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9640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优秀教案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想象的趣味。

过程与方法: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变成树的乐趣。

重点难点

1.联系生活,读懂想象,学会想象。

2.读懂课文,体会想象的乐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希、痒”等8个字,会写“状、狐”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通过朗读,了解“我”变成大树的乐趣。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可有过奇思妙想,希望自己变成别的什么?

文中的小朋友,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玩的时候就没人打扰了。

他真的变成树后,发生了许多奇妙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2:

树插图),请学生们想象,说说这些鸟窝里会住着什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标出自然段。

2.(课件出示3)文中的生词。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

继续秘密痒痒鳄鱼抬头

指名学生读,开火车读。

纠正读音:

读准平舌音“醋”,翘舌音“状肠”,后鼻音“丁零痒”。

3.理解词语:

(1)对于像“丁零”可以让学生发生类似的声音理解。

(2)对于“痒痒、抬头”可以让学生做动作演示一下。

(3)对于“巧克力、香肠”可以出示图片,或者学生自己介绍的方式理解。

(4)还有些词语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查字典来理解。

4.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可以进行习惯性评价。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提出问题:

2.学生质疑。

3.(课件出示4)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棵树?

(2)我变成一棵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4.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由组合,分小组谈论:

让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①因为贪玩,不想被人打扰,所以想变成一棵树。

②我变成一棵树后,树上长满了鸟窝,奇形怪状的。

窝里住满了我的朋友,还有妈妈,他们在一块吃东西,馋得我口水直流。

(板书:

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住满朋友、妈妈)

四、指导识字、写字。

(课件出示5)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状狐狸丁零巧克肠继续秘密抬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记准读音。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形声字结构特点:

狸零肠秘密抬

形近字比较:

状一壮呱一狐断一继

组词扩展:

丁冬丁零巧手巧合攻克续写

5.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的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独体字结构。

(3)教师重点指导“狐零”的写法。

“狐”左窄右宽,注意右面是个“瓜”,不是“爪”。

“零”注意:

上面是“⻗”,不是“雨”。

下面的是个“令”,不是“今”。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5)巩固检查。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自主识字,自主预习,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

书写的指导,细致具体,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习惯。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一棵树,长满鸟窝住满亲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注重学生的质疑,自主释疑的能力,放手给学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字词的学习是重点,扫清了阅读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

字词的教学要放手给学生,教师应该多放手,少帮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力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7)

形状狐狸丁零巧克力香肠

继续抬头秘密痒痒鳄鱼

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看看“我”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板书:

我变成了一棵树)

二、边读边想象,重点感悟

过渡: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个想象多么有趣,接下来还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默读课文,说说你觉得哪些想象有意思。

用笔在文中画出来,再来和大家交流。

1.(课件出示8)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1)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你认为那些词句有趣?

预设:

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预设: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板书:

变成树:

痒痒的冒出来)

(2)从身上长出枝头的“我”和大家一样的感到好玩,感到惊奇,请读出这种感情。

学生读,评价读,指名读,齐读。

2.(课件出示9)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板书: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

省略号还省略了哪些形状的鸟窝?

(梯形、星形、心形、五角星等)

3.(课件出示10)

“我会请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

(板书:

住满亲朋: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你认为这句话想象奇特的地方在哪里?

(这些在陆地上生活的小动物居然爬到树上居住,而不是一些鸟儿。

更为神奇的还不是这个,最神奇的是,妈妈居然也来到了树上,还住在三角形的鸟窝里!

妈妈到来,还带来了好吃和大家一起分享。

而“我”——这棵大树,又是有何反应?

(课件出示11)

“咕噜噜……”我的肚子里发出一种怪怪的声音,

“咕噜噜……”我肚子里的声音越来越响了。

为什么“我”的肚子会发出“咕噜噜……”的声音?

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正是该吃饭的时候,我很饿了。

但是没有人理会“我”,没人会想到变成大树的我,还要和他们一样吃东西,以至于——

(我的口水流下来了),从哪里看出来?

(课件出示12)

“唉,变成树真麻烦,他们连水珠是从我的嘴巴里流出来的都不知道。

三、拓展想象,说话训练。

1.本文想象大胆,语言生动、有趣,让我们再来读读吧!

2.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想一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知新。

 

【设计意图:

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结合课件,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作者想象的丰富,读出味道。

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

通过理解,朗读体会“我”想象力的丰富,体会到想象的魅力,热爱想象。

 

【设计意图:

拓展运用,学以致用,仿照课文,大胆想象,有效训练学生想象,提高想象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板书设计】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变成树:

痒痒的冒出来

长满鸟窝:

各种形状想象奇妙、有趣

住满亲朋:

小兔子、小松鼠、妈妈……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出示课件图片、文字,中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体会文章丰富的想象力,还能引导学生拓展想象,提出了“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很好地对接文本,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2.注重文本的感情朗读,每次分析一个片段,理解片段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真正融入文本,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有效训练了学生感情朗读能力。

不足之处:

教师注意问题的引导和设计,要准确找好切入点,迁移而动全身的问题。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精读课文。

作者顾鹰写了“我”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出了很多形态各异的鸟窝。

鸟窝上住着很多动物朋友和“我”的妈妈。

他们在一起在树上东西,而“我”被馋得口水直流的故事。

故事中“我”率真可爱、富有奇思妙想的性格,给我们提供了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作者介绍】

顾鹰,是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4位常熟女作家中的一位。

顾鹰老师爱孩子、爱文学,一边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边坚持儿童文学启蒙教育。

多年来,她在《儿童文学》、《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等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近百篇,作品曾被《中国儿童文学》转载,多篇作品选入漓江出版社和春风文艺出版社的年选本,出版了图画书《森林化妆师》,获得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2008年11月27日《常熟日报》上文章的“常熟涌现教师型儿童文学作家”专门介绍了顾鹰老师和其他三位教师型儿童文学作家。

现在常熟实验小学任教。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

想象力是活物与死物的根本区别。

在人类中主要为右脑,随着人类大脑进化愈加形象化,主要分布于大脑最外层,属于最高级思维。

哲学方面,想象力是感性知性间的一种中介性先天能力。

在人的判断认识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提高想象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会表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关系到成功!

最基础的肯定是多看、多思考,但还有更高的要求。

想象力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智慧。

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

没有它,一个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

"

【其他资料】

如何提高想象力?

要想保持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家长应有意识地从生活中的小事,从小对孩子进行训练。

1.让孩子做生活的主人,手和脚动起来。

研究表明,勤于动手的孩子更富创造性和想象力。

生活中,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地为了节约时间让孩子学习、写作业,而把应该由孩子自己做的家务活包揽下来。

让他自己收拾文具、床铺、卧室,自己洗袜子。

2.让孩子尽量体验各种感觉。

孩子每天更多地生活在视觉的世界里,对其他感觉缺乏体验和锻炼,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灵感对想象力和创造力同等重要。

不妨让孩子戴上眼罩,依靠听觉、触觉等感觉世界。

闭着眼睛听故事,肯定会和睁着眼睛有不同的感觉。

内衣,自己背书包等等。

要知道,孩子在动手做事时,脑子也在动呢。

3.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想象力拓展的游戏。

可由生活中一件具体的物品来展开。

比如:

喝完饮料的瓶子还能做什么用?

能当球踢吗?

能做擀面杖吗?

透过玻璃瓶看字会缩小还是变大?

4.阅读与想象。

阅读是由连续的、富有形象性和逻辑性意义的组合,可以促使大脑主动去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土壤。

引导孩子多看一些童话、神话、科学幻想,孩子稍大后(能够分清幻想与现实的区别)可以看科学发明等图书和文章,在阅读中培养想象力。

让孩子成为“故事大王”,续编或改编故事。

当故事讲完开头或讲到一半的时候,家长不妨停下来,让孩子展开自己的想象,为故事编写不同的情节和结尾,过一把"作家"瘾。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ìxùmìmìtánɡcùpáiɡǔxínɡzhuànɡ

二、比一比,选一选,填一填。

壮撞状()丽()倒形()

场肠常一()香()经()

鳄饿恶()鱼饥()凶()

三、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连续   持续

1.我们()上课。

2.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庄稼都烂了。

3.战斗胜利了,我们还要()清扫战场。

4.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走进去。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练习。

 “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

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鸟窝的树:

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1.找出上文中,你认为想象有趣的词语,说说理由。

2.“呀,我变成了一棵树!

”拟声词和感叹号,表达了“我”()

之情。

A.快乐B.惊喜C.难过

3.文段中的省略号,起到()作用,还可能有()等形状。

思维创新大拓展

5、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变了以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参考答案:

一、jìxùmìmìtánɡcùpáiɡǔxínɡzhuànɡ

继续秘密糖醋排骨形状

二、(壮)丽(撞)倒形(状)

一(场)香(肠)经(常)

(鳄)鱼饥(饿)凶(恶)

三、1.继续2.连续3.继续4.陆续

四、1.我认为“痒痒的”一词太有想象力了,一个人变成树的过程竟然是从身上冒出树枝,还“痒痒的”。

“冒出来”非常好玩,从人的身上冒出树枝,该多么神奇的事情!

2.B

3.省略心形、星形梯形六角星……

五、示例:

我想变眨眼的星星,给走夜路的人们,带来光明,指引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

《我变成了一棵树》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本文寓意深远。

课文以小树为线索,实质是写残疾男孩。

小男孩成全了一棵树,母亲成全了小男孩。

两条线索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故事:

成全一个生命。

读完课文,你的灵魂会感到震撼:

为那棵差点被夺去生存资格儿最终高大挺拔的树苗的坚韧,为那位终于成功了的残疾男孩的自信和阳光,更为那位成全了一棵树和一个孩子的伟大母亲。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设立了三个目标。

一是在阅读中感受孩子的坚强和乐观,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体会自信、乐观的心理情绪对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培养健康心理。

二是在读书中感受作品语言的质朴与含义的深刻,把握文章结构线索上明暗两条线交织着讲述着同一个内容的特点。

三是从语言文字中去体会人物的情感,借助想像填补文章空白,抓住细节描写感受不同语言环境中细节描写的不同作用。

感悟孩子的坚强执着和乐观,体会母爱的伟大。

 抓住题目理解课文

 在教学本课的开始,先抓住题目理解课文。

让学生理解了“成全”的意思,通过课题,知道了一个小孩救活了一棵险些被丢弃的小树苗,使之成长为一棵大树。

同时也让学生明白:

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是在通过自己的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成全着自己。

 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课文。

“母亲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联系全文,让学生弄懂促使母亲作出这项重大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明白孩子成全一棵树的同时也在成全着自己,同时感受母爱的伟大。

让学生理解“一拐一拐”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用意:

第一次是交代孩子是个残疾人,后几次是为了表现孩子取得成功是比常人付出了更大的努力。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了思维训练,在思维深刻性,广阔性上进行了尝试,尤其是两次想象环节的设计更突出体现了这点。

在具体想象情节环节设计中,我有意给了孩子们一些必要的支撑,如“让我们走进孩子挖树坑这个画面:

看,孩子吃力地挥动着铁锹,当他碰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他(动作);当他细细的小手被磨出水泡时,他(神态),当母亲唤他休息时,他说(语言),此时此刻,他想(心理)”这本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但在操作过程中,我忽视了环节的整合过程,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割裂开来,缺乏一个整合的完整过程,使想象空间不够宽广,这是最令我遗憾的一点。

 全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为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自信健康的心理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学会自信面对生活。

这是将语言训练与心理教育巧妙结合的训练点。

语文课上要学习语言表达,进行思维训练,并在情感熏陶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启迪情智。

学科渗透不是改变学科教学的根本特点,而是借助于学科本身特点,在语言文字品评过程中渗透相关心理教育,这里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这节课在这点上进行了有益尝试,不够成熟但有所收获。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常常是注重的情感忽视了内容,重视了文字忽略了内涵,侧重了朗读轻视了思维,在遗憾中尝试,又在尝试中反思。

课堂永远是新鲜的,学生永远是鲜活的,动态的课堂,随机生成的教育契机,需要我们不断是思索和尝试。

我深知道路漫长,但我已起行。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

在以低幼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童话故事中,作家往往更倾向于强调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面。

借助于童年特有的天真和稚趣,这种积极的关系能够得到富于童年意趣的展示。

《我变成了一棵树》将人与动物、植物的彼此相遇与认同,描绘得有如童年生活中一种真实的存在,也使不同生命间的这份交流、关怀显得格外自然。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2.学习作者运用想象的写作方法。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读,所以这节课我想让学生在读中学,在学中读。

读要有一个过程,必须由浅入深,有层次的去读,因此,我设计分三步读。

第一步:

朗读,这是读的最初阶段。

在指导读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读,让他们在读中初步感受文本。

第二步:

诵读,这一步要求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朗读节奏及情感,这一步我先范读,力求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并在随后的讨论交流中,边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情,边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把感情读出来,读到位!

第三步:

悟读。

激发学生深思,由作品生发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在前面学习和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们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体验到作者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进一步把握文章主旨,感受作者情感。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在教学本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

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的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阔,认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交流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与,提高表达能力。

三、不足之处

同学想画面的同时,又让他们想心里话,后一问题响应者比较少。

原因是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同学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可以分开进行,后一个问题,可以让同学在默读文后进行,可能效果会好一些。

说自身的内心话既是对课文的理解,也是同学对语言情境的感情体验。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出示自学提示(两个中心问题),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接着再次读文,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的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完课文后,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或诗句,丰富自己的语言。

最后,发散孩子们的思维,进行一次小练笔《假如我是一棵树》,抓住“读写结合”点,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

2.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3.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4.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

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重难点]

接触和了解以独特想象为特点的故事,感受它的生动有趣。

根据故事内容能够大胆想象,乐于用通顺的语句讲述自己的想法,并指导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看法,要尊重、倾听他人的意见。

体会“我”既不希望自己的“魔法”被妈妈看破,又盼望着妈妈能认出自己的心情。

感悟世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读过不少生动有趣、想象神奇的神话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主人公往往具有超常的能力。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动画人物,看!

谁来了?

(播放课件)

2.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故事里的孙悟空神通广大!

尤其令人羡慕的是他会七十二变!

(播放《西游记》中孙悟空七十二变的画面。

)假如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话,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羡慕孙悟空会变的本领。

有一个小朋友叫英英,她也想变。

想知道她要变成什么吗?

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想知道就和老师一起阅读一篇新的课文。

(板书:

17我变成了一棵树学生齐读课题)

6.介绍作者:

顾鹰:

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森林化妆师》、《站住,兔子》等绘本,作品散见于《儿童文学》、《东方少年》、《幼儿故事大王》、《童话王国》、《小青蛙》等杂志,作品多次入选各出版社的年选,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

 

二、初读课文,识字解词。

1.谈话激发阅读兴趣:

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

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得出来,大家都想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想要变成什么,更想知道她变化后发生了的有趣的故事。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

(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预习。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汇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相机正误、补充,并小结。

4.在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不理解的地方和不明白的问题。

1.看拼音,写词语。

húli

()

dīnglíng

()

jìxù

()

táiqǐ

()

2.形近字组词。

壮()状()

克()兄()

肠()场()

密()蜜()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默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

2.小组交流,自己通过默读课文和观察课文插图都了解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参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英英厌烦了妈妈的唠叨,想变成一颗大树。

(2)英英真的变成了一棵树,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

(3)英英请各种小动物住进鸟窝。

(4)妈妈住进了鸟窝,把各种好吃的东西分给了小动物们,他们一起在“我”的鸟窝里吃了起来。

(5)“我”的肚子饿了,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6)妈妈知道“我”肚子饿了。

2.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应该把课文插图和课文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全文,对照课文内容观察课文插图。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描写,识记字形。

3.集体交流,重点点拨范写。

(“狐、狸、零、秘、密”)

4.书写练习。

5.自评互评。

五、作业:

练习书写会写字。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

二、互相交流,质疑探究。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