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429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x

陕西省咸阳市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咸阳市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美国前外科医生总长Dr.VivekH.Murthy撰文《工作与孤独的流行》强调:

孤独如此流行,已经成为日益增长的公共健康的威胁,他还指出工作对此负有一定责任。

当今这个年代,从技术上来讲,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史无前例地便捷,不仅车疾马快,还有电话,视频、电邮、各种社交软件等。

几乎在瞬间,你就可以联系到另一个人。

然而,从情感上来讲,人们却前所未有地孤独。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孤独的人数已经翻了一番,研究表明,美国如今有超过40%的成年人感到孤独,实际人数可能会更高,此外,过去几十年来,认为自己拥有亲密知已的人数一直在下降。

而在工作场所,许多员工,还有一半的首席执行官,都有孤单感。

孤独会导致压力,长期或慢性压力会导致一种关键的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升高。

压力也与体内较高的炎症状态有美,这又会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增加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病、抑郁症、肥胖和过早死亡的风险。

慢性压力还可以劫持你的大脑的前额皮层,大脑的这个区域控制着人的决策、计划、调节情绪、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节选自“同语轩”2018年2月10日)

材料二:

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65岁以上的人群中,约有四分之一承受着孤独的痛苦,这可能会增加罹患许多疾病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早亡,而这些人当中近三分之二的人体重超标。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增加超重可能性的相似基因区域也导致社交孤立。

这是首次有研究发现孤独与肥胖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科学家建议,可以通过鼓励人们减肥来应对孤独感的盛行。

剑桥大学资深科学家约翰·佩里说:

“这项研究使我们能够利用遗传学来确定孤独和肥胖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说:

“我们常常认为孤独纯粹是由我们周围的环境和生活经历造成的,但这项研究表明,基因也起着作用。

基因和环境总有复杂的交错,但研究的确表明,在人口层面,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肥胖问题,我们也能减少孤独。

报道称,该团队分析了英国生物医学库487647名参与者的基因变异情况,个人感知的孤独,与其他人互动的频率以及这些互动的质量等问题提供了问卷回复。

然后,他们研究了单个个体的基因构成,以确定他们是否具有孤独易感性。

那些认为自己孤独的人在15个遗传位置上的DNA有着“不同的表达”。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7月5日)

材料三:

老年人口越来越多,寿命越来越长;全球范围内分散的家庭数量越来越多;个人文化的地位越来越高于集体文化……孤独似乎是当代生活的默认特征,尤其体现在富裕和城市发展良好的国家中。

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报道称:

“分析以往研究发现,生活在孤独环境中的人与保持社交关系的人相比,其早死概率提升50%。

”该网站提到了两份综合分析报告,这两份报告旨在评估社会关系对健康的影响程度。

在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中,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总是”或“经常”感到孤独。

涵盖148项研究、涉及逾30万参与者的第一份分析指出,丰富的社会关系可使早死概率下降50%。

第二份分析涵盖70项研究,涉及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近340万人。

该分析指出,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相当于肥胖。

美国犹他州杨伯翰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尔特-伦斯塔德说,尽管这种“流行病”并不仅限于富裕国家,但由于富裕国家“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离婚的人更多且独居的人也更多”,因此这种现象在这类国家中更为突出。

在美国,约有4260万年龄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患有慢性孤独症。

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在生活中无人陪伴,超过一半的人没有结婚。

此外,婚烟和子女数量均呈现下降趁势。

(节选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27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捷,人们却倍感孤独。

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相比,美国孤独的人数即将翻一番。

B.英国65岁以上人群大多体重超标,其中约有四分之一感到孤独,这会增加罹患疾病的风险并导致早亡。

C.涉及多个国家的一份研究分析表明,隔绝、孤独和独居在早死方面产生的影响要大大高于肥胖。

D.由于富裕国家人的寿命更长,结婚率降低,每个家庭中子女的数量更少等因素,孤独现象更为突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会导致压力,并同时损害血管和其他组织,最终劫持人的大脑前额皮层。

B.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基因表达异于常人,也是人孤独的一个重要原因。

C.减肥、丰富的人际关系、亲人陪伴等,可有效改善孤独的症状,并降低死亡风险。

D.三则材料介绍了孤独的可能成因及危害,还说明了与孤独有关的其他社会问题。

3)结合三则材料,请简要概括造成孤独症状的可能因素。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

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中国诗词大会”以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是因为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露的源头活水。

诗词大都比较凝练,朗朗上口.阅读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感带来的欢愉,同时也能感知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拓展了人们的生活视野。

阅读诗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人们关注“中国诗词大会”,还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单调乏味的生活让人感觉压抑,而读诗可以暂时疏解内心的阴郁。

“中国诗词大会”以引人入胜的形式吸引人们亲近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自然而然地存在。

一个人只有徜徉于诗词、发现诗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

生活不只是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摘编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记者李兆清) 

材料二:

 

近日,中青在线记者专访了诗词大会的主创团队。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说:

“诗词是情感的抒发,节目集中展现了中华诗词文化的魅力,引发了广大观众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也坚定了国人的文化自信。

‘百人团’成员最小的7岁,武亦妹16岁,陈更20多岁,看到他们那么年轻,就觉得中华文化后继有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无数次被用来形容诗词大会选手的一句话。

“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颜芳回忆,第二季总冠军、上海复旦附中的学生武亦妹,无论是在地方选拔还是在现场比赛中,都特别淡定。

“她得冠军的那一刻,我们想把摄像机推上去给个表情特写,结果发现没必要,她脸上特别平静。

” 

也许,传统诗词已经离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些遥远,而诗词大会正在拉近这个距离。

 

阚兆江透露,其实诗词大会的题库内容85%以上来自中小学课本,所以对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我们不是文人雅士的沙龙,得让人看得懂,从大家熟悉的诗词名篇切入,可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阚兆江说,“每一道题不仅是题目,还是话题的开启,让诗词和古今生活有一种联系。

我们不是要做一场考试,而是想通过诗词陶冶人们的情操,滋养人们的心灵。

” 

所以,诗词大会的题目都颇“接地气”。

比如,把“减肥”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联系,把“化妆”与“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联系,“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对应的则是“购房”——都是当下年轻人关心的话题。

诗词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颜芳说:

“其实诗词的功能至今没有失去,写诗就跟发朋友圈一样,都是情感的表达,很有趣,也很时尚。

诗词大会落幕,而青年一代的诗意生活方兴未艾。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记者蒋肖斌) 

材料三:

诗词综艺火爆,最近令朋友圈和各种群话风突变,忽如一夜春风来,答题对诗、玩“飞花令”蔚然成风。

众声喧哗之下,舆论也出现了反弹,如“从诗词大会生出学霸情结是一种不堪”“诗词大会说白了还是一场电视秀”等。

16岁的上海女生武亦妹获胜,成了风靡网络的古典风少女偶像,与新媒体喧嚣传播形成对照的是,女孩淡定拒绝了媒体采访。

江苏省盐城中学语文老师刘百生告诉记者,“会背古诗的孩子成了古代才女的代名词,成了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但热潮总是令人警惕,这不代表咱们的诗词教育很成功,反而说明国民整体古诗词修养很缺。

爱好古诗词在当下还是颇为小众。

” 

在节目中,九宫格、干扰项、抢答等定输赢的方式,也让教育界人士嗅出了“应试”味道。

也有选手靠“蒙”答对题目,在一些老师看来,这就是当下应试教育最厉害的地方,以答题技巧制胜,这个节目俨然一场标准化考试。

“应试思维”是始终令教育界人士矛盾的纠结点。

“应试思维”模式导致古诗词多被视为“语言材料”,学生们只是机械记忆与练习,记知识点多过传播文化,背离其作为“文学”和“文化”的本质。

近年来,被誉为“综艺清流”的“百家讲坛”、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等文化盛会风靡一时,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淡漠似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人们追捧这些文化盛会的原因,在于人们对中国文化中最精致的文字有一种膜拜的心理,即使如今浸淫于网络语汇,仍心向往之这也是现在的家长在孩子三四岁时就令其背古诗的原因。

可惜,孩子的精神生活最终仍被奥数和考级等占据,缺失了“诗和远方”。

借古诗词学霸爆红的契机,教育界人士期待能在全社会的努力下,改善古诗词教育的整体氛围,以减少孩子的背书之苦,让孩子带着热爱,去惬意感受和品味古诗词之美。

当喧嚣的现代社会与传统文化有了一次次美丽的“邂逅”,中华文化基因逐渐苏醒,这危机中的微曦,则弥足珍贵。

 

(摘编自《扬子晚报》,记者张楠)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中国诗词大会”在丁酉新春爆红的现象,都充分肯定了这档综艺节目所带来的积极的社会影响。

B.材料一侧重阐述“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的原因,材料二从主创者的角度侧重阐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意义和初衷。

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选取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冠军武亦妹的例子,旨在说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道理。

D.三则材料都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问题,但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并不都抱以乐观的态度。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一项是

A.三则材料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新闻网站,但都及时捕捉到了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讲求时效性的特点。

B.三则材料都谈到了“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第一、第三则材料的观点更能代表观众们对“中国诗词大会”的普遍看法。

C.对于同一综艺现象的报道,三家媒体的受众不同,报道的侧重点也不一样,比如《中国青年报》就突出强调了青年一代与诗词的关系。

D.三则材料都不注重对新闻事实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阐述对诗词综艺节目火爆现象的看法,以引发人们的思考。

3)“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综艺节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进行概括。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

杨朝明刘续兵

①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

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

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

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②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③“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什么是“孝”,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

例如,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

④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2011年第4期有改动)

1)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

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

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2)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3分)

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年内不改其志。

C.孔子所说“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

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

B.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

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

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主要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馥,字祖宣。

少与友人成公简齐名,俱起家为诸王文学,累迁司徒左西属。

司徒王浑表“馥理识清正,兼有才干,请补尚书郎”。

许之。

稍迁司徒左长史、吏部郎,选举精密,论望益美。

转御史中丞、侍中,拜徐州刺史,加冠军将军、假节。

征为廷尉。

惠帝幸邺,成都王颖以馥守河南尹。

陈眕、上官巳等奉清河王覃为太子,加馥卫将军、录尚书,馥辞不受。

覃令馥与上官巳合军,馥认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隶满奋等谋共除之。

谋泄,为巳所袭,奋被害,馥走得免。

及巳为张方所败,召馥还摄河南尹。

暨东海王越迎大驾,以馥为中领军,未就,迁司隶校尉,加散骑常侍、假节,都督诸军事于渑池。

帝还宫,出为平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代刘准为镇东将军,讨陈敏,灭之,以功封永宁伯。

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馥睹群贼孔炽,洛阳孤危,乃建策迎天子迁都寿春。

永嘉四年,与长史吴思、司马殷识上书曰:

“虽圣上神聪,元辅贤明,居俭守约,用保宗庙,未若相土迁宅,以享永柞。

越与苟睎不协,馥不先白于越,而直上书,越大怒。

先是,越召馥及淮南太守裴硕,馥不肯行,而令硕率兵先进。

硕貳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

硕退保东城,求救于元帝。

帝遣扬威将军甘卓、建威将军郭逸攻馥于寿春。

安丰太守孙惠帅众应之,使谢摛为檄。

摛,馥之故将也。

馥见檄,流涕曰:

“必谢摛之辞。

“摛闻之,遂毁草。

旬日而馥众溃,奔于项,为新蔡王确所拘,忧愤发病卒。

(节选自(晋书),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B.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C.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D.馥自经世/故每欲维正朝廷忠情/恳至以东海王越/不尽臣节每言论厉/然越深惮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而文中的“起家”则指“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

B.“补”指官有缺位,选员补充空缺官职。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拜、选、除、荐、擢”等

C.“檄”,古代文体。

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移文多用于晓谕和责备。

D.“卒”,大夫死称“卒”,与之相近的字有“崩、薨、不禄、死”等。

“崩”是古人对帝王之死的描述,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馥才华横溢,名声美好。

他起家于诸王文学,受到司徒王浑的赏识,后任部郎,选举精密,声望显著,后转为御史中丞等官。

B.周馥清正刚正,忠于朝廷。

上官已等人谋反,他拒绝接受官职。

后东海王司马越任命他为中领军,他也没有上任。

C.周馥心系国家,战功卓若。

他曾与人合谋除掉上官巳,但计划失败。

上官巳败后,他被召为河南尹;为镇东将军时,讨伐陈敏有功,被封为永宁伯。

D.周馥直言进谏,不畏权贵。

他严厉批评司马越违背臣子礼节;他看到贼子猖狂,担优洛阳陷入孤危之中,建议迁都寿春,因此惹怒了司马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令与上官已合军,馥以巳小人纵暴,终为国贼,乃共司求满奋等谋共除之。

(2)项貳于馥,乃举兵称馥擅命,已奉越密旨图馥,遂袭之,为馥所败。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实,字诚卿,其先北京人。

曾祖抟霄雄于赀,好施与,乡里以善人称。

实少孤,依叔父居。

及长,通诸国译语,骁勇善骑射,倜傥不羁。

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岁乙亥,中原盗起。

锦州张鲸自立为临海郡王,遣使纳款于太祖。

寻以叛伏诛。

鲸弟致初以叛谋于实,实厉声叱曰:

“天之历数在朔方,汝等恣为不轨,徒自毙耳!

”乃籍户口一万,募兵三千,丙子春,归。

大将木华黎与论兵事,奇变百出。

拊髀①欣跃,大加称赏,遂引见太祖,献军民之数。

帝大悦,赐鞘剑一,命从木华黎选充前锋。

时张致复据锦州,实与贼遇于神水县,挺身陷阵,殊死战,杀三百余人,获战马兵械甚众。

木华黎奏赐鞍马弓矢以励之。

以功为帐前军马都弹压。

癸未,木华黎卒,子孛鲁嗣。

武仙叛,据邢。

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是夜,仙党遁去。

实下令,敢有擅剽掠者斩,军中肃然,士民按堵②。

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丁酉,太宗数召入见,实贡金币纹绮三篚。

次陵州,遇寇,实与左右射之,毙二十余人,生获十余人。

朝于幄殿,帝欢甚,问遇盗之故,命所获寇勿杀,仍以赐实。

是日,赐坐,与论军中故事,良久,曰:

“思卿效力有年,朕欲授以征行元帅,后当重任。

”实叩头谢曰:

“小臣从事锋镝二十余年,身被十余枪,右臂不能举,已为废人矣。

愿辞监军之职,幸得元佩金符,督治工匠,岁献织币,优游以终其身,于臣足矣。

”帝默然不悦,令射以观其强弱,实不能射。

命入宿卫,密使人觇之,实臂果不能举。

固辞十余,始可其奏。

遂锡宴,取金符亲赐之,授以汉字宣命③,充御用局人匠达鲁花赤④,子孙世其爵。

丁巳,卒于博。

(《元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节)

(注释)①拊髀:

拍打着大腿。

②按堵:

安居,安定。

③宣命:

皇帝的诏命。

④达鲁花赤:

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以叛谋于实谋:

商量

B.乃籍户口一万籍:

登记

C.次陵州,遇寇次:

前往

D.子孙世其爵世:

世袭

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B.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C.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D.实帅师五千围之/立云梯/先士卒登堞/横槊突之/城破/武仙走/逐北四十里/大破之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实少小时成为孤儿,依靠叔父长大成人,通晓多国语言,又英勇善战,周围的人都很仰慕他的才略。

B.大将军木华黎和何实讨论军事,得知何实的用兵方法奇特多变。

木华黎对何实十分欣赏,把他引见给了太祖。

C.何实跟随木华黎在神水县、邢地均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何实每次都亲临战场,表现非常英勇。

D.何实以身体为由婉拒太宗的重用,太宗于是派人秘密观察,确认何实身体真的不佳,何实又坚决地拒绝了十几次后,才同意了何实的奏请。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远近之民,慕其雄略,咸归心焉。

(2)孛鲁命戍于邢,多著善政,邢民敬之如神明。

三、选择题

6.下列对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比较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找到。

C.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苏武身体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一起会面谈论虞常的罪行。

D.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7.对下面语言现象的图示框架图的概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说是前提,读写是基础。

B.听和读是接受信息,说和写是发表信息。

C.听说是口语表达,是话语理解和信息输入能力。

D.听说读写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8.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列坐其次(旁边)无物以相之(帮助)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

B.绕树三匝(圈)感君区区怀(愚拙)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C.盖音谬矣(错误)少无适俗韵(本性、气质)昼夜勤作息(劳作)

D.体无咎言(责怪)夫夷以近(平坦)苏子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B.观摩了这次关于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的优质课大赛以后,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C.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D.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