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335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docx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部编版人教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__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__醒来。

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1)按原文填空。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______,茂密的竹林______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______敲门。

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

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______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______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

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______醒来。

(2)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此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______这其中有许多令人回肠荡气的故事如______,我还知道许多跟“三国”有关的歇后语,如______。

(3)先说说划线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

①蜿蜒起伏

②青翠欲滴

(4)请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语句,从中我体会到了什么?

(5)请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这句话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月光曲》(节选)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微波粼粼——______ 陶醉——______

(2)第二段写皮鞋匠听着琴声引发联想的句子是______(填序号,可多选哦!

)皮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脑海里浮现出三幅奇丽的画面,请你给这三幅画面各取一个名字。

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3)选文第二段第②、③句描写了音乐节奏是______,第④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第⑤、⑥句描写乐声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   B.清幽舒缓   C.高昂激越   D.轻柔深情

(4)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给了他灵感,使他创作出了著名的《月光曲》?

有人说是美妙的月光,有人说是遇见知音。

你认为呢?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读一读,回答问题。

顽皮的月亮

夜静悄悄的,

只有一个月亮。

在黑乎乎的天空玩着。

瞧.

今天晚上的月亮多会玩啊!

跑到西,

跑到东,

这顽皮的月亮,

真拿他没办法。

(1)请你写出与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反的词。

东——______黑——______

(2)读一读短文,找一找,连一连。

静悄悄的______黑乎乎的______顽皮的______

月亮              夜晚              天空

(3)为什么说月亮很顽皮?

(   )(填序号)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地妈妈

   花草和树木吸着大地妈妈的养料长大,都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为了报答大地妈妈,孩子们在春天长出绿叶。

到了炎热的夏天,就请妈妈在绿荫下乘凉。

到了冬天,枯黄的树叶和花草像棉被一样盖在妈妈的身上。

妈妈把枯叶、枯草做成养料,让孩子们吸收。

这样,花草树木在妈妈的怀抱里长得更茂盛,把妈妈打扮得万紫千红。

   可是,有的人不爱护大地妈妈的孩子,他们砍树、折花,践踏草地。

大地妈妈失去了孩子,光着身子,被烈日晒,被寒风吹。

过了些日子,大地妈妈病了,她的皮肤开裂了,渐渐失去了光彩,世界也变得灰蒙蒙的。

   大地妈妈对人们呼喊:

“爱护我的孩子吧,我的身体健壮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1)为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乘______(chéng chèng)凉    枯______(gū kū)草

日晒______(shài sài)       炎______(yán rán)热

(2)______和______是大地妈妈的孩子。

(3)大地妈妈的孩子是怎样报答大地妈妈的?

把相关的语句抄写下来。

5.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中写出了在洗手时、时、时、时、天黑躺上床上休息时、 时、时,写出了时间的。

(2)文中表示时间流逝的词有:

过去、 、 、 、 、闪过。

这是为了避免使用相同的词会造成语句的重复。

(3)文中“伶伶俐俐”写出了;“我”掩面叹息,“我”叹息的是。

(4)孔子曾经叹息时间流逝而不复返,请填下半句。

子在川上曰:

(5)请你仿照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匆匆而逝的写法,再写上几句。

6.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____。

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_____。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__地砸下来。

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________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________让他们始料不及。

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

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

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

劳动效率迅速下降。

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1)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

彩旗招展   不翼而飞   七零八落   劈头盖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

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______。

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______。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______地砸下来。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______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______让他们始料不及。

(3)这一段写了筑路大军在开凿风火山隧道时遇到的________的困难。

(   )

7.现代文阅读

詹天佑(片断)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   )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   )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   说   我们工作首先要(   )     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大概     差不多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    )、(    )。

塞外常常(    ),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

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白天,他(   ),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按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3)描写詹天佑勘测铁路工作条件恶劣的句子是______。

(4)在这段话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______ 

(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①“‘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意思是说工程人员勘测、计算、设计都应周密,一点儿也不能马虎。

②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碰到的困难主要是气候恶劣。

(6)描写詹天佑想法的句子是______,这些想法表现了詹天佑______的精神。

(7)这段话是围绕______写的,这句话在这段中的作用是______。

8.阅读

凡卡(节选)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吃的呢?

简直没有。

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

我再也受不住了!

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

(1)照样子写词语。

挨打 过道               

不知不觉                 

大吃大喝                 

(2)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  )的感情。

(3)“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中“捞”字的意思是(  )。

(4)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

(5)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鲁班造伞

   很久很久以前,世界上没有伞。

那时候,人们出门很不方便。

夏天,太阳晒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下雨天,把衣服淋得湿漉漉的。

鲁班想:

要是能做个东西,又能遮太阳又能挡雨,那该多好呀!

   一天,天气热极了,他一边做工,一边抹汗。

忽然看见许多孩子“扑通扑通”跳到荷花塘里去玩水,一会儿,一个孩子摘了一张荷叶,倒过来顶在脑袋上。

   鲁班觉得挺好玩,就问他们“你们头上顶着张荷叶干什么呀?

”小孩子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鲁班师傅,您瞧,太阳像个大火轮,我们头上顶着荷叶,就不怕晒了。

   鲁班抓过一张荷叶来,仔细瞧了又瞧,荷叶圆圆的,一面有一丝叶脉,朝头上一罩,又轻巧又凉快。

   鲁班心里一下亮堂起来。

他赶紧跑回家去,找了一根竹子,劈成许多细细的条条,照着荷叶的样子,扎了个架子;又找了一块羊皮,把它剪得圆圆的,蒙在竹架子上。

“好啦,好啦!

”他高兴得叫起来,“这东西既能挡雨遮太阳,又轻轻巧巧。

   鲁班的妻子听见他大呼小叫的,赶紧从屋里跑出来问他:

“出了什么事了?

   鲁班把刚做成的东西递给妻子,说:

“你试试这玩意儿,以后大家出门去带着它,就不怕雨淋太阳晒了。

   鲁班的妻子瞧了瞧,又想了想,说:

“不错不错,不过,雨停了,太阳下山了,还拿着这么个东西走路,可不方便了。

要是能把它收拢起来,那才好呢。

   “对,对!

”鲁班听了很高兴,就跟妻子一起动手,把这东西改成可以活动的,用着它,就把它撑开,用不着,就把它收拢。

这东西是什么呀?

就是咱们今天的伞。

(1)在文中找出两个ABB式的词语;______你还能再写出两个平时积累的ABB式的词语吗?

______

(2)找出鲁班造伞时的动作词。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个比喻句,是把______比作了______。

(4)找出表示鲁班造出“羊皮伞”时心情的词语:

______。

你还能再写出与它相近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吗?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猴王出世》(节选)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本文选自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______。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因为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找出石头变成石猴的原因。

(3)划横线部分向我们描述了______的石猴生活,请你也用一两个句子描述你现在的生活,可以用上文中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花都开好了

   ①记忆里,乡村多花,四季不息。

而夏季,简直就是花的盛季,随便一抬眼,就能看到一串艳红,或一串粉白,趴在草丛中笑。

   ②凤仙花是不消说的,家家有。

那是女孩子的花。

女孩子们用它来染红指甲。

(A)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

猫在花丛中追着小虫子跑,母亲经过花丛旁,会不经意地笑一笑。

时光便靓丽得花一样的。

   ③最为奇怪的是这样一种花,只在傍晚太阳落山时才开。

花长在厨房门口,一大蓬的,长得特别茂密。

傍晚时分,花开好了,浅粉的一朵朵,像小喇叭,欢欢喜喜的。

(B)祖母瞟了一眼花说,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

不一会,屋角上方,炊烟就会飘起来。

狗开始撒着欢往家跑,那后面,一定有荷着锄的父母亲,披着淡淡夜色。

我们早早把四方桌在院子里摆上了,地面上洒了井水(消暑热的),一家人最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了。

花在开。

这样的花,开好的时候,充满阖家团聚的温馨。

花名更是耐人咀嚼,祖母叫它晚婆娘花。

是一个喜眉喜眼守着家的女子呀,等候着晚归的家人。

天不老,地不老,情不老,永永远远。

   ④喜欢过一首低吟浅唱的歌,是唱兰花草的,原是胡适作的一首诗。

歌中的意境美得令人心碎: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定是一个美丽清纯的乡村少女,一天,她去山中,偶遇兰花草,把它带回家,悉心种在自家的小园里,从此种下念想。

她一日跑去看三回,看得所有的花都开过了,“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多失望多失望呀,她低眉自语,有一点点幽怨。

月华如水,心中的爱恋却夜夜不相忘。

是有情总被无情恼么?

未必是。

等到来年的春天,会有满园花簇簇的。

   ⑤亦看过一个有关花的感人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在三岁时失去了母亲。

父亲不忍心让小小的她受到伤害,就骗她说,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等院子里的桃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

女孩于是一日一日跑去看桃树,整整守候了一个冬天。

次年三月,满树的桃花开了。

女孩很高兴,跑去告诉父亲,爸爸,桃花都开好了,妈妈就要回来了吧?

父亲笑笑说,哦,等屋后的蔷薇花开了,妈妈就回来了。

女孩于是又充满希望地天天跑去屋后看蔷薇。

等蔷薇花都开好了,做父亲的又告诉女儿,等窗台上的海棠花开好了,妈妈就回来了。

就这样,一年一年地,女孩在美丽的等待中长大。

健康而活泼,身上没有一丝忧郁悲苦的影子。

在十八岁生日那天,女孩深情地拥抱了父亲,俯到父亲耳边说的一句是,爸,感谢你这些年来的美丽谎言。

   ⑥花继续在开,爱,绵绵不绝。

   ⑦画家黄永玉曾在一篇回忆录里,提及红梅花,那是他与一陈姓先生的一段“忘年交”。

当年,黄永玉还是潦倒一穷孩子,到处教书,到处投稿,但每年除夕都会赶到陈先生家去过。

那时,陈先生家红的梅花开得正好。

有一年,黄永玉没能如期赶去,陈先生就给他写信,在信中这样写道:

“花都开了,饭在等你,以为晚上那顿饭你一定赶得来,可你没有赶回来。

你看,花都开了。

   ⑧你看,花都开好了。

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

它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世界有好人,有善,有至纯至真。

多美好!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为什么以“花都开好了”为题。

(2)请将作者在每一种花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补充完整。

①凤仙花是彰显女孩子的活力与美丽的青春之花。

②晚婆娘花是______之花。

③兰花是______之花。

④桃花、蔷薇、海棠花是表现善意谎言中殷切关爱的亲情之花。

(3)请按照要求,分别为文中A,B两处的句子和词语作批注。

A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等角度,品评赏析画线句。

A句:

花都开好的时候,最是热闹,星星点点,像绿色的叶间,落满粉色的蝶,它们就要振翅飞了呀。

B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为句中划线的词语作注。

祖母瞟了一眼花说,该煮晚饭了,遂折身到厨房里。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冰天雪地里,红艳艳的一大簇,直艳到人的心里面”的理解。

(5)读完本文,我们觉得花香满纸,沁人心脾。

生活中,花儿可以用来表达感情、传递心意。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结合所选之花的象征意义、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至少一种)写一段寄语。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6月19日)是“父亲节”,请为你敬爱的父亲或天下所有的父亲送上一束花,向他(他们)表达你真心的祝福。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奶奶家的屋檐下挂着两个纸盒子_____这两个纸盒子有什么用_____莫非是吉祥物_____吉祥物应该有喜庆色彩_____可这两个纸盒子太普通了_____哪里像吉祥物啊_____王奶奶似乎看出了我这一连串的疑惑,笑眯眯地让我坐下,给我讲起了纸盒子的故事——

   去年春天,两只燕子看中了我家的屋檐,每天衔来干草和泥巴,不停地在那里筑巢。

巢筑好了,不久,几只小燕子也出生了。

两只老燕子轮流外出觅食,喂养它们嗷嗷待哺的小宝宝。

可是,一天我外出有事,回来发现燕子窝掉下来了!

两只老燕子绕着支离破碎的窝,上下翻飞,高声哀鸣。

看到这情景,我难受极了。

原来,趁我不在家,几个顽皮的孩子用竹竿把燕子窝捅了下来。

我真担心,燕子会因为这次伤害离开我家。

   没想到几天以后,燕子又飞回来了。

也许是对这里情有独钟吧,它们又衔来泥土,不辞劳苦地重建家园。

我欣喜异常,赶紧拿来一个纸盒子,挂在屋檐下面,将燕子窝护在中间。

有邻居对我说:

“燕子在这儿安家,每天都有粪便落下,很脏的。

屋檐下挂着两个纸盒子也不美观,还是把它们赶走吧!

”你想,如果每天都能看到燕子飞来飞去的身影,听到它们叽叽喳喳的歌声,那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我怎么能把它们赶走呢?

   去年,那一对老燕子在用纸盒子护着的窝里解出了几只小燕子。

今年,它们又来了,还带来了另一对同伴在这里安家。

燕子是有灵性的,你对它好,它全记着呢!

我别提多高兴呢,赶紧又拿来一个纸盒子,把新窝护起来。

这样,小孩子就不会来捣乱了,粪便也不会落下来了,还能给燕子遮风挡雨,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小燕子也会飞了,它们每天都出去捉害虫,为我唱美妙动听的歌曲,表演高雅迷人的舞蹈,它们就住在我家的屋檐下,跟我做伴,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王奶奶正说得动情,有几只燕子飞回来了。

它们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盘旋翻飞,还唱着悦耳的歌曲,像是给我们表演似的。

王奶奶笑得双眼眯成了缝,额头上的皱纹也显得那么美丽。

我抬头端详着屋檐下的两个纸盒子,忽然明白了:

纸盒子就是王奶奶家的吉祥物。

住在用纸盒子护着的窝里的燕子给王奶奶带来了欢乐和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

王奶奶家的屋檐下挂着两个纸盒子______这两个纸盒子有什么用______莫非是吉祥物______吉祥物应该有喜庆色彩______可这两个纸盒子太普通了______哪里像吉祥物啊______

(2)联系上下文填一填。

①燕子对这里“情有独钟”表现在:

______。

②“何乐而不为”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

(3)燕子有哪些值得人喜爱、呵护的地方?

请抓住关键语句答出两点。

(4)用横线画出描写“那是多么美好的享受啊”的句子。

(5)联系开头,在结尾的横线上补写几句话。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洋--21世纪的希望》片段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

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______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______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掀翻船只,冲垮海堤,毁灭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

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______望洋兴叹______

(1)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横线画出这两段文字的中心句。

(3)“望洋兴叹”一词意思是:

______。

和它意思相近的词有______,引号在这里表示______ 。

(4)人们“热爱海洋”,因为______;海洋“喜怒无常”的“怒”表现在______。

(5)人们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要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

请你设计一条保护海洋环境的宣传标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挪树

   ①院子里那株腊梅a________一息了。

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b________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的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

老花匠来了。

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

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②“人挪活,树挪死。

”有人说。

“腊梅会挪死吗?

”我有点担心。

   ③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

他铲开了!

刨开了!

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

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

老花匠用产子把四周的根须全断了!

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

锄落之处,铮铮有声。

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④我的心一阵悸动:

“它会死吗?

   ⑤“死不了!

”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⑥“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⑦“不砍断怎么挪呀!

”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⑧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

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

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

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⑨“嚓!

嚓!

嚓!

”一铲,一铲,一铲……“喀!

喀!

喀!

”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

“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

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

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

独立了!

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

那老土依然沉重。

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

它会死吗?

   ⑩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

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

又长出了几片新叶。

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⑪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

人挪活!

树挪也活!

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枝干上,一定依然会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