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866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docx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项训练

专题十九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选择题

1、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B.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点燃,检验生成的产物

C.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D.用一种试剂一次性鉴别出硝酸铵溶液、硫酸铵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分别取样装于四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微热,观察现象

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澄清石灰水与氯化钡溶液

通入CO2

B

鉴别食盐水与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鉴别纯碱溶液与烧碱溶液

滴加稀硫酸

D

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硫酸铜溶液

3、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的除杂试剂及方法

A

Cu(Fe)

高温加热

B

CO(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C

CaCO3(Na2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NaCl(NaOH)

加适量稀硫酸、蒸发

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Na2SO4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

B.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CaCl2溶液

C.用足量NaOH溶液除去CO2气体中的少量HCl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含有K2CO3

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区分硬水和软水B. 探究CO2与水的反应

 

C. 探究接触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6、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HCl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铁粉末

C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昧

D

鉴别NaCl和NH4NO3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7、下列各实验方案能达到其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分别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B

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

C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的CO

在足够的氧气中点燃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8、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加稀硫酸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或变化

结论

A

取少量井水,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

产生大量浮渣

井水为硬水

B

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

质量减少

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色

NaOH溶液没有变质

D

将无色气体通入装有CuO粉末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加热

黑色固体变红

无色气体一定为H2

10、t℃时,加热烧杯中的石灰水,发现溶液变浑浊,测得此时溶液的pH>7.关于溶液变浑浊的原因,同学们有两种观点:

①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②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他们设计以下方案进行探究,其中没有意义的是()

A.将装有浊液的烧杯,用冰水冷却,恢复至t℃,观察浑浊是否消失

B.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C.取适量浊液,过滤,往滤液中加入Na2CO3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D.其他条件不变,隔绝空气,再做一个加热石灰水的对比实验

2、实验探究题

1、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首先要选择反应物,明确如何控制反应条件,然后确定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还要考虑装置是否符合环保、安全等要求。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下列物质不能直接作为原料的是___(填序号),判断的依据是___.

①水(H2O)  ②氯化钠(NaCl) ③氯酸钾(KClO3)④高锰酸钾(KMnO4)⑤过氧化氢(H2O2)⑥甲烷(CH4)

(2)当确定了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后,还应该考虑原料是否容易获得、___等因素(写一项即可).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以下气体性质中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___(填序号).

①颜色  ②密度 ③可燃性 ④溶解性

(3)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简易装置,反应所需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的目的是___;当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开始收集,这样操作的理由是___.

2、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

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

只有Na2SO4                       猜想二:

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

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___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

不合理的猜想是___,理由是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1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同时指出

(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

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___.

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准备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瓶未盖瓶塞且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他们决定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获得信息】

(1)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2)实验室里盛放碱性溶液的试剂瓶通常使用橡胶塞。

(3)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一:

氢氧化钠; 猜想二:

碳酸钠; 猜想三:

碳酸氢钠。

【实验探究】

(1)小军取样滴加稀盐酸有___产生,得出结论:

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或者是___,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任写一个)。

(2)小军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___产生,进而得出结论:

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小华认为小军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还需要进行如下实验:

(4)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质是___。

【探究启示】实验中取用液体药品时,应注意___。

4、某白色固体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确定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

相关问题初步探究:

小金同学设计的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BaCl2溶液显中性。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___,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_。

(2)M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一定没有氯化钡。

【交流讨论】小英同学认为:

无色溶液M变红色,说明溶液M中含有碱性物质,但不能由此推导出原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

若要进一步确定,需对溶液M继续进行探究。

为此同学们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Ⅱ.继续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M中有氢氧化钠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

有NaOH

猜想二:

没有NaOH

【探究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

________

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

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地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5、在学习碱的性质时,同学们发现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________(填离子符号)。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有位同学不小心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经验证该瓶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如何将这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除去呢?

【设计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________

 杂质已除去

 方案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方案三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成杂质已除去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________。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

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

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必须________保存。

(2).同学们针对上述三个方案认真讨论后得出,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

不与所需物质反应、________、试剂要适量。

6、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一瓶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的瓶口有白色粉末。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对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1: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

白色粉末是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Ca(NO3)2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取该白色粉末溶于水形成溶液A,设计如下实验:

(1)由上述实验可知,猜想___肯定不成立。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___(填字母序号)

A. CaCl2溶液              B.Ca(OH)2溶液

C. Ba(OH)2溶液      D.Ca(NO3)2溶液

(4)操作④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

(5)请写出操作⑤的两种方案并得出结论。

方案一:

___。

方案二:

___。

 

【答案】一、1、D2、B3、C4、B5、C6、A7、A8、A9、A10、C

二、1、解答:

(1)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氯化钠和甲烷中没有氧元素,不能制取氧气;

(2)实验室制取某种气体一般应考虑原料是否容易获得,反应速率是否适中,反应条件是否简单等,选择收集装置时可根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3)用分液漏斗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可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度。

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当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就可以开始收集。

故答案为:

(1)②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2)反应速率是否适中①③

(3)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滴加速度;氧气不易溶于水。

2、解答:

【学生板演】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2NaOH═Na2SO4+2H2O.

故填:

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若是氢氧化钠剩余,则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因为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氢氧化钠和硫酸不能共存,因此猜想三不合理。

故填:

Na2SO2和NaOH;猜想三;氢氧化钠和硫酸能反应,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故填:

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故填:

把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硫酸钠也能够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时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稀硫酸。

故填:

BaCl2和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  定有H2SO4存在。

3、解答:

【实验探究】

(1)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若另取样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进而得出结论:

该溶液的溶质是碳酸钠;

(3)因为该试剂是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若是氢氧化钠可能会和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变质生成部分碳酸钠,所以,小青认为小刚的结论不完全正确,理由是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实验结论】取小军第二次实验后的上层清液,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中还存在氢氧化钠,即原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探究启示】由于氢氧化钠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实验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盖。

答案:

【实验探究】

(1)气泡;碳酸氢钠;Na2CO3+2HCl=2NaCl+H2O+CO2↑或NaHCO3+HCl=NaCl+H2O+CO2↑;

(2)白色沉淀;

(3)露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也生成碳酸钠;2NaOH+CO2=Na2CO3+H2O;【实验结论】氢氧化钠;【探究启示】应立即盖好瓶塞。

4、解答:

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白色固体中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溶液M;白色固体中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泡,沉淀全部溶解,说明沉淀全部是碳酸钡,即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BaCl2、Na2CO3,一定没有硫酸钠,氢氧化钠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故答案为:

BaCl2、Na2CO3;Na2SO4;

无色溶液M加入酚酞变红,再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M中一定没有氯化钡,一定有氯化钠,因为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

氯化钠;

【探究与结论】A.取无色溶液M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溶液M中有碳酸钠并被除尽;B.取实验A所得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猜想一正确;故答案为:

有白色沉淀生成;无色酚酞试液;无色变红色;

5、解答:

碱溶液都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解离出相同的OH−。

故填:

OH−。

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设计实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硝酸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杂质已除去

 方案二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NO3)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杂质已除去

 方案三

 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过滤

 有白色沉淀生成

成杂质已除去

上述实验操作中所用试剂正确的是方案三,方案一不正确,是因为盐酸和氢氧化钠也发生了反应,方案二不正确,是因为带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

故填:

三。

该实验小组用正确的试剂进行了实验。

小张提出质疑,杂质是否已经完全除去?

于是他取适量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加入所用的正确试剂,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说明杂质没有完全除去。

故填:

产生白色沉淀。

【归纳总结】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必须密封保存。

故填:

密封。

(2).要除去物质中含有的杂质,选用试剂时应考试的因素有:

不与所需物质反应、只和杂质反应、试剂要适量。

故填:

只和杂质反应。

6、解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完全变质: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

猜想Ⅱ:

没有变质:

白色粉末是氢氧化钠。

猜想Ⅲ:

部分变质:

白色粉末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故填: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实验探究】

(1)由上述实验可知,加入稀硫酸时产生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猜想Ⅱ肯定不成立。

故填:

Ⅱ。

(2)若操作①滴加过量稀硫酸有气体B产生,而滴加少量稀硫酸可能没有气体B生成,其可能的原因是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稀硫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H2SO4═Na2SO4+2H2O。

故填:

2NaOH+H2SO4═Na2SO4+2H2O。

(3)适宜操作③的X溶液是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

故填:

AD。

(4)操作④是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

烧杯、漏斗、玻璃棒。

(5)操作⑤的两种方案:

方案一:

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方案二:

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

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滴加氯化镁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A中含有氢氧化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