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678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docx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正式

 综合录井仪录井前验收规程

1目的

为使综合录井仪录井前的设备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

2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综合录井仪录井前的验收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综合录井仪录井前的设备验收工作。

3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Q/HNLJ0402录井仪器现场安装技术规范。

Q/HNLJ0404综合录井仪操作及保养规程。

4验收工作的主要内容

检查综合录井仪是否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

检查综合录井仪是否按照现场安装技术规范安装。

检查综合录井仪是否按照综合录井仪技术校验规程校验仪器。

验收工作的依据是本规程以及主管部门有关文件,批准的设计文件及相应设计变更、修改文件,施工合同,监理签发的指令等。

5验收程序

录井仪器工程师应依据本规程,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校验,使设备具备录井条件,及时通知资料信息中心进行录井前验收。

由资料信息中心通知仪修工程师上井验收。

并做好录井验收记录,出具评定意见(一式三份,现场保留一份,资料信息中心保留一份,仪修组保留一份)

6验收要求

当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施工。

验收工作应相互衔接,不应重复进行。

验收时必须要有质量评定结论:

合格和不合格。

按照SY5190-91《综合录井仪技术条件》、Q/HNLJ--0404《综合录井仪操作及保养规程》、Q/HNLJ0402录井仪器现场安装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合同进行质量评定。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其处理原则由资料信息中心协商确定。

仪器工程师、仪修工程师、资料信息中心主任必须在验收单上签字。

验收的遗留问题,各有关单位应按资料信息中心所提要求,负责按期处理完毕。

验收所需提供资料由仪器工程师提供,提供资料项目及内容见附录1。

7录井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综合录井仪上岗人员配备齐全,上岗人员必须持有综合录井仪上岗证,一机一岗,操纵、装拆、检修、必须由持证专业人员完成。

按设施工要求配备的仪器、仪表、工具、材料及其设备已能满足录井施工的需要。

综合录井仪必须的输配电安装完成,送(供)电工作已就绪。

综合录井仪安装完成,并经过调试、校验和试运行合格。

 

综合录井仪附属设备安装完成,经调整试验合格并经试运行合格。

 

仪器配有仪器操作规程、设备运转记录、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8验收的主要内容

检查上岗人员配备是否齐全,是否持有综合录井仪上岗证。

是否按设施工要求配备仪器、仪表、工具、材料,设备能否满足录井施工的需要。

综合录井仪输配电是否安装完成,供电是否满足综合录井仪要求。

综合录井仪安装是否达到要求,仪器调试、校验和试运行是否合格,有无校验记录。

 

综合录井仪附属设备是否安装完成,调整试验是否合格。

 

仪器配有无仪器操作规程、设备运转记录、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验收应达到SY5190-91《综合录井仪技术条件》、Q/HNLJ--0404《综合录井仪操作及保养规程》、Q/HNLJ0402录井仪器现场安装技术规范所规定的要求。

 

9综合录井仪安装校验要求

9.1仪器工作环境检查

9.1.1仪器外部工作环境温度-20-+40℃,机房内控制温度15℃-30℃。

9.1.2机房内相对湿度30%-80%。

9.1.3外部设备传感器及传输线工作环境温度-30℃-+70℃。

9.1.4工作环境中可燃气体浓度不得高于爆炸下限,工作环境无明显腐蚀气体。

9.1.5电源要求

电源输入:

电压380V/220V±30%,频率50HZ±30%。

电源输出:

电压220V±2%,频率50±1HZ

中断电源继电时间:

满负荷工作时间≮10min,适用于电网电源或柴油发电机供电。

仪器过载保护、断路保护、漏电保护、缺相保护及报警正常。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整机电力电路对机房外壳绝缘电阻不小于2MΩ/500V。

接地体用金属棒,打入潮湿地下0.5m-1.0m,接地导线电阻不大于4Ω。

9.2设备安装检查

9.2.1仪器房:

仪器房面向井架水平安放在靠近振动筛一侧,距井口30m--50m便于观察转盘处。

房体垫高10cm以上。

9.2.2样气管线及传感器信号电缆架设

录井仪器房和振动筛之间采用高空架设,架高2.5m以上,其上固定直径5mm承载钢丝绳,信号电缆挂钩间距均匀,电缆排列整齐。

气路管线和全部信号电缆相扎后,固定在承载钢丝绳上。

非高空架设的各种传感器信号线应集中捆绑在不易被碰、拉的地方。

信号电缆两端应标明信号名称,其内芯线头两端应统一编号。

脱气器脱出的气样进入仪器前必须经CaC12干燥。

安装在钻台上的传感器,信号电缆从钻台下面架空槽连至架线杆上。

安装在钻井液罐内传感器,信号电缆固定在钻井液罐内侧外沿。

泵冲、套管传感器信号电缆应在安全不影响井场工作条件下引至钻井罐内侧外沿。

所有室外电缆均用密封线盒及防水接头连接,并用绝缘材料包扎,在钻井液循环系统不得安装不防爆的电器。

9.3传感器安装位置

9.3.1脱气器

⑴安装在振动筛前循环管路中,且钻井液流速平稳处。

⑵安装高度以脱气器钻井液排出口充满2/3钻井液为宜。

⑶安装气水分离器和防堵器。

⑷应安装一条备用气管线。

9.3.2绞车传感器

⑴安装绞车传感器匹配器和传感器至滚筒轴上。

⑵把信号电缆及定子固定在滚筒轴导气龙头的进气管线上。

卸下滚筒导气龙头;

9.3.3大钩负荷传感器。

⑴连接三通、传感器后,接至死绳固定器的液压转换器上;

⑵注入液压油,排尽空气。

9.3.4立管压力传感器

⑴安装在立管管汇上,装有液压转换器,高压软管三通及传感器;

⑵注入液压油,排尽空气;

⑶无腔式压力传感器直接安装在立管管汇上。

9.3.5套管压力传感器

⑴在距井口4m-6m处防喷管线上焊接液压转换器接头;

⑵装入液压转换器,高压软管,三通及传感器;

⑶注入液压油,排尽空气;

⑷无腔式压力传感器的直接安装在防喷管线上。

9.3.6液压扭矩传感器

⑴将传感器安装在转盘驱动链条正下方;

⑵将高压软管,三通及传感器接到液压扭矩仪上;

⑶注入液压油,排尽空气,使链条张紧。

9.3.7电动扭矩传感器

⑴安装在驱动转盘电动机电源线上;

⑵电源线穿过传感器。

9.3.8入口钻井液温度、密度、电阻率传感器

⑴传感器应安装在接近钻井泵吸入口顶部,并远离搅拌器;

⑵传感器探头必须全部浸入钻井液中,且安放在钻井液流动地方。

9.3.9出口钻井液湿度、密度、电阻率传感器

⑴安装在振动筛前缓冲罐内;

⑵传感器探头必须全部浸入钻井液中,密度传感器必须垂直放置;

⑶密度传感器检测面应背向钻井液流向。

9.3.10泵冲传感器

⑴将传感器固定在钻井泵中心拉杆上方的泵体上或其它合适位置;

⑵金属激励物固定在钻井泵中心拉杆上方的泵体上或其它合适位置;

⑶调节金属激励物与传感器探头位置在5mm-10mm距离,保证激励正常。

9.3.11转盘转速传感器

⑴将传感器固定在盘底坐上或转盘传感器其它位置;

⑵固定金属激励物;

⑶调节金属激励物与传感器探头位置在5mm-10mm距离,保证激励正常。

9.3.12钻井液出口流量传感器

⑴安装在钻井液出口架空槽内,距井口3m-4m处;

⑵靶子活动方向与钻井液流向一致,无钻井液流动时,靶子张角最大。

9.3.13钻井液体积传感器

⑴一般安装4-6只体积传感器;

⑵钻井液体积传感器垂直安装在钻井液循环罐内,位置应尽量远离搅拌器。

9.3.14硫化氢传感器

⑴根据施工要求安装1-3只;

⑵硫化氢传感器应安装在井口,振动筛或钻台等地方;

⑶室外报警和报警灯放于明显易观察到的位置。

9.4通讯设备安装

9.4.1地质监督和钻井监督工作房、地质值班房内各安装一台图像显示器和一部电话机。

9.4.2信号线及电话线走线合理、安全、牢固。

9.5室内仪器安装

9.5.1按照仪器设计要求摆放室内设备,包括计算机系统、氢气发生器、空压机、碳酸盐测定仪、页岩密度仪、热真空蒸馏脱气器、荧光仪。

9.6检查

井场上的仪器、设备、传感器、电缆线、气管线等安装作业完毕后必须检查安装位置、数量、质量、安全,确认合格后才能通电开机运行,且保存检查记录。

9.7仪器较验与刻度的检查

9.7.1按各仪器的技术标准,用相应测试仪表检查各单元上的电源及信号系统,终端输出参数指标应达到仪器的设计要求。

9.7.2辅助设备检查

⑴用皂沫流量计检查样品气、空气、氢气的流量应达到指标要求。

⑵检查氢气发生器电解液面;

⑶检查氢气发生器,用压力稳定法检查氢气发生器封闭性能,在0.4MPa压力下,压力降<0.01MPa/h。

⑷检查空压机机油液面;

⑸空压机打气声音正常,启动时间间隔稳定,压缩机过热保护正常。

⑹检查干燥剂是否失效

⑺UPS电池组电压正常,不间断供电时间满负荷工作时间≮10min。

9.7.3色谱系统检查

9.7.3.1开机前准备

⑴用皂沫检查分析器各气路连接点的封闭性能;

⑵检查多孔拉杆阀(或转阀)灵活性;

⑶控制单元,分析单元二部分连接正常,气源与仪器连接正确,反吹氢气及样品放空应接至室外大气中。

⑷启动空压机,氢气发生器,气体经过干燥后通入机内,空压机输出压力调至0.3MPa-0.4MPa,面板给定值0.2MPa,氢气发生器输出为0.15MPa-0.3MPa,面板给定值0.1MPa;

⑸不同仪器要求不同,应根据操作规程检查各项目。

9.7.3.2开机刻度检查

⑴开启色谱电源,柱温上升,并恒温在一个固定值上,分析切换动作正常,无卡死现象;

⑵观察样品气压力是否为0.04MPa,否则调节定值阀调节螺丝;

⑶等待恒温箱温度恒定并预热1h-1.5h后,将总烃及组分的鉴定器点火,4h后仪器基线应完全稳定,基线稳定性达到2小时偏差不大于2mm;

⑷总烃调试,确认总烃样品进样流量为20mL/min;确认总烃泵入与注入的进样量相等,用球坦进入纯甲烷样品,保证进样量,并将记录仪衰减档放在1V/cm上,此时记录仪将出现一个近10V(SK-3Q03、SK-3Q04色谱仪为1V)的刀状峰,如不到10V或超过10V,调节总烃、空气、氢气大小,以满足上述要求;

⑸组分调试:

将记录仪衰减档放在10mv/cm档上,走纸速度60cm/h,用1%乙烷至戊烷混合样,在色谱柱温、流量、压力及其它参数恒定情况下,调节A流量稳流阀使其满足下列条件:

—C1保留时间为25s±1s;

—C1、C2保留时间差>4s;

—C1-C4在2min内出完;

—C1-C5在4min内出完;

38秒切换后无C5出现,将记录仪衰减档放在1V/cm上,并将纸速调到20Cm/h,进100%浓度甲烷,使记录仪数达到近10V,如达不到,可调节空气流量大小,以及放大板上衰减电位器;

⑹定量刻度

①总烃:

重复性误差不大于10%,

基线漂移不大于满量程的1%/h;

噪声不大于满量程的±0.25%;

工作曲线:

用甲烷标定刻度:

进样浓度点:

0.02%、0.1%、0.2%、0.5%、1%、2%、5%、10%、20%、100%;

用对数座标纸,横座标为百分浓度,纵座标为电压响应值,进样点不得少于5点,上述各点响应值在对数座标纸作出工作曲线,应无明显拐点,基本线性,刻度曲线斜率近似45°。

②烃组分分析:

重复性误差不大于5%,

基线漂移不大于满量程的1%/h;

噪声:

不大于满量程的±0.25%;

进样浓度点:

0.02%、0.1%、0.2%、0.5%、1%、2%、5%、10%、20%、100%;

用对数座标纸,横座标为百分浓度,纵座标为电压响应值,进样点不得少于5点,上述各点响应值在对数座标纸作出工作曲线,应无明显拐点,基本线性,刻度曲线斜率近似45°。

⑺热导调试

建立载气压力和空气压力,启动电源,桥流设置为110mA,柱箱温度60℃,池温达90℃,打开记录仪,基线稳定后即可分析。

保留时间:

CO2为2min。

工作曲线(进样浓度):

CO2:

0.2%、0.5%、1%、10%、100%。

H2:

0.02%、0.05%、0.1%、1%、2%、5%。

He:

0.02%、0.05%、0.1%、1%、2%.

重复性误差,4h内峰面积比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5%。

⑻不同仪器要求不同,应根据操作规程检查各项目。

9.8接口系统校验检查

各个传感器到数据接口的信号应在正常范围内,从小到大基本线性,具体见下表:

传感器名称

输出电流信号范围

mA

7J02数据处理输出

电压信号V

测量范围

悬重

4~20mA

1-5V

0~6MPa(0~4000KN)

泵冲、转速

脉冲

0-5V

30~1920冲

扭矩

4~20mA

1-5V

0~1.6MPa(0~50KN.m)

立、套压

4~20mA

1-5V

0-40MPa

出口流量

4~20mA

1-5V

0-100%

密度

4~20mA

1-5V

0.90-2.5g/cm3

温度

4~20mA

1-5V

0-100℃

电导

4~20mA

1-5V

0-50、0-250ms/cm

池体积

4~20mA

1-5V

0-2m

绞车

脉冲

0-10V

0-9999

电扭矩(交流)

4~20mA

1-5V

0-1000A

不同仪器要求不同,应根据操作规程检查各项目。

9.9计算机系统检查

9.9.1硬件联接

9.9.1.1计算机主机,显示屏,键盘,打印机联机正常。

9.9.1.2计算机网络连接通讯正常。

9.9.2计算机软件系统检查

9.9.2.1采集软件安装与启动正常,新井初始化、钻具初始化、录井文件系统完整,采集机与工作站、色谱工作站通讯正常,录井数据存储没有错误。

9.9.2.2工作站软件检查

工作站软件启动正常,与采集机能够同步显示时间、井名等数据,实时图像系统能够很好的显示在地质房、监督房的终端显示器上。

9.9.2.3数据处理系统

这部分包括所有录井数据的处理软件(钻头初始化、钻头报告、气测报告、井斜报告、地层压力监测、工程报告多功能绘图等),应分别运行正常。

10记录填写

10.1录井小队负责填写设备运行记录,仪器校验记录,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10.2以上各项经验收合格后由仪修工程师填写《录井公司综合录井仪录井前现场验收单》,一式三份,录井小队保留一份,资料信息中心保留一份,仪修组保留一份。

11附录

11.1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11.2《录井公司综合录井仪录井前现场验收单》

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序号

资料名称

提供单位

1

上岗证

上岗人员

2

仪器配备是否符合设施工要求

仪器工程师

3

供电是否满足综合录井仪要求

仪器工程师

4

综合录井仪安装是否达到要求,仪器调试、校验和试运行是否合格,有无校验记录。

仪器工程师

5

综合录井仪附属设备是否安装完成,调整试验是否合格。

仪器工程师

6

有无仪器操作规程、设备运转记录、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仪器工程师

录井公司综合录井仪录井前现场验收单

验收编号:

施工小队

仪器工程师

验收人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区域井号

录井日期

检查项目

验收情况

上岗证

仪器配备是否符合设施工要求

供电是否满足综合录井仪要求

综合录井仪安装是否达到要求,仪器调试、校验和试运行是否合格,有无校验记录

综合录井仪附属设备是否安装完成,调整试验是否合格。

有无仪器操作规程、设备运转记录、交接班记录、巡回检查记录。

仪器工程师签名:

仪修工程师签名:

资料信息中心负责人签名:

验收日期:

年月日

此表一式三份,现场小队、仪修、资料信息中心各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