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388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 农业解析版.docx

届全国高考总复习二轮地理限时训练专题七农业解析版

专题七 农业

(时间:

40分钟 满分:

100分)

测控导航

考点

题号

农业的区位选择

1、2、9、12

5、6、10

农业地域类型

3、4

7、8、13

农业生产对地理

环境的影响

11

1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2018·广西柳州高级中学模拟)水稻“侧深施肥”是在水稻插秧机上安装“侧深施肥”装置,在插秧的同时在离水稻秧苗根部2~3cm处,将肥料施入深度约5cm的土壤中。

水稻“侧深施肥”技术在日本应用较早,2013年黑龙江建三江管理局引进了日本企业生产的“侧深施肥”插秧机,在建三江农场水稻田进行试验。

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

据此回答1~2题:

1.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  )

A.水稻良种培育技术B.插秧机大型化技术

C.新型肥料生产技术D.病虫害防治技术

2.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  )

A.延长水稻产业链B.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C.增加农业劳动力需求D.解决土壤污染问题

解析:

1.C 2.B 第1题,根据材料“试验过程中发现,中国现有水稻专用肥颗粒硬度低、吸湿性大,容易黏结、堵塞施肥机的施肥管,影响施肥机的使用效率”可知,中国在引进“侧深施肥”插秧机后,最迫切需要突破的技术是新型肥料生产技术,C项正确。

第2题,推广水稻“侧深施肥”技术产生的显著效益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水稻生产成本,B项正确。

增加施肥技术,没有延长水稻产业链,A错;减少农业劳动力需求,C错;与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无关,D错。

  (2018·江西南昌模拟)农业生产往往需要改造自然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优环境。

“畎(沟)亩(垄)法”是在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这种耕作法对土地的利用包括“上田弃亩(图1),下田弃畎(图2)”两种方式。

据此回答3~4题:

3.“上田弃亩”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增加土层深度

B.为农作物提供更多养分

C.增加耕地面积

D.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

4.“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  )

A.水稻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

B.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

C.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

D.水稻生长需要强烈光照

解析:

3.D 4.C 第3题,根据材料,“上田弃亩”是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出现的耕作方法,如图1所示,农作物种植在沟中,在古文原义中,“上田”指高旱地,水源短缺,沟中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所以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少土壤湿度的变化,D项正确。

第4题,“畎亩法”不能用于季风水田农业,因为水田管理要求土地平整,要便于灌溉和排水,故不能用“畎亩法”种植,C项正确。

(2018·福建宁德模拟)20世纪80年代,广东是我国第一产糖大省。

1993年之后,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跃居全国第一,但与产糖大国巴西相比甘蔗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成本高。

据此回答5~

6题:

5.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蔗糖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劳动力价格上涨B.消费市场的萎缩

C.经济水平的提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6.多年来限制广西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耕作技术落后

C.经济落后,资金不足

D.劳动力素质低

解析:

5.D 6.A 第5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广东省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带动下,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原来的甘蔗种植逐渐调整为花卉、蔬菜等产值更高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导致甘蔗种植面积减少,故蔗糖产量减少,D项正确。

第6题,耕作技术和劳动力素质与机械化水平没有较大的联系,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家庭无法大规模种植,地块较小,不利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2018·山东潍坊模拟)雨育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或半湿润易旱地区完全依靠天然降水从事作物生产的一种栽培制度。

下图示意伊拉克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分布区及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

据此回答7~8题:

7.与灌溉农业区相比,该雨育农业区(  )

A.地形平坦,平原广布

B.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C.降水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

D.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8.改善该雨育农业区发展条件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发展集蓄水工程,集蓄雨水

B.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

C.修建温室大棚,减少水分蒸发

D.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解析:

7.C 8.A 第7题,图中雨育农业区位于河流上游,而灌溉农业区主要位于河流中下游,中下游地区多平原,故A项错;图中灌溉农业区纬度较低,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B项错;结合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可以看出,相比南部的沙漠气候,雨育农业区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C项正确;由于雨育农业区是“完全依靠天然降水”,故灌溉便利错误,D项错。

第8题,从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故可以发展集蓄水工程,集蓄雨水以缓解旱季缺水的状况。

  (2018·湖南岳阳一模)“双高”甘蔗(指产量高、含糖量高),喜欢生长在热量充足、雨热条件搭配好的地方。

一般1月份种植,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气温回升达20℃以上时揭膜。

读“我国某双高甘蔗产区气候统计图”,回答9~11题:

9.下列地区可能为我国的“双高”甘蔗产区的是(  )

A.广西B.湖北C.江西D.江苏

10.“双高”甘蔗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及揭膜的时间为(  )

A.防风、防冻 2月B.保温、保肥 4月

C.保土、保苗 6月D.防沙、防虫 8月

11.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

A.阻碍土壤温度上升

B.有利于土壤水肥迁移

C.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D.有利于土壤肥力积累

解析:

9.A 10.B 11.D 第9题,由图可知,该地高温期持续时间长,雨季为6~9月;全年最低气温大于10℃,应位于我国纬度较低的广西。

第10题,由材料可知,一般1月份种植时,恰是我国气温最低的时期,此季节易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所以种植时需要覆盖地膜,以保温,同时保水、保肥。

图示3~4月间气温可达20℃以上,此时可揭膜。

第11题,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对土壤起到保温作用,会阻碍地表水、肥的下渗,不利于土壤水肥的迁移;但有利于土壤肥力积累;减缓表土流失速度。

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2018·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云南省蒙自市是我国主要的葡萄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该市种植的早熟葡萄品种第一茬在每年5、6月份上市,而通过盖棚、摘心、促花等措施改变了露天葡萄一年一收的现状,实现了第二茬上市,上市时间在11月份到次年1月份。

第二茬葡萄产量比第一茬略低,但甜度较高,经济效益是第一茬的3倍左右。

进入11月份,该地的葡萄主要依托电商平台销售,快递企业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后运往全国各地。

下图示意蒙自市所在位置。

(1)说明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的原因。

(6分)

(2)从气候条件说明蒙自市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原因。

(6分)

(3)蒙自市第二茬葡萄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兰州,试解释葡萄到达兰州后仍然保持新鲜的原因。

(6分)

(4)蒙自市农民种植葡萄单位面积年收入比华北产区高,试简述理由。

(6分)

解析:

(1)题,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主要从纬度、热量条件、农业技术等方面分析。

(2)题,从气候因素分析,主要分析气温高低可影响到生长周期的长短,气温偏低生长周期长品质就越高,温差的大小可影响到糖分的积累,降水多少可影响日照状况,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第(3)题,葡萄实现远距离销售,主要得益于交通条件改善,快递时间短。

保鲜技术提高,也是重要条件。

并且材料中提到“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所以保鲜效果好。

第(4)题,主要从单位面积产量、葡萄的品质、生产成本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早熟葡萄品种发芽早,成熟快,收获期早;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采用摘心、促花等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

(6分)

(2)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糖分积累多。

(6分)

(3)交通条件改善,快递时间短;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保鲜效果好。

(6分)

(4)实现一年双收,产量大;第二茬葡萄错季上市,且葡萄品质好,价格高;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低,生产成本低。

(6分)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澳大利亚东北部水系和大自流盆地示意图。

  在大自流盆地,承压水透过钻井或天然泉眼等涌出地表,有些井的水温很高,需经较长的明渠输往当地农田、牧场。

地下水的矿化度(盐分)较高,不宜直接用于农业灌溉,但可供牲畜饮用。

地下水日平均涌水量达13亿升。

材料二 澳大利亚东北部降水量分布和澳大利亚东北部农牧业分

布图。

  甲地肉牛上市,要经两个阶段:

Ⅰ.架子牛生长(小牛在本地天然草场上生长),Ⅱ.在罗克汉普顿育肥:

架子牛集中圈养,喂养粗饲料(牧草、秸秆)和精饲料(粮食),同时对二者比例有精准的要求。

架子牛育肥一般需2~5个月,气温越低,牛的新陈代谢越慢,受蚊虫侵扰越少。

罗克汉普顿市,有澳大利亚“牛肉之都”之称,该地的牛肉销往世界各地。

(1)根据所给材料,评价大自流盆地的地下井水对农牧业的影响。

(8分)

(2)架子牛在罗克汉普顿市育肥的时间多选择在秋冬季,试分析原因。

(6分)

(3)目前,中国某企业在甲地购买了牧场,放养架子牛,同时准备在甲地建育肥厂,你是否赞成?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8分)

解析:

(1)题,结合材料二分析可知,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地下水量大,井水可以自流,开采成本低,有利于农牧业发展。

井水含有一定盐分,适于牲畜饮用。

但是地下井水水温高,需降温处理。

井水盐分高,不宜直接灌溉,需人工除盐,增加了利用成本。

(2)题,从肉牛的生长条件分析,秋冬季节,气温低,肉牛自身新陈代谢慢,受蚊虫侵扰少,疾病少,利于育肥。

罗克汉普顿市是牛、羊、麦混合经营带,从劳动力角度分析,此时为该地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第(3)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读材料二可知,甲地牧场广阔,粗饲料(牧草、秸秆)丰富。

有丰富、适合肉牛饮用的地下水。

在甲地建育肥厂,靠近架子牛放养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减少损耗。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所以赞成。

读材料二图可知,甲地降水量在200~500mm,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不足。

精饲料(粮食)缺乏。

地广人稀,劳动力不足。

育肥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

所以反对。

答案:

(1)有利影响:

大自流盆地,气候干旱,地下水量大,井水可以自流,开采成本低,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井水含有一定盐分,适于牲畜饮用。

(4分)

不利影响:

井水水温高,需降温处理;井水盐分高,需人工除盐,增加了利用成本。

(4分)

(2)秋冬季节,气温低,肉牛自身新陈代谢慢,受蚊虫侵扰少,疾病少,利于育肥;(3分)罗克汉普顿市是牛、羊、麦混合经营带,此时为该地农闲季节,劳动力充足。

(3分)

(3)赞成:

甲地牧场广阔,粗饲料(牧草、秸秆)丰富;有丰富、适合肉牛饮用的地下水;靠近架子牛放养地,不需要长距离运输,减少损耗;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8分)

或反对:

甲地气候干旱,河流稀少,水源不足;精饲料(粮食)缺乏;劳动力不足;育肥技术水平低;远离港口,交通不便。

(8分)

三、优选题(10分)

14.(2018·广东湛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胡麻,即油用亚麻。

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干旱、耐贫瘠、喜光不耐热,多选择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

不宜连作(指在一块田地上连续栽种同一种作物)。

生长期对温度要求不高,种子在3~4℃就能发芽,5℃以上即可出苗,刚出土时不耐冻,一般选择在4月份播种。

出苗至开花适宜温度为11~18℃,开花至8月份籽粒成熟是胡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决定胡麻质量的关键时期,期间对水分和养分要求迫切,最忌高温和阴雨寡照天气。

充足的光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胡麻干物质和油分的积累形成。

在胡麻的整个种植过程中,对病虫草害的监控与防治工作极为重要。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是中国重要的胡麻种植区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灌溉条件的改善、薄膜技术的应用和优良品种的选育,固原市胡麻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

(1)分析固原市胡麻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

(2)从深层土地翻耕的角度说明胡麻不宜连作的原因。

(4分)

(3)说出固原市胡麻种植面积逐年上升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分)

解析:

(1)题,结合胡麻的生长习性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2)题,紧扣“深层土地翻耕”角度分析,一是对土壤养分影响,二是对杂草、病虫害影响。

第(3)题,对环境问题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二是环境污染,如使用化肥、农药对大气、土壤的污染等。

答案:

(1)生长期内气温适宜,水分充足;位于西北内陆半干旱区,晴天多,光照充足,温差大;种植区域地势较平坦。

(3分)

(2)深层土壤不断翻耕复位到上层,加速土壤养分缺失,造成胡麻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不足;翻耕土地把杂草种子和病虫害翻耕到上层,危害胡麻的正常生长发育。

(4分)

(3)种植面积的增加,土地的开发,破坏原有的森林和草原植被,加剧区域荒漠化;不合理灌溉会使当地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化肥、农药的使用,污染当地的大气、水源和土壤,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