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293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卷

语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

古人说,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

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就动摇了。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汉字产生了怀疑。

“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字教育。

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20世纪80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

现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

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二是面临信息化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

从这些角度来说,汉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

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

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用拼音的方法。

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这种用拼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汉字教学的方法,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

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

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字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如果文字消亡了,这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发展的根基就消失了。

B.清末民初以来,受外部因素影响,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抱着否定的态度,并且他们提出的相关论调也有一定市场。

C.与拼音文字相比,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它不仅表达概念、内涵等,还给人带来一定联想。

D.近年来,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的探索,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他们学会思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表明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令人信服。

B.文章引用某些人“计算机是汉字的掘墓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可能无法适应信息化挑战。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该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

D.文章结尾处与首段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相关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实中,人们书写汉字的机会渐少,而提笔忘字的现象屡增,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

B.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拼音教学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但这种做法值得深思。

C.“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等汉字教学方法,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值得提倡。

D.创新汉字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2日,支付宝发布2017年全民账单。

数据显示,去年全国5.2亿支付宝用户移动支付占比为82%。

据统计,2017年,全国超过30个城市的公交、地铁先后支持支付宝;2亿多市民通过支付宝城市服务“窗口”共办理社保、交通、民政等12大类100多种服务;4000多万户小商家利用二维码贴纸实现收银数字化。

移动支付城镇市场空间广阔。

县城的移动支付用户占比为19.6%,省会城市占比为19.0%,农村地区占比为17.0%。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月3日报道)

材料二

2014-2020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

材料三

所谓的条码支付,是指银行或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款人、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

出门打车,掏出手机扫一扫车上的二维玛,轻松支付车费;下馆子吃饭,手机上的二维码被收银员扫码枪扫了后,立马埋单走人………扫码支付手段,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条码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在小额、便民支付领域显现出门槛低、使用便捷的优势,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移动支付发展的重要体现形式。

同时,条码支付的技术实现方式和业务风险相对传统银行卡支付具有其特殊性,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也存在扰乱公平竞争秩序、支付风险防范不到位等问题。

为鼓励并规范金融创新,促进条码支付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印发了《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并配套印发《条码支付安全技术规范(试行)》《条码支付受理终端技术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摘编自新浪网2017年12月28日报道)

材料四:

据介绍,我们进行扫码支付时,手机或者商户的收银机每次生成的条码都是不同的,对于这种动态条码支付,人民银行规定,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其中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可以自主约定每天的累计交易限额;采用两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但其中不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5000元;采用一种有效方式进行验证的,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应超过1000元。

而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商户贴在墙上或者打印好的二维码支付,无论采取什么交易验证方式,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若个人客户需更多条码支付额度,可采用包括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的方式对交易进行验证。

在不少移动支付用户看来,国家出台针对二维码支付的相关管理规范,在对日常使用影响降到最低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大好事”。

(摘编自《南方日报》2018年1月4日报道)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据材料一可知,移动支付在大众中应用广泛,市民坐在家中也能享受多种便利服务。

B.据材料二可知,从移动支付用户同比增长走势来看,2020年将是2015年的两倍多。

C.条码支付在促进移动支付普及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现象。

D.新规无疑让条码支付更安全了,但对于部分消费的支付模式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来,移动支付的方式已悄然涉及城乡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移动支付与以往新事物的发展局面一样,在我国表现出巨大的城乡差异。

B.根据材料二图表中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及同比增长走势可知,随着移动支付的逐渐普及和应用场景拓展,预计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持续稳定增长。

C.新要求实施后,如果在饭店里吃了顿600元的大餐,消费者可以扫饭店的静态条码付款,也可以让收银员扫消费者手机上生成的动态条码。

D.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对扫码支付进行限额管理,采用动态条码支付时,同一个客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都不能超过500元。

6.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请概括说明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

(6分)

 

(3)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土炕

贾平凹

大娘住在陕北羊儿沟。

她娘家是关中人,十九岁时她嫁到这里。

丈夫姓王,比她小了三岁。

她觉得这地方不错,尤其是那土炕,在关中没有见过,她就感兴趣了。

土炕很大,占了整整后半个窑。

她提议把炕盘小,丈夫不同意,说将来要生儿育女。

她想:

真有七八个儿女了,那炕下的鞋子会一摆一长溜呢,就又痴痴地笑。

 土炕成了她的天地,她在上边纺线、纳鞋帮;在炕上摊开包袱,一有空闲,就翻弄那些各色布头、丝线;晚上在上边和丈夫说悄悄话。

她想:

男人家走州过县,女人家就是要守住这块土炕。

这时候,日子不安宁起来。

这一天,一个掉队的女八路来到窑洞。

这女八路腰身很笨,她一眼看出有着身孕,就做汤烧水,让女八路坐在土炕上。

她说:

“快上炕,咱们陕北,就是这风俗,家里人几辈睡一个炕哩。

她让女八路睡在西边,让丈夫睡在东边,她在中间躺下,作了个界墙。

那女八路还是不肯睡下。

她只好推醒丈夫,让他睡到灶口前的脚地,说只许面朝外。

丈夫一夜没敢翻身。

她知道了这女八路叫龚娟,是个宣传员。

龚娟后来生了个女儿,她们就叫她猫猫。

龚娟要去追部队。

临走,给她跪下说:

“大姐,这孩子带不走,就托付给你。

她开始在这土炕上养着猫猫长大。

她让丈夫去卖了炕上一条新被子,买回来一头奶羊,天天给孩子挤着吃。

猫猫长到三岁,丈夫得了痨病,没了。

她哭了一场,不去改嫁,从此做了寡妇。

那年她刚刚二十六岁。

家里一切开支全靠她纺线,她纺线又快又好。

新中国成立后,猫猫长大了,她供着去读小学。

可是这年秋天,她们正在院子里打枣儿,嘟嘟地开来一辆小车,车上下来一位壮年妇女叫她一声“大姐”就哭了。

那女的说她是龚娟。

龚娟说:

“你跟我一块进城去吧,我永远叫你姐姐,猫猫也永远叫你娘。

她笑笑,说她有什么功劳,要到城里去?

就劝说猫猫认了亲娘,猫猫不去,她倒变了脸。

第二天,她欢欢喜喜打发龚娟母女走了。

车一拐过山弯,她却扑腾在路上,哭得哇哇的伤心。

后来,龚娟病故了。

猫猫参加了工作,信便来得少了,也越写越短,最后竟再没有来过一句话了。

她却老是盼着,过两天就去邮电所打问。

村里人都说她应该去找猫猫,让猫猫养活她。

“如果是为了如今养活我才收养她,那我成什么人啦!

她不埋怨猫猫。

只是这大炕,睡起来觉得太硬。

她什么都可以丢下,就是不舍这土炕,夜里睡在上边,可以做好多梦,梦见她的丈夫,也梦见猫猫母女。

那几年里,干部经常下乡。

村里就把女干部派到她炕上来睡。

她很乐意,十个八个都让挤在土炕上。

她睡的迟,挑灯看她们每一张漂亮的脸,一看见那炕下的鞋,就想起当年和丈夫说的话,没笑出声来,却去把各色格式的鞋放得整整齐齐。

有人说,猫猫成了走资派,被剃光了头游街。

一日,猫猫给她来了一封信,说自己的孩子受人歧视,想让大女儿落户到养母这。

猫猫的十六岁的大女儿秀秀不久就来了。

从此,土炕上睡了秀秀,她夜夜给孩子讲猫猫小时候的事,婆孙俩就笑一笑。

村里人见她护着秀秀,谁也不敢作践。

过了两年,秀秀进城看猫猫,一个月没有回来。

她很着急,拍了电报去才收到回信说,猫猫平反了,让把秀秀的户口迁回城里。

她一颗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

村里人都在说秀秀在城里不会回来了。

“秀秀说要回来的,她说我这土炕好呢。

”她总是这么说。

但是秀秀到底没有回来。

她一个人睡在炕上,只觉得炕大,炕空……这天天明时,浑身发烧,睡倒不起了。

又过了三个月,她知道自己不行了。

村里人说,“给秀秀母女打个电话,接你去大医院看看,或许会好了呢”。

她不同意,说是活到时候了,不必告诉秀秀母女,更没必要进城去治了。

第三天黎明,她气弱得只有出的,没有入的。

村里人都围在土炕边,她说:

“都上炕坐吧,这土炕大,能坐得下,大家都来看我,我也死得下了。

窑空起来,没几年就在雨天里塌了,把大土炕埋在里边。

后来,好些下乡的女干部都问起她。

知道情况后都伤心落泪,怀念那土炕,说土炕上好,又大,又舒服。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时间跨度很大,从女主人公出嫁到去世,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和跌宕起伏的安排,但结构精炼,风格朴实、自然。

B.女主人公知道秀秀没事,所以她“心放了下去”,“又一颗心提了起来”是怕秀秀不再回来,乡亲们会笑话她。

C.小说描写朴素中见真情,如写女主人公夜里看女干部熟睡的脸,摆整齐炕下的鞋,直击读者内心,让人感动。

D.小说结尾写女主人公去世后,窑塌了,土炕被埋。

下乡女干部伤心落泪,怀念舒适的土炕,其实是对女主人公的感恩和怀念。

8.文中画横线处,女主人公的情感几经起伏,试结合文本分析。

(6分)

9.“土炕”见证了女主人公的一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土炕”在作品中承载着怎样的精神内涵。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汉骑追者数千人。

项王自度不得脱。

谓其骑曰:

“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

汉军围之数重。

项王谓其骑曰:

“吾为公取彼一将。

”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与其骑会为三处。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乃谓其骑曰:

“何如?

”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美人和之        和:

应和着一同唱歌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

属于

C.田父绐曰“左”绐:

欺骗

D.期山东为三处期:

约定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B.平明,汉军乃觉之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C.以故汉追及之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D.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以“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渲染出悲凉的气氛,为英雄的壮举提供了外在环境和客观场景。

B.大敌当前,四面楚歌,项羽面对虞姬,慷慨悲歌。

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沉溺于娱乐与美色是其失败的原因之一。

C.文章从军事力量上着笔表现项羽已经身陷绝境:

开始“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通过这些数字的对比,表明兵力反差极大,写出了项羽已身陷绝境的情状。

D.逃亡途中,项羽被田父所骗,说明项羽已失民心;一再强调“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暗示了项羽自负和不醒悟,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阁 夜

杜 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用流水对起题,点明时间、环境,写实景,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基调。

B.颔联上承“寒宵”,写夜间所闻所见,音调雄浑铿锵,辞藻清丽壮阔,蕴含着诗人开阔豪迈的情怀。

C.颈联通过超越时空的联想,刻画了夔州的凄凉景象。

“野哭”和“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

D.尾联看似自宽自慰,实则有着诗人深入的思考,他将眼前的动荡放到了更深广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

15.杜甫这首诗感慨万千,结合全诗说说此诗共写了诗人几种悲慨?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中的“           ,          ”两句,以宫殿犹在、宫女衰老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仅仅用“     ,     ”八个字,就描写出秦统治者奢侈浪费无度的生活情景。

 

(3)《庄子·逍遥游》中用对待“誉”和“非”的态度来说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境界的句子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自微信开启“三天朋友圈可见”功能后,就有朋友用实际行动支持着这一功能——把自己三天之前的生活隐藏起来,只向外界展示最近三天的内容。

社会学里有“自我呈现”的理论:

人们在社交网络里希望展现的自我和真实的自我不同。

换个角度,    地想:

我有自己的隐私,不想透露给别人太多个人信息。

 

换言之,“展示”本身很复杂,不同人会选择不同维度的呈现方式:

有人    ,喜欢炫示自己,或者的确有一些值得炫示的资本,或财富或才华,或者是高颜值和曼妙的身材,哪怕是在网上插科打诨的能力,都会被一些人当成展现自身魅力的渠道,而朋友圈自然就是最好的展示窗口。

 

但对更多人来说,(  ),或出于现实的考虑,或与低调的性格有关,他们不愿意让外人看到自己生活更真实和全面的信息。

他们会认为朋友圈是真的“朋友圈”,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能分享自己生活里的苦乐悲欣,其他人只是“外人”。

他们设置“三天可见”是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合情合理,    。

  

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正因此,“三天朋友圈可见”的本质是在网络和现实生活趋于合流的前提下进行自我保护的方式。

毕竟,几乎没人希望自己成为橱窗里展示的“模特”,成为并未深交的“朋友”    的对象。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身临其境 意气飞扬 毋庸置疑 津津乐道

B.身临其境 志得意满 毋庸置疑 评头论足

C.设身处地 意气飞扬 无可厚非 评头论足

D.设身处地 志得意满 无可厚非 津津乐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本身并无太多值得炫示之处

B.生活本来就是精彩纷呈、令人心动的

C.生活原本就没有值得炫示的东西

D.生活本身就充满着神秘色彩,引诱人一窥究竟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近年社交网络已经纳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B.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C.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社交网络尤其对年轻人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表现出“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D.近年社交网络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对社交网络更为熟悉乃至依赖,平台也呈现“百舸争流”的发展局面。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6分)

一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在语言运用上会形成一些共性,①__________,如唐朝诗歌多数是较直白的,而宋朝诗歌则较为含蓄。

诗人由于个人阅历及性格不同,②__________,这是诗歌的个人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诗歌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苏轼的诗歌雄浑豪迈,易安的诗歌清新婉约。

诗歌之于读者,语言风格无疑是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有时它会牵引你走进一个让你神往的时代,③__________。

21.根据文字筛选信息,准确概括内容填写在方框内,每个短语不超过6个字。

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创制于1900年。

产于黄山北麓的黄山区,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雾笼罩。

此茶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浓、滋味醇、回味甜的特征。

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叶初展,谷雨前后,当20%芽梢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时,即可开园。

太平猴魁精工细制,分杀青、毛烘、足烘、复焙四道工序。

太平猴魁茶叶有利尿、减肥、防龋齿、美容护肤等多种功效。

4、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并不出色的学生问老师:

“老师,我在您心中排第几?

”老师毫不犹豫地说:

“第一!

”孩子惊喜地问:

“真的?

”老师意味深长地说.:

“得第一并不难,只要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是第一。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