伦的,表示李白对汪伦的尊重。

②忽闻:

出乎李白的意料。

闻见其声,非常惊喜。

③踏歌:

用脚踏地打拍子,同时唱歌。

大家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

想一想平常家里来了客人怎样送?

可李白走了,汪伦用这种特殊方式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什么?

请学生谈感受,读诗句并进行表演。

过度:

到这样热情的送别方式,情不自禁地抒发这样的感慨: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深千尺:

夸张,形容桃花潭水很深。

千尺有多深?

1千尺相当于84层教室那么高的楼房,桃花潭真有那么深吗?

(夸张)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我们还学过他的哪些古诗也用到了夸张的手法?

(学生来背以前学过的有关古诗)

⑤在这里还有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

为什么说:

“千尺桃花水”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把汪伦送我的情谊比作桃花潭水的深度,先突出桃花潭水的深,再说明比不上汪伦的情谊深,来表现情意的深厚。

)指导朗读后两句。

⑥第一行诗写的是“李白”,而第四行却变成“我”,这是为什么呢?

(“李白”是别人对他的称呼,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来自称“我”便于直接抒发感情,更显出感情的真挚。

诗的前两句是叙述这个故事,后两句是抒发自己的感情,叙事时李白将自己冷静地置于第三人称,而汪伦的突然出现和特殊的送别方式使李白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感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转换成“我”是感动之余情到深处的结果。

⑦指导朗读全诗。

(3)   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可以纠正或补充。

四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一首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

看图,想象李白与汪伦道别的场面,此时此刻你想他们会说些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2、表演。

总结李白和汪伦之间深情厚谊。

3、配乐朗读,在读中想象朋友相送的情景,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

1、《赠汪伦》这首古诗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汪伦的赞美和感激。

“不及”二字巧妙地将无形的情谊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很自然地把水深情深联系起来,表达了他们两人真挚纯洁的深情。

2、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方法,用生动地比喻,恰到好处的夸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像《赠汪伦》这样的送别诗还有很多,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6首,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古诗。

请大家现在以小组形式自学吧!

看哪一组形式最新颖,表演得最精彩!

自学方式:

(1)配画设意境;

(2)配乐表演、朗读;

(3)吟歌唱诗……

3以小组的方式汇报自学成果。

六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学习今天我们学习这首古诗的写作方法,自己创作一首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

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和《赠汪伦》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二、自读自学,领悟诗意

1.检察预习,你查了什么资料,了解了什么知识?

2.自读古诗,说说读懂了哪些内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连起来说说诗意。

5.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怎么写的?

你从哪里体会出李白和汪伦的情谊深(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

三、感情朗读,理解背诵

配乐有感情朗读,提高兴趣,体会感情。

四、表演诗意,创造理解

表演诗中描绘的场面,创造性地理解古诗,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扩大阅读,欣赏古诗

先回忆学过的李白写的诗,感情朗读。

然后欣赏小学生必背古诗中李白的诗,是老师事先写好的书法作品,扩大阅读面,激起兴趣,为课后题奠定基础。

(附课后选做题:

举办一次书法比赛。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写成书法作品,比一比谁写得好。

一、揭题导入

  1、出示《25、古诗两首》,齐读。

  谁知道是哪两首诗?

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赠汪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题,介绍诗人及汪伦、诗的背景

  1、“赠”是什么意思?

(送给)

  2、谁写诗赠送给汪伦?

(李白)你了解李白吗?

指名交流。

  那汪伦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谁来谈谈你对汪伦的了解?

  3、李白为什么写诗赠给汪伦呢?

这里有个小故事,请你们自由读一读。

读完后,我请你们来说说原因。

  生自由读,交流。

  *你们还知道了什么?

  4、过渡:

那么,这首诗写了些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初读古诗

  1、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读词检查。

  

(2)、指名读诗,其他学生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3)、了解诗意:

你读懂了什么?

  四、精读诗句

  1、过渡:

那么,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诗句,体会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2、自由读,思考:

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的?

把有关的内容画出来。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4、指名交流,补充。

  

(1)一、二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欲”什么意思?

  ②“踏歌”什么意思?

想象汪伦踏歌的歌词会是些什么。

  ③从“忽闻”体会到了什么?

  ④谁能有感情地把这两行诗读出来,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情谊深厚?

  

(2)、三、四句抓以下内容指导: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两人感情深厚?

  (深千尺、不及、送我情)

  你是怎么体会的?

  (“深千尺”:

说明了什么?

是不是真的有千尺深?

  “不及”:

什么意思?

桃花潭的水很深了,但仍比不上什么?

  “送我情”:

这里把桃花潭的水深和汪伦送“我”的情深作比较,让我们感觉到水深不及情深。

  ②谁能用“即使……也”这个关联词把他们之间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交流。

  ③感情朗读。

  ④出示背景图,想象情景,进行表演。

  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

此时此刻,李白与汪伦站在岸边,彼此话别。

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你们来想一想,演一演。

  同桌练习,指名演。

  5、配乐背诵。

  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人的歌。

此时,你就是李白;此刻,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用背诗的形式表达出来吧!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齐背。

  五、拓展小结

  1、世间离别情万中,多有诗人诉心声。

除了这首《赠汪伦》外,老师还找了一些感人肺腑的离别诗。

师读其中一首。

  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一些离别诗,我们在班会课上比一比谁找得多,谁读得好?

  2、是啊,离别是伤感的,也是快乐的。

让我们紧紧握住手中这根友谊的绳索,让它为我们放飞友谊的航船。

齐诵《赠汪伦》。

  六、布置作业

  改诗送给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