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81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9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项目概况1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

1.2项目简介2

2报告编制依据5

3项目区概况7

3.1自然条件7

3.2自然资源11

3.3社会经济条件13

3.4土地利用现状13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4

4项目分析16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6

4.2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17

4.3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1

4.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24

4.5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8

4.6公众参与分析29

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30

5.1规划原则30

5.2规划依据31

5.3规划方案比选33

5.4推荐方案总体布局说明34

5.5建设内容和标准37

6投资估算43

6.1投资估算依据43

6.2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比例43

6.3投资进度计划47

6.4资金筹措48

7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49

7.1土地权属现状49

7.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49

8项目组织实施管理50

8.1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50

8.2工程建设管理50

8.3工程实施进度52

8.4实施过程控制措施52

8.5项目建设后运行管护方案54

9效益分析55

9.1社会效益55

9.2生态效益55

9.3经济效益55

10结论与建议59

10.1可行性研究结论59

10.2问题与建议60

11.附表、附件、附图61

11.1附表61

11.2附件62

11.3影像资料63

11.4附图65

1项目概况

1.1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根据《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精神,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作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意见》(中发【2005】1号)精神,立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协调统一,坚持资金和资源配置向基本农田保护区倾斜,使土地开发整理进一步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根据国家土地整理项目总体要求,重点支持符合以下条件的土地整理项目:

(一)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不充分,整理后新增耕地量较大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二)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项目建成后新增生产能力幅度较大的土地整理项目;(三)水资源总量不足地区的节水效果好、农田灌溉保证率高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

东与陕西省的富县相接,北与华池县、陕西省的志丹县为邻,西连庆城县,南与宁县接壤。

位于东经107°51′--108°42′、北纬35°38′--36°37′之间,总土地面积2943.2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47万公顷,垦耕指数11.8%;林地16.77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7%;草地面积7.5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5.5%;其它用地面积1.68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7%;人均耕地2.3亩。

项目区位于+++板桥乡,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

项目区内的农用地比例较高,以旱地为主,塬面为较平整的旱地平田,田坎系数为8.6%,塬边地以零散的、不规整的梯田为主,建设标准不高,田坎系数为17.4%,项目区内还有部分园地、林地以及居民点用地。

整体来说项目区土地整理潜力较大,耕地质量有待提高。

通过土地整理,配套灌溉设施,既能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又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因此,项目属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土地利用不充分、整理后新增耕地量较大、节水效果好、农田灌溉保证率高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

“+++庆阳市+++板桥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为845.32公顷,实施后新增耕地62.8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7.4%;项目完成后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灌溉保证率,使作物产量提高20%以上,符合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要求。

1.2项目简介

1.2.1项目类型

项目申报为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重点项目。

本项目是++++++申报的第一个国家投资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庆阳市及+++对此非常重视,希望通过本项目能推进+++基本农田整理的整体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本项目以开采地下水和低压管道输配水系统作为主要灌溉方式,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措施。

如果本项目能够立项,将为+++及庆阳市基本农田整理积累经验,起到示范作用,并推动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深入进行。

1.2.2项目性质

本项目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

1.2.3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板桥乡,分A、B两片,A片区建设规模683.38公顷,涉及板桥乡的板桥村、曹家塬村、锦坪村。

介于东径107°57'25"至108°00'00",北纬35°37'30"至35°53'45"之间。

东接瑶子头、阳洼行政村,南接板桥李家庄,西接锦坪行政村孟家桥、下庄村,北临庆城县。

B片区建设规模161.94公顷,涉及板桥乡阳洼村,介于东径108°00'05"至108°02'45",北纬35°57'30"至35°55'00"之间。

东接刘家塬行政村,南接柳沟、瑶子头行政村,西接曹家塬行政村,北临庆城县。

1.2.4项目规模

项目建设规模845.32公顷,实施后新增耕地62.88公顷,新增耕地率为7.4%。

项目估算总投资2413.71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86万元/公顷(1903.6元/亩)。

1.2.5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拟自实施之日起三年内完成。

1.2.6项目任务目标

该项目工程主要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达到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区总面积845.32公顷,项目完成后耕地总面积达到785.94公顷,占总面积的93%,其中新增耕地62.88公顷,占总面积的7.4%,使项目区土地利用率达到100%,绿色植被覆盖率达到93.4%。

项目完成后,分布在项目区塬面的耕地整理为标准条田,耕地全部配套灌溉设施,达到旱涝保收的标准。

分布在项目区塬边沟坡旱地全部整理为机耕水平梯田,提高耕地的保土、保墒、保肥能力。

项目规划后管灌耕地面积567.78公顷,铺设干管14.5公里,铺设支管81公里,打120米机井17眼,配套水泵17台,架设10KV高压输电线路7.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850米,配套变压器17台,修建井房17座。

修建阀门井281座,泄水井420座。

出水拴4051个。

项目区内新修建生产路37.1公里,田间道两侧植树19955株。

 

2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2)《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1011—1013—2000;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

(6)《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1】64号);

(7)《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的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

(8)《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

(9)《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

(10)《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3】363号);

(11)《关于改进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入库管理的通知》(国土资源部【2004】115号);

(12)《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9号);

(13)《2005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指南》;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

(15)《+++土壤志》;

(16)《+++土地资源详查报告》(1994年8月);

(17)《合水农业气候区划报告》;

(1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2004年土地变更调查报告》;

(20)《+++基本农田整理规划(2001—2010年)》(2002年11月)。

3项目区概况

3.1自然条件

3.1.1地理位置

项目涉及行政区域+++,位于+++庆阳市东部,属黄土高原沟壑区,东经107°51′--108°42′、北纬35°38′--36°37′之间,东邻陕西富县,北靠华池县,西连庆城县,南接宁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全县东西宽约80公里,南北长130公里,总土地面积2943.25平方公里。

A片项目区介于东径107°57'25"—108°00'00",北纬35°37'30"—35°53'45"之间,涉及板桥乡的板桥、曹家塬、锦坪三个行政村,东接瑶子头、阳洼行政村,南接板桥李家庄,西接锦坪行政村孟家桥、下庄村,北临庆城县。

B片项目区介于东径108°00'05"—108°02'45",北纬35°57'30"—35°55'00"之间,涉及板桥乡阳洼行政村,东接刘家庄行政村,南接柳沟、瑶子头行政村,西接曹家塬行政村,北临庆城县。

3.1.2地形地貌

在黄土高原地貌分区中,+++属陕北高原的一部分,大部分面积为黄土覆盖,少数地区石质底部裸露,黄土质地疏松,粒径较粗,胶结力小,易为水流侵蚀成深沟陡壁。

+++黄土地貌虽然也出现深沟细峡及黄土质的陡崖峭壁,但沟壑之间仍残存着面积较大的黄土塬面与长梁。

全地貌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1)山地丘陵:

位于+++的东北部,以子午岭为中心向两侧发展,面积1926.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4.7%,丘陵地区沟谷纵横交错,由于植被好,坡度较为平缓,沟底多呈“U”形,海拨高度在1100米至1682米之间。

(2)高原沟壑:

位于县境的西南部,面积为99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3.4%,塬面积较为平缓,土壤侵蚀仍以沟蚀为主,沟坡陡立,沟底多为“V”形,海拨高度在1100至1400米之间,自然植被覆盖率较低,塬面被切割的大小不等到。

(3)河谷川台:

在残塬丘陵区和高原沟壑区内,分布着四河七川,均系泾、洛二河的支流,四河为马莲河、城关川河、固城川河、葫芦河;七川是瓦岗川、城关川、苗村川、烟景川、曹家寺川、郭家川、平定川。

这些河、川的谷底开阔平坦,两侧川、台地较多,海拨高度在979-1100米之间,面积约有5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河川的两侧多形成有三级阶地,是+++的主要产粮区。

项目区属山地丘陵区,以塬、坡地为主要类型,塬面呈鱼脊状,沟坡以1-3度向两侧倾斜,土壤以黄绵土为主,海拨在1050—1650米之间,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

3.1.3水文地质

(1)地表水

区域分布:

降水量分布受地形、地貌影响较大,在+++境内总的降水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多年年均降水600毫米,太白固城及段家集、肖咀等乡的东部,年降水量570—600毫米之间,是+++较温润地区;杨坪、城关、柳沟、板桥及蒿咀铺等乡的西北部,多年年均降水600毫米,其它地区平均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

(2)地下水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川原交错,地下水受其影响分布紊乱,赋存不一,按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下白垩系松散层潜水及承压水。

在板桥、太莪、固城一线以东90%以上的黄土梁峁区内水位埋藏复杂,河谷密度大,储水条件差,含水零星,水量微弱,无集中开采条件,仅可解决当地的人畜用水。

而项目区位于板桥乡以北的塬区,含水层在120—180米之间,储水量较为丰富,单井出水量达120-160M3/小时。

单井保灌面积在300亩以上。

项目区地下水矿化度均小于0.5克/升,是良好的生活用水和灌溉用水。

3.1.4气候

项目区地处中纬度地带,距海遥远,因受季风影响,冬半年多西北风,夏半年多东南风,冬冷且漫长,夏热而短促,大陆性温带气候特征明显。

(1)光照:

年均太阳辐射量为128.2—131.5千卡/cm2;最多达140.6千卡/cm2(1997年),日照时数年平均在2376.2—2491.8小时之间,日照充足,光能富裕。

(2)气温:

年平均气温7.4—9.6℃,气温日较差10.3—16.3℃,极度端最低温度—27.7℃,最深冻土层89cm。

(3)降水:

年均降雨量560.9—589.4mm,降水变率较大,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占年降水量的58.7—60%。

四至十月在作物活跃生长季降水占全年的90%以上,对作物的生长有利。

但降水集中,易形成暴雨,造成水土流失。

(4)蒸发量:

年蒸发量为1400—1600mm,是降水量的2倍多,干燥度K值为0.916—1.035。

(6)无霜期:

年均初霜日在十月初,终霜日在四月底或五月初,无霜期151—160天,80%保证率期为143天。

最大冻土深度80厘米。

3.1.5植被

项目区耕地主要是人工植被,以粮食作物和农田防护林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和一些谷类作物,防护林树种主要是刺槐。

项目区内的天然植被主要有蒿、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爬地龙等。

3.1.6土壤

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资料,+++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垆土类,黄绵土类,红土类,潮土类,灰褐土类,水稻土类,淤土等七个土类二十种。

土类分布情况是:

林区为灰褐土;塬面主要为黑垆土、黄绵土;山地和川道多为黄绵土;其次河流沿岸分布有淤土;子午岭林区河谷地带有小面积的水稻土。

黑垆土类:

熟化层深厚,质地均匀。

它是在温带森林和干草原生物气候条件下,长期发育而成。

又经人类长期耕种,上层较疏松,下层较粘重,蓄水保墒能力强,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较高。

黄绵土类:

熟化层较薄,它是在黄土母质上经过耕种发育起来的一种不完全的土壤。

土质疏松,土色棕黄,由于长期的流水侵蚀,无明显的剖面发育,层次不明显。

该土壤不砂不粘,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较低。

据八十年代对不同土类,不同肥力的农耕地、林草地等六十一个土壤样品化验结果,+++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4%—1.4%之间。

子午岭林区的太白、蒿咀铺、太莪乡的林草地有机质含量较高,达到1—2%。

根据土壤养分判断指标,小麦平均亩产达到200—400斤,速效氮须大于40PPM,磷大于15PPM,钾大于40PPM。

按此标准,+++土壤养分总体上是氮少、磷缺、钾丰富,有机质贫乏,项目区土壤主要为黄绵土,肥力水平较低.按国家土壤肥力分级属五级或六级。

项目区主要土壤养分分析表

土类

有机质

全氮

%

全磷

%

水解氮PPM

速效磷PPM

速效钾PPM

PH值

黄绵土

0.734

0.049

0.144

39.82

8.46

153.9

8.52

3.1.7自然灾害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频繁,项目区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主要干旱、霜冻、冰雹、暴雨、低温连阴雨等五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损失。

据气象资料记载,+++解放以来,遭旱灾十五年,霜冻二十二年,雹灾十七年,水灾十五年。

3.2自然资源

3.2.1光热资源

项目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数2707.7小时,农作物生长期4~9月为1575.7小时,占全年日照数的58%,太阳总辐射量为146.73千卡/平方厘米。

年平均气温7.6℃,无霜期151天,不小于10℃的积温2979℃。

3.2.2水资源

+++河川径流量主要由降水补给,同时受地形、土壤、植被等因素影响,分布不均,总的趋势由东向西递减。

全县多年平均径流深在20毫米左右,每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产生径流量1.5-2万立米;西部的高原沟壑和残塬丘陵区径流深在20-30毫米,每平方公里产生径流量2-3万立米。

径流量年内分配随着降水量变化而变化。

根据多年平均资料分析,在1—6月份中,3—5月份产生的径流量较多,要占全年径流总量的22%,为雪融所形成的春汛径流量,6月份径流量偏小,使春汛后的低潮,7月份随雨季的到来径流量猛增,相当于6月份的5倍,7月份后的各月径流量则较均匀地逐月下降至次年的元月。

全年的径流量多集中在7—9月,其量占总量的46%,虽然量多但目前利用率较低。

项目区处于城关川河和马莲河流域的交汇处,但项目区所处地势较高,从河道提水灌溉投资较大,且城关川河常年径流量极不稳定,所以项目区不能提水灌溉。

本次规划考虑项目区在充分利用天然降雨的基础上,利用机井适度开采地下水对项目区农作物进行补充灌溉。

3.2.3生物资源

项目区内气候温和,境内生物种类较多,分布较广,农作物品种主要有小麦、玉米、油菜、豆类、薯类、蔬菜等;药材有甘草、柴胡等。

3.3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2004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全县共辖3镇9乡,80个行政村,4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2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8.7万人,非农业人口3.5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471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

板桥乡总土地面积133.2平方公里,折13316.25公顷。

全乡共辖板桥、西庄、马洼、司家峁、田窑、锦坪、曹家塬、沟圈、刘家庄、阳洼、瑶子头、柳沟十二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总人口19669人。

其中农业人口19216人,非农业人口453人。

人均耕地2.6亩。

2004年农业总产值33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44元。

3.4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分A、B两个片区,总建设规模为845.32公顷。

A片区建设规模683.38公顷,其中沟坡区整理面积为160.92公顷,塬区整理面积522.46公顷。

A片现有旱耕地586.39公顷,园地10.3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85公顷,道路用地8.92公顷,田坎占地72.9公顷。

B片区建设规模161.94公顷,其中沟坡区整理面积为60.43公顷,塬区整理面积101.51公顷,B片旱地136.67公顷,园地4.21公顷,道路用地1.82公顷,田坎占地19.24公顷。

项目区用地现状情况见下表:

 

+++板桥乡A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公顷)

比例(%)

农用地

耕地

旱地

586.39

85.8

园地

果园

10.32

1.51

林地

未成林地

4.85

0.71

其它农用地

田坎

72.9

10.67

道路

8.92 

1.31

合计

 

 

683.38

100

+++板桥乡B片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表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公顷)

比例(%)

农用地

耕地

旱地

136.67

84.4

园地

果园

4.21

2.6

其它农用地

田坎

19.24

11.88

道路

1.82 

1.12

合计

 

161.94

100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三级地类

面积(公顷)

比例(%)

农用地

耕地

旱地

723.06

85.54

园地

果园

14.53

1.72

林地

未成林地

4.85

0.57

其它农用地

田坎

92.14

10.9

道路

10.74

1.27

合计

 

 

845.32

100

+++板桥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总表

3.5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3.5.1排灌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项目区现有二眼机井和两座水塔供养人畜饮水,项目区内耕地无配套农田水利设施。

3.5.2交通状况

项目区有县乡级板桥公路贯通,项目建成后田间道和居民点、周围乡村相连,交通运输方便快捷。

3.5.3林网建设状况

项目区内沟壑、坡边、道路两旁有人工营造的林带、林网,已有较好的生态建设基础。

3.5.4电力设施状况

板桥乡建有35KV变电站一座,已全部实施农村电路改造工程,农村配电设施健全,生产和生活用电方便。

10KV高压输电线网路纵横贯穿项目区所涉及的4个行政村,能够满足项目区供电要求。

4项目分析

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

4.1.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保持全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保护基本农田作为主要规划目标,把加大土地整理力度作为增加耕地面积的主要措施。

庆阳市是甘肃较好的旱作农业区,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尤其是基本农田整理的力度,采取田、水、路、林综合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于保持陇东粮仓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板桥乡社会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土地生产潜力比较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把项目区所在的区域规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搞好基本农田整理,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和等级,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

4.1.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

为了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庆阳市编制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该规划把+++庆阳市+++板桥乡一带确定为土地整理重点区域,并把板桥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作为近期实施的重点项目列入规划,计划在近期实施。

“+++庆阳市+++板桥乡基本农田整理项目”位于土地整理规划所确定的项目区内。

该项目符合《+++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4.1.3其他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国家鼓励土地整理,县、乡人民政府应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以上规定。

项目规划遵循了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原则,可促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土地资源,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的。

因此,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要求。

4.2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4.2.1评价体系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农业耕作制度,本次评价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年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的分类体系,采用定性与定量(“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办法。

由于项目区土壤类型、土壤特性空间变化不大,因此评价单元根据土壤性状分析采用样点所代表控制的区域进行划分,将项目区划分为2个评价单元,设项目区塬区部分土地为第1评价单元,该单元面积为623.97hm2;设项目区沟坡区部分土地为第2评价单元,该单元面积为221.35hm2。

4.2.2评价因子选择与权重确定

⑴评价因子选择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业工程手册2:

土地利用工程》、《+++土壤普查报告》等资料,结合项目区实际状况和土地利用方向,在征询当地土地、农业、水利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基础上,选择如下因子作为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

地形坡度、水源保证、土层厚度、土壤ph值、土壤质地、土壤养分、积温(≥10℃)、对外交通条件。

⑵权重确定

权重确定是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次评价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和作物耕作制度,在征询当地农业、水利、土地等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采取专家咨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

土地适宜性评价因子权重值

参评因子

地形坡度

水源保证

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土壤ph值

土壤养分

积温(≥10℃)

对外交通条件

权重赋值

0.15

0.22

0.13

0.10

0.10

0.10

0.12

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