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882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复习

  一、掌握常见的文言词语

  《强项令》特征:

特例征召苍头:

家奴数:

()大言数主之失(列举)()有大麦数斛(几)箠:

臣不须箠(鞭子打)欲箠杀之(用鞭子)被:

盖,覆盖臧:

通藏隐藏班:

分发捕捉打击

  《包拯》第:

但只管粥:

卖寻: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27

  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

“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来告私杀牛者,拯: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

“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

”拯:

“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

”其人遂无以对。

  .判断加点词的含义,正确的是()(3分)

  ○1其人遂无以对;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知天长县;徙知端州

  A、○1○2都相同B、○1同○2不同、○1不同○2同

  D、○1○2都不相同

  2.你能大致读懂选文吗?

请试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文中还有哪些词句的意思你还不太清楚,请摘到下面的横线上。

(3分)

  ○1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2雄州新开便门。

()

  ○3寻复来告私杀牛者。

()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选文每段都重点写了包拯的一个特点:

○1是写包拯的为官机智,○2是写包拯的为官清廉,○3是写包拯(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3分):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那另外三宝是什么?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你还知道谁?

并说说他们的故事?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A(3分)2.①给予,赠送②刚刚③不久(3+1分)┄┄

  3.巧言善辩,不辱使命(2分)

  4.包拯命令(制砚的人)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

(3分)

  .笔、墨、纸(3分)

  6.略(3分)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这句话用成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1﹪2.“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一句说明了包拯_________的性格特点1﹪3、解释下列加“【】”词语

  ⑴召【权】知开封府⑵恶吏苛刻,【务】敦厚

  ⑶平居无私【书】⑷非吾子【若】孙也4﹪

  4.文中写“童稚妇女,亦知其名”“京师为之语曰……”意在说明什么?

2﹪

  答:

  .第一段写有关包拯哪些方面的表现和事情,用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2﹪

  答:

  6.第二段中表现包拯不屈从苟同、不结党营私的句子是;表现包拯生活节俭的句子是。

2﹪

  7.你觉得现在为官要学习包拯的哪些精神?

1﹪

  答:

  8.指出下列各组词的词义或用法4﹪

  得①吏不能得②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从①宣不从,强使顿之②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9.下列“之”字用法和例句:

“京师为之语曰”相同的是()2﹪

  ①贵戚宦官为之敛手②故人、亲党皆绝之③宣于夏门亭侯之④叱奴下车,因格杀⑤宣不从,强使顿之⑥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0解释下列句子: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参考答案:

㈡妇孺皆知/性格刚毅/暂且追求书信和/包拯执法严格,秉公办事,名气大/在朝为官,为官清正,执法严峻/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略/捉到,能够顺从听从/①⑥/疏通不了关系的,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26

  强项令范 晔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

……后特征为洛阳令。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

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

帝大怒,如宣,欲箠杀之。

宣叩头曰:

“愿乞一言而死。

”帝曰:

“欲何言?

”宣曰: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臣不须箠,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

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主曰:

“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

”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宣悉以班诸吏。

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京师号为“卧虎”。

歌之曰:

“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

年七十四,卒于官。

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帝伤之,曰:

“董宣廉洁,死乃知之。

”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给下面加点字写拼音。

(1分)

   枹(   )鼓  数斛(   )

  2给加点文言词解释意思。

(2分)

  ①宣悉以班(  )诸吏  ②使宣叩头谢(  )主

  ③臧(  )亡匿死  ④欲箠(   )杀之⑤流血被面()

  3妻子对哭。

妻子:

[古义][今义](2分)

  特征:

[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文言词语。

(3分)

   数

  以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选做其中一题即可)(2分)

  ①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翻译:

  ②天子不与白衣同。

翻译:

  6文中两个语段塑造了董宣的性格,请分别用2个词语(8个字)

  概括:

,。

另外,从描写的角度(手法)则分别运用了  描写、  描写。

(4分)

  参考答案:

1.2.1)分发2)认错3)通“藏”,隐藏4)用鞭子)盖,覆盖3.妻:

妻子和儿女,男有的配偶特征:

特例征召;特点4.数:

数落、列举;几。

以:

因;用;用;按照。

.1)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之人,没有谁不害怕得发抖。

2)做皇帝和做百姓不一样。

6.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正面、侧面。

  阅读二、1.《强项令》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南朝宋史学家。

(1分)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分)

  ○1而以奴骖乘()○2欲箠杀之()

  ○3即以头击楹()○4枹鼓不鸣董少平()

  3.解释加点词。

(2分)

  ○1后特征为洛阳令()○2使宣叩头谢主()

  ○3宣悉以班诸吏()○4宣两手据地()

  4.文中下列句子省略了主语,请补充出来。

(2分)

  ()即以头击楹()强使顿之

  ()赐钱三十万()将何以理天下乎?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将何以理天下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皇帝称董宣为“强项令”,而京师号之“卧虎”。

这两个称呼都从侧面反映了董宣什么样精神?

(3分)

  7.“帝笑曰:

‘天子不与白衣同。

’因敕:

‘强项令出!

’赐钱三十万。

”这些言行表明光武帝刘秀是个怎样的君王?

(3分)

  .《后汉书?

酷吏传》;范晔2.sheng;hui;ing;fu3.征召;认错;分发;按、撑。

4.董宣;小太监;皇帝;皇帝。

.将用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从此,捕捉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没有人不害怕得发抖。

6.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精神。

7.能听取正确意见,勇于改过,是个较英明的君王。

  28*岳飞-----毕 沅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

吴王介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

“主上宵旰。

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

王介大叹服。

或曰:

“天下何时太平?

”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

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姬侍()名姝()宵旰()束刍()

  2.解释下列词语(2分)

  遗之_______________徇_______________

  休舍_______________远戍_______________

  3.翻译划线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飞是个英雄人物,有关的事迹有许多至今留传着,你把你知道的事迹写出来。

(2分)(至少2个,多写加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文臣不爱财,武臣不惜死,”天下就太平?

谈谈你的理解。

  (3分)

  6.岳飞治军严格,爱护将士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用自己的话表述)(4分)

  29*《列子》二则

  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

  2/30诗词五首及名句

  常识填空:

  ⑴《饮酒》作者,他是著名诗人。

  ⑵《次北固山下》作者是   诗人。

  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选自,作者  是唐代文学家,也是之一。

  ⑷《雁门太守行》作者   ,《天净沙  秋思》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原文填写:

(分)

  .《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未必黑”,正如本文所说的“”

  2.《陋室铭》一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来突出主旨的话的是“”,其作用是,文中写出了陋室的环境之雅的是“”,写交往之雅的是“”,写室中之事之雅的是“”,点明本文主题的是开头用比兴来引题的是,其作用是文中引用古代名贤作比况的是“”,其表达作用是。

  3.《饮酒》诗中表明作者无求名利之心,即使居住在闹市,也与居住在深山无甚不同的诗句是“”,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写江水浩渺、视野开阔的景色的是“”,写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的是“”,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的是“”。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的景色的是“,

  ”。

与此作对比的是“”。

  6.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写敌军的来势汹汹,但守城的将士雄姿英发的是“,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的是“”,表达了诗人以生命来报效祖国的豪情的是“”。

  7.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九种景物极力渲染悲凉的气氛的是“”,直接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悲的是“”

  8.《饮酒》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诗句是。

  9.《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是。

  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突出作者对早春喜爱的诗句是。

  1.《雁门太守行》中的名句是。

  2.《天净沙  秋思》中的主旨句是。

  3.写出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落比邻

  满目青山夕照明══>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相间映衬的两句诗是:

“,。

”岑参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

”在此诗中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渡荆门送别》中写诗人白天行舟,天开地阔,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舒畅的心情的是写夜晚伫立船头看到的新奇美妙的是

  归结到诗题“送别”的是

  6.杜甫诗《春望》中诗人看到了美丽的景色而反而更增伤感的是

  点明“感时”恨别“的原因的是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忧国忧民的爱国形象的是《春望》中运用借代和夸张的千古名句是 ,。

  7.辛弃疾的词《西江月》中与“鸟鸣山更幽,蝉噪林逾静”有着异曲同工的是

  写出了词人因丰收而无比的喜悦的心情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