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81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docx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复赛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共3大题,25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试卷分为试题卷(共7页)和答题卷(共4页)。

请在答题卷上写上考生姓名、学校、所在地。

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

H—1,C—12,O—16,Li—6.9,K—39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将选出的答案选项字母填在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

第1题~第3题1997年5~6月间,在地中海沿岸布兰斯角的沙滩上发现了百余只濒绝的地中海海豹的尸体,这种海豹非常稀少,全世只剩不到500头,这样一次大量的死亡,震惊了全世界。

科学家们研究他们的死因,公布了两个结果:

英国科学家认为海豹死于麻疹病毒的感染,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则认为海豹死于藻毒素,藻毒素是涡鞭藻类产生的[摘自《自然》Nature,393,1998]。

1.西班牙的科学家要宣布上述结论前,必须获得确切的证据。

他们可能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A)可能用解剖海豹的方法做出判断的

(B)可能用海豹肉喂养小白鼠,观察是否中毒的方法来验证的

(C)可能对海豹的组织进行化验,发现了藻毒素

(D)可能采取附近海域海水进行检验,发现了大量的涡鞭藻

2.如果海豹是因中了藻毒而亡的,海豹是食肉动物,那么藻毒进入海豹体内是通过食用

(A)海水(B)涡鞭藻(C)浮游生物(D)鱼类

3.若要保护这种海豹,比较好的方法是

(A)为海豹另觅新栖息地,远离病源(B)对该海域进行消毒,除去病源

(C)沿海岸进行消毒,清除污染(D)人工饲喂,食物消毒

4.6000多年前,半坡氏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使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挖窑建屋(B)磨制石器(C)用麻织布(D)烧制陶器

5.如图所示,两面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和PQ互成直角,一只没有标数字的钟指示为9点整,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钟指示的时间可能是

①9点整②3点整③9点30分④6点45分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6.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会给人类造成灾难。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①~⑤项措施中可以采用的是

①禁止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⑤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防止酸雨的形成

抗生素

0.1

0.1

0.1

维生素

0.5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脂质

55

55

55

55

淀粉

66

66

66

66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

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

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A)甲(B)乙(C)丙(D)丁

8.骆驼在沙漠中,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C;晚上最多能将体温降至34°C。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份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

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份量;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份;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发现通过电流表的示数减少0.2安培时,电压表的示数从6伏特变为5伏特,那么该定值电阻所消耗的功率的变化量为

(A)1.2W(B)1.0W(C)2.2W(D)5.0W

10.能源有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以现成形式形成的能源为一级能源。

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为二级能源。

例如氢气是一种高级而无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由水制取。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源为二级能源(B)水为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靠人类开采出来的,故为二级能源

(D)焦炉气(煤干馏的产物)是一级能源

11.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客运效率”来反映交通工具的某项效能,“客运效率”表示每消耗单位能量对应的载客数和运送路程的乘积,即客运效率=人数×路程/消耗能量。

一个人骑电动自行车,在1.5小时内行驶了30千米。

其电动自行车的铭牌如下:

车型:

20时(车轮直径:

508mm)

电池规格:

36V12Ah(蓄电池)

整车质量:

40kg

额定转速:

210r/min(转/分)

外形尺寸:

L1800mm×W650mm×H1100mm

充电时间:

2~8h

电机:

后轮驱动、直流永磁式电机

额定工作电压/电流:

36V/5A

一辆载有4人的普通轿车,车的油耗为10升/100千米,则电动自行车与这辆轿车的客运效率之比约为(汽油的燃烧值为4.6×107焦耳/千克,汽油的密度为0.72×103千克/米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约为30%)

(A)250︰1(B)75︰1(C)8︰1(D)25︰1

第12~第13题紫外线波长在280到320纳米的部分被称做紫外线B。

人类长期暴露在紫外线B下,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危害,引起白内障,还能增加患皮肤癌的概率。

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通常被臭氧层吸收,只有少量照射到地面。

科学家从1970年开始注意到,地球上许多种类两栖类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度减少,甚至灭绝。

而这期间又恰是臭氧空洞形成的时候,因此怀疑某些两栖类动物种群数量减少与臭氧空洞有关。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科学家在某个山区,采集了蝾螈、蛙、蟾蜍等3种当地常见的两栖类动物的卵,分别放在用纱网做成的笼子中,每笼各100颗卵,放置在当地的池瑭中。

笼子分成3组:

甲组的笼子上方,加一层透明的塑料板,可以隔绝紫外线B;乙组没有任何遮盖,卵可以接受完全的阳光照射;丙组则用无法隔绝紫外线B的透明的塑料板盖住。

实验结果如下表。

科学家发现,造成这些卵或胚胎死亡的原因,都是因为受到原本就在池塘中细菌的感染。

12.下列结论中,合理的是

(A)紫外线B将造成蝾螈的灭绝

(B)紫外线B能明显影响上述3种动物卵的发育

(C)水中的细菌是造成上述3种动物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D)紫外线B对上述3种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程度是:

蝾螈>蛙>蟾蜍

13.下列根据实验结果的推论中,合理的是

(A)紫外线B增强了水中细菌的生长

 

卵或胚胎死亡率/%

蝾螈

蟾蜍

甲组

40±5

10±1

12±3

乙组

90±6

40±4

38±3

丙组

88±4

37±5

39±4

(B)本实验无法证实两栖类卵和胚胎的死亡与紫外线B有关

(C)甲组中卵和胚胎的死亡,是缺乏紫外线B照射所造成的

(D)两栖类的卵和胚胎经紫外线B照射后,容易被水中细菌感染死亡

14.在加热的条件下,浓H2SO4与铜可发生如下反应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有人设计了用铜屑制取CuSO4的两种方案:

①CuCuSO4②CuCuOCuSO4

从节约原料和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较好的方案是

(A)①(B)②(C)①和②(D)无法判断

15.t℃时有NaNO3溶液80g,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溶剂,有下列实验数据记录:

第1次第2次第3次

蒸发溶剂10g20g15g

析出晶体4.2g17.6g13.2g

则此温度下,NaNO3的溶解度为

(A)48g(B)88g(C)64g(D)66.7g

二、填空题(本题有4小题,11个空格,每空2分,共22分。

▲中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空格内。

16.如图所示,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在锥形瓶里加入稀盐酸,气球中放入纯碱(Na2CO3)。

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使天平两边平衡,然后轻轻将纯碱倒入稀盐酸中,此反应生成NaCl、CO2和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假设你的天平灵敏度很高,反应后天平▲(填“能”或“不能”)继续保持平衡,其原因是▲。

17.请将下列你认为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短文的空格中。

(A)抗体(B)白细胞(C)B细胞(D)T细胞

(E)记忆性T细胞(F)记忆性B细胞

夏天,打着赤脚在沙滩上散步。

突然你停止前进,因为一个朝上的大头钉刺入脚中。

虽然立刻将钉子拔掉,但隔天早晨刺伤的地方变得红、痛且肿。

数天之后才复原。

整个过程中,你的身体正与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奋战。

因为当钉子刺入皮肤之后,钉子上的细菌随着侵入体内中,此时损伤的组织及细菌会引起血液的凝结成和炎症等一系列变化。

当钉子穿入皮肤之时,身体的防御系统也开始活动。

从破裂毛细血管流出的血液在伤口处滞留、凝结。

血液中的一些细胞开始行动起来,一方面杀菌,一方面产生一些特殊物质,来抵抗细菌的入侵。

此时,▲就像警犬循着足迹一般,向受伤的部位移动,将受损的细胞与细菌一视同仁地吞入。

数天后,特异性免疫反应开始,于是▲的产物也加入对抗细菌的行列。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遭遇此类细菌,初次免疫反应被激发,但需要五或六天的时间它才能产生足够的▲来控制细菌侵袭。

若你曾经击退过同样的细菌,体内会带着战斗的痕迹,也就是已经有特殊的免疫细胞:

▲,当此种细菌再次出现时,它将会遭遇早已布置好的免疫陷阱。

18.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想制作一个能产生持续喷泉的实验装置,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要在瓶内产生高度恒为h的喷泉,那么甲乙两个容器水面的高度差H与喷泉高度h的关系必须满足▲,瓶内液面上的压强p必须▲。

19.如图所示,给你一张边长为20厘米,高5厘米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试用它来模拟斜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例如:

模拟桥梁中的各种形状的引桥。

请至少再说出两个应用的实例。

▲;▲。

三、问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

20.(7分)地球上的动物一般可以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两种。

恒温动物主要是通过新陈代谢作用来调节体温恒定的;变温动物则通过移动身体获得更多的阳光照射或较高的气(水)温来提高身体的温度。

恐龙到底是恒温动物还是变温动物,是科学家经常激烈争论的问题。

科学家甲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恒温动物:

论点一:

今天北极圈内的中生代地层中,常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论点二:

象恒温动物一样,少数恐龙化石也残留有能保温的羽毛结构;

论点三:

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的骨骼中布满了管状空隙,这是血管的痕迹;

论点四:

象恒温的哺乳类动物一样,恐龙化石群中具有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科学家乙提出下列论点支持恐龙是变温动物:

论点五:

从恐龙化石的尺寸判断,一般说恐龙的体型都很庞大;

论点六:

到了冬天,恐龙就会从严寒的区域迁往气候暖和的区域;

论点七:

恐龙具有羽毛,其主要功能是遮住夏天强烈的阳光,而不是防止体温下降;

论点八:

今天的许多爬行类动物,其骨骼也有丰富的血管,但一些小型鸟类和哺乳类动物骨骼血管较少。

论点九:

今天的变温动物群体中的猎物/捕食者比值,与恒温动物是接近的。

(1)科学家乙提出的5个论点中,哪一项是不能与科学家甲所提出论点构成对应关系的?

▲。

(A)论点五(B)论点六(C)论点七(D)论点八

(2)如果科学家乙认为生活在北极圈内的恐龙仍有机会晒到阳光,他的理由是▲。

(A)恐龙随季节迁移

(B)恐龙有冬眠的习惯,所以冬季不需要阳光

(C)随地球板块移动,将恐龙带到低纬度

(D)北极圈内有很多北极熊,可供恐龙作为食物

(3)一般恒温动物群体中,保持着较高的猎物/捕食者比值。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分析,这是为什么?

▲。

(4)在寒冷的北极,发现土生土长的恐龙化石。

根据所学的知识,你如何才能解释这种现象呢?

▲。

21.(5分)宇宙飞船内,宇航员呼出的气体要通过盛有氢氧化锂的过滤网,以除去所含的二氧化碳,如下式所示:

2LiOH(固)+CO2(气)=Li2CO3(固)+H2O(液)

⑴试计算1g氢氧化锂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⑵若用氢氧化钾来代替氢氧化锂,试计算1g氢氧化钾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

⑶利用⑴和⑵所得的结果,试解释为什么宇宙飞船选用氢氧化锂来吸收二氧化碳较用氢氧化钾为佳。

▲。

⑷若每位宇航员每天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是502L,我国明年发射的“神州6号”上将有2名宇航员进行一项为期约7天的太空任务,试计算在宇宙飞船上应携带氢氧化锂的质量(在宇宙飞船内的温度和气压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位1.833g/L)。

▲。

22.(8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甲溶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盐酸(乙溶液);用一个玻璃水槽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一会儿就看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

第22题图

同学们对上述现象看法不一,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

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

第二种:

B烧杯中的浓盐酸挥发出一种气体,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

⑴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

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

▲。

⑵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⑴中你的猜测。

提供的实验用品:

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蒸馏水、石蕊试液、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等。

实验(简述实验内容和方法)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⑶通过实验探索,对这个趣味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23.(10分)在探究“热水瓶的保温性能与盛水多少的关系”的实验中,小明根据生活经验猜测,热水瓶中盛水越少保温性能越差。

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

他们的计划是:

用多个热水瓶(容积2升)同时进行实验,以保证环境温度相同。

同时为了基本保证每个热水瓶的保温性能基本相同,从学校总务处借来10只热水瓶,作了保温性能测试后选取了8只作为实验用。

实验操作:

早上7:

30从学校的锅炉中打满8壶水,测出水的初温;然后,依次从热水瓶中倒出不同量的水,使每一瓶减少0.1升;下午5:

30做好第二次温度测量。

 

实验数据记录:

见下表。

热水瓶编号

1

2

3

4

5

6

7

8

水的体积(升)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初温(oC)

98.0

末温(oC)

84.5

85.5

83.0

81.5

79.0

78.0

76.5

74.0

10小时温差(oC)

13.5

12.5

15

16.5

19.0

20.0

21.5

24.0

1小时平均温差(oC)

1.35

1.25

1.5

1.65

1.9

2.0

2.15

2.4

⑴请根据他们的数据记录,在给出的小格纸中用图象表示瓶内盛水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⑵根据盛图象分析水量与温度变化关系的和探究结论。

⑶如果你也想进行“热水瓶盛水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的探究,请简单阐述你的实验方案。

24.(6分)某学生小组对过量炭粉与氧化铁反应产物中气体的成分进行研究。

⑴假设:

该反应的气体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

⑵设计方案:

将一定量氧化铁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与过量炭粉完全反应,测定参加反应的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

第24题图

⑶查阅资料:

氮气不与碳、氧气发生反应,可用来隔绝氧气。

⑷实验: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①称取3.2g氧化铁与2g炭粉均匀混合,放入质量为48.48g的玻璃管中,按上图装置连接

写出装置中编号仪器的名称:

A▲、B▲。

②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纯净、干燥的氮气

其目的是:

▲。

③夹紧T处弹簧夹,加热一段时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该现象说明:

▲。

④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称得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为52.24g

 

⑸数据处理:

经计算,参加反应的碳元素质量为0.48g,氧元素质量为0.96g……

⑹结论:

根据数据处理结果,得出原假设不成立,理由是▲。

第25题图

25.(12分)如图所示,晒干扬净的麦子在水泥地面上堆成一个高大的圆锥形。

这堆麦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少呢?

如果给你一根足够长的卷尺和竹竿,一只塑料桶,一把量程不超过10千克的杆秤,请对这堆麦子的质量做出估测,并阐述具体的步骤和办法。

 

浙江省第八届初中生自然科学竞赛复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错选、不选均得零分。

小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A

D

B

D

C

B

C

A

D

B

D

B

B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11个空格,每空2分,共22分)

16.Na2CO3+2HCl=2NaCl+CO2↑+H2O;不能;由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气球膨大,体积增大,使空气浮力增大。

17.B;C;A;F

18.H>h;p=gh或p>gh

19.⑴以ab为轴卷起,模拟各种形状的滑梯模型。

⑵将bc边来回弯曲几次,模拟盘山公路。

⑶将ab粘在铅笔上,bc边卷起模拟螺距。

三、问答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

20.(7分)

(1)A(1分);

(2)A(1分);(3)恒温动物需要通过新陈代谢在低温环境中维持体温恒定,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也就需要较多的食物。

(2分);(4)A恐龙是迁徙动物,冬季会迁移到温暖的地方;B恐龙是恒温动物,并不惧怕严寒;C部分恐龙已经进化成恒温动物,能在北极圈内生活;D恐龙时代,地球的温度可能比今天高,北极圈内没有象今天这样寒冷。

(答A或B,得2分;答C或D或其他合理的答案,得3分)

21.(5分)

(1)设1gLiOH所能吸收CO2的质量为x

2LiOH+CO2===Li2CO3+H2O

47.844

1gxx=

0.92g……………………(1分)

⑵设1gKOH所能吸收CO2的质量为y

2KOH+CO2===K2CO3+H2O

11244

1gyy=

0.39g…………………………(1分)

⑶等质量的LiOH吸收CO2比KOH的多,这样可以减轻宇宙飞船的自重。

……(2分)

⑷设宇宙飞船上携带的LiOH的质量为z

z=14003g…………………(1分)

22.(8分)⑴第二种(1分)

 

实验内容、方法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1

用洁净的烧杯取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或将该烧杯单独罩在玻璃水槽里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蒸馏水不变色

实验2

①在滤纸上滴加石蕊,然后放在盛浓盐酸的烧杯上方;

②或打开盛装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

③或闻B烧杯中浓盐酸的气味。

滤纸变红色

出现白雾

能闻到浓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实验3

将氯化氢气体通入含有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

实验4

向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溶液变红

(各1分,共4分;其它设计方案合理的也可酬请给分)

⑶结论:

①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②蒸馏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③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各1分,共3分)

23.(10分)

⑴(3分)

⑵(3分)从图线上看热水瓶每减少0.1升水,平均每小时降低的温度两者接近线性关系,2.0升和1.9升的热水瓶测量数据的问题,可能是热水瓶保温性能的差异,也可能操作过程的问题,可以交换热水瓶的盛水量,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进行探究。

结论:

热水瓶内的热水越少,热水瓶的保温效果越差,与我们日常经验基本相符。

1.0

(说明:

由于1.9升出现的情况需要进行研究,所以在2.0-1.7升之间,学生画曲线或折线,其余是直线,可给分。

⑶(4分)为了保证热水瓶的性能相同,可用一只热水瓶,分6天进行测量,每天的盛水量减少0.1升,但必须保证这几天的气温基本相同。

(其他方案只要合理可行,均可适当赋分。

24.(6分)A铁架台B试管(各1分)

目的是: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或氧气)……(1分)

该现象说明:

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1分)

理由:

根据(5)中的数据可知,反应后的气体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而纯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2=3:

8,即实验所得碳、氧元素质量比与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不相符,故原假设产物全部是二氧化碳不成立。

……(2分)

25.(12分)方案:

取出适当的麦子,测出其体积和质量;然后测出一大堆麦子的体积,麦子自然堆放,认为密度相同,根据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可求得一堆麦子的质量。

方法和步骤:

1⑴    出一桶麦子的质量m1和体积V1………………(4分)

①取适当的麦子装入桶内,用杆称称出其质量为m1。

②将麦子缓慢地倒出,使之成一小圆锥形。

③用卷尺测出其周长C1,求出圆锥体底面的半径r1。

④用卷尺测出其母线长l1,求出圆锥体的高h1。

⑤利用数学公式求出小堆麦子的体积V1=

⑵测出大堆麦子的体积V2………(4分)

①用卷尺测出其周长C2,求出圆锥体底面的半径r2。

②将竹竿沿麦堆的斜坡放置,使其某一长度与母线相当,用卷尺测出竹竿这部分的长度即得大圆锥体母线长l2,求出圆锥体的高h2。

(说明:

也可用投影法,直接测出锥体的高h2)

③利用数学公式求出大堆麦子的体积V2=

⑶设大堆麦子的质量为m2,根据

,得m2=

………………(4分)

说明:

本题测量的方法很多,不限定器材的目的鼓励多动脑筋。

如果学生添加了一些合理的日用工具,测量方案可行,请适当给予评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