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41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docx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

强烈推荐:

约翰·多恩著《丧钟为谁而鸣》

———生死边缘的沉思录

DevotionsuponEmergentOccasions

[英]约翰·多恩著林和生译

一部被引用最多,却少有人读过的经典名著,第一个中文译本

思考人类处境,在与上帝的对话中自我勉励,紧急时刻的祈祷

读者对象:

哲学、心理学和诗歌爱好者以及关心人生、命运与信仰等问题的读者。

本书特点:

1本书是伟大诗人和圣公会主教多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书中收录的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其中每一篇包括“思考”“自我勉励”“祷告”三部分,本书在西方神学、心理学和诗歌著作中具有极高地位,思想深刻,影响深远。

2本书具有极为重要的心理学价值,细致入微地分析了病人的心理特征。

3书中配有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的经典插画,绝对值得珍藏。

内容简介:

约翰•多恩,莎士比亚和弗朗西斯•培根的同时代英国同胞。

他的文字和思想与他们一样对17世纪和20世纪的作家影响巨大。

在信仰之内,多恩是追随和仿效耶稣的圣徒;在信仰之外,他是传承和发扬文学和文化遗产的大师。

1623年,多恩因罹染瘟疫而陷于生死未卜、凶多吉少的绝境。

按常理,他将被巨大的恐惧压倒,日常生活一塌糊涂,然而,凭借纯金般的信仰,恪守“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以及“爱人如己”的诫命,多恩不仅没被瘟疫所“阉割”,反而写下二十三篇“紧急时刻的祷告”(即本书),这一组历史性的辉煌文献。

其中包含了那段著名的感念:

没有人是独自存在的岛屿;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

任何人的死都让我蒙受损失,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鸣。

作者简介:

约翰•多恩(JohnDonne,1572-1631)英国玄学派大诗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主教(1621-1631)。

他之闻名于世,不仅因其世俗诗作(大部分写于他1615年任教职之后),也因其宗教文字,包括宗教散文、论文、尤其布道词,这些文字在17世纪堪称翘楚。

目录:

中译本序

中译本导言

献词

第1章病初的异变和疑惧

第2章感官的力量和功能,别的机能,异变和崩溃

第3章卧病在床

第4章请医生

第5章医生来到

第6章医生惧怕了

第7章医生希望得到帮助

第8章国王派来御医

第9章医生们会诊、处方

第10章医生们发现疾病正在偷偷扩大攻势,因而努力寻找阻击的办法

第11章为保护心脏不受瘟毒伤害,医生们使用了强心剂

第12章医生们用鸽子入药,以便从头部吸出气体

第13章瘟病借助斑点宣告其传染性和恶化

第14章医生们观察这些突发事件,错过了关键时期

第15章我昼夜无法入睡

第16章耳边传来教堂的钟声,那是我在他人的葬礼上为自己悼亡

第17章钟声为别人温柔鸣响,它告诉我:

你必死

第18章钟声响起,通过它告诉我:

我已死

第19章历经漫漫险航,医生们终于望见陆地:

他们发现瘟病要症,似可平安肃清

第20章基于相关系统材料的提示,医生们准备动手疏泻

第21章上帝赐福医生们的工作,借助医生们,他让拉撒路走出坟墓,让我离开病床

第22章医生们研究病根,研究疾病的残余,以及疾病的起因,并尝试肃清或调整

第23章医生们提醒我警惕旧疾复发的可怕危险

附录:

约翰•多恩年表

中译本序:

林和生

约翰•多恩这本书,原名《紧急时刻的祷告》,翻开第17章,可以找到这样一段话:

没有人是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个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如果海流冲走一团泥土,大陆就失去了一块,如同失去一个海岬,如同朋友或自己失去家园:

任何人的死都让我受损,因为我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别去打听钟声为谁而鸣,它为你而鸣。

《紧急时刻的祷告》诞生于1623年,其时伦敦瘟疫大爆发,无数人死于非命,多恩本人也不幸染病,走到死亡边缘(参见本书导言);在肉身即将万劫不复的紧急时刻,他以信仰为最后依凭,内心涌出热诚的祷告,包括上述“丧钟为谁而鸣”的不朽感念。

多恩这段感念被后人无数次引述,而当下的引述,起因于眼下我们自己的“紧急时刻”。

公元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突然爆发,震撼世界,也让我所在的这座现代大都市在惊天动地的摇撼中经历了彻骨的恐惧,与死神擦肩而过。

迄今近十万罹难者和失踪者,数十万伤员,数千万受灾人群,无数可歌可泣的伤痛和悲恸,那些朴实的山里人!

尤其那些无辜的山里孩子!

……

所有一切让我不得不问:

为什么一定是他们?

为什么就不可能是我?

他们代我赴死,正如多恩所说,他们的死也是我的死;另一方面,如果我此刻还活着,那是他们用死的代价换来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的死也意味着我的生:

正因为他们代我赴死,所以我得以逃生。

这是双重意义的“向死而生”:

不仅是个体一己的哲学,也是同体大悲之爱;不仅意味着感恩,也意味着责任。

两千年来,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勉力维系着“未知生焉知死”的乐感文化,因为恐惧死亡而逃避责任,更不知感恩;尤其三十年来,物质与欲望持续高速增长,信仰的真空也日益暴露;5•12死难者让我们猛醒!

——我们和死难者始终是一个血肉模糊、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此而言,他们的死难绝不仅仅是无可弥补的沉痛与憾恨,而同时告白了我们生者的责任。

这责任既意味着我们对他们的欠负,也意味着我们与他们的分担和分享——恐惧与死亡砥砺了信仰;这是个体意义上的崇高,也是民族和人性的未来;所有这一切将超越肉体的局限,在灵魂的意义上接受一次终极的裁定。

钟声为死难者鸣响,也为我们!

在钟声中,我们向死而生!

摘选

献辞

最杰出的王子殿下:

我有三个生日;一次是自然的生日,我藉此来到这个世界;一次是进入教会事奉而获新生;一次是眼下,我大病终愈,死里逃生。

在我的第二个生日,殿下您的父王亲手加赐予我,不仅支持,也善加引导。

在我的第三个生日,我自己也生而为父:

而孩子就是眼下这本书,它来自我的生命,并与我一同来到这个世界。

因此之故,我斗胆(一如父亲对父亲)把孩子献给孩子:

把象征我之卑微的孩子,献给尊严的殿下。

上帝通过我的口诵出这些祈祷,我个人十分感恩,然而,向好国王学习,也是上帝的诫命,希西家(Hezekiah)就是这样的好国王,他写下了病中的思考[王下20:

1-11。

——译注]。

此外,我已亲历殿下您父王治下的这些幸福时光(不仅见证,而且参与),那么,我也希望(以我自己的方式)亲历殿下您治下的幸福时光,而眼下我这位孩子,如果得到您仁慈的接纳,就有可能得以保存一段记忆,它来自殿下您最卑微也最忠诚的

约翰•多恩

第一章病初的异变和疑惧

思考

人的境况真是多变而悲哀!

刚刚我还身强力壮,顷刻间就病痛缠身。

变幻之突然,令人不堪承受;形势每况愈下,无由推诿,也无可名状。

人们渴望健康,煞费苦心于食物、饮料、空气、运动;为保持健康,我们不懈努力。

然而,一个突发事件令一切前功尽弃;我们惨淡经营,殚精竭虑,终归疏而有漏。

疾病不期而至。

一个失控的局面一瞬间征服我们,占有我们,控制我们,摧毁我们,令我们倍感沮丧。

哦,可悲的人!

没有神性的人!

永生的上帝赐予我们内心一粒永生的火种,一线不朽的希望;我们本有可能点燃圣火,却因原罪而亵渎神意。

我们因追逐虚幻的财富而贫穷,因追随错误的知识而昏聩。

于是大限临头,我们将死,而且将死于肉身之破败、病痛之折磨。

折磨还来自我们对疾病的小心提防、疑神疑鬼、揣想忌测;病还没来,这样的折磨就打垮了我们:

我们无法确定自己是否已然罹病,内心惶惶不可终日。

哦,无穷无尽的烦恼!

我们眼看自己走向死亡,却畏畏缩缩,无法面对,因为我们将死于疾病的摧残;事实是,疾病还没来,我们就因担惊受怕而备受摧残;病痛带来死亡,然而,病痛和死亡来临之前,我们就备受折磨;我们的毁灭始于这些最初的异动,疾病则加速了毁灭的过程。

毁灭源于死亡,但最初的异动决定了毁灭的进程。

人是小宇宙,这个小宇宙中会发生地震、电闪雷鸣、日食或月食,会有星辰焚燃或洪水泛滥,会突然间山摇地动、弧光耀眼、震耳欲聋,或者天昏地暗、灰飞烟灭、浊浪滚滚。

这就是人的光荣吗?

这些异动让人成为一个自我的世界,因为拥有太多而倾向于毁灭,不仅自我毁灭,而且预知自我的毁灭;人拥有太多,因而站到了疾病一边,预支了疾病,悲悲戚戚担惊受怕,令病痛愈发不可救药,还试图用悲观的忧郁掩盖热病的真相,唯恐不为热病作贡献,唯恐热病毁灭我们不够快,唯恐自我毁灭不彻底,拼命往自然或不自然的热病中掺入人为的抑郁病!

这就是人的光荣吗?

哦,窘困的不安,哦,莫名其妙的昏乱,哦,悲哀的人!

自我勉励

如果我只是尘埃,我会向上帝诉说,因为上帝之手造我,用的就是这尘埃,而上帝之手复将收回这尘埃;上帝之手成就我肉身之器皿,复又收集我肉身之尘埃。

我是圣灵殿堂的尘埃,来自珍贵莫名的大理石。

然而,我又不仅仅是尘埃。

我是我之精华,我之灵魂。

我是上帝的呼吸,我会在呼吸间向上帝虔诚地诉说: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何我的灵魂未能禀有肉体那样的敏感?

未能禀有对于罪的理解力、预见性、警觉与先见、谨慎与小心,就像肉体对于疾病那样见微知著?

当罪的诱惑临近,为何我的灵魂不能始终如一地鼓起抗争的冲动?

面对内心的疾患,我为何不总是流下伤痛的泪水?

我知道我被诱惑所包围。

这是人的宿命,无人幸免;条条道路都有危险,处处都有诱惑;面对诱惑,我本应躲避,却反而感到加倍的吸引,身不由己;唉,我闯入迷漫灵魂瘟疫的病房,身陷诱惑,与魔鬼为伍;面对危险与诱惑,我无法洁身自好,反而伸手索乞,纠缠不清。

我罹患罪疾,茫然不知,志气涣散,迷途不返,因而身陷囹圄,卧病在床,病入膏肓,行将就木。

哦,无边无际的不幸与悲哀!

这是罪的空间!

它通向地狱!

在那里,我看见欲望、嫉妒、野心的热病被地狱的黑暗与恐怖之光照亮;在那里,我首先听见的信息不是“你会死”或“你要死”,而是“你已死”;在那里,我灵魂的罪疾显示它无可救药、无法医治。

我的上帝,因为俗念和愚昧的困扰,约伯未能担当起你所指派的任务,我的灵魂也同样令你失望。

你把生命的冲动赋予我们的心,我们却不珍惜;你赐福音给我们的良知,我们却未能侧耳倾听。

对于你的恩典,我们轻描淡写、巧言令色、行止乖离;猛然惊觉之际,我们无法像雅各(Jacob)那样说:

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

我们本来可能知道,但由于罪疾而不知道,也无法知道。

本来,上帝不会造一只表而忘记装发条;上帝为灵魂和躯体安置各式各样的转轮和器官,不会忘记赐予它们和谐与优雅,让它们协调运行;上帝也不会只装发条,上帝还会上满发条;上帝不会混淆各部分的和谐与优雅,不会让我们空有他的赐予,不会让我们失望。

然而,我们全是不肖的浪子,挥霍着传继的遗产;我们荣受财富,却不知珍惜,不懂节制。

我们是上帝在尘世的房客;上帝,我们的主人,代我们支付尘世的房租;上帝每时每刻赐予我们新的恩惠,不按年计,不按月计,上帝的怜惜分分秒秒都在更新;我们一意孤行,不知感恩,但上帝将医治我们。

祷告

哦,永生的上帝,最仁慈的上帝,若按你自身的逻辑,你是一个圆,由始至终,是一个整体;若按你为我们所做的工作,你是一条直线;你带领我们从起点出发,穿越人间所有的道路,抵达终点;你的恩典赐我能力,让我能眺望我生命的尽头,也能回首你最初为我安排的起始。

你满怀怜惜让我在尘世间立足,在教会中存身;你捡选我,把我写进生命之书;你的怜惜自始至终呵护我生命的历程;这样,从内心罹染罪疾的任何开端、任何过程、任何方式,我就能侧耳倾听那道声音:

神人哪,锅中有致死的毒物,我曾那么饥渴、那么贪婪扑向那口锅,因你的怜惜,就可能得以幸免。

忠信的使臣乃医人的良药,你聪明的仆人所罗门如是说。

我在病痛之初、罪疾之初就听见你的声音,它是真正的良药。

如果我能及时听见你的声音,那么我的光就必开启如清晨,我的医治就必速行。

我们常常以为,让自己变得柔和、单纯与谨慎,是那么困难,而警惕世俗欲念与罪疾的诱惑,是那么危险;我们常常怀疑自己的努力,害怕这努力让我们精神迟暮,对你的恩典不知感激;我的上帝,请帮助我摆脱这些荒唐的念头;让我确立恒常的信心;让我坚信:

在每一场病痛的开端,在每一次罪疾的临近,你会亲自开口向我说话;请帮助我,让我听懂你的声音,让我奔向你的爱,你的爱让我远离堕落。

主啊,按你自己的意愿帮助我;你知道我们天生软弱和摇摆,知道我们是你的子民,知道我们罪疾深重;你为我们支付了重价,这重价就是你的儿子,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

阿门。

第二章感官的力量和功能,别的机能,异变和崩溃

思考

诸天有恒,因为它们持续运行,始终如一。

尘世无常,因为它缺乏生命力,因而总是变幻不定,离心离德。

这也是人的命运。

人是尘世间万物之灵长,出于泥土,但就像雪人,在阳光中融化。

人被自己的嫉妒心所融化、所吞噬;人会辩解说,是他人之拥有融化了他;然而不管怎样,人感到嫉妒的热病融化他,不像阳光融化雪人,倒像熔炉熔化金属;人不仅仅被熔化,还被煅烧,化为原子和灰烬;不是变成水,而是化为尘埃。

人顷刻之间化为尘埃,快得超乎我们的思考和想象。

尘世是我肉身的凭据,天国是我灵魂的凭据。

尘世和天国分别是肉身和灵魂的归宿。

然而,肉身奔向尘世,灵魂奔向天国,两者的步履不一样。

肉身不用推力朝着尘世坠落,灵魂没有帮助就无法奔向天国。

升华是我灵魂的步履和方向,肉身的步履和方向是沉降。

天使有翅翼,天国是他们的故乡,连他们也需要天梯的帮助走向天国。

苍穹的日月星辰匆匆运行,但快不过我的肉身坠落尘世的速度。

疾病发起最初的袭击,与此同时,我感到一只神秘之眼胜利地眨动。

与此同时,我食而无味,了无生气,兴趣索然;我腿膝下沉,衰弱无力;与此同时,睡眠的图画让位给死亡的景象,睡是死的模仿,此刻被死所取代;死亡在取胜,生命转向死亡。

这是亚当的惩罚,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而我的惩罚成倍增加。

我尽职尽力,满头大汗,挣来自己的面包,希望享用自己的面包;然而,一次又一次,我浑身大汗淋漓,却吃不到面包,得不到营养。

哦,可怜的人类,半数人满足,半数人匮乏!

自我勉励

大卫称自己是扫罗王的一条死狗,米非波设也称自己是大卫王的一条死狗。

大卫对扫罗所说,就是米非波设对大卫所说。

世上最显赫的人,在上帝面前也会如此卑微,超过人与人之间的任何差异;人与上帝之间不存在衡量的尺度,有限与无限无法比较。

人除了墓穴外一无所有;人即使拥有墓穴,迟早也必让位给更恰当的人、给另外的人;人最终连墓穴也没有,只是一堆肥料;人只是他自身那堆尘土,人并不拥有尘土;连自身这堆尘土也未曾拥有的人,不过是他人的奴隶。

然而,如此卑微的人,却有近乎上帝的样子,人就像当年大卫王所有的财富、世上所有的君王、神话中所有的巨人汇聚而成,就像世上所有人子中的幸存者,上帝把世界赐予了他。

上帝是使无变为有的上帝……因而,无论我多么卑微,无可名状,我仍然可以呼叫上帝之名,向他求告: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你的愤怒这么快就临到我?

为什么转眼之间你就熔化我、摧毁我、把我像水一样泼在地上?

大洪水的时候,你给挪亚他们一百二十年时间;出埃及的时候,你给摩西他们旷野漂流四十年的时间;但对于我,你为何不留一点余地?

对于我,你为何仅凭一个行动来宣喻你的意志、律法和审判?

你发令、你行动、你得胜、你凯旋,仅凭一个动作;你认我为敌,拔剑砍断我与你的联系,你问:

他病了多久?

你的意思是说,死亡之手加于他头上有多久?

你让我沦为囚徒,成为死亡的俘虏。

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本来并不习惯从猛烈的旋风中现身,而是在柔和的煦风中亲近我们。

你最初用呼吸把灵魂吹进我的身体,难道你又会吹散它?

在信众中,在教会中,你的呼吸带来今世的团契和慰藉、来世的圆满;那么在这间屋子,难道你的呼吸会带来解体和毁灭、离异和分裂?

这当然不出于你,不出于你的手。

那噬血的剑、毁灭的火、旷野的风暴、身体的病痛,那困扰约伯的一切,全出于撒旦,而不是你。

我的上帝,你一直亲手引领我;你假乳娘之手,让我知道除非你亲自动手,我无法改过。

父母不会把我交给仆人去教养,你也不会把我交给撒旦。

我与大卫王一样落入上帝之手,明白了上帝的怜惜是何等丰盛。

由于你的怜惜,我得以思量当下的处境;现在我所思量的不再是病痛发展的速度、身体消亡的速度,而是上帝复活我这堆尘埃的速度,上帝会重新收集和组织这堆尘埃,为他所用。

随后我会听见上帝天使的宣喻:

Surgitemortui(起来吧,亡灵)!

起来吧,亡者!

我是亡者,但我会听见天使的声音;声音的回响和声音的感动浑然一体;所有的人在死去的瞬间已然复活。

祷告

哦,最仁慈的上帝,你亲自行动,亲自成就;自患病之初,你就提示我必死的事实;不仅如此,经由病情的发展,你告之我眼下就会死;你不仅警醒我,而且召唤我;你施加进一步的打击,然后亲自温暖我;你让我剥离自己,迟钝我身体的官能,让我厌倦于尘世的美食和逸乐;你敏锐我灵性的感觉,让我靠近你,帮助我理解你;主啊,请按你愉悦的方式行动,加速我身体的消亡,我的上帝,加大这消亡的程度,让我的灵魂向你升华,在你面前享有欢乐。

我的胃口没有衰败,而是提升;我坐在大卫王的餐桌上,尝尝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

我的胃肠没有朽坏,而是健旺;我向上、向上,直到接近那羔羊之宴,跟你天国的使徒们同在,就像在尘世,跟你尘世的使徒们一道坐在桌旁。

我双膝无力,正好让我久久俯伏在你面前,向你奉献。

心中安静是肉体的生命,这是你垂访过的心,是归向你的心,你的垂访让它成为安静的心。

因你的恼怒,我的肉身无法宁静。

但是,你解释你自己的工作,称疾病为规诫而非恼怒,于是我的肉身有了安静。

唉,因我的罪过,我的骨头也不安宁;我的罪让你如此不喜悦,请让你深爱的耶稣基督为我担罪,我的骨头就会有安宁。

主啊,你让自己成为丛林中的光,照亮病痛的荆棘;你的光向我敞亮,让我看见你,明白你是我的上帝,正在亲近我,伴我走过荆棘丛生的道路。

主啊,为耶稣基督的缘故,求你行动,是你让他受难,让他成为尘世与天国的王,戴着荆棘的冠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