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79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docx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庆云县尚堂东宗小学王琳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对学生经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众多语文教师悉心钻研的课题。

本文就这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关键词]教书育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思想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曾指出“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

教育后一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

”由此看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他的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像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这个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兼顾到德育,并努力使其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吃透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前提条件

入选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典文章,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思想和哲理。

为了达到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教材总是系统地选择一些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是非善恶正义感的教育、献身精神的教育、勤奋求学教育等容,就每篇课文来说,都有其侧重点,而且思想教育的容也已经融入在课文的主题中,不能孤立地把它列出来,从这个角度讲,语文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容又是零碎的,不系统的。

由于语文教材的这个特点的存在,给语文学科实施德育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教材,宏观掌握全套教材,有意地去发现各册中各篇课文的德育容,并制定学期德育计划。

但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上,则要求尽其自然,贯彻德育教育应不存在斧凿痕迹。

同时,教师也要把握好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渗透思想教育的容,如导课时渗透,了解背景时渗透,辨词析句时渗透,把握情节时渗透,分析人物时渗透或探讨主题时渗透等等,环节很多,手法因人而异。

总的来说,教师只有深入教材,领悟其中的真谛,才能以正确而生动的语言诉诸于学生,才能在讲坛上挥洒自如,真真正正做到“寓情于教”。

试想,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连教材都不熟悉,不去深入领悟课文中的容和情感,只注重对学生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那么,这决不是语文课,而只能是语言文字课,所以,深入教材,宏观掌握语文教材的德育容,挖掘其中所包含的价值,这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前提条件。

二、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的涵,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强烈的利用德育因素的意识

面对培养新世纪人才这一历史重任,老师们必须要有强烈的革命使命感。

把培养具有高度思想觉悟,又有丰富科学知识,较强适应能力的新人视为祖国和人民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牢牢记住,自觉地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上。

这样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进行德育,克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的随意性。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只是将全部心思花费在讲授知识上,把激情澎湃、优美生动的课文讲得枯燥乏味,没有利用德育因素进行德育的意识。

这样就造成了脱离语言教学,支离破碎地肢解课文,来进行空洞说教。

使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产生严重错位,失去了其原本形象感人的魅力,并引起学生的反感。

如:

有一位教师在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一课的时候,先列出一大堆生字词让学生去注音、查字、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然后给文章分段,写段落大意。

而没有去分析文中最能表现董存瑞革命精神的字、词、句、段。

最后快结束课的时候才很笼统地直接提出本文表现了董存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树立进行德育的意识。

他的德育随意性造成了文章的架空分析,使原本充满激情、感染力的文章变得苍白无力,失去了原本的教育性。

(二)、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容的聚焦点。

因此,抓住题眼,揭示课题的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

例如在教《难忘的一课》,我抓住课题“难忘”二字,问:

为什么称这节课是“难忘”的一课呢?

同学们经过自己阅读课文,认识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五十多年,一直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着,他们对人民实行奴化教育,不准人民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孩子们开始学习用祖国的语言来朗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所以,这节语文课对长期遭受统治和奴役的人民及其孩子来说,确实是“难忘”的;而对亲身感受这一节蕴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的语文课的船员来说,也是终生“难忘”的。

揭示题眼“难忘”的涵,使学生认识了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奋发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准确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德育因素并不是很明显易见的。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细心阅读、精心思考,挖掘出蕴藏在课文深处的德育因素。

如《避雨》一课中,对那位女气象员教参上只讲她是一位认真钻研气象的气象员。

但是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认真地阅读就会发现,从文中的许多细节描写中都可以看出女气象员对这场宝贵的春雨饱含着很深的感情。

这就可以看出她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关心家乡农业生产的姑娘。

经过自己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我们在讲这一课的细节描写时就可以适当地融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教育了。

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就要多下工夫进行研究。

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语文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在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体会到,小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能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清晰、和谐的情感氛围中,以情入理,情理交融。

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情感。

创建优良班风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尚堂镇东宗中心小学娜

班主任工作繁琐而复杂,忙碌而艰巨,是一个永远值得探索的课题。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学会观察一切、了解一切、掌握一切,对班级里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居住环境、兴趣爱好、个人特征等都应了如指掌。

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的精神,班级里不和谐的因素便悄然萌生,对小学生来讲,班集体的概念是陌生又好奇的,如何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班风呢?

我这样引导:

一天班会课上,我问学生:

“同学们,你们现在大部分时间在哪里度过呢?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家里与学校。

”于是我因势引导:

“那么,你希望的家是什么样子呢?

”这时,同学们说家里应该清洁干净、时刻被亲情所包围、被关心爱护陪伴左右等。

接下来我又说:

“你希望你的班级怎样呢?

”“为达到你的愿望你会为班级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各抒己见,纷纷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整堂课气氛活跃,令人振奋。

通过这堂课,教室里的垃圾纷纷被学生装进自备袋,教室变干净了,桌椅摆整齐了,互助友爱的事情增多了,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二、发挥班干部作用,转化“偏常生”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要在开学初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物色那些大胆,有能力的人做班班干部.如果班干部得力,就等于半个班主任了;如果班干部不得力,班主任不管怎么努力,效果往往也只会是事倍功半。

“偏常生”中一些人虽然成绩不好,但这些人在班上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些事情往往一经这些人的带动,其他人就会跟着起哄,弄得班不成班.因此,对这类学生引导得当,就会成为班主任的助手;如果没有引导好,往往就会成为腐肉中的“脓头”。

对这些有“组织”能力的偏常生可安排做小组长,值日生之类的职务,使得他们在做事情时能够以“班干部”自居,约束自已的行为.对于“偏常生”中的那些喜好故意捣乱班级的学生,我常常以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多找他们谈话,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采用“将心比心”的方法。

“师爱”这方面在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同感:

当你拿出一颗赤子之心去感化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你的爱心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体会到的。

三、选好“领头雁”,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是班主任的耳朵、眼睛和双手,是一个班级的顶梁柱,是沟通班主任和同学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由此可见,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班干部选举产生后,就要召开班干部会议,明确告诉他们,要有爱心,要有为班级无私服务的精神,并把班级荣誉始终放在第一位,要以身作则,起示带头作用。

总之,一个班主任在工作当中,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用心去感悟学生,用爱去呵护学生,营造浓厚的师生相融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创建良好的班风。

班主任如何建设心理健康的班集体

庆云县尚堂镇大靳小学振芳

【摘要】:

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又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还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其作用在班级建设中是不可替代的。

班主任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建设心理健康的班级体,一完善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二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建设一个健康班级的主线。

【关键词】:

完善健康心理活动

班主任既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又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还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其作用在班级建设中是不可替代的。

班主任应从以下两方面努力建设心理健康的班级体,一完善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二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充分了解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建设一个健康班级的主线。

1、班主任要完善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教育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著名教育家都十分注重教师的形象给学生带来的重大影响。

宋代欧阳修曾说过: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这里说的志,是指教师本人的高尚品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本人如果有高尚的品格,而又能给学生以最佳引导,学生就能学到并继承教师的优秀品德。

作为班主任,因为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更多,其形象也就更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学生在他的身上获取的印象就更多了。

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整天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无邪、模仿力极强的少年儿童,班主任的举手投足几乎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因此,小学班主任在学生面前的言行举止显得尤为重要。

既然班主任的形象对学生有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班主任的自身修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人才的培养中,古人不仅注重“修身”的重要性,还往往把“修身”摆在重要的位置。

唐代九龄就认为:

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身也者,万事之所由立,百业之所由举)。

教育事业发展到今天,中外教育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

在人的各种素质中,心理素质应摆在首位。

一个心理素质优秀的班主任,他应该具有高尚的品格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顽强不屈、积极乐观的态度。

班主任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从各个方面加强自我修养,把自己磨练成为具备顽强精神和斗志的人,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都能面对现实,乐观对待。

须知,这也是老师教的每一个学生,今后都应具备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宠辱不惊,永立不败之地。

作为言传身教的班主任,如果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在工作中一旦碰到失败和挫折,就畏难退缩,甚至哭哭啼啼,那么,你面对的学生还能从你的身上获取到什么优秀的东西呢?

在我们的周围,曾看见过一些这样的例子:

在和班级顽皮学生的对峙中,一些女班主任汗流满面,束手无策;一些男班主任则暴跳如雷,企图以武力征服顽皮学生。

可想而知,这两者的最终结局都是失败的,为什么?

是因为这些班主任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没有寻找到一套教育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当然,一个合格、称职的班主任,除了具有坚韧、正直、热情、乐观的心理素质外,保持健康的体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也是建设一个心理健康的班集体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在小学,组织少年儿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建设健康班集体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如果除了仅能传授课本知识而无其它长处,是很难把一个班级办得生动活泼的。

试想,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天使如果长期处在一个冷峻的,如神父式的或巫婆式的班主任的管束下,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

如果我们的班主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又对琴棋书画,都有颇深的爱好或造诣,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去,那我们的孩子们将会多么的欢乐、多么的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今后的劳动者更具健康的心理素质。

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让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从而获得健康的心理素质,长大后才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社会?

十余年来,我每接一个班时,总是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建设一个健康班级的主线。

由于经常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无论在课堂、在操场、在田野、在山林都会爆发出一阵阵、一串串欢快的笑声。

这些活动,这些笑声,使孩子们感到生活、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孩子们的笑声也驱散了我工作的疲劳,使我感到无限的欣慰。

春暖花开,溪水潺潺,彩蝶翩跹,鱼翔浅底。

多好的活动季节啊,我高兴地带领孩子们到野外去。

于是,花丛中、小溪旁响起了孩子们的脚步声和欢笑声。

彩蝶捕回来了,鱼儿捉回来了。

同学们精心制作,把蝴蝶做成标本,放在玻璃框里,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大家找来一个个透明的宽口瓶,用清水将捉来的鱼儿养起来。

那色彩绚丽的蝴蝶标本和生意盎然的鱼儿不仅点缀了明亮的教室,还把孩子们带进了令人神往的动物世界,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这是放风筝的最好时机。

我组织孩子们到校外放风筝。

孩子们的兴趣可浓了,他们扯着自己做的风筝,奔跑着、追逐着,放得高的也笑,放得低的也笑,大家笑得多欢啊!

有一个学生在作文《放风筝》里这样写着:

越飞越高的风筝啊,你象征着我们如花似锦的年华,你象征着我们美好灿烂的未来,飞吧,风筝,飞吧,风筝……

课堂上,我也千方百计制造一个个让孩子们获得健康心理,顽强素质的机会。

我经常结合课文容,给孩子们讲《铁杵成针》、《凿壁借光》、《闻鸡起舞》、《岳母刺字》一类的成语和故事,使学生在获得了知识,懂得了做人道理的同时,也增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操场上,几乎每一节活动课,我都给孩子们安排一项能锻炼身体,增强意志的活动,比如“大海捕鱼”、“埋雷排雷”、“单脚赛跑”等等,令孩子们兴致勃勃。

每到逢年过节,我就引导孩子们剪贴一个个精致的小灯笼,一朵朵鲜艳的小红花,制作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把教室装饰得五彩缤纷、焕然一新,还让孩子们在洋溢着节日气氛的教室里表演各种自编的文艺节目,举行有趣的游园活动,即让孩子们充分享受节日的欢乐,又培养了他们动手的能力。

为了使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我经常变换新的活动容。

我想方设法了解孩子们的心世界,问他们最喜欢开展什么活动。

只要是有益的,我都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并让他们在活动中自编自导,增添欢乐、增长知识,得到锻炼。

了解了孩子们,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心理健康的班集体就不远了.

浅谈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庆云县尚堂镇尚堂中学王伟伟

加强德育,是新世纪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只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工作,作为数学教师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而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冶,受到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

那么,如何多方位地渗透德育,树立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新观念呢?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    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素材、美育因素、哲学思想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数学知识的传授,智谋地渗透德育容,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挥教材的思想性。

1、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标》指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得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问就在我们身边。

这样,既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它;数学就在生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

从而在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教师先把数数活动引向学生身边,让学生数数身边的实物:

你有几个铅笔盒?

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

几位男同学?

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

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上边贴了几个字?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接着,有意识地把“数数”活动引向校园里、引向校外。

如请小朋友课后“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数一数路上看到的”或“家里的一些事物”,并让小朋友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学和老师,告诉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学就在眼前。

  

这节课,由于把“身边的数学”予以充分的发掘和融合,有机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从而在“数数”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

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2、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思想教育

在九年义务教材中的一些插图,不仅具有形象、直观讲解知识的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其在的教育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又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从小养成爱科学、爱劳动、热爱和平,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例如:

“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人民币图案,纸币的正面有不同民族人物头像,一百元币有伟人头像,它象征着各民族人民大团结,所有人民币的正面有国徽图案,它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

因此,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要在它上面乱写乱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渗透劳动技能教育

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结合教育,让学生亲自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

如摆一摆,拼一拼,折一折,量一量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指导学生实地测量,分别量出教室面积、课桌面积、学校操场面积等,使学生不仅牢固地建立了面积单位的概念,而且学会了如何测量平面的面积,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

又如:

在教学“元、角、分”时,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使用人民币和会自己购物,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二、宣传祖国的光辉文化和辉煌成就

数学教材中许多容渗透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光辉文化和科学成就。

在古代,我国教学许多方面具世界前列,教学时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的智慧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利用教学容教育学生,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

“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л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

”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了圆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容时,我根据教学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

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

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多年的教育中,本人深刻地感到:

现在学生很娇气,脆弱,怕吃苦,依赖心理严重,一点委屈和挫折也受不了,这怎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参与将来工作的竞争呢?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在教学中,要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把训练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渗透在数学教学之中。

例如:

在教学中针对部分学生因数学基础差,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造成厌学情绪和自卑感,我将一些习题编成竞赛题,以好带差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积极参与,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发求知欲。

讲解一些名人的故事,如数学家华罗庚读书时也曾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后来是如何通过努力成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

四、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 

有人把童心比喻成一支牧歌,深情、清纯、温馨;也有人说童心世界犹如一泓清泉,纯静、透明、晶莹。

这两种比喻都充分说明了童心美与纯朴的本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极其巨大。

“身教胜于言教”,这些朴实无华的箴言更直接地指出了榜样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  

行知说:

“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

”古人也说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可以说,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无时无刻都在感染学生。

学生思想的转变、品德的培养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当学生从你的眼光中读出热情和关爱时,他将学会爱和奉献;当学生从你的话语中读出激励和鼓舞时,他将会树立信心;当学生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宽容和尊重时,他将学会善待他人.教育教学实践说明,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必须以敬业爱生的姿态,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并尊重每个学生,对待学生和蔼可亲,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及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感染每一位学生,在孩子的心中竖起一座鲜明的丰碑!

  

总之,善于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溶为一体,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教育作用,有效地使德育走出空泛的口头说教的尴尬境地,从而很好地促进学科知识的学习,为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催化剂”、“助动车”的良好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