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275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docx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考试总结

第一章

1.简述水资源含义、分类及特征

水资源:

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期生存、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水,既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含义,又包括其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狭义上:

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上:

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按存在形式:

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特性:

①资源的循环性;②储量的有限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④利用的多样性;⑤利害的两重性。

中国水资源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地下水开采过量,地质环境问题突出;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统筹规。

第二章

1.简述地球上的水循环与其作用

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体,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入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变、能量交换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水循环的作用:

水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水体的更新,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水源,同时在全球起到热量传递等重要作用。

水循环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

指水灾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海洋中的水蒸发到大气中以后,一部分飘移到大陆上空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到地面。

降落到地面的水,其中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通过江河汇流入海洋;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又以地下径流或泉流的形式慢慢地注入江河或海洋。

小循环:

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陆地上的水通过蒸发作用(包括江、河、湖、水库等水面蒸发、潜水蒸发、陆面蒸发及植物蒸腾等)上升到大气中形成积云,然后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陆地表面形成径流。

海洋本身的水循环主要是海洋通过蒸发成水蒸气而上升,然后再以降水的方式降落到海洋中。

作用:

(1)输送热量和调节气候;

(2)对地球环境的形成、演化和人类生存都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

(3)水的不断循环和更新为淡水资源的不断再生提供条件,为人类和生物的生活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

2.简述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一)空间分布特征

(1)降水、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

表现为降水和河川径流的地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很不平衡。

东南部丰水,西北部属少水、缺水带。

(2)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

南方高于北方,地下水丰富程度东南向西北递减。

(二)时间分布特征

时间分布很不均匀:

(1)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影响明显,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枯水年和丰水年持续发生。

(2)我国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之间相差悬殊。

(3)降水量的年内分配也很不均匀。

3.简述中国水资源的面临主要问题(五个大点)

(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

(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

(以下四个小点)

①水资源分布于人口、土地分布的极不平衡。

②工农业发展迅速,人口成倍增长,人类对水的需求量超出可供的水资源量。

③天然存在的劣质水体,以及水资源污染所造成的污染水体所占水资源比例较高,

造成严重的“水质型”缺水。

④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率低下,水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在不发达或

欠发达地区尤为如此。

(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

(五个小点)

①区域地下水为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不断扩大。

②泉水流量衰减或断流。

③地面沉降。

④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大幅下降,地面失衡,在覆盖型岩溶水源地和矿

区产生地面塌陷。

⑤海水入侵。

(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

(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蒸发有哪两种方式,有何影响因素?

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蒸发能力和降水条件。

我国河流径流的补给:

①雨水补给:

河流径流受降雨影响明显,是我国最主要的河流

补给形式;②地下水补给:

径流年内分配较均匀③冰川融雪补给:

径流分布与热量同步④混合补给

河流水文分析计算方法①成因分析法(相关分析法)②地理综合发③数理统计法(水

文频率曲线)

样本资料要求:

①一致性②代表性③可靠性④独立性

第三章

1.简要回答地下水的形成、类型及地下水循环:

(1)储存在地表以下空隙(空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岩石的空隙性,空隙中水的存在形成,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的存在。

(2)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把地下水分为三大类:

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可分为:

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3)地下水循环:

含水层或含水系统通过补给,从外界获得水量,径流过程中水由补给处输送到排泄出,然后向外界排出。

2.频率与重现期:

(1)当为了防洪研究暴雨洪水问题时,一般设计频率小于50%,则T=1/P;

(2).当考虑保证灌溉、发电及给水等用水建筑物时,设计频率P大于50%,则T=1/(1-P);

3.表示径流的参数有哪些,简述其定义及计算方法

流量Qt:

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单位m3/s。

由实测的各时刻流量可绘出流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称流量过程线,即Q-t线。

径流总量Wt:

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单位m3。

径流模数M:

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m3/(s·km2)。

径流深度Rt:

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水深,单位为mm。

径流系数α:

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水量之比。

4.地表水分区的基本原则:

(1)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2)流域完整性

(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

(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

5.分区方法

①根据气候、地质条件分区

②根据天然流域分区

③根据行政区划分区。

6.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7.地下水的排泄方式?

泉水,河流,蒸发,人工排泄。

第四章

1.什么是水质、水质指标、水质标准

(1)水质:

是指水和其中所含的物质组分所共同表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2)水质指标:

表示水中物质的种类、成分和数量,是判断水质的具体衡量标准。

分三类①物理性水质指标。

②化学性水质指标。

③生物学水质指标。

(3)饮用水水质标准:

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主要指标和依据。

2.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

1,微生物指标:

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等。

2,毒理指标:

砷,镉,铬,铅,汞等

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铁,锰,锌,铜等4,放射性指标:

总α放射性等

3.什么是成垢作用,锅垢的成分通常有哪些?

锅垢对锅炉用水有什么影响?

成垢作用:

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这种作用称为成垢作用。

锅垢的成分通常有:

CaO、CaCO3、CaSO4、CaSiO、Mg(OH)2、MgSiO3、A12O3,、Fe203及悬浮物质的沉渣等。

影响:

(1)影响传热,浪费燃料。

(2)易使金属炉壁过热熔化,引起锅炉爆炸。

4.什么是气泡作用,简述其如何评价。

气泡作用主要是指水沸腾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气泡作用可用气泡系数来评价,气泡系数按钠、钾的含量计算。

5.什么是腐蚀作用,简述其如何评价:

腐蚀作用是水通过化学的、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材料的侵蚀破坏。

水的腐蚀可以按腐蚀系数进行定量评价。

按照水的酸碱性不同分别计算。

6.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情况主要涉及水温(南方15~25°,北方10~15°,35°)水的总溶解固体和溶解的盐类成分水中所含盐类成分是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对农作物而言最有害的是钠盐。

NAHCO3危害:

腐蚀农作物根部,使作为死亡,还能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NaCl危害:

能使土壤盐化变成盐土,使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枯萎死亡。

第五章

1,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目的:

(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不同时期和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

(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

2,可供水量及影响因素:

可供水量:

是指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证率或不同频率条件下通过工程设施可提供符合一定标

准的水量,包括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外流域的调水,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利用等。

影响因素:

来水条件,用水条件,工程条件,水质条件。

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分类。

1,分析的范围考虑:

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2,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现状的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3,供需分析的深度:

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4,用水的性质:

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的供需分析;

补充: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析方法:

典型年法,水资源系统动态模拟法。

供水保证率的概念是指多年供水过程中供水得到保证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比

4,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与典型年法相比有何特点?

1)逐个时段模拟和预测,综合考虑供需动态变化,及随机性而引起的供需的动态变化

2)对整个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分析,由于采用不同的子区和不同水源的联合调度,考虑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反映地域空间时间上的供需不平衡性

3)仿真性好,能直观形象地模拟复杂的水资源供需关系和管理运行方面的功能。

5,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模拟分几个步骤;

(1)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就是要把实际问题概化成一个物理模型,按照一定的规则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有关变量间的定量关系。

(2)调参与检验,在模型运行之前,必须对模型中有关参数进行确定以及对模型进行检验来判定该模型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3)运行方案的设计。

供水系统从工程分类包括:

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调水工程;按水源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工程、地下水工程和污水再生会用工程类型;按用户分类可分为城市供水、农村供水和混合供水系统。

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分类:

从分析的范围考虑:

计算单元的供需分析,整个区域的供需分析,河流流域的供需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观点可分为:

现状的供需分析②不同发展阶段的供需分析。

从供需分析的深度可分为:

不同发展阶段的一次供需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的二次供需分析。

按用水的性质可以划分:

河道外用水的供需分析,河道内用水供需分析

作物需水量:

作物在全生育期或某一时段内正常生长所需的水量。

灌溉制度:

指作物播种前及全生育期内的进行适时适量灌水的一种制度。

灌溉用水量:

指灌溉面积上需要提供给作物的水量

第六章

1.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不同可分为哪几种形式?

各自适用条件如何?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活动式取水构筑物、和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三类。

(1)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按取水点的位置和特点,可分为岸边式、河床式及斗槽式。

不同的构筑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取水量和水质要求、不同的河床地形及地质条件,以及不同的河床变化、水深及水位变幅、冰冻及航运情况、施工条件、施工方法、投资及设备供应等情况。

(2)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适用于水流不稳定,河势复杂的河流上。

(3)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

由拦河堤坝,冲沙闸,进水闸,或取水泵房等组成。

适用条件:

低坝,适用于枯水期流量特别小,水浅,不通航,不放筏,且推移质不多的小型山溪河流。

2.什么是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其构造组成?

它的基本形式及特点、适用条件?

①定义:

取水设施和泵房都建在岸边,直接从岸边取水的固定式取水构筑物

②构成:

集水井、泵房

形式:

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1)合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特点:

布置紧凑,总建筑面积小,吸水管路短,运行安全,维护方便;但土建结构复杂,施工较困难。

适用于河岸坡度较陡、岸边水流较深且地质条件较好、水位变幅和流速较大的河流。

在取水量大、安全性要求较高时,多采用此种型式

(2)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特点:

①集水井和泵房分开建造,泵房可离开岸边;

②建于地质条件较好处,因此可使土建结构简单,易于施工;

③但吸水管较长,增加了水头损失,维护管理不太方便,运行安全性较差。

适用于当河岸处地质条件较差,以及集水井与泵房不宜合建,如水下施工有困难,或建造合建式取水构筑物对河道断面及航道影响较大时,宜采用分建式岸边取水构筑物。

3.什么是河床式取水构筑物?

它的基本形式及其构造组成是怎样的?

①定义:

在河心设置进水孔,从河心取水的构筑物

②构成:

取水头部、进水管、集水井、泵房

形式:

自流管式,虹吸管式,水泵直接吸水式,桥墩式,湿式竖井泵房,淹没式泵房

4.河床式取水构筑物常见的取水头形式有哪些?

适用条件。

取水头部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取水头形式:

①管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江河水质较好、洪水期浊度不大、水位变幅较小的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②蘑菇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③鱼形罩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水泵直接吸水的中小型取水构筑物。

④箱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水深较小、含沙量少、冬季潜冰较多的河流。

⑤桥墩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中小型的取水构筑物和水深较小、船只通航不频繁的河流。

⑥桩架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流速较小、水位变化不大、有足够水深、河床可打桩且无流冰的河流

⑦斜板式取水头部:

适用于含沙量大、粗颗粒泥沙占一定数量、枯水期仍有较大水深和较大流速的河段,我国西南地区采用较多,对从山区河流取水的小型工程也较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