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0851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docx

学年论文论山东方言语音特点

目录………………………………………………………………………………………………1

摘要………………………………………………………………………………………………2

英文摘要…………………………………………………………………………………………3

前言………………………………………………………………………………………………4

一、山东方言概况………………………………………………………………………………5

(一)山东方言定义……………………………………………………………………………5

(二)山东方言分区……………………………………………………………………………5

(三)山东方言语音概况………………………………………………………………………5

1.西区—西齐小区……………………………………………………………………………5

2.西区—西鲁小区……………………………………………………………………………6

3.东区—东潍小区……………………………………………………………………………6

4.东区—东莱小区……………………………………………………………………………7

二、山东方言声母和韵母的特点………………………………………………………………8

(一)声母………………………………………………………………………………………8

1.古全浊声母的读音…………………………………………………………………………8

2.山东方言中的零声母现象…………………………………………………………………8

(二)韵母………………………………………………………………………………………9

1.山东方言韵母的演变………………………………………………………………………9

2.山东方言中的介音现象……………………………………………………………………10

三、山东方言声调的特点……………………………………………………………………11

(一)调类的分合……………………………………………………………………………11

(二)声调调值的特点………………………………………………………………………12

结语……………………………………………………………………………………………14

注释……………………………………………………………………………………………15

参考文献………………………………………………………………………………………16

后记……………………………………………………………………………………………………………17

 

摘要

山东方言是山东人独有的文化遗产。

所谓山东方言,是指山东境内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齐鲁文化特征。

它虽然属于北方话,但在发音上却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以北京话和东北话为代表的北部方言差异较大,在声母、韵母、声调、变调等方面独具特色,特别是有些发音现象在整个汉语方言中都是非常少见的。

这些现象的分析整理对我们研究山东方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山东方言声母韵母声调

 

Abstract

ShandongdialectisuniqueamongthepeopleofShandongculturalheritage.Theso-calledShandongdialect,isreferstotheterritoryofShandongtheNationalAboriginalsaidChinesedialect,hasitslonghistoryprocess,andhasobviouscharacteristicsofQiluculture.Althoughitbelongstothenortherndialectinpronunciation,butithasitsowndistinctpersonality,andtotheNortheasternDialectandBeijingdialectastherepresentativeofthenortherndialectdifferences,intheinitialconsonant,vowel,tone,tonesandhiandotheraspectsoftheuniquecharacteristic,especiallysomepronunciationphenomenoninthewholeChinesedialectsareveryrare.ThesephenomenaanalysisofourstudyoftheShandongdialecthasimportantsignificance.

Keywords:

Shandongdialectconsonantvoweltoneofvoice

 

前言

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的语言。

[1]我们古老的汉语发展到了今天,逐渐产生了许多种汉语方言,现代山东省方言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区之一。

它地处黄河两岸,拥有泰山与曲阜两大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独具特色的齐鲁地域文化占据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至关重要的地位。

在历史上,特别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齐鲁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一种政治大一统背景下的官方文化,最终融入到统一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齐鲁文化的发展造就了山东方言,也长期影响着山东方言的发展和演变,并使山东方言打下了深刻的齐鲁地域文化的色彩和烙印。

山东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的中原方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交界区,方言现象非常复杂,有关话方言的特征,也有自己的特点,内部一致性很强,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音韵结构已大大简化。

与其它官话方言相比有诸多不同的地方,比如:

声母、韵母、声调、变调等方面都独具特色。

本文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山东方言语音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山东方言概况

(一)山东方言定义

山东方言是指山东境内各民族土著居民所说的汉语方言。

有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过程,并具明显的齐鲁文化特征,山东省地处汉语官话方言内的东部居中,山东方言属于官话方言区内的中原官话、冀鲁官话和胶辽官话的聚集地,具有官话方言区的共同特征。

[2]

(二)山东方言的分区

山东方言内部存在不少差异,这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

钱增怡、高文达等学者根据各地方言的特点,把山东话分成两个大区—西区、东区,四个小区—西齐区、西鲁区、东潍区、东莱区。

1.西区

(1)西齐小区

42个县市:

济南、历城、章丘、长清、平阴、济阳、沾化、利津、广饶、博兴、桓台、淄博、邹平、高青、滨州、庆云、无隶、乐陵、阳信、惠民、商河、泰安、莱芜、新泰、新汶、肥城、临邑、德州、陵县、平原、禹城、武城、齐河、夏津、临清、高唐、茌平、东阿、聊城、阳谷、梁山、莘县、冠县。

[3]

(2)西鲁小区

27个县市:

临沂、郯城、苍山、费县、平邑、枣庄、滕州、微山、泗水、曲阜、邹城、宁阳、兖州、济宁、东平、汶上、郓城、巨野、嘉祥、金乡、成武、单县、鄄城、东明、菏泽、定陶、曹县。

[4]

2.东区

(1)东莱小区

15个县市:

威海、荣城、文登、乳山、烟台、牟平、海阳、长岛、蓬莱、龙口、福山、招远、栖霞、莱阳、莱西。

[5]

(2)东潍小区

25个县市:

莱州、平度、即墨、青岛、崂山、胶州、高密、昌邑、寒亭、寿光、潍坊、青州、昌乐、临朐、安丘、诸城、胶南、五莲、日照、莒县、莒南、沂水、沂南、蒙阴、沂源。

[6]

以上大致是西齐区归冀鲁官话,西鲁区归中原官话,东莱和东潍归胶辽官话。

(三)山东方言语音概况

1.西区—西齐小区

(1)声母

①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的字“熬袄欧呕沤安俺岸恩昂”等,多数市县读[ng]声母。

②普通话r拼合口呼的字,多数地区读l声母,如“如入褥软荣熔”等。

(2)韵母

①“街解鞋、矮、崖涯”等字方言读[iεi]。

②“责策色”等字靠河北省的地方读[ê],其他地区读[ei]。

(3)声调

①淄博、莱芜、博兴、高青、无棣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②利津、章丘、邹平、桓台等地“接国铁册”等字读入声。

③多数地区“接国铁册”等字读阴平。

④去声多读低降调31或21。

2.西区—西鲁小区

(1)声母

①“袄安恩”等字读舌根浊擦音[γ]声母。

②大运河两岸地区无zhchshr声母。

③“双书水”等字多数地区读f。

④普通话jqx声母字部分地区读两组,如:

“精”(zeng)与“经”(jing)、“清”(ceng)与“轻”(qing)、“修”(siu)与“休”(xiu)。

(2)韵母

①“飞肥肺”多数地区读[i]。

②“责策色”等字读[ei]。

③“街解鞋、矮、崖涯”多数地区读[iê]。

(3)声调

①“接国铁册、业律麦”等字读阴平。

②去声调值多数地区为前高降后低升的降升调312或412。

3.东区—东潍小区

(1)声母

①普通话的zhchsh,方言分两类,如:

“争”(zheng)与“蒸”(zeng)、“师”(shi)与“失”(si)。

②普通话的jqx,多数地区分两组,如:

“精”(zeng)与“经”(jing)、“清”(ceng)

与“轻”(qing)、“修”(siu)与“休”(xiu)。

③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

④“袄安恩”等字读[ng]。

(2)韵母

①环胶州湾地区把普通话的eng-ong、ing-iong分别合并,如:

“灯”和“东”、“英”和“拥”读音是相同的。

②“责策色”等字读[ei]。

③“街解鞋、矮、崖涯”读[iê]。

(3)声调

①青岛、崂山、即墨、平度莱州只有三个调类。

②阴平调为低降升调213型。

③“接国铁册”等字读上声。

4.东区—东莱小区

(1)声母

①普通话的zhchsh,方言分两类,如:

“争”(zheng)与“蒸”(zeng)、“师”(shi)与“失”(si)。

②普通话的jqx,方言分两组,如:

“精”(zeng)与“经”(jing)、“清”(ceng)与“轻”(qing)、“修”(siu)与“休”(xiu)。

③普通话的r,方言读齐齿呼或撮口呼的零声母,如“染软”。

(2)韵母

①“对算寸”等字方言丢失u韵头。

②“歌科河”等字读[uo]。

③“街解鞋、矮、崖涯”读[iai]。

(3)声调

①烟台等地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类。

②多数地方“南”和“男”等字分归两个调类。

③“接国铁册”等字方言读上声。

④阴平调值多为降调41或31。

 

二、山东方言声母和韵母的特点

(一)声母

山东方言声母也许是全国各方言声母中最有特色的了,山东方言除了几个别的点以外,几乎都没有浊塞音声母了。

普通话有21个声母,而山东方言的声母较多,有的多达31个(沂南),塞擦音、擦音有的地方多达三套或四套(荣城、新泰),西部地区声母较少,济宁、临清只有20个,金乡、聊城只有21的声母。

1.古全浊声母的读音

山东方言中的古全浊声母先进全部清化。

古浊塞音、塞擦音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全浊擦音古并、奉、定、从、邪、澄、崇、船、禅、群、匣等11个全浊声母在今山东方言中已全部清化。

(1)并、定、从、澄、群5母清化以后今音为塞音或塞擦音。

(2)奉、邪、崇、船、禅、匣6母清化以后今音为擦音。

2.山东方言中的零声母现象

来源于古日、云、以、疑、影、微母的开口字在普通话中多读为零声母,但在山东方言中有不同的分化。

(1)日母:

止摄开口三等的字母,荣城、牟平、烟台、即墨、平度、新泰、济南、济宁、宁津、德州、聊城、临清都读为零声母,韵母是卷舌的[ər],但新泰的韵母是[əl]。

止摄开口以外的各摄日母自,东部的荣城、牟平、烟台、即墨、青岛、平度、诸城读为零声母。

(2)云母:

荣城、牟平、烟台、即墨、青岛、平度、诸城、寿光、莒县、金乡、平邑、济南、临清都读为零声母;德州、新泰洪合口细音为零声母;济宁、聊城的除梗合三以外的都读为零声母;淄川、利津、博山、宁津细音为零声母。

(3)以母:

荣城、牟平、烟台、即墨、青岛、平度、诸城、寿光、莒县、金乡都读为零声母,寿光、淄川、博山、新泰、平邑、济宁、德州、聊城、临清的止摄洪音和全部细音都

读为零声母,宁津、利津、济南只有细音才读为零声母。

(4)疑母与云母:

山东方言的疑母与云母大致有相同的分化,所以放在一起加以说明。

荣城、牟平、烟台、即墨、平度、平邑为[Ø];

寿光、淄川、新泰、济宁、金乡、临清各地的洪音合口和细音读为[Ø]。

青岛、博山、宁津、德州、聊城各地的细音为[Ø],诸城、利津、济南的洪音合口为[Ø]和[v],细音为[Ø]。

(5)微母:

即墨、金乡、济宁、聊城、临清、牟平、平度、平邑、青岛、荣城、寿光、新泰、烟台为零声母,济南、利津、诸城的遇摄全部、臻摄的一部分为零声母,其余的为[v]。

(二)韵母

山东方言韵母简化很有特点,其中包括主要元音混同化和韵尾种类的减少且弱化程度颇深,没有[-p]、[-t]、[-k]、和[-m]尾。

少有入声,无塞音韵尾。

古[-m]尾并入[-n]。

一般只有[-n]、[-ŋ]两个鼻辅音韵尾。

入声韵分流到阴声韵,少数字与阳声韵河流。

阳声韵变鼻化韵,因而鼻化韵非常丰富,有的阳声韵甚至与阴声韵合流(也有个别的阴声韵归并到阳声韵中)。

阴声韵的元音韵尾失落,复合元音逐渐变为单元音,韵类合并。

这是汉语语音发展的总趋势即音节结构单纯化,山东方言韵母简化似乎正体现了这种发展方向。

1.山东方言韵母的演变

山东方言韵母的演变比较有规律性。

几个特殊的韵母:

(1)[ie]韵字来自咸山两摄的开口三四等入声韵和假摄开口三等韵,[iε]韵来自蟹摄开口三等。

(2)[iai]韵母的分布:

荣城、牟平、平邑的蟹摄见晓影组的开口二等字读为[iai]。

(3)[γ]韵母的分布

山东方言的[γ]韵母来自一下中古韵:

果摄一二等喉牙音,梗摄入声陌麦韵、曾摄入声德职韵的开口一二等非纯音字;宕摄入声铎韵、咸摄入声合盍韵、山摄入声的曷韵的一二等开口喉牙音;假摄麻韵、山摄薛韵、咸摄叶韵的知照组字。

莒县、荣城、烟台都有γ韵母。

(4)[ei]韵母字

1中古曾摄一等开口入声德韵,除荣城读为[ε],牟平读为[ə]、[o],烟台读为[γ]外,

其余各点大多读为[ei]韵母。

2梗摄开口二等入声陌、麦韵,除荣城、德州、聊城、临清、宁津多读为[ε],牟平多读为[ə]、[o],烟台读为[o]、[γ]外,其余各地多读为[ei]韵母。

2.山东方言中的介音现象

与普通话介音比较

普通话的介音有三种:

[i]、[u]、[y]。

山东方言中的介音也有[i]、[u]、[y]三种,其与中古音和普通话的归类大致相同,略有差异。

(1)[i]介音:

来自中古的江摄、山摄。

(2)[u]介音:

支韵合口三等字,微韵、模韵、鱼韵、灰韵、泰韵、佳韵、皆韵、祭韵、废韵、齐韵、痕韵、魂韵、文、桓、山、仙。

(3)介音失落现象

①[u]介音的失落

胶东管话,一些普通话合口呼字读开口韵,没有[u]介音,这种现象在武汉、合肥、淮南、安庆、桐城、界首也存在着。

可以看出,中古端系的蟹止臻山合口字在山东东部的荣城、牟平、烟台几乎都读为开口呼,其介音“[u]”失落了,而由此往西,则部分方言点的个别字失落了“[u]”介音以外,大部分地方的端系的蟹止臻山合口字还有[u]介音。

②[i]介音的失落

在山东东部的诸城等地,帮组字和泥组字的臻慑开口字,其[i]介音没有,读为开口呼。

(4)平邑有[ye]韵母。

中古精组合口读为[ye]。

(5)[y]>[u].来母“吕驴律绿”等字,普通话读为[y]韵母,平邑读合口呼[u]韵母。

 

三、山东方言声调的特点

(一)调类的分合

山东方言的声调有着与普通话不一样的演化方式,山东方言内部各地的声调演化也是不一样的,东西的差异较大。

山东方言的声调具有明显的内部一致性:

呈合并趋势,调类较少,入声渐趋消失。

[7]

山东方言声调的变化与古声调在声母清浊的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山东方言音系简化,声母清浊对立的消失,入声塞韵尾的丢失等都可以引起声调的变化。

声母的清浊可以直接引起声调调值的变化,进而影响到调类的分化。

但并不等于说声母的清浊对立就一定能造成声调的阴阳对立,山东方言中的烟台、青岛、淄川、博山的平声不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就说明再放盐声调的发展中,声母无论是清是浊都没有影响声母的分化。

1.古平声字

全清字归为阴平,次浊平声字大部分地区归为阳平,但东部的荣城、牟平一部分归为阴平,一部分归为阳平,烟台一部分归为阴平,一部分和全浊一起归为去声;而淄川、宁津、临清次浊归为阴平,全浊淄川、宁津、临清为阳平。

青岛次浊和全浊平声字都归为去声。

博山都归为上声。

2.古上声字

清、次浊上声字在山东方言中全部归为上声,全浊大部分地区归为去声。

浊上归去是八世纪以后北方汉语开始有的一种新的声调分化,这种分化的特点是全浊上归去,古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在今山东方言的演变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全浊上归去,这也是汉语方言较为普遍的规律。

各方言区只有东部的牟平、即墨、平度例外,读为阳平和阴平。

3.古去声字

在今山东方言中大部分地区归为去声,但是东部的即墨、平度分规阴阳两调。

4.古入声字

中古清声母入声字,普通话平分四声,古入声调在今山东方言中几乎没有了,除了在山东方言中除靠西北的利津等有独立的入声调以外,其余地区一般是东部归为上声,西部归为阴平。

利津的入声调类主要是由古清声母入声字构成的,次浊和全浊入声分别归去声和阳平。

(二)声调调值比较

山东方言声调调值比较表:

[8]

荣城

牟平

烟台

即墨

青岛

平度

诸城

寿光

淄川

莒县

利津

阴平

42

51

31

213

213

214

214

213

214

13

213

阳平

35

53

42

53

53

53

53

53

上声

214

213

214

55

55

55

55

55

55

55

55

去声

44

131

55

42

31

21

31

31

21

入声

44

博山

郯城

新泰

平邑

济南

济宁

金乡

宁津

德州

聊城

临清

阴平

214

213

213

213

213

213

213

324

213

13

323

阳平

55

42

53

42

52

42

53

42

42

53

上声

55

24

55

34

55

55

44

55

55

55

55

去声

31

41

21

312

21

312

312

31

21

313

31

入声

山东方言声调调值的差异及其区域分布: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山东方言的入声调只有利津的44调,其余各点没有。

1.阴平除了东部的荣城、牟平、烟台读为降调,莒县、聊城读为升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曲调。

2.阳平,只有郯城读为平调,荣城读为升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降调。

3.上声,东部的荣城、牟平、烟台读为曲折调,郯城、平邑读为升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平调。

4.去声,荣城、烟台读为平调,牟平、平邑、济宁、金乡、聊城读为曲折调外,其余各地都读为降调。

与普通话比较起来可以看出,山东方言的阴平调多为曲折调,上声多为平调,阳平为降调,这正与普通话相反。

山东方言中的大部分方言区的阳平、去声都为降调,去声为高降。

这是不同之处。

山东方言声调归并的现象都是相同的调类的归向不同,是声调的调值发展的趋向不同造成的,亦即调值的相同或相近是调类归并的首选条件。

 

结语

山东地区是我国最早有人类活动印记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处于先进的地位,山东地区的居民东夷人也是最早使用文字的人群之一。

山东方言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周边方言的不断融合,使得其既具有官话方言的特征,也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作为官话方言的一个分支,自然有与其他官话相一致的地方,但也存在着许多特殊之处,山东方言以其自身极为丰富的特点在官话方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官话方言八大区中山东方言就占了三区,其本身也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资源,研究官话不饿不研究山东方言,而山东方言的研究成果对整个官话方言的研究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山东方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特殊的价值。

 

注释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现代汉语(上册)》第3页,2006年9月(增订四版)。

[2]王晓军:

《山东方言语音研究》,上海师大硕士论文。

[3]XX百科网:

词条“山东方言”。

[4]同注释[3]。

[5]同注释[3]。

[6]同注释[3]。

[7]张树铮:

《山东方言历史鸟瞰(下)》,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2期。

[8]王晓军:

《山东方言语音研究》,上海师大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

《现代汉语(上册)》,2006年9月(增订四版)。

[2]钱曾怡:

《山东方言研究》,齐鲁书社,2001年9月。

[3]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山东省志—方言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4]詹伯慧主编:

《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5]潘悟云: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后记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对山东方言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在写论文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个方向。

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单纯的跟着兴趣走,后来等到真正研究的时候我才发现,这其中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和深厚,越深入越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多么的浅薄。

在写作的过程当中,我遇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头疼得一个就是资料的匮乏。

学校图书馆关于这方面的藏书几乎没有,所以我只好在网上找资料,找到合适的书籍就把它下载到电子书中备用,然后再慢慢查阅,这花费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虽然写作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但我依然坚持把它写了下去。

没有什么事情是一蹴而就的,万事开头难,我始终相信只要肯努力,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虽然以我现在的能力还不能够挖掘出山东方言中许多更深层次的内容,但我愿意以这篇论文为开端,继续学习。

最后,我要衷心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孙莉,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她帮我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感谢她的支持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