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7960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docx

概要设计说明书题库管理系统方案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概要设计说明书又称系统设计说明书,这里所说的系统是指程序系统。

编写该文档的目的在于明确整个系统的需求、对该项目进行总体设计、详细说明对程序系统的设计考虑〔包括:

程序系统的基本处理、流程、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模块划分、功能分配、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程序的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使系统开发人员和产品管理人员明确产品功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开发、测试、验收等各方面的工作。

从该阶段开发正式进入软件的实际开发阶段,本阶段完成系统的大致设计并明确系统的数据结构与软件结构。

在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是把一个软件需求转化为软件表示的过程,这种表示只是描绘出软件的总的概貌。

而它的真正目的是进一步细化软件设计阶段得出的软件总体概貌,把它加工成在程序细节上非常接近于源程序的软件表示。

预期读者:

项目开发人员、编程人员、软件维护人员、技术管理人员、执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专门人员、参与本项目开发进程各阶段验证/确认以及负责最后项目验收人员、合作各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项目组负责人和全体参加人员等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题库管理系统。

b.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中心〕。

任务提出者:

京胜世纪科技

开发者:

职业大学电信学院软件技术2班,小组开发人员:

边继红

用户:

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学教师以及在学学生等

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

职业大学电信学院

1.3定义

1.考试科目:

对应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名称

2.试题类型:

包括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和主观题〔简答、论述〕两大类

3.题目难度:

主观上分为较难、一般、容易三种,,录入试题时由试题创建者确定;

4.难度系数:

是衡量试题难易程度的客观指标,定义为正确率的倒数:

难度系数=100/正确率,初值设为2,以后通过考试结果由系统自动计算。

数值越大,说明错误率高,即难度越大。

5.用户类型:

根据权限分为:

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三种角色

管理员:

是系统超级用户,具有系统所有操作权限

教师:

对试题库具有查询、编辑权限,对试卷具有查询权限。

学生:

只能查询相关试题和试卷信息。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文件,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

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与本文直接相关的国家标准包括:

〔中国标准1996年〕

资料名称

资料编号

■软件生存期过程

GB8566-1995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8567-88

■计算机概要设计编制指南

GB9385-88

■软件工程术语

GB/T11457-1995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

输入:

一般为使用人员键盘输入,部分为外部文件导入输入。

输出:

一般为屏幕输出、打印输出,部分为文件输出。

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

1.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能满足当前使用规模的数据处理要求,当前库大小约200MB~400MB,历史库800MB~1.2GB,归档库大小不限。

2.故障处理要求:

⑴硬件故障:

①客户端硬件故障,不能启动、硬件损坏,最好

有备用机器

②通讯故障,客户端与服务器无法通讯,导致局

部业务暂停,应检查通讯线路及设置,保证网

络通讯畅通

③服务器硬件故障,web服务器站无法启动,应

有备件或备机替换

④数据服务器硬件故障,数据无法访问,应有备

件或备机替换

⑵软件故障:

①客户端应用程序故障,业务处理不正常,应检

查设置或IE等配套设置

②后台服务器故障,部分业务处理不正常,应检

查设置或更换配套程序

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详细说明参见附

录C。

设备:

数据库服务器:

奔腾三,存128MB以上,硬盘9G,100M网卡

应用服务器:

奔腾三,存128MB以上,硬盘4G,100M网卡

网络配置:

100M/10M客户端,P-3600以上,存128MB以上,硬盘1G,100M/10M网卡

支持软件:

服务器操作平台:

windows2000/LINUX/UNIX/windouwsNT

Web服务器:

resin2.5/Apache

客户端:

IE4.0及以上

网络环境:

Intranet与Internet

支持协议:

TCP/IP、SMTP、POP3、、SSL

数据库:

ORACLE、SQLServer、SYBASE、INFORMIX、DB2

支撑环境:

JDK1.3及以上

接口:

提供明确的业务规和业务流程,给第三方容提供商提供开放的平台,以便提供广泛的合作机会,最终将该系统建设成为一个综合业务平台

控制:

所有的控制利用.NET的多线程技术,实现对共享资源的一致性维护。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基本设计概念图表:

处理流程图表:

2.4结构

题库管理系统结构图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管理员日常管理

教师日常管理

系统为维护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本条用一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

2.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各种表单填制等需要填制的信息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3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3.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软件接口:

服务器程序可使用Configurationmanager提供的对SQLSERVER的接口,进行对数据的备份命令,以做到对数据的保存。

在网络接口方面,使用一种无差错的传输协议,采用滑动窗口方式对数据进行网络传输及接收。

硬件接口:

再输入的方面,对键盘、鼠标的输入,可用java.io的标准输入/输出,对输入进行处理。

在输出方面,打印机的连接及使用,也可用java.io的标准输入/输出对其进行处理。

在网络传输部分,在网络硬件部分,为了实现高速传输,将使用高速100M以太网络。

3.3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部接口方面,各模块之间采用函数调用、参数传递、返回值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具体参数的结构将在数据结构设计的容中说明。

接口传递的信息将是以数据结构封装了的数据,以参数传递或返回值的形式在各模块间传输。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客户端在有输入时启动接收数据模块,通过各模块之间的调用,读入并对输入进行格式化。

在接收数据模块得到充分的数据时,将调用网络传输模块,将数据通过网络送到服务器,并等待接收服务器返回的信息。

接收到返回信息后随即调用数据输出模块,对信息进行处理,产生相应输出。

服务器程序的接收网络数据模块必须始终处于活动状态。

接收到数据后,调用数据处理/查询模块对数据库进行访问,完成后调用网络发送模块,将信息返回客户机。

4.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

运行控制将严格按照各模块间函数调用关系来实现。

在各事务中心模块中,需对运行控制进行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的运行控制路径。

在网络传播方面,客户端在发送数据后,将等待服务器的确认收到反馈,收到后,在次等待服务器发送回答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确认。

服务器在接到数据后发送确认信号,在对数据处理、访问数据库后,将返回信息送回客户端。

4.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在软体的需求分析中,对运行时间的要求为必须对作出操作有较快的反应。

网络硬件对运行时间有较大的影响,当网络负载量大时,对操作反应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所以将采用高速100M以太网络,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以减少网络传输上的开销。

其次是服务器的性能,这将影响对数据库访问时间及操作时间长短,影响大客户机操作的等待时间,所以必须使用高性能的服务器,建议使用PentiumIII处理器。

硬件对本系统的速度影响将会大于软件的影响。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条件。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用一览表的方式说朗每种可能的出错或故障情况出现时,系统输出信息的形式、含意及处理方法。

可能出错或故障情况

处理方法

由于输入错误信息超出或不符合预定格式的错误,属于处理错误

对于处理错误需在操作成功判断及输入数据验证模块有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判断错误类型,再生成相应的错误提示语句,送到传输模块中

由于系统的预设不能执行的错误,属于设定错误

对于设定错误,应在开始提交信息类别中,依据权限等判断错误类别,在生成相应出错信息语句,输出到输出模块中

由于网络传输超时、服务器响应超时等属于系统错误

对于系统错误,根据resin服务器的响应容,判断错误类别输出

6.2补救措施

说明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a.后备技术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当原始系统数据万一丢失时启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启动的技术,例如周期性地把磁盘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去就是对于磁盘媒体的一种后备技术;

b.降效技术说明准备采用的后备技术,使用另一个效率稍低的系统或方法来求得所需结果的某些部分,例如一个自动系统的降效技术可以是手工操作和数据的人工记录;

c.恢复及再启动技术说明将使用的恢复再启动技术,使软件从故障点恢复执行或使软件从头开始重新运行的方法。

6.3系统维护设计

说明为了系统维护的方便而在程序部设计中作出的安排,包括在程序中专门安排用于系统的检查与维护的检测点和专用模块。

各个程序之间的对应关系,可采用如下的矩阵图的形式;

维护方面主要为对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数据进行维护。

可使用SQLSERVER的数据库维护功能机制。

例如,定期为数据库进行Backup,维护管理数据库死锁问题和维护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