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4613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docx

冷库制冷系统应急处置预案

冷库制冷系统安全紧急预案

1、目的

冷库的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冷库作为日常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加工和贮藏的设施,因其系统的复杂性和所用工质的特殊性,成为冷库安全生产的重要监督对象。

冷库的安全主要包括商品安全、生产安全、消防安全和防止氟制冷系统发生漏氨事故。

防止制冷系统发生漏氟事故是冷库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旦发生事故,由于氟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将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安定的因素。

造成冷库氟制冷

系统发生漏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制冷系统在安装时不符合规范要求,给日后的生产埋下隐患;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低、违反操作规程、责任心不强,造成氟制冷系统漏氟;在进行制冷系统更新改造时方案制订的不合理,造成更新改造时发生漏氟事故;制冷系统没有制订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时,抢救不及时造成重大损失。

因此,防止制冷系统漏氨事故的发生,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更重要的是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财产不受损失,保证操作人员和其他经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社会的稳定,避免造成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所以对冷库氟制冷系统制订安全紧急预案十分重要。

2、氟利昂是制冷剂

氟利昂是一种透明、无味、低毒、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的制冷剂。

不同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制冷剂热力性质相差很大,可适用于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机,以适应不同制冷温度的要求。

3、相关危害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20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

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

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

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

由于它们在大

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气层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对流层,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层。

在对流层相当稳定的氟利昂,在上升进入平流层后,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释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会发生连锁反应,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科学家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

在对流层的氟利昂分子很稳定,几乎不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当它们上升到平流层后,会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被分解,含氯的氟利昂分子会离解出氯原子(称为“自由基”),然后同

臭氧发生连锁反应(氯原子与臭氧分子反应,生成氧气分子和一氧化氯基;一氧化氯基不稳定,很快又变回氯原子,氯原子又与臭氧反应生成氧气和一氧化氯基……),不断破坏臭氧分子。

氟利昂气体会取代空气中的氧气。

其气体大部分会滞留在较低和通风不畅的地方,引起环境严重缺氧,在环境或停留时间过长,可导致因缺氧而窒息;氟利昂与明火相遇且在水汽的同时作用下,可迅速分解生成光气、氮氟酸、盐酸,氯气、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

氟利昂本身无毒,但其与空

气混合到一定的浓度时,亦发生过可导致人窒息死亡或重伤的事故;当其

泄摒出现高浓度气体能伤害现场作业人员中枢神经系统,使注意力不集中、头昏、头痛、运动失调。

吸入量过大和时间过长则抑制呼吸功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眼睛接触其气体和液体会受到较强刺激,出现疼痛、肿胀、流泪。

液体溅到皮肤上会使肤肤干燥、皱裂、红肿、发炎等危害。

4、急救措施

当人体附着有氟利昂液体时,应迅速将病人移到通风良好且无氟利昂气体的地方安静仰卧,用流动的凉水清洗附着氟利昂液体的暴露处患部,并用

涂有苦味酸溶液的布覆盖。

凉水清洗应用徽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处至少20分钟。

氟利昂溅入跟腈内,应立即用20%的硼酸加诮过毒的食盐水清洗。

其具体方法是:

迅速缓和地抹去过量附着氟利昂液体物质,使眼睑张开,用

生理盐水或微温的缓慢的流水冲洗患服约30分钟。

如果氟利昂泄漏液体一旦进入口腔、喉咙、鼻孔等,应给患者冲洗口腔并给饮水约250毫升(不可进行催吐)此前,必须立即将受害者脱离产生泄漏源或搬移患者至新鲜空气处。

当氟利昂进入喉咙鼻孔对,应从鼻腔吸入20的硼酸溶液冼后从嘴里硅出。

等充分清洗后、再尽量多饮水。

吸入了氟利昂逍火分解生成的光气等有毒有害物质面中毒,要立即将病人移到无毒害气体的地方仰卧,并尽

可能快地向职业卫生急救机构联系,请求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

的衣着,应用2%硼酸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因难,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燃爆特性与消防

燃烧性易燃

爆炸下限(%15.7引燃温度(C)651

爆炸上限(%27.4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物形成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防火防毒服,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如有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矿处,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6、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配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储罐区,最好设稀释酸喷洒设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修后再用。

7、储存注意事项

易燃、腐蚀性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应与卤素(氟、氯、溴)、酸类等分开存放。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先出,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中途不得停留。

8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

的卫生习惯。

9、氟制冷系统的安装质量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

冷库在筹建过程中,制冷系统的安装质量,是日后安全生产的基础,不要在安装过程中埋下事故隐患。

10、施工单位的选择

按照国务院373号令的要求,从事冷库氨制冷系统安装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安装资质,因此必须选择具备制冷设备及管道安装资质的队伍来施工。

11、制冷设备及材料的选择

制冷设备和制冷管材是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在选择制冷设备时,必须选择具备相应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质的单位的产品,不要盲目只考虑价格因素而选择没有资质单位的产品。

在选择制冷管材上。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无缝钢管》GB8163的要求,应根据最低工作温度选择钢号,管道的设计压力应选择2.5MPa俵压)。

相应阀门应采用氟专用阀门与配件。

其公称压力不应小于2.5MPa(表压)。

不得有铜质、镀锌、镀锡的配件。

12、施工单位要有详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主要包括人员组织准备、施工机具准备、材料准备、施工现场(施工区、安全区、材料区、生活区)的合理布置、工艺准备、及时了解土建进展和配合情况,核对预留孔、洞是否符合要求、安全设施准备(灭火器、水桶、水源、防火隔板)详细制订的施工进度表,施工单位要制订施工的应急预案13、施工

13.1安装

所有机器设备安装、管道连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进行,施工人员包括焊工、电工、制冷操作工都要持证。

13.2除锈刷漆及保温

制冷管线施工前的除锈刷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制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和系统的安全,低压管线的保温一般采用现场发泡,外包铝壳或镀锌板,保温材料要与制冷管线粘合密实,防止漏汽造成管线腐蚀。

13.3系统排污、系统气密性试验和抽真空试验

13.3.1系统排污

在制冷系统管道安装完毕后,应用0.8MPa(表压)的压缩空气对系统进行分段排污,在距排污口300MMi以白色标识板检查,直至无污物排出为合格。

在排污前应对系统的仪表、安全阀等加以保护,将电磁阀、止回阀的阀芯、过滤器的滤网拆除。

排污结束后应拆卸可能积存污物的阀门,将其清洗干净

后重新组装。

13.3.2系统气密性试验

排污合格后用干燥的压缩空气进行气密性试验高压系统1.8MPa中、低压系统1.2MPa保压6小时开始记录压力表读数,经24小时后检查压力表读数,变化不应大于试验压力的1%超过上述规定时,应检查漏点,作

好记号,必须泄压后进行补焊。

然后再进行试压,直至合格为止。

系统气密性试验可采用空气或氮气,严禁采用氧气或其它易燃气体试压。

1333系统抽真空试验

试压合格后要进行抽真空试验,系统剩余压力小于5.333Kpa时,保持

24小时无变化为合格。

最后进行系统充氟试验,充氟试验压力为0.2MPa,

严禁带压补焊。

气密性试验合格后进行制冷剂充注,按机组要求进行制冷剂充注,系统压力升至0.5MPa时,暂停充注,再次检漏。

充注量达到要求的80%时,?

停止充注,试运行后视降温情况再决定是否充注。

13.4工程的验收

工程的验收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甲方应组织好工程的验收工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必须整改,工程是否通过验收直接影响到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直接关系到制冷系统是否安全正常的运行。

13.5氟制冷系统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

在制冷系统安装的过程中,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安全的工作比较重视,但在工程的收尾阶段,由于思想的麻痹,对安全工作的重视有可能放松,此时往往会出现一些事故,因此施工单位的上一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提醒施工单位不要放松安全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13.6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是制冷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保障

大型冷库氟制冷系统比较复杂,设备较多,大多数设备都属于压力容器,对于制冷系统操作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熟悉整个系统的制冷工艺,掌握各个设备的作用、性能,清楚设备上每个阀门所起的作用。

因此要

定期的对操作人员进行本制冷系统的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如某某部位发生漏氟时,如何处理,加深对制冷系统的熟悉程度。

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是保证制冷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但更重要的

是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操作人员责任心的高与低是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如何让操作人员感到企业需要我,我需要企业,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很重要,有成就感,是目前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

企业制冷操作人员的收入一般都不是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需求越来越高,如何让他们安心在本岗位工作,并且热爱本岗位工作,需要企业制订一些具体措施。

包括对制冷操作人员要有特殊的激励机制,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树立企业的文化形象,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改善生产、工作条件,让他们真正感觉到企业在关心他们,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努力的工作,自觉的作到“四要”、“四勤”、“四及时”,杜绝不安全的操作行为。

四要:

要确保安全运行;要确保库内温度;要尽量降低冷凝压力;要充发挥设备制冷效率。

四勤:

勤看仪表;勤查压缩机温度;勤听压缩机声音;勤了解出入库情况。

四及时:

及时放油;及时冲霜;及时放空气;及时清除冷凝器水垢。

按照操作规程,做到“四要”、“四勤”、“四及时”,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把损失降到最低的程度。

13.7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是冷库制冷系统大修改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国有大中型冷库基本都已运行20年以上,设备陈旧老化、管道腐蚀的现象比较严重,极易发生漏氟的事故,都在进行设备的更新改造,在设备的更新改造时冷库不应停止正常生产,如何保证在改造的过程中不发生事故,又不停产,使改造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呢,制订合理的、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是必须的,是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的前提,设备更新改造方案应包括:

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应由熟悉本制冷系统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主管领导组成。

系统的抽空方案一般采用本系统的单级压缩机进行抽空,明确说明抽空部位的阀门关闭和开启状态,抽空的时间,抽空制冷剂的去向,空气循环时,空气进口的位置。

旧设备的拆除方案制冷系统的大多数设备都是压力容器,旧的压力容器拆除时,应现场解体,作报废处理,不能再次使用,拆除时由于设备中可能积存一些润滑油,应采取防火措施。

新设备的安装方案包括设备的吊装方法,新制冷管线的连接工艺,气密性试验,连通系统试运行等。

14.制订冷库制冷系统的应急预案是减少事故损失的有效途径

老化的制冷系统在改造之前,在改造过程中,容易发生漏氟、消防事故,制订应急预案,可以把各项可能发生的问题想在前面,把可能采取的各项措施做在前面,一旦发生事故,可以使事故的损失降低至最低,应急方案应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4.1组织机构

14.1.1事故抢救组

应由具有多年氟制冷工作经验,熟悉制冷系统工艺,了解隐蔽设施状况,心理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并尽可能与行政职务相结合,其职责是负

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针对事故性质进行有秩序的抢救工作,制定抢救方案并加以实施,有权调动一切抢救人员和抢救物资。

14.1.2治安维护组

维护事故现场秩序,疏导无关人员和车辆,其要求:

事故发生后,治安保卫部门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事故现场的风向,控制一定范围的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以保证其它人员安全,疏导无关人员车辆离开事故现场,保证抢救车辆、物资畅通无阻。

14.1.3后勤服务组

负责急救物资供应工作,抢救中需要的物资应及时组织到现场,应注意:

氧气呼吸器、小氧气罐、充氧工作、过滤式防毒面具、过滤罐的更换等到应设专人负责。

14.1.4氟中毒者救护组

医护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时刻准备抢救伤员,备好担架、汽车及药品等

14.1.5事故原因调查处组

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4.2事故抢救设施

机房、设备间要备有足够的水源及抢救事故用的通风设施,在机房或设

备间附近便于索取的位置应设置事故抢救物品专用柜,柜内设有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防毒衣,碱性过滤罐、防毒面具、橡胶防护手套、胶皮水管等防护用具。

机房、设备间配备必要的抢修工具,放置易取处,如:

管钳子、活搬手、各种规格管卡子、橡胶板、石棉板、阀门、填料、铁丝、改锥、

克丝钳子等。

配备一定数量的抢救药品,其中包括:

柠檬酸、硼酸和酸性浓

缩柠檬汁、酸梅汁或食用醋等。

对抢救物品和药品,应按期进行检查和检验,

及时更换各种安全用具,必须进行检验后方可使用。

14.3事故现场

事故发生后,保护和维护好现场秩序十分重要,也是为了尽量减少损失、伤亡和进行技术分析,对减少今后事故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事故发生的区域一般分为:

制冷机房、设备间和冷库蒸发器、调节站,在机房设备间区域又分为室内高低压和室外高低压设备。

因此,要根据事故发生的情况,漏氟的扩散范围、区域大小加以现场控制。

事故现场安全区域的划分应根据事故发生时的气候状况来划定室内和室外有不同的区域并与天气有关,阴天气压低时,氟一般不向高空扩散,沿地面顺风飘移,防范区域应沿下风口逐步扩大,这是应特别加以注意的。

天气晴好,一般氟气直升高空,大风天气虽然氟气容易扩散,但是要防止风不定向乱刮,以上这些情况布置安全区域时应提醒抢险人员注意,逆风脱离险区,特别是治安维护人员做好人员疏导和维护减少伤亡和损失。

事故被控制住后,应保持好现场,不得破坏现场,以便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事故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及时进行整改,制定恢复生产方案。

14.4事故抢救方案

漏氟时进入事故现场必须带好防护器具

14.4.1氟压缩机发生漏氟事故

⑴氟压缩机发生漏氟事故后,先切断压缩机电源,马上关闭排气阀,吸气阀(双级氟压缩机应同时关闭二级排气阀及二级吸气阀)如正在加油,应及时

关闭加油阀。

⑵应将机房运行的机器全部停止,操作人员发现压缩机漏氟时立即停机并根据自己所处位置,在关闭事故机时顺便将就近运行的机器断电。

⑶如漏氟事故较大,无法靠近事故机,应到室外停机,停机后立即关闭所有油氟分离器进气阀及与事故机吸气相连的低压桶出气阀。

⑷迅速开启氟压缩机机房所有的事故排风扇。

⑸在处理事故时,用水管喷浇漏氟部位,使氟与水溶解,注意压缩机电机的防水保护。

14.4.2压力容器漏氟事故

处理此类事故,原则是首先米取控制,使事故不再扩大,然后米取措施将事故容器与系统断开,关闭设备所有阀门,漏氟严重不能贴近设备时要采取关闭与该设备相联接串通的其它设备阀门,用水淋浇漏氟部位,容器里氟液及时排空处理。

属于此类设备有:

油氟分离器、冷凝器、低压贮液桶等。

(1)油氟分离器漏氟

油氟分离器漏氟后,如压缩机正在运行工作中,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该油分离器的出气阀、进气阀、供液阀、放油阀及关闭冷凝器进气阀,压缩机至油氟分离器的排气阀。

(2)冷凝器漏氟(立式、卧式、蒸发式冷凝器)

冷凝器漏氟后,如压缩机处于运行状态,应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迅速关闭所有高压桶均压阀和其它所有冷凝器均压、放空气器阀,然后关闭冷凝器的进气阀、出液阀。

工艺允许时可以对事故冷凝器进行减压。

(3)低压贮液桶漏氟

低压贮液桶漏氟后,该系统压缩机处于运行中,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关闭压缩机吸气阀,同时关闭低压桶的进气、出气、均液、放油及其它关联阀门,开启氟泵进液、出液阀及氟泵,将低压贮液桶内氟液送至库房蒸发器内,待低压贮液桶内无液后关闭氟泵进液阀。

1443蒸发器漏氟

库内蒸发器漏氟包括:

冷风机、墙排管、顶排管等,处理原则:

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回气阀、热氟阀、排液阀、并及时将蒸发器内氟液排空。

⑴在冲霜过程中,应立即关闭冲霜热氟阀、关闭排液阀、开启回气阀进行减压。

⑵在库房降温过程中,应立即关闭蒸发器供液阀、氟泵系统停止运行。

⑶根据漏氟情况,在条件、环境允许情况下,可采取适当的压力,热氨冲霜的方法,将蒸发器内氟液排回排液桶,减少氨液损失和库房空气污染。

⑷确定漏氟部位,可做临时性处理,能打管卡的采取管卡紧固,减少氟的外泄量。

⑸开启移动的事故排风扇、尽量减少库房的氟味。

1444阀门漏氟

⑴发现氨阀门漏氟后,迅速关闭事故阀门两边最近的控制阀。

⑵容器上的控制阀门漏氟。

1关闭事故控制阀前最近的阀门。

2关闭容器的进、出液、进出气、均液、均压、放油、供液、减压等阀门。

3如高压容器上的控制阀门事故,在条件、环境允许时,应迅速开启有关阀门,向低压系统进行减压排液,减少氨外泄量和损失。

4开启事故排风进行通风换气。

14.4.5压力管道漏氟

⑴如发现管道漏氟后,迅速关闭事故管道两边最近的控制阀门,切断氟液的来源。

⑵根据漏氟情况,管子漏氟的大小,可采取临时打管卡的办法,封堵漏口和裂纹,然后进行事故部位抽空。

⑶开启事故排风扇进行通风换气,并对事故部位抽空,更换新管修理补焊。

(需有资质单位施工)。

14.4.6遇火警处理当与冷库或冷冻站相邻的建筑物发生火灾并威胁到制冷系统的安全时立即切断压缩机电源,对氟制冷系统应迅速打开高压贮液桶,蒸发器等制冷设备排放阀,启用紧急泄氟器,使制冷系统氟液通过紧急泄氟器迅速排,以防止因火灾蔓延引起制冷系统发生爆炸事故。

火警电话:

119

1447处理漏氟事故时氟的排放

容器设备漏氟,容器内氟液较多的情况下,必须做出将其设备内的氟液排放到其它容器内或排放掉的处理工作。

免得造成更大的漏氟现象,减少伤亡及空气污染。

氟液的排放分为系统内排放和向系统外排放。

⑴向系统内的排放:

一般应采取设备的放油管及排液管排放,将漏氟容器的氟液排至其它压力较低的容器内。

⑵向系统外的排放,在特殊情况下,为了减少事故设备的氟液外泄,避免伤亡事故发生,将氟液通过串联设备放油管与耐压胶皮管放入水池中,以保证

安全,在向外界排放氟液或氟气时,注意:

阀门不要开的过大、过猛、防止胶管连接处脱落,造成意外事故发生。

14.8中毒人员的急救

14.8.1严重中毒者要及时送往定点医院,氟制冷系统漏氟发生严重中毒时,必须及时送往定点医院进行抢救,在送往医院的过程要采取必要的救护措施,急救电话:

120。

14.8.2氟侵入人身体的途径氟的大量泄漏将对人的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危

害,一般是通过人的皮肤和呼吸道侵入人体造成危害,氟可深入从鼻腔到肺

泡的整个呼吸道,同时人们因鼻受不了刺激而用口呼吸,进入到胃里,弓I起恶心等到现象,氟很容易侵入粘膜部位,使人们出现刺激难忍等现象。

14.8.3氟中毒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在发生事故大量泄漏时极会出现急性中毒,往往引起喉痉挛声门水肿,严重还会造成呼吸道机械性阻塞而窒息死亡,大量吸入氟气会引起中毒性肺水肿,呼吸道炎症、尿道炎症、眼部炎症等。

1484现场抢救

⑴救护者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事故区抢救人员时,首先要做好个人呼吸系统和皮肤的防护,佩戴好氧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护衣、橡皮手套。

⑵将被氟熏倒者迅速移至温暖通风外,注意伤员身体安全,不能强拖硬拉,防止给中毒人员造成外伤,将中毒者颈、胸部钮扣和腰带松开,保持中毒者呼吸畅通,注意中毒者神态,呼吸状况,循环系统的功能及心跳变化,同时用2%硼酸水给中毒者漱口,少喝一些柠檬酸汁或3%勺乳酸溶液,对中毒严重不能自理的伤员,应让其吸入1-2%柠檬酸溶液的蒸汽,对中毒休克者应迅速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中毒者饮用较浓的食醋。

⑶中毒病人严禁饮水

经过以上处治的中毒人员应迅速送往医院诊治。

⑷当眼、鼻、咽喉、皮肤等部位沾有氟液的处理。

1眼:

切勿揉搓,可翻开眼皮用水或2%硼酸水洗眼并迅速开闭眼睛,使水充满全眼,洗后立即送医院治疗。

2对于鼻腔、咽喉部位,向鼻内滴入2%硼酸水,并用硼酸水漱口,可以喝大量的0.5%柠檬酸水或食醋,以免助长氨在体内扩散。

3对于皮肤,应脱掉沾有氨的衣、裤、用水和2%硼酸水冲洗受影响的部位,被烧伤的皮肤应暴露在空气中并涂上药物。

4人员呼吸三种方法:

背压、振臂式和口对口呼吸式。

最好采用口对口呼吸式,其方法是抢救者用手捏住中毒者的鼻孔,以每分钟12-16次的速度向中毒者口中吹气,同时可以用针灸扎穴进行配合,其穴位有人中、涌泉、太冲。

人工复苏胸外挤压法:

将患者放平仰卧在硬地或木板上,抢救者在中毒者一侧或骑跨在中毒者身上,面向中毒者头部,用双手的

冲击式挤压中毒胸腔下部部位,每分钟60-70次,挤压时应注意不可用力过大防止中毒者肋骨骨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