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74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0.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docx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要点

光纤通信技术实验报告

电路图

光发送模块

光接收模块

编码模块

译码模块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的P-I-V特性曲线测试

一、实验目的

通过测试LD的P(平均发送光功率)-I(注入电流)特性曲线和V(偏置电压)-I特性曲线,计算阈值电流(Ith)和斜率效率,掌握LD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特性。

二、实验仪器

1、光发送模块1只

3、编码模块1台

4、光功率计1台

5、万用表1台

6、示波器1台

7、跳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是用半导体材料制作的正向偏置的PN结二极管。

其发光机理是当在PN结两端注入正向电流时,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电子-空穴对)在扩散过程中复合发光,这种发光过程主要对应光的自发发射过程。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具有可靠性较高,室温下连续工作时间长、光功率-电流线性度好等显著优点,而且由于此项技术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所以其价格非常便宜。

然而LED的发光机理决定了它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输出功率小、发射角大、谱线宽、响应速度低等。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则是通过受激辐射发光,是一种阈值器件。

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l,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作为激光器的一种,同样也必须满足粒子数反转和光反馈两个要求。

其使用的方法是向P型和N型限制层重掺杂,使费米能级间隔在PN结正向偏置下超过带隙实现粒子数反转。

再利用与PN结平面相垂直的自然解理面构成F-P腔,进行光放大,输出激光。

半导体激光器在热平衡情况下,自发发射占绝对优势。

当外界给系统提供能量时,如采用电流注入(即电泵),打破热平衡状态,随着注入电流的增加,半导体二极管渐渐地增加自发发射,当大量粒子处于高能级,即粒子数反转后,开始受激发射开始占主导地位。

在光束发射方向上的受激发射比自发发射的强度大几个数量。

2、半导体激光器的主要特性

(1)输出电压特性

LD和LED都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其核心部分都是P-N结。

因此其具有与普通二极管相类似的V-I特性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1-1激光器输出V-I特性曲线

由V-I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LD/LED总的串联电阻R和开门电压VT。

(2)输出光功率特性

激光器光功率特性通常用输出光功率与激励电流I的关系曲线,即P—I曲线表示。

图1-2LD/LED的P-I特性曲线

在结构上,由于LED与LD相比没有光学谐振腔。

因此,LD和LED的功率-电流的P-I关系特性曲线则有很大的差别。

LED的P-I曲线基本上是一条近似的直线。

从图4中可以看出LD的P-I曲线起始部分增益很小,达到一定条件增益变大,我们称这个出现竟增益的条件为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输入电流I>Ith部分,P-I曲线才近似成线性关系,P增大的速率即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此时LD发光是由受激辐射产生的激光。

而在I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

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I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消光比(测试方法见实验二)大,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

并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

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

本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板,如光发射模块电路图所示,LD的激励电流I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可调电位器WBIAS控制的直流偏置电流Ibias;另一部分,是由输入端接入经过可调电位器WMOD的调制电流Imod。

两部分电流相加注入激光器。

如图1-5所示,激光器与电阻RU106串联,电阻两端分别有T104和T106两个测试点,用来测量电阻两端电压,进而计算得到注入激光器的电流值。

测试点T105与激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T104与激光二极管的阳极相连,这两点间电压为激光器的偏置电压。

我们实验采用的激光管型号FT-F54F3SS4激光管,阈值电流10mA左右。

图1-5LD部分电路截图

图1-6表示的是Imod和Ibias对输出光功率的影响,编码模块提供的Imod调制信号相同的前提下,当IbiasIth时,此时激光器工作在线性状态,输出的光功率幅值会较大,我们可以把光信号接到光接收模块,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波形变化。

图1-6Ibias和Imod对输出光功率的影响

编码模块的编码开关S301控制编码模块输出不同的波形,拨盘开关控制功能介绍如下:

图1-7拨盘开关示意图

我们主要用到编码模块拨盘开关的第1、2、6、7、8位,其中2号位控制时钟信号频率,拨到上侧代表“0”,此时时钟输出2MHz的时钟信号,拨到下侧代表“1”,此时输出4MHz的时钟信号。

对于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

第1位使能开关,为1时,拨盘开关正常工作。

第2位为时钟选择开关:

置“0”,此时SMA302输出2.048MHz时钟信号,用于配合SMA301读PN码数据,上升沿触发(低电平读数)。

置“1”,SMA302输出4.096MHz时钟信号,用于配合SMA301读CMI码数据,上升沿触发(低电平读数)。

第6、7、8位依次为:

000方波输出档SMA301输出为1MHz,Vp-p=5V的方波(2MHz二元码数据)。

001PN码输出档SMA301输出16位的PN码(伪随机码)。

010CMI译码输出档SMA301输出为由001状态下的PN码变换成的CMI

码。

01116位手动CMI码输出档SMA301输出由拨盘开关(S303和S302)编

制的16位CMI码。

1008位手动码输出档SMA301输出拨盘开关S302编制的8位手动码。

1018位手动码转化成CMI码输出档将100模式下的8位码转化为CMI

码通过SMA301输出。

110高电平档SMA301输出高电平。

111低电平档SMA301输出低电平。

四、实验步骤

1、LD的P-I曲线和V-I曲线的测量:

本实验中,LD的注入电流包括两部分:

调制电流和偏置电流,偏置电流的作用是让LD工作在合适的直流偏置点;调制电流的作用是让LD的输出光信号携带调制信息。

我们进行P-I-V曲线测试时,不需要加载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先将调制电流调为0,然后调节偏置电流,并记录不同偏置电流时,LD的输出光功率和偏置电压。

(1)用电缆线连接编码模块SMA301与光发射模块SMA101。

(2)从光发送模块的LD尾纤的连接器中取出保护塑料套,插入光功率计,拧紧光纤外围的螺丝环,打开光功率计,设置光功率计测量波长为1550nm,测出的光功率就是光发送端LD的输出光功率P。

(3)编码模块上电,光发送模块上电,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1——低电平输出档。

此时SMA301输出低电平,顺时针旋转光发送模块的电位器WMOD到底,使调制电流为0(可以通过测量电阻RU205左侧电压是否为0来判断调制电流是否调为0)。

(4)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BIAS到底,使得流过LD偏置电流为0。

(5)逆时针缓慢旋转电位器WBIAS,使偏置电阻RU106两端之间电压(红色表笔接T106,黑色表笔接触测试点T104)为表1中Vr所示大小,此时Vr的电压值除以电阻值RU106(100欧姆),即可得到注入激光二极管LD的电流I。

(6)读出此时光功率计上的数值填入表1中P(mw),将光功率计切换到dbm档,读出此时数值填入表1中P(dbm)。

(7)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红色表笔接T104,黑色表笔接触测试点T105,测得的电压即为激光二极管的偏置电压U,填入表1。

(8)重复步骤(5)、(6)、(7),完成表1,并绘制LD的P-I曲线和V-I曲线。

注:

这里需说明的是这里测得的是P-I和V-I曲线的一段(功率调节范围约4个dB),为了防止烧坏光发送组件,电流I的调节范围有限(电流调节范围约为30mA),但不妨碍整个P-I曲线的测量,因为测试方法是一样的,只是多测几组值而已。

表1

I(mA)

1

2

3

4

5

6

7

8

Vr(V)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U(V)

0.754

0.798

0.852

0.848

0.868

0.885

0.903

0.919

P(mW)

0.00003

0.00009

0.0002

0.0003

0.0004

0.0005

0.0008

0.0016

P(dBm)

-46.58

-41.31

-38.76

-36.79

-35.07

-33.44

-31.56

-28.20

I(m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Vr(V)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U(V)

0.933

0.946

0.957

0.969

0.983

0.993

1.005

1.016

P(mW)

0.0078

0.0654

0.126

0.185

0.25

0.31

0.354

0.411

P(dBm)

-21.55

-12.64

-9.68

-8.03

-6.74

-5.93

-5.22

-4.57

I(mA)

17

18

19

20

Vr(V)

1.7

1.8

1.9

2.0

U(V)

1.029

1.041

1.052

1.06

P(mW)

0.472

0.527

0.579

0.632

P(dBm)

-3.97

-3.50

-3.09

-2.7

2、观察偏置电流为零的条件下,改变调制电流对输出光信号的影响:

(1)用电缆线连接编码模块SMA301与光发送模块SMA101,取下法兰盘上的保护套,将光发送模块LD尾纤的连接器接入法兰盘的一端,法兰盘另外一端与光接收模块PD尾纤连接器相连。

光接收模块测试点T201连接到示波器。

(2)给编码模块、光发送模块、光接收模块三个模块上电。

(3)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1——低电平输出档,此时SM

(4)A301输出低电平,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MOD到底,使调制电流为0。

(5)顺时针旋转电位器WBIAS到底,使偏置电流为0(可通过测量电阻RU204电压值判断是否调0)。

(6)控制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0——高电平输出档,此时从SMA301输出约为5V的CMOS高电平。

(7)调节光发送模块可变电阻器WMOD,使R106两端T106与T104之间电压值Vr为表2中所示值,计算可得到此时调制电流值Imod=Vr/100。

(8)将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000位置——方波输出档,此时SMA301输出Vp-p=5V的方波。

调节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波形变化,并记录此Imod条件下Vp-p的大小。

(9)重复步骤(5)、(6)、(7),改变Imod的大小,测试不同Imod情况下,波形Vp-p的大小,完成表2。

表2

Vr(V)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Imod(mA)

20

18

16

14

12

Vp-p(V)

1.12

1.0

0.84

0.7

0.56

Vr(V)

1.000

0.800

0.600

0.400

0.200

Imod(mA)

10

8

6

4

2

Vp-p(V)

0.4

0.25

0.04

0.03

0.03

注:

设置调制电流过程中我们首先采用5.0V高电平,调节电位器WMOD,使输出LD调制电流为Imod。

之后我们输入Vp-p=5.0V,占空比50%的方波作为调制电流,实际上此时用电压表测的的流入LD的调制电流平均大小应是Imod/2。

此实验主要用于观察输出波形变化,所以为方便起见,我们表2中采用的是5.0V高电平时的调制电流Imod。

3、观察调制电流一定的条件下,改变偏置电流对输出光信号的影响:

(1)保持上个实验线路的连接。

(2)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1——低电平输出档。

此时SMA301输出调制电流为低电平,调节WMOD,使调制电流为0。

(3)顺时针旋转WBIAS到底使偏置电流为0。

(4)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0——高电平输出档。

用数字万用表电压档检测T106与T104之间电压值,同时逆时针调节WMOD,使万用表读数为0.500V(此时调制电流调节为5mA)。

(5)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1——低电平输出档,检测T106与T104之间电压值,同时逆时针调节WBIAS,使万用表读数为表3中Vr的值,此时相应的Ibias=Vr/100。

(6)编码模块蓝色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000位置——方波输出档,调节示波器至显示清晰波形,观察示波器中波形,并记录Vp-p。

(7)重复步骤(5)、(6)完成表3。

 

表3

Vr(V)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Ibias(mA)

20

18

16

14

12

Vp-p(mV)

470

450

450

450

430

Vr(V)

1.000

0.800

0.600

0.400

0.200

Ibias(mA)

10

8

6

4

2

Vp-p(mV)

400

360

300

220

120

5、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LD的P-I特性曲线和V-I特性曲线。

根据所画出的P-I特性曲线,参照图1-4找出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Ith的大小,求出半导体激光器的斜率效率。

有P-I特性曲线图可知,半导体激光器阈值电流Ith=9Ma,

斜率K=0.63-0.08/20-10=0.057

2、观察偏置电流为零时,不同调制电流对输出光波形的影响。

如图,

存在7V的阈值电流,开启后呈线性关系

3、观察调制电流为零时,改变偏置电流对输出光波形的影响。

开始是上升比较快,最后缓慢。

6、思考题

1、为什么激光二极管的特性曲线与LED不同。

答:

激光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LED的原理不同,激光二极管存在损耗和增益,当增益大于消耗是就会形成线性关系,增加的速度比较快。

而LED的发光与半导体电流关系类似。

2、LD的偏置电流的作用是什么?

答:

费米能级间隔在PN结正向偏置下超过带隙实现粒子数反转,电流越大增益就越大,要形成激光需要一定的偏置电流,当输入电流I>Ith部分,P-I曲线才近似成线性关系,LD发光是由受激辐射产生的激光。

而在I

所以偏置电流就是可以使LD工作在产生激光的线性曲线的合适电流。

3、如何确定激光二极管的工作点?

答:

通过输入不同的电流值,测出相应的P—I曲线,通过图表可以参考相应的工作点。

或者给LD一定有小到大的电流,在加入不同的电流,查看是否实行线性放大,即可判断。

实验二平均发送光功率以及消光比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平均光功率的测试方法以及光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不同编码方式对平均光功率的影响,掌握激光二极管的工作点与消光比、平均发送光功率的关系。

了解消光比定义,掌握消光比的测试方法,掌握调整消光比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光纤通信实验箱

2、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3、光功率计一个

4、数字万用表一个

5、光纤跳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光发送机的平均输出光功率被定义为当发送机送伪随机序列时(PN码),发送端输出的光功率的值。

平均发送光功率指标与实际的光纤线路有关,在长距离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有较大的平均发送光功率;在短距离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要求较小的平均发送光功率。

设计人员应根据整个光纤通信系统的经济性、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全面考虑该指标,提出合适的数值要求,而不是越大越好。

图2-1模拟光发送调制度测试框图

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框图如图2-1所示。

在实验板编码模块,有两组拨盘开关,蓝色8位拨盘开关S301可以控制输出不同的编码(实验一有详细介绍);红色16位拨盘开关(S302和S303)提供16位可控编码位,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获得不同的编码。

编码后的波形通过光纤传给光发送模块(实验一用到的模块),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光功率计读出不同编码,在不同Ibias和Imod情况下,输出光功率的变化,进而计算他们的平均光功率和消光比。

消光比的测试如图2-1,首先将光发送端机的输入信号断掉(即不给光发射模块送电信号),测出的光功率即为P00,即对应的输入数字信号为全“0”时的光功率。

测量P11时,编码模块通过控制拨盘开关送入伪随机码。

因为伪随机码的“0”码和“1”码等概率,所以,全“1”码时的光功率应是伪随机码时平均光功率P的两倍,即P11=2P,则消光比为:

(2-1)

测试结果可按上式计算。

某些资料中,消光比还使用以下的一种表示公式:

(2-2)

当P00=0.1P11时,EXT=10dB。

本实验提供PN码和CMI两种码用于测试,在测量平均光功率时需要说明两点:

⑴有的功率计可直接读dBm,若只能读mW(毫瓦)或μW(微瓦)应换算成dBm,

⑵光源的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它的电流大小有关,测试应在正常工作的注入电流条件下进行。

四、实验步骤

首先我们需要调节调制电流Imod和偏置电流Ibias,分别把调制电流和偏置电流调为表5的数值,然后分别观察PN码和CMI码输入的情况下,激光的平均输出功率,最后进行消光比测试,消光比测试结束后再调整调制电流Imod和偏置电流Ibias,进行下一组的测量。

其具体步骤如下:

1、调制电流Imod与偏置电流Ibias的设置

(1)将编码模块SMA301与光发射模块SMA101连接,并给两模块上电。

(2)顺时针旋转光发送模块电位器WBIAS到底,此时偏置电流被置为零。

(3)将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第1位拨到1,第6、7、8位拨到110——高电平输出档,此时SMA301输出一个约为5.0V的CMOS高电平信号。

(4)数字万用表拨到直流电压档,红表笔接光发射模块测试点T106,黑表笔接T104,实时监测电阻RU106=100欧姆两端电压。

(此电阻与激光器LD串联,流过电阻的电流即为注入激光器电流)。

(5)调节电位器WMOD,使数字万用表读数为表4中调制电流Imod*100mV=1V。

(6)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1——低电平输出档。

(此时SMA301输出低电平,这样调制电流就被置零,接下来调节偏置电流)。

(7)调节电位器WBIAS,使数字万用表电压读数为表4中偏置电流Ibias*100mV。

此时偏置电流也调节完毕,接下来分别测试PN码与CMI码在此调制电流和偏置电流状态下的平均输出光功率。

2、平均输出光功率测试

(8)从光发送模块的LD尾纤的连接器中取出保护塑料套,接入光功率计,此时从光功率计读出的功率就是光端机的LD的输出光功率P。

(9)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位置001——PN码输出档。

读出此时平均输出光功率PPN,填入表4。

(10)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位置010——CMI码输出档,用4.096MHz的CMI码驱动LD驱动器。

读出此时平均输出光功率PCMI,填入表4。

注:

测试完一组Ibias和Imod对应的PPN和PCMI,先不着急改变电流,继续进行消光比的测试。

 

表4

Imod(mA)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Ibias(mA)

1

2

3

4

5

6

7

8

PPN(dBm)

-10.16

-8.98

-8.07

-7.28

-6.68

-6.06

-5.56

-5.08

PCMI(dBm)

-10.24

-9.12

-8.25

-7.48

-6.88

-6.27

-5.74

-5.25

Imod(mA)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Ibias(m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PN(dBm)

-4.61

-4.01

-3.43

-2.95

-2.48

-2.08

-1.72

-1.37

PCMI(dBm)

-4.74

-4.15

-3.57

-3.09

-2.61

-2.21

-1.84

-1.49

3、消光比测试

(11)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111位置——低电平输出档,此时SMA301输出低电平(此时驱动电路输出“0”码),记录光功率计读数P00。

填入表5。

(12)编码模块拨盘开关S301第1位置1,第6、7、8位拨到位置001——PN码输出档,此时光光功率计读数为PPN,将PPN*2就得到P11。

填入表5。

(13)按照式2-1计算小光比EXT。

(14)回到步骤(6),重新设置偏置电流,大小为表5中所示,按步骤进行测量。

表5

Imod(mA)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Ibias(mA)

1

2

3

4

5

6

7

8

P00(dBm)

-45.16

-40.44

-37.98

-36.03

-34.44

-32.69

-30.50

-28.16

P11(dBm)

-20.32

-17.96

-16.14

-14.56

-13.36

-12.12

-11.12

-10.16

EXT

-3.47

-3.53

-3.72

-3.94

-4.11

-4.31

-4.37

-4.43

Imod(mA)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Ibias(m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P00(dBm)

-22.23

-11.93

-8.86

-7.27

-6.04

-5.15

-4.42

-3.77

P11(dBm)

-9.22

-8.02

-6.86

-5.90

-4.96

-4.16

-3.44

-2.74

EXT

-3.82

-1.72

-1.11

-0.91

-0.86

-0.93

-1.09

-1.39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分别用dBm和mW表示所测得的2MPN码发送机平均功率。

2、分别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