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249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4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docx

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浙江专用必修二文档专

专题检测卷(五)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图是某文科生学习地理时用到的一幅地图,是位于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

下列人物最早到达该图涉及地点的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解析 观察上图中的经纬度,结合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非洲西南端非常著名的岬角”,由此判断图中涉及到的是好望角,四位航海家中最早到达此地的是迪亚士,故选A项。

答案 A

2.(2017·浙江绍兴模拟)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

“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

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  )

A.殖民扩张B.价格革命

C.黑奴贸易D.商业革命

答案 B

3.(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B.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C.证明了“地圆说”的科学性

D.为手工工场提供大量的劳动力

答案 B

4.(2017·浙江嘉兴高一模拟)阅读如下“三角贸易”简图。

据此推断,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大陆(  )

A.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B.人口组成发生较大变动

C.逐渐开始了社会转型D.与欧亚非诸洲联系密切

解析 新航路开辟后由于殖民者种族灭绝,美洲原住民锐减,材料中“中程”表明大力贩黑奴到美洲,故B项正确。

答案 B

5.(2017·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联考)下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 ②传染性疾病的肆虐 ③大批土著被贩卖到欧洲 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D.①③④

解析 图表体现出海地岛人口锐减,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是导致该岛人口大量减少的原因,故①正确;西方殖民侵略者到美洲大陆,带去了美洲人民无法抵抗的病毒和疾病,是该岛人口减少的原因,故②正确;殖民扩张时期,被贩卖的主要是非洲黑人,不是美洲人,故③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6.(2014年7月浙江学考)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的殖民扩张与掠夺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与落后。

其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  )

A.实行野蛮屠杀B.推行不平等贸易

C.贩运黑人奴隶D.开展圈地运动

解析 16~18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在亚非拉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不包括开展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主要是在英国,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答案 D

7.(2017·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①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②世界贸易活动范围扩大 ③世界贸易路线由陆路发展到海路 ④从公平的商贸活动到掠夺性贸易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得出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①正确;从图中可以得出世界贸易活动范围扩大,扩大到了美洲,故②正确;从甲图可以看出贸易路线有海路,故③错误;乙图的“三角贸易”是掠夺性贸易,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

“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解析 材料大意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工业革命的进行成为必要,也是促使工业革命进行的直接原因,A项符合题意。

B、D两项虽然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排除。

答案 A

9.(2012·浙江补考卷)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下列各项,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的是(  )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圈地运动的进行

C.手工工场的发展D.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解析 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可靠政治保障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答案 D

10.(2015年7月浙江学考)有些学者主张从能源角度分析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

他们关注的主要能源应是(  )

A.风力B.煤炭

C.电力D.核能

解析 风力早在封建社会就成为动力,故A项错误;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推广运用,煤炭成为重要的能源,故B项正确;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故C项错误;核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动力,故D项错误。

答案 B

11.(2017·浙江宁波十校模拟)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

她在位的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英国发生的大事有(  )

A.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D.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解析 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1860,故A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故B项错误;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是在1814年,故C项错误;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是在1903年,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加试题)“19世纪40年代,□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大幅度□□关税,并与法国等签署了□□关税的双边协议。

”材料中,□的部分应该填上的词是(  )

A.英 降低 减免B.美 提高 商定

C.英 降低 增加D.美 提高 减免

解析 注意抓住时间“19世纪40年代”,此时的英国即将完成工业革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利于其商品倾销,故符合的只能为A项。

答案 A

13.(加试题)(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关税是政府在国境关口向进出口商人征收的税。

下列对“英国关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图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关税收入上升导致经济出现衰退

B.工业革命时期关税收入保持稳定

C.《权利法案》颁布阻碍了关税收入

D.自由贸易政策有利于增加关税收入

解析 19世纪前期,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图示中的关税收入明显上升,故D项正确。

答案 D

14.(2015年10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

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1820~1913年)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美国赶超,故①正确;五大主要工业经济体的规模整体都在上涨,反映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故②正确;世界市场孕育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③错误;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一战爆发的原因,故④正确;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5.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

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时间信息“1820年”“此前300年”。

A项新航路开辟是在15~16世纪;B项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新航路的开辟是同时进行的;D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是在19世纪中期,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此时世界经济重心逐渐转向欧洲,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16.(2017·浙江湖州模拟)2016年为德国电子电器之父维尔纳·冯·西门子诞辰200周年,其一生最大成就是(  )

A.发明电动机B.发明电灯

C.发明大功率发电机D.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解析 发电机的发明者是西门子,故C项正确。

答案 C

17.(2010·浙江学考)下图是1976年民主德国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纪念一项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成果诞生100周年,这项成果的发明者是(  )

A.马可尼 B.西门子

C.卡尔·本茨 D.贝尔

解析 发明于1876年的是电话,它的发明者是贝尔。

答案 D

18.(2008·浙江补考卷)请欣赏下列图片,其中最能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重大成就的是(  )

解析 最能代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是电灯。

答案 D

19.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

A.雇佣关系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

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垄断组织形成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出现了垄断组织。

答案 D

20.(2017·浙江嘉兴高一模拟)读如下“1913年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表”。

其中,德国是表中的(  )

国别(区域)

其他

所占比重

14%

6%

15.7%

35.8%

28.5%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1913年左右,美国和德国的工业生产后来居上,赶上并超过英法,德国为第二位,依据材料①为第三,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②为第四,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③为第二,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④为第一,故D项错误。

答案 C

21.(2017·浙江湖州模拟)“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改变或为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

”据此推断,以下将“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典范是(  )

A.“万能原动机”的发明B.量子学理论的提出

C.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D.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解析 由“科学是人类关于自然的认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改变或为改造环境的方法、途径及技能”可知,强调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

发电机和电动机是以电磁感应理论为基础的发明创造,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正确。

答案 C

22.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

这主要说明(  )

A.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解析 从德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电力工业工人数量的快速增长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工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德国工业生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故选C项。

答案 C

23.关于《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发展迅速

②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英国主要的工业能源是煤

③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④b处对应的历史时期,石油作为新能源得到运用

A.②③B.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a处对应的历史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①。

故选C项。

答案 C

24.(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

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

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

解析 根据“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可见贸易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与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相矛盾,只可能是各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故B项正确。

答案 B

25.“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证据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孕育着世界性市场

②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③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

④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各地商业信息的交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由于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②③④均是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背景。

①错误,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孕育”不对,故选C项。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各个文明区域间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

——哥伦布

材料三 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却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四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

已无新大陆可以发现。

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也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

已有‘地球村’的说法。

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1)写出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A、B两条航线的开辟者。

(2分)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哥伦布这句话反映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而当时导致许多欧洲人冒险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表明,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观点。

试依据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谈谈导致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

(6分)

(4)从“地球村”的角度,简述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世界面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答案 

(1)哥伦布;迪亚士。

(2)寻找黄金;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3)新航路的开辟给欧洲带来了财富,促进其经济发展;而给美洲印第安人带去的却是灾难。

(4)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形成。

27.(2017·浙江嘉兴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到16世纪中叶,玉米被引入佛得角和西非,17世纪80年代在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得到广泛种植,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南欧地区。

……16世纪中叶玉米传入中国。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最近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小生产者让位给企业大亨,小公司被托拉斯取而代之,有时企业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力……一百年前的商业规模尚受到地域的限制,如今却可以覆盖全球;以前的商业订单由人或邮政马车来传递,现在则代之以信件、电话、电报和无线电来传递。

——弗兰克·麦克维《近代产业制度》(1903年)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最早出现是和哪一重要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这一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一百年中”,产业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发生的时代背景。

(10分)

答案 

(1)现象:

从16到18世纪,玉米从美洲迅速向全球传播。

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

作用:

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联结通道。

(2)变化:

产业组织规模扩大,出现了垄断组织。

背景:

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及其原则盛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英]迪恩和科尔《英国经济的增长》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起,英国从私人圈地进入国会圈地时期……1760年开始的乔治三世在位时期,国会颁布圈地法令达3000个以上,从1760年到1815年共圈占农民土地600多万英亩。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变化表(1860~1900年):

年份

位次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9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没有什么在表达工业时代的恶果时比这幅照片(《断掌工业》罗伯特·杜瓦斯诺摄于1956年)更令人震惊的了。

早期的工业社会已变成疯狂的食人机器,浓烟蔽日的工厂和血淋淋的断指,是对19世纪兴起的所谓“人类的进步”最为直接的控诉。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01~1901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0~1900年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简要地评价两次工业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

(4分)

答案 

(1)变化趋势:

英国农业就业人数逐步下降并大大低于工业、服务业就业人数。

主要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圈地运动的影响。

(2)变化趋势:

世界强国工业生产能力由英国世界领先逐步变为美国世界领先。

主要原因:

英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美国世界领先是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3)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也带来环境破坏、工人权益受损等社会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