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0917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docx

语文中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中考模拟试题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6小题,计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C)

A.徜徉(cháng)  迸发(bèng)  殷红(yīn)  吹毛求疵(cī)

B.旌旗(jīng)蓦然(mù)叮咛(níng)觥筹交错(gōng)

C.涎水(xián)晕船(yùn)揩油(kāi)揠苗助长(yà)

D.混淆(hùn)翘首(qiào)涟漪(yī)周道如砥(d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B)

A.葱笼 矫健 难以置信 园满成功

B.门楣执拗痛心疾首顾名思义

C.晒笑殉职莫忠一是杳无消息

D.藉贯憔悴重峦叠嶂谈笑风声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

(1)滂沱的大雨横扫地面,闪电像火蛇在空中翻腾。

在咆哮(呐喊 咆哮 喧嚣)的风声之上迸发出震耳的雷声。

(2)隔天绝地的终南山,山岭高耸,莽莽苍苍;烟云迷蒙,四季漂浮。

置身其中,让人心神荡漾,浮想联翩(触目伤怀 浮想联翩 浮光掠影),能够让人们浮躁的心沉静下来。

4.经典诗文默写 [在第

(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6分)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曹刿论战》)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6)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9)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余光中《乡愁》)

(10)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艾青《我爱这土地》)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3分)

①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②因此,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

③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

(2)第③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请提取第④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人有读书经历。

(或:

人有经历。

6.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①A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成一个老公公,真个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撆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西游记》)

②……当日将了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走到马行街内,立了两个时辰,并无一个人问。

将立到晌午时分,转来到天汉州桥热闹处去卖。

B立未久,只见两边的人都跑入河下巷内去躲。

B看时,只见都乱撺,口里说道:

“快躲了!

大虫来也!

”(《水浒》)

我选(①/②)段;选段中A(或B)指代的人物是白骨精/杨志,出自名著中的精彩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杨志卖刀,这个故事的结局是示例:

孙悟空打死白骨精。

/到官府自首,被发配充军,宝刀遭没收。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请你参加以“丝路印象”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7分)

【活动一:

丝路情思】请将下面的语句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田字格中。

(1分)

一缕丝绸,串起千年历史。

【活动二:

丝路诗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出了塞外独特的景象。

请对这两句诗加以描述。

(2分)

示例:

烽火台上燃起的一道道孤烟在广阔的沙漠上冲天而起;落日在蜿蜒曲折的黄河的映衬下,显得又大又圆。

【活动三:

丝路人杰】请从“班超”“玄奘”这两位历史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他的事迹,仿照上句句式,补写下句。

(2分)

上句:

张骞艰忍通西域。

下句:

示例一:

班超智能固丝路__示例二:

玄奘执着取佛经

【活动四:

丝路物语】石榴、核桃、葡萄、胡萝卜、绿豆等都是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这些物种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请选出你熟悉的一种,推介给大家。

要求:

须突出所选物种特点;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分)

示例一:

我推荐给大家的是石榴。

每到秋天,它总会笑开口,露出红玛瑙似的籽儿,吸引人们去品尝。

它全身都是宝:

籽儿营养丰富,皮可以入药。

示例二:

我推荐给大家的是胡萝卜。

它长在地下,头顶绿荫,随风摆动,好像在昭示人们自己正在旺盛地生长;它红里透黄,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生吃熟食皆可,是人们餐桌上一种美味的蔬菜。

示例三:

我推荐给大家的是绿豆。

它身着绿装,靓丽诱人,像一颗颗晶莹的小珍珠;它能消暑解毒,功效奇佳,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阅读(共15小题,计46分)

【现代文阅读】(共9小题,计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分)

窑洞文化寻踪

马德州

①置身于陕北的黄土高原之上,眼前是苍莽的北国风光,沟壑纵横,山峁迭起,像海浪一样涌向天际,焕发着原始的生命力。

就是面前的这片黄土孕育着华夏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遍布在黄土高原沟沟壑壑上的窑洞,便是这种文化的直接体现。

前不久,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省文联联合主办的“中国窑洞文化遗产田野考察活动”,就将焦点放在这些独具风格的民居之上,旨在寻找窑洞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之路。

②窑洞是一种古老的民居形式,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的居穴。

《诗经》曾云: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来看,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A】

③经过千年的演化,窑洞已经成为人类穴居文明的居住典范,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之一。

而此次考察的陕北黄土高原的窑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它既得益于黄土直立性强的特点,又得益于高原干燥的气候,它和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地契合在一起。

它不仅仅是人们的居所,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衍生出很多与此相关的民俗,比如独具风格的剪纸便是用来装饰窑洞的。

其中,米脂县杨家沟村的马氏庄园可以说是窑洞建筑中的佼佼者。

它是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规模宏大、风格各异的窑洞式四合院遍布村落。

其中被命名为“新院”的四合院建筑,是其中最富艺术性的代表。

这座院落的主人曾早年留学海外,后归居于此,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窑洞文化巧妙融合。

【B】

④如今,窑洞文化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一方面是窑洞的“空巢化”,窑洞空置、损坏的现象严重;一方面是窑洞类型不断消失。

在榆林市榆阳区巴拉素镇,我们看到了现存的唯一一座完整的束条拱屋顶柳把庵式窑洞,而这一样式原本普遍存在。

⑤可以说,困境既源于窑洞自身的缺点,如采光性较差;也源于人们认识观念的错误,认为窑洞代表着落后,应被摒弃。

面对窑洞文化遗产,如何将保护和创新结合,成为关键。

政府、专家以及各方面的有识之士正在积极探索。

【C】

⑥面对正在消失的窑洞村落,寻求保护和传承之路势在必行,我们应记住失落的“乡愁”,接续传统民居的文化基因。

8.文中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3分)

分类别。

分门别类地说明了窑洞的类型,让读者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层次分明,一目了然。

9.第②段中加点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3分)

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它的稳固性。

不能删去。

“一般”指大多数情况,说明窑洞大多数采用拱顶的方式,但不能排除其余少数特殊方式,如果去掉太绝对,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0.下面这个句子是从文章中抽取出来的,它应该放在【A】【B】【C】三处中的哪一处?

请说明理由。

(3分)

咸阳市永寿县的黄土地窑洞生态庄园就是一个代表,它运用现代科技将窑洞打造成宜居的空间,让人们看到了窑洞文化传承的希望与可能。

【C】__【C】处前面的文字在说明政府、专家以及各方面的有识之士正在积极探索窑洞的保护和创新。

所给句子能支撑这个观点,因此应该放在【C】处。

11.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3分)(B)

A.河南巩县的沿崖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B.独具风格的剪纸是窑洞衍生出的民俗,说明窑洞不仅仅是人们的居所,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

C.米脂县杨家沟村的马氏庄园是全国最大的“窑洞庄园”,他的主人曾早年留学海外,后归居于此,将西方的建筑风格与窑洞文化巧妙融合。

D.因为窑洞采光性较差,所以窑洞代表着落后,应被摒弃。

窑洞村落的消失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18分)

祖父和他的牛

赵畅

①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

每当农忙季节,牛便成了田畈里的主角。

通常情况下,一些赶牛人总是高分贝地吆喝着,用长长的竹鞭抽着,希望牛快耕田、多耕田。

疲惫的牛尽管猩红着眼睛,间或以走走停停相抵抗,可怎敌得过赶牛人接二连三的呵斥与鞭策?

而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

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②渐渐的,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

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塍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

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

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

“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

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

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

他神情严肃地说:

“这牛虻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③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

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

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牛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

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的暖阳处找寻青草。

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

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

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

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

“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牛。

没有牛的帮助,哪来丰收?

④养了这么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

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

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

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抑或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其实,站在他的角度想想,差不多每天与之在一起,养它,用它,爱它,惯它,一旦它走了,怎忍心看宰割它的惨烈场景?

又怎心安理得吃它的肉?

据说,当下养狗人家,一旦自家养的狗死了,有些人会痛苦万分,也决不吃这狗肉,其实这是朝夕相处形成的一种特殊感情使然,设身处地而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况,当年祖父面对的是一头关乎增产增收的耕牛。

⑤记起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养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

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

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

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弄,毋敢懈怠。

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

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⑥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

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2.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写祖父“对待耕牛的态度”的?

请结合全文,将下表补充完整。

(3分)

主要事件

①祖父休息时,先让牛吃草饮水。

②祖父帮牛拍赶牛虻。

③帮牛洗澡,给牛选最好的草,帮牛修好牛棚。

④年三十的傍晚,祖父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

⑤祖父从不吃牛肉。

⑥养的牛卖掉后被人虐待,祖父又将它买了回来。

13.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

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

“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

”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

通过“紧盯”“一把放下”“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祖父哪怕吃饭时也对牛诸多关心,生怕牛虻叮咬到牛,形象传神地表现出祖父对牛的细致关心。

14.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下面的两个句子。

(4分)

(1)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同样的牛,别人很难驯服,在祖父手里却很温顺,这就使人产生疑惑,给文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引出了下文。

(2)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

(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万事万物都有尊严,在祖父眼里,牛和人是平等的,他懂得尊重牛,也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善良淳朴的他更懂得尊重他人和尊重自己。

15.结尾段的议论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内容上:

把祖父对牛的态度升华为我们对人对己的态度,起到深化文章主题的作用;结构上:

总结全文,引发读者的思考。

16.文章写祖父和牛,却有许多文字写别人对待牛的态度,这样写是不是脱题,为什么?

(4分)

没有脱题。

文章写别人对待牛的态度是和祖父对待牛的态度作对比,衬托祖父对牛的细心关怀,表现了祖父的善良,表现了祖父对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淳朴认知,使得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12分)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

孔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

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

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

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

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

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

【注】①蔡:

周代古国。

②上国:

国都。

③詈(lì):

骂。

④郁:

阻滞。

⑤莳:

栽种。

⑥信:

伸张。

17.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人以为陋 简陋

(2)因名之曰“何陋”命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C)

例句:

安而乐之

A.民相与伐木阁之材          B.居于丛棘之间

C.就石穴而居之D.今夷之俗

1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分)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然而我在这个地方生活了十多月,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

20.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4分)

①伸张孔子夷地“何陋之有”的观点。

②期待品德高尚的人来夷地教化百姓。

③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

④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

(4分)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2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

请概括作答。

(2分)

“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2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相同?

请简要赏析。

(2分)

不同。

本诗中的“醉”是作者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

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诗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参考译文】

独自一人在沧浪古岸边吟诗,看到了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

心想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那时我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

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