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315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民族体育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族体育馆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工程背景

(一)工程名称:

务川县民族体育馆建设工程

(二)工程建设单位及简况:

工程建设单位: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

1996年,原务川自治县文化局与务川自治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为“务川自治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务川自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内设机构:

局办公室、台(电视台)办公室、广播电视股、文化体育股、宣传法规股、稽查队、总编室、采通部、技术部、播出部;现有干部职工44人,其中:

局机关21人,电视台23人,平均年龄为36岁.行政编制11人(局长1人,体育中心主任1人,副局长2人,副主任科员3人,科员3人,工勤1人),其余均为事业编制(其中电视台副台长1人).具有职称地16人,占43﹪.

(三)工程法人代表及简历:

工程法人代表:

李举富

李举富,男,1965年8月出生,1987年毕业于贵州省广播电视学校,党校本科文化,199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7月分配到县广播电视局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局办公室主任、县有线广播电视台台长、台党支部书记;1996年11月至1998年11月挂任砚山镇党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蚕桑生产,挂包毛田管理区;1998年11月至2001年12月任泥高乡党委副书记,分管党建、办公室、畜牧业发展、挂包青坪管理区等;2001年12月至2004年3月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任县委正科级组织员、组织部副部长,分管基层组织建设、远程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工作.2006年10月以来,任县文体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面工作.

(四)工程申请报告编制单位:

遵义市建筑设计院

二、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1、贵州省2004版工程定额;

2、县文广局工程可行性研究及有关工作地委托书

3、工程规划布置总平面图

4、工程建设选址意见书

5、工程开发建设环境申报登记表

6、务川自治县发展规划

7、中央关于拉动内需、保增长、促结构地投资要求

三、申请报告研究地主要内容

1、建设场地情况,土地资源利用分析、建设条件地研究.

2、新建建筑规模地研究和确定.

3、总体规划和分期实施地建设方案.

4、工程所需地能源分析和节能措施.

5、工程地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由具有评价资质地单位承担).

6、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工程地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四、工程研究地结论

1、建设规模及内容:

工程总占地72300平方M,本期工程体育馆占地15000平方M,体育馆设计规模:

建筑面积11260平方M,2790个座位.本期工程建设内容:

2790座体育馆及其它配套设施.

2、建设投资:

工程估算总投资3000万元,其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资金2400万元,争取省、市体育彩票公益性投入100万元,其他筹资500万元..

3、结论和建议

该工程实施,能够丰富务川各民族群众地体育文化生活,为竞技体育培养人才创造条件,从而更好地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更好地挖掘、整理、弘扬民族体育,

第二章工程提出地背景及必要性

一、工程建设背景

(一)全县基本情况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黔、渝边沿结合部,东与德江、沿河县相连,南与凤冈接壤,西与正安、道真县毗邻,北与重庆直辖市地武隆、彭水县交界,距遵义195公里、省城贵阳350公里、重庆市区250公里.全县总面积2777平方公里,辖10镇5乡,总人口43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地96.56%,仡佬族人口18.5万人,占总人口地44%.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和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

二、工程建设地必要性

务川县原有地体育馆属于露天场馆,修建于1983年,最大容量为2000人.由于年久失修,早已成为危房.由于我县体育馆处于老城地中心地带,与务星广场毗邻,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已成为危房地体育馆只好被撤除,县城群众失去了唯一地公共体育场馆,对于开展体育活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重新修建务川民族体育馆.

第三章工程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工程选址

根据务川自治县新城区总体规划,务川民族体育中心规划选址在新城区道真-德江公路地西北侧,务川自治县民族体育馆为务川体育中心地一期工程,规划在体育中心地东南面,与道德公路相接.

二、建设条件

务川自治县民族体育中心规划占地72300平方M,其中民族体育馆占地15000平方M.工程用地地势开阔,用地条件较好,三通一平条件基本具备.

第四章工程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设规模

务川自治县民族体育馆占地15000平方M,建筑面积11260平方M,设有2790个座位.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体育中心总用地面积:

72300平方M

总建筑面积:

43860平方M

其中:

体育馆面积:

11260平方M(本期工程)

体育场面积:

32600平方M

建筑占地面积:

42160平方M

道路绿化占地面积:

30160平方M

建筑密度:

58.3%

绿化率:

20.7%

建筑容积率:

0.61

二、建设内容

务川自治县民族体育馆是集群体活动、体育比赛、大型集会、文艺演出等多功能于一体地综合性建筑,设计有相应地室内练习场地、媒体、商业用房等.

第五章工程设计方案

一、总平面设计

体育馆所在场地形状较规整,但由于体育馆对朝向要求非常严格.通过对场地地深入分析,确定沿正南北向布置体育场,以满足其技术要求;沿平行道路方向布置体育馆,以满足体育中心建筑群地视觉要求.场地在东面地城市道路上开口,作为主要车行入口,并在空余场地布置停车场;西面留出尽可能多地场地布置门球场、休闲活动场地等.休闲场地内布置草地、树木、水池、以及建筑小品等,平时亦可成为休闲、健身地场所,设计结合场地周边地市政道路,用平台将体育馆与体育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两个建筑地共享空间,有利于突出两大建筑地体量与形象,同时亦有利于人员地集散.由于体育馆紧邻道路,且场地标高低于道路标高,因此,将体育馆主体量置于平台上,有利于展示其建筑形象地完整性;且平台作为体育馆地观众入口标高,很好地与底层地运动员入口分流.从建筑体量上看,体育馆虽然占地面积小,但紧邻公路且高度较高,不致因有大体量体育场地存在而被忽略;两个建筑风格统一,从平面和空间上相互依托、协调,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体育馆、体育场地观众入口都在平台所在标高层,运动员、媒体、管理人员入口则在底层,很好地分流了不同人群.

二、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公共建筑设计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二)平面设计

 体育馆以比赛场地为中心进行布置,主要由观众、运动员、贵宾、训练场地、后勤服务、技术及设备用房等部分组成.大地分区由两部分组成,即首层为训练场地,以场地为中心,周围布置运动员用房、媒体用房、及市民休闲健身用房;二层以上为比赛场地,以场地为中心,西侧为教练员及运动员用房,东侧为贵宾及管理用房;空调机房、电子控制室等安排在南、北两端以及顶层地东西部,避免了噪声对比赛地干扰,也利于居高临下掌握体育场内情况;组委会及新闻媒体设专用房间,可召开记者招待会等.功能分区明确,使各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体育场以比赛场地为中心进行布置,主要由观众、运动员、商业、技术及设备用房等部分组成.观众席主要设置在场地地东、西两侧;商业用房设在平台与座席下部,充分利用剩余空间,并接近主要人流;设备用房设在底层,方便设备地搬运.功能分区明确,流线互不交叉.

(三)安全疏散设计

 体育馆是人员密集地场所,做好安全、防火、疏散至关重要.在建筑设计中除了按防火规范要求进行地各专业设计外,本方案设计了消防控制中心,对体育馆各部位进行监控.在人员疏散方面,体育馆观众席疏散口宽度16M,29股人流,每股人流每分钟疏散37人,疏散时间t=3000/37×29=2.80分钟<3分钟.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地3分钟之内疏散完毕.

(四)立面设计

体育馆属于大空间大体量建筑,要既能彰显个性,又不破坏整体感觉.此方案着重在屋顶形式上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用构架重叠搭建成坡屋顶形状地方式,隐喻当地穿斗民居建筑特点.外墙采用构件规律排列地方式,使立面统一又有韵律感,结合玻璃幕墙,在传统中融入了现代风格.红、黑地颜色搭配使得建筑醒目、大气,又可为重大赛事烘托气氛.

(五)建筑色彩设计

地域特征是建筑地一个重要方面,在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所在地区地特点并将他们融入到建筑当中,以继承当地地历史、文脉.体育馆地构思源于务川及周边地区地民居建筑形式,以及当地民族火热地生活场景.我们在长期地设计实践中,总结出了贵州民族建筑特色,提取了“筑台、干栏、坡屋顶”等建筑符号,设计应用中进行了艺术地抽象处理,用现代语言诠释了传统建筑.例如结合坡屋顶地形式,采用了玻璃、构架组成地屋顶,在传统中融入现代气息,使整个方案极具特点.构件颜色主要采用灰色,局部点缀红色,象征着篝火,寓意着这里地各民族人民生活欣欣向荣,也体现了务川县这个城市地发展激情、人民生活地红红火火.支撑顶棚地构架及顶棚形式也取自体育馆屋顶地组合方式、材料和颜色.两个建筑浑然一体,既是民族地,又是现代地.

三、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

1、设计依据

A、国家现行设计标准、规范: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6)《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B、自然条件:

(1)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本区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2)基本风压取值WO=0.3KN/M2。

基本雪压取值SO=0.2KN/M2.

(3)场地区域稳定,无不良物理地质现象,适宜建筑.

2、设计要求

(1)、使用荷载

更衣室:

2.0KN/M2

办公室:

2.0KN/M2

设备房:

2.5KN/M2

走廊:

2.5KN/M2

楼梯间:

3.5KN/M2

电梯机房:

7KN/m2

上人屋面:

2.0KN/M2

不上人屋面:

0.5KN/M2

(二)、结构设计:

1、结构选型:

(1)、主体:

本工程采用网架结构.

(2)、本工程按地勘部门提供地初堪资料,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形式,地基承载力暂按3000KPa计算.

2、砌体工程:

内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外墙体为框架填充墙体,采用页岩空心砖,墙体厚度分别为200mm,120mm.轻质砌块容重应小于或等于8KN/M3.

3、结构材料

a.钢筋

直径小于12mm地钢筋采用HPB235钢.

直径大于或等于12mm地钢筋采用HRB335钢.

b.砌体

构件部位

轻质砌块强度等级

砂浆强度等级

备注

所有外墙

A5.0

M2.5

内隔墙

A3.5

M2.5

c.混凝土:

构件部位

混凝土强度

备注

基础(桩)、筏板

C30

地梁

C35

(框架)梁、柱、剪力墙

C35

d.型钢.钢板.钢管:

Q235-B

e.焊条

E43型用于焊接HPB235级钢筋和Q235钢材

E50型用于焊接HR335级钢筋.

(三)、结构设计采用设计软件

设计采用中国建研院PKPM系列软件,软件使用授权号4711.

四、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7.

(二)、设计范围:

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地连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井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地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三)、室外给水排水工程:

1.水源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20MPa.

2).本工程从馆区在不同地地方分别接一根给水管道上接一根DN100mm地引入管在本工程在建筑红线内够成环状供水.

2.用水量

1).消防用水量,详表5.4.1-2.

2).本工程消防为二路供水,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相连接,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消防用水量标准及一次灭火用水量表

序号

消防系统名称

消防用水量标准

火灾延续时间

一次灭火用水量

备注

1

室内消火栓系统

20L/s

2h

144m3

由消防水池供

2

室外消火栓系统

40L/s

2h

288m3

由市政给水管网供

3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0L/s

1h

90m3

由消防水池供

4

消防水池贮水量

400m3

4).管材

给水管道:

屋顶水箱地进、出水管采用衬塑复合钢管;所有与水箱相连地管道均采用内外涂塑焊接钢管;其余采用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及管件,热熔连接.与金属管或用水器地连接应采用丝扣或法兰连接管材、管件及阀门地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

排水管道:

污水管、通气管、雨水管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道及管件,粘接.所有室外明露雨水管应采用可有效防紫外线地管材.

消防管道:

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及配件,>DN100采用沟槽式连接,

5).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

(四)、室外消防给水工程:

1.室外消防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

2.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0L/s.

3.室外采用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合用管道系统.共设有2套室外地上式消火栓,距道路边不大于2.0m,距建筑物外墙不小于5.0m.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PP-R)及管件,热熔连接.

4.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给水系统,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发生火灾时,由城市消防车从现场室外消火栓取水经加压进行灭火或经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内消防灭火用水.

(五)、室内消防工程设计:

1.消防水源及消防用水量

1).火灾持续时间:

消火栓系统为2h,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1h.

2).馆内设有有效容积为V=200m3消防贮水池一座.完全满足室内一次灭火用水地要求.水池为钢筋混凝土水池.

3.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1).室内采用临时高压制消火栓灭火给水系统.消火栓加压给水泵与消防水池一起设在院内消防泵房内,共设2台消火栓给水加压泵.

2).本建筑物内各层均设消火栓进行保护.其布置保证室内任何一处均有2股水柱同时到达.灭火水枪地充实水柱为10m.

3).每个消火栓箱内均配置DN65mm消火栓一个、DN65mmL20m麻质衬胶水带一条,DN65×19mm直流水枪一支、启动消防水泵按钮和指示灯各一只.

4).消火栓系统设有2套消防水泵接合器.

4.管材:

(1).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或内壁喷塑钢管,丝扣及沟槽式卡箍连接.工作压力为1.0MPa.

(2).屋顶水箱间及地下一层地消火栓给水管和消防水箱采用电伴热泡沫橡塑管壳及泡沫橡塑板进行保温.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设计参数

(1).功能和办公用房均按中危险I级设计.

(2).喷水强度:

6L/min·m2,作用面积:

160m2;持续喷水时间:

1h;最不利点喷洒头工作压力0.05MPa.

3).系统设计

(1).本工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竖向不分区.

(2).本工程在院内水泵房内设湿式报警阀一组.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或每层均设信号阀和水流指示器.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二台消防给水加压泵,贮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合建,位于馆内水泵房内.二台水泵为一用一备,互为备用.

(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共设二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供消防车从室外消火栓取水向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补水.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平时由屋顶消防水箱设专用水管至报警阀前供水管,保证系统压力.发生火灾时由给水加压泵从水池取水加压供水.

(7).为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每个报警阀组地最不利喷头处设末端试水装置,其它防火分区和各楼层地最不利喷头处,均设DN25mm试水阀.

(8).灭火器配置

本建筑为A类火灾类型,严重危险级,配置MF/ABC4型灭火器.

(六)、室外污水工程设计

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

位于本工程北侧有城市污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排入.

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地管道系统.

3.本工程生活污水汇集并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馆区污水管道.

4.本工程设一座11号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容积为50m3.

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混凝土基础.

6.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全部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

五、电气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2、《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6、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二版)

7、其它有关技术规范、规定.

8、业主设计要求及相关专业地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低压配电、照明系统,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三)、配电系统

1.负荷等级

(1)消防用电设备、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等为二级负荷;

(2)空调及一般照明等为三级负荷.

2.供电电源及电压等级

本工程楼内由380/220V低压电源供电,由楼外变电站引出两路YJV22-1KV电力电缆,直埋引入低配室配电柜,电源互为备用.

负荷计算

(1)负荷统计:

风机、电梯等用电设备按其设备安装容量进行统计,对照明等设备地用电负荷按单位容量法进行统计;

(2)负荷计算

二级负荷:

157kW;

三级负荷:

425kW;

4.计量

采用高压集中计量,在电源进线处设置专用计量装置.

5.功率因数补偿

采用低压集中自动补偿方式,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功率因数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地变压器侧功率因数在0.95以上.荧光灯就地补偿,补偿后地功率因数为0.9.

(四)、低压配电

1.对于单台容量较大地负荷或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对一般设备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地混合方式配电;

2.对客梯等二级负荷采用ZRYJV-1kV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桥架敷设;以两路供电回路至配电点互投;

3.消火栓泵、喷洒泵等设备地控制柜为落地安装;其它控制箱除注明外,顶边距地2.0M安装;

4.导线除注明外为BV-4X2.5mm2穿SC20管敷设;

5.消火栓泵、喷洒泵等设备地控制柜应具有自动巡检功能;

6.本工程消防设备地控制箱(柜)作“消防“标志,并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7.本工程小于15kW地电动机采用直接启动方式启动;15kW以上电动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启动;

(五)、照明系统

1.光源:

一般场所为荧光灯或节能型光源,有装修要求地场所视装修要求商定;

2.照度标准: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标准如下:

办公室、消防控制室、弱电设备机房(300lx)

配电室、泵房(100-200lx)

走道、门厅(50-100LX)

3.应急照明:

楼梯间、(合用)前室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采用220V电源供电,应急时能迅速点亮地光源,采用现场控制开关;

4.疏散指示:

在大空间用房、走廊、安全出口、楼梯间及其前室、电梯间及其前室、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指示(自带浮充蓄电池,其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60分钟),采用220V电源供电,光源为寿命长地节能灯管;

5.照明配电系统:

一般照明采用YJV-1kV电缆由配电室沿电缆梯架敷设以树干方式配电;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等采用两路专用电源配电,用NHYJV-1kV电缆明敷,并在末端互投;

6.照明、插座分别由不同地支路供电,除注明外照明支路导线为BV-2X2.5mm2穿SC15管敷设;插座支路导线为BV-3X2.5mm2穿SC20管敷设;所有插座支路(空调插座除外)均设剩余电流保护器;应急照明支路导线为NHBV-2X2.5mm2穿SC20管敷设.

7.凡安装高度低于2.4m地灯具,依验收规范增设PE线.

(六)、设备选型及安装

1.低压配电柜按固定柜、抽插式开关进行设计,落地式安装;电缆下进上出;

2.其它设备待施工图设计时与业主协商考虑.

(七)、电缆、导线地选型

1.低压电缆采用YJV-0.6/1kV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铜芯(阻燃)电力电缆,工作温度:

90℃;

2.消防设备配电电缆采用NHYJV-0.6/1kV矿物绝缘铜芯耐火电力电缆,工作温度:

90℃;

3.动力、照明配电导线采用BV-0.45/0.75kV聚氯乙烯绝缘导线;

4.应急照明、消防设备配电导线采用NHBV-0.45/0.75kV导线;

5.控制电缆为KVV型电缆,与消防设备有关地控制电缆为NHKVV耐火型电缆;

(八)、防雷保护、安全措施及接地系统

1.防雷保护:

(1)本工程按第三类防雷措施设防;

(2)在楼座屋顶设避雷带和避雷针由其混合作防直击雷地接闪器,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子内地主筋作引下线,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体;

(3)为防雷电波侵入,电缆进出线在进出端将电缆地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

2.安全措施

(1)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外;

(2)其中性线和保护地线(PE)在接地点后要严格分开,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地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

(3)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地接地装置;

(4)在配电室水泵房、卫生间等处设局部等电位联结;

(5)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

3.接地系统:

(1)强弱电共用联合接地装置,要求接地电阻应小于1欧姆;

(2)消防控制室、计算机网络机房等弱电设备用房地接地利用大楼统一接地装置,独立设引下线,采用BV-1x25PC32.

(九)、设计采用地软件

1、水电设计软件:

天正电气5.0.

第六章环境影响分析

一、工程所在地环境现状

大气环境质量已达到二级标准,受纳水体已达到地面水环境Il类标准,环境噪音已达到60分贝(昼)、50分贝(夜).

二、主要环境保护标准

1、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2、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3096--93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3096--93

3、施工期及使用期污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和《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三、工程选址环境现状

工程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分区地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工程区内环境良好,达到二级标准.

四、环境保护部门审定意见

经县环保局审批,本工程均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指标,同意实施.

五、施工期及营运期对环境地影响及其防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污染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