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682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docx

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doc

2018年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与2018年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汇编

 

2018年市科学技术局本年上半年工作总结范文

一、工作回顾

XX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科技主管部门正确领导、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家、省、济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按照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在服务经济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防震减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推进了全市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增添了一批新的科技亮点,开创了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6月11日,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了全市科学技术大会。

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和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研究和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科技工作,动员全市大力开展全民创新活动,增强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加快创新型___建设步伐;印发了《中共___市委、___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全民创新活动的决定》、《___市专利申请资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___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等政策规定,会上市人事局、财政局、科技局就做好下步的科技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并对XX-XX年在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___市圣城热电有限公司等10家“科技进步先进企业”,___市良种示范繁殖农场等10家“优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王洪誉等10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这次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好,为建设创新性城市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科技发展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二)扩大宣传,全民科技首位意识全面提高。

一是积极联合市组织、宣传、人事部门,开展面向“三农”的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活动10多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广泛宣传了科技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

支持和协调乡镇农口各站(所)大力开展科技法规政策的宣传、农业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村种、养殖适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推进了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有效运作。

同时,充分发挥各乡镇科技办公室的作用,利用统一配备的计算机、电视机、录(放)象机和多种农业实用技术的声像资料,积极组织进村入户宣传,大大促进了农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二是紧紧围绕“全民创新活动”这一主题,扎实开展了科技周一系列活动,5月12日市委马书记主持召开了科技周协调调度会议。

20日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科技局组织18个市直部门在南辛镇集中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共出动科技展牌66块,发放科技书刊、杂志、明白纸5000万余份。

6月14日,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举办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金动力”技术讲座,济宁市科技局隋局长、市政府孙市长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各乡镇科技网点负责人、农民技术员等50余人参加了技术培训,并全面完成了济宁市科局安排的示范推广任务。

三是创办了《___科技信息快讯报》,对我市乡镇(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和企业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及时通报和交流,上半年共编发4期,交流各类科技信息100余条,印发XX余份,进一步扩大宣传,使全民科技首位意识在不断提高。

(三)加强项目管理,提高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加强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管理工作,上半年,我市共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济宁市级5项,安排本市科技计划6项。

在农业方面,重点扶持了九仙山农业观光示范园、荷花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好友农牧公司、市良种示范繁殖农场、食用菌高产栽培示范推广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

在工业方面,着重扶持了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推进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技术与现代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了汽配、活塞、电缆、电源、电机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目前我市拥有圣旺、天博、金皇活塞、圣阳电源等15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10家,济宁市级4家),35家高新技术产品企业,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级技术开发中心,5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1-5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79113万元,同比增长44.7%,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4.8%。

(四)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初见成效,自我市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工程以来,全市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广泛动员、典型带动、稳步实施、全面推进”的思路,已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两年来,我市累计下派科技特派员57名,顺利下派到吴村九仙山农业观光园、时庄好友农牧农业生态示范园等12个示范基地,覆盖了全市所有乡镇,特派员下到基层后,根据当地的技术需求,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培训班24次,培训农民和企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500份,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2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90项(种),内容涉及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技术,为当地主导、传统、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受到了各级党政组织的支持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五)知识产权工作进一步加强。

建立了___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制定了《___市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实施方案》,扎实开展了知识产权试点工作;抓住“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等时机,加强了对《山东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加大了对知识产权申报资助的力度,对全市XX年度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授权并符合资助条件的25项授权专利进行资助,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有较大突破,XX年1—5月底专利申请52件,同比增长79.31%,在全省的排名前移了10个位次;授权专利26件,同比增长62.5%,列全省授权专利排名的第44位。

2018年市统计局工作总结范文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统计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全面真实科学反映全市经济走向为核心,紧紧围绕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和抗震救灾、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等各项工作部署,着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统计制度和改进统计方法,全面提升统计服务质量、效能和水平,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

XX年全市统计工作总结情况

(一)全力以赴,在抗震救灾中彰显统计精神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全市各级统计系统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统计服务,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全市抗震救灾、经济发展、灾后重建提供了大量统计服务。

积极开展地震灾害影响分析。

迅速启动统计应急机制,及时建立了重要救灾物质生产情况日报制度,重要食品、日用品及药品供应情况和价格日报制度。

地震后的一个月内相继完成了《关于“5.12”地震对全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及其初步测算》、《关于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建议》、《“5.12”地震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影响分析》、《“5.12”地震对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会展业、旅游业发展情况分析》和《“5.12”地震对全市人口及劳动就业影响分析》等调查分析报告10余篇。

积极做好抗震救灾物资和资金统计工作。

成立10个“抗震救灾物资统计小组”,先后深入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红十字会、市卫生局和基层仓库、重点灾区等点位进行调查研究,编制了“全市抗震救灾物资统计报表”。

克服前期基础工作较差、救灾物资种类繁杂等困难,从6月5日起每天在媒体公开公布大米等八大物资的接收和发放等情况;从6月14日起每天公布100名捐赠物资的企业、团体和个人名单。

先后向中央检查组提交了《关于抗震救灾物资统计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向市领导报送了全市各部门“抗震救灾物资统计数据”。

积极做好灾害损失统计工作。

通过大量耐心细致的比对工作,依据相关资料对区(市)县及部门上报数据加强了审核把关。

全市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的数据与市级近30个部门灾害损失统计数据结果基本一致,所取得的数据成为对灾害进行评估和灾后重建的重要基础资料。

积极展开社情民意调查。

会同有关部门深入都江堰市的75个受灾最严重的村、4000户居民家庭及110户企业进行民意调查,广泛了解受灾群众对重建和安置的意愿。

还先后开展了《汶川大地震主要救援力量满意度问卷调查》和《重灾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意愿》等民意调查。

积极构建灾后重建统计体系。

主动对接灾后重建大局,制定了《市灾后重建统计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形成了《市XX年灾后重建监测报告》。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既适应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需要,也发挥了统计应急机制的重要作用,更彰显了“求真务实、乐于奉献”的统计精神。

抗震救灾期间,有13篇工作信息和分析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

  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批示。

(二)围绕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统计优质服务年”活动成效显著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等经济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性、不断增强服务的敏锐性、努力提升统计服务的能力,“统计优质服务年”建设成效显著。

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能力。

坚持以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突破口,着力提高统计服务能力。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市统计系统增加了向党政领导报送统计信息的内容、频率,及时反映宏观经济发展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多次召开各种座谈会和深入企业调研,先后完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我市产业结构发展影响及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研究》、《市城乡中高收入家庭消费潜力与投资信心调查报告》和《金融危机对当前市消费品市场影响情况调查分析报告》等多篇分析报告。

相继完成了《关于成渝经济发展比较分析的报告》、《关于市旅游业增加值统计调查的分析报告》和《宏观调控政策对高新区投资的影响分析》等报告。

全年近50篇次分析报告得到市领导批示,其中21篇次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

不断提高统计服务的时效。

建立了经济形势月度分析制度和统计专报制度。

主要统计产品的时效性明显增强,《统计手册》、《统计年鉴-XX》在增加内容的同时,均较往年提前2个月正式出版。

  不断拓宽统计服务的领域。

围绕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牵头编撰出版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探索建立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点联系制度,先后邀请13位市人大代表和10位市政协委员视察统计工作;对96家房地产开发企业,56家商业企业和餐饮企业及35个投资项目开展了“市政府南迁计划调整影响调查”;对145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企业走出去”问卷调查;完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人才资源状况抽样调查等工作。

不断提高统计科研水平。

借助统计科研平台,积极与在蓉高校和有关科研院所联系,聘请了部分专家,组

[page]

建了市统计局的智囊团。

先后为《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等8篇重点课题建言献策,取得了很好成效。

《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课题获得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围绕中心,服务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不断提高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评价体系。

建立了《市统筹城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评价监测工作方案》,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区(市)县政府推进城乡统筹专项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农村综合城镇化评价体系,对部分指标的标准值进行了调整;收集整理了XX年-XX年反映城乡统筹成效的统计基础数据。

积极开展城乡统筹方面的专项调查。

对全市791个“农民新居”工程的“用地、建设、资金来源、入住”等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初步建立了工业集中、集群、集约化统计指标体系和大企业大集团发展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按月监测九大产业集群的发展动态;建立了农业投资统计制度;开展了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和全部房地产项目的投资效益快速调查。

对18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情况进行了检查;进一步完善了地方产品统计报表制度和连锁企业统计制度;完成了《花卉产业的统计范围和核算方法》、《市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及走势的研究》和“两枢纽三中心四基地”重点课题研究。

着力加强城乡收入统计。

积极开展农村住户扩点工作,将抽样调查的样本数量由2080户扩大到5000户;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收入统计办法;结合实际开展了私营单位劳动工资抽样调查。

(四)精心部署,全力以赴搞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

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经济普查领导小组。

全面完成乡镇(街道)政府经济普查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的组建工作。

经济普查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XX年实际到位880万元。

通过青羊区和双流县的试点,进一步研究了有关业务技术问题,积极谋划了经济普查工作的新思路。

开展了省、市、县三级普查业务培训,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

全面完成了普查区划分、单位清查工作和普查对象的基础资料整顿等工作。

宣传工作注重实效,全市新闻媒体共播送新闻近5000条次、播放宣传片4252次;先后设立宣传点519个,出动宣传车辆3579台次,受理咨询8.5万次,制作宣传画等宣传材料50万份,共有389所学校开展了经济普查“一堂课”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多种举措,确保了全市经济普查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责任四到位,经济普查各项工作正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清查摸底阶段已清查出法人单位7.6万家,多产业法人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2.3万家,个体经营户65.9万户,分别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31.4%、55.9%和24.8%。

(五)深化改革,各项统计事业建设取得新成就

各项常规统计调查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

建立了gdp数据联审制度,正式实施建筑业总产值按建筑活动实际发生地计算的改革,利用第三方资料加强了对各行业主要数据的评估审核工作,开展了农村基层标准化统计建设等。

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提高了各项常规统计调查的数据质量。

完成了XX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

服务业统计工作全面开展。

重点建立了服务业统计部门工作机制、区(市)县工作机制等制度,制定了调查标准。

开展服务业调查专题培训13期,培训700余人次。

目前,除金融、教育、卫生、软件等行业共2097个单位实行全行业调查外,其他行业的1557个限额以上调查单位也纳入了服务业全面调查范围,首次报表综合报送率就达到83.6%,快年报综合报送率跃升至92.5%。

全市已有12个区(市)县统计局增设了服务业统计科(室)并配备了统计人员,城区基本构建了区级、街道、社区三级服务业统计网络,绝大多数部门安排了服务业统计工作兼职人员。

通过服务业统计机制的建立,为构建“大统计”体系作了有益的尝试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积极推进能源统计监测工作。

积极推进能源工作体系建设和能源统计制度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建设。

积极开展“一套表”试点工作。

根据全市“行业统计一套表”工作方案,重点推进了“工业一套表”、“高新区一套表”和卫生、商务酒店、软件等7个行业的“一套表”试点工作。

高新区在全市率先实现网上直报专业统计报表,在全省率先实现网上直报全社会统计报表,商务酒店等一套表试点工作运转顺利。

  

  统计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紧紧围绕统计中心工作开展执法检查,全年对近400家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行为95件,立案75件,维护了统计工作秩序。

结合经济普查和纪念《统计法》颁布25周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统计普法宣传,全年共对8000余名普法重点对象进行了《统计法》知识的培训。

[page]

积极转变培训方式和提高培训实效。

全年培训统计从业资格人员1664人,培训统计继续教育人员5057人。

首次举办乡镇统计人员专题培训,蒲江、大邑、邛崃三县(市)的59个乡镇共66名统计人员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培训。

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业务学习,提升了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强化了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质量。

部门统计工作取得新突破。

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了服务业统计工作。

市发改委、市建委等市级部门会同市统计局建立了灾后重建统计监测体系;市经委参与建立了能源统计制度;市卫生局先后三次召集所属600余家单位,进行了“一套表”和网上直报培训,首次成功上报率即达到98%;市旅游局建立了“市旅游增加值统计调查制度”;市会展办建立了会展业统计调查制度;市交委开展了全市公路水路运输量专项调查等等。

部门统计信息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达到了信息“对流”,资源“共享”。

与市计生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建立了全市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制度。

基层统计建设取得新成果。

地震重灾区的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统计局,克服了地震灾害带来的重重困难,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中积极发挥了统计职能,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统计局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7人被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都江堰市统计局林红同志还到国家统计局作了专题报告;温江区统计局被评为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锦江区统计局根据实际情况将服务业统计监测的实施主体调整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五个统计分局;青羊区、成华区统计局建立了月度街道经济运行分析、专业经济运行评估分析例会制度;新都区统计局在全市率先建立统计联席制度,并参照全市优先发展重点镇考核指标建立了本区各镇城乡统筹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双流县、郫县基层统计标准化建设实现了镇(街道)以及村(社区)全部达到“七有”标准。

统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建设了数据采集平台,进一步完善了网上直报系统。

强力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企业和星级宾馆以及投资项目、服务业企业和乡镇(街道)统计报表的网上直报工作,目前网上直报企业达5100家、项目2700个。

进一步规范了网站信息管理,加大了统计工作、统计信息、统计数据加载量及提高了加载频率,统计信息公众网访问量达到20万人次。

统计队伍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

进一步完善了经费、资产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人员考核及奖励制度。

加强统计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年培训人员近200人次。

通过开展趣味运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统计文化建设。

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抓好了各项廉洁从政和反腐倡廉制度的落实。

机关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能建设得到加强。

XX年,市统计局继续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