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1206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docx

《小学生教育综合素质评价与衡量研究》结题报告材料

 

-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结题报告

主要容:

本课题旨在有效地探索新课程下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理论,促进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改善传统的教育评价理论体系;寻求发展性评价的理论机制,丰富教育的综合素质评价理论。

本课题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

提倡教师应当关心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高度重视学科学习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意义和作用;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丰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容,享受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在自评及互评过程中情感价值上的愉悦体验。

通过实施综合素质的评价,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从而使学生对学习的关注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种素质的提高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产生了“我能行”的自信心,形成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拥有不断进取,决不低头的耐力和抗挫折能力。

并为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持续性的影响。

关键词: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课题背景

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学生评价又是“评价问题”的重中之重。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实施,改革原有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传统的学习评价以"知识获得"为价值追求,学生在课业负担上不断加重,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进入新课改实验之后,尤其是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之后,深切感受到,评价改革首先是评价理念的变革,因而,要重新认识评价的功能效用,要彻底改变以往过于单一、集权的评价,通过评价要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

1、评价目的:

对于学生品德和习惯的评价过于模糊、过大、不够具体;对于学业成绩的评价主要用于甄别和选拔,而不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2、评价容:

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过分重视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3、评价标准:

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

4、评价方法:

过于单一,一般为等级评价+综合性评语。

这样评价被班主任“垄断”,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水平;

5、评价主体:

教师成为现行评价的唯一主体,而评价的真正主人公——学生则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式;

6、评价重心:

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由此可见,现阶段学生评价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与当前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已很不相符,甚至对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成了极大阻碍。

因此,构建符合新课程要求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究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评价方式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选取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验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实验。

二、课题的界说

学生素质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素质评价是指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三、研究目的

1、激励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和积极发展。

2、探索和构建一套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能够全面、公正、科学评选评价学生的制度,以此激励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展,健康成长。

3、通过有效实施“自评互评”活动,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4、探索出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方式和思路。

5、建立学生评价工作科学、持续、有效的重要保障机制。

6、通过组建实验队伍,开展理论与实证的研究,使广大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评价改革;并提供先进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交流研讨的平台。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基于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的容,本研究主要侧重于开发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维度的具体化和开发适合小学生的评价手册。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体现:

(1)评价主体互动化。

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的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2)评价容多元化。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拥有自信,以质性评价为基础,以量化评价为补充构建和谐的评价体系。

(3)评价过程动态化。

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发展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学习的转变与发展。

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本课题力图以"研究--尝试--反思--提升"为研究模式,力图在尝试中研究,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了解国外关于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关于学生评价的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文献综述是帮助研究者了解和把握与本课题相关容的研究进展现状,研究者把文献资料中反映出的研究动态,与本课题的研究容、目标方向进行比较和借鉴,修定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向。

2、案例研究法

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或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

3、行动研究法

根据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出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理论假设,在实践情景、实践条件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将理论假设应用于开放的、自主的评价活动中,对师生的教育行为进行监控,加强案例研究,在一定时间,将效果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探索出开展促进发展的评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4、经验总结法

采用经验总结的形式。

对事实材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筛选、分析、积累、总结,并使之上升到一定的理论层次,以加强实验教师的进一步反思,促进评价研究活动的开展,达到提高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5、问卷调查法

包括问卷调查、活动调查等形式,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思维状态,在调查的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问题。

了解整体与个体的兴趣、爱好等相关评价的容,以便设计更符合学生心理、能力的评价指标。

通过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总评来确定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本课题研究的其它辅助方法有:

观察法、统计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研究任务

1.研制评价容及标准。

明确评价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

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

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

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

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行为与习惯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

这里要注意两点:

一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容。

二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摒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

2.设计评价方法及工具。

学生发展性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等。

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时,要考虑工具的设计应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老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等方面。

实验中,要力求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

(1)形成性评价:

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功能。

以学习容及其具体行为目标为参照。

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主要有:

实施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与检查、作业考查、单元测验等。

在以往的评价中,对课堂实施观察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强课堂观察这一环节的操作。

在实施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能力等。

要构建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评价。

针对以往单元测验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问题,实验中,我们要研制容上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单元测试卷,特别对答卷不满意的学生,可采用二次评价。

(2)表现性评价:

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和促进的功能。

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

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

常用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有:

结构性表现、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评价等。

其中,结构性表现任务是评价者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评价。

如设计一个流程图、电路图,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用四个三角形拼几何图形,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等。

它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

但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

在实际评价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性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景的特征来决定。

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要考虑所要评价容的特质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等。

(3)终结性评价:

主要体现鉴定的功能。

以课程目标为参照。

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纸笔测验与学生表现性评价相结合。

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卷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各学科在实验中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

3.变化评价的主体及形式。

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实施评价时,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中心”的倾向,谋求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4.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过去的评价结果大都以定量方式呈现,实践表明,定量评价既存一些弊端,也不完全适合质性评价。

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

通过对“分数”、“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几种形式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

六、实验步骤及措施

该项实验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并采用如下措施进行。

1.准备阶段(2008年11月一200812月):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准备,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2)制定实验方案(或计划)。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实验学校领导和教师、学生、家长等都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的理念。

2.实施阶段(2009年1月一2009年6月)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

(2)各实验班依照评价方案进行验证性实验,研制评价容及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综合素质有效评价方式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3)建立学生评价的保障机制。

明确其职能是:

①保证学生评价的科学性。

对教师提出的学生评价方案,实施评价过程,以及评价结果进行“评价之评价”;对来自家长们及社会的学生评价信息进行甄别处理;对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评估和反馈等。

②保证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持续性,不能因为课程因素以及教师变化等原因而受到冲击和干扰

③处理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可能出现时问题。

(4)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班进行跟踪,具体指导学生发展性评价工作的开展。

3.总结阶段(2009年7月—9月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

(3)申报科研成果

七、研究过程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始于2008年,在我校《小学生学业评定与考核制度改革》基础上,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劳技素质、审美素质六个维度出发,建立全面的、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评价制度,以促进学生发展。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我们建立了完整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体系,研制了能记录学生发展长大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并已经在校使用,得到了家长、老师及专家、教育界同行的认可。

我们以活动作为评价的载体,以评价作为激励学生发展的动力,以激励作为评价的出发点。

更确定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模糊评价为此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

本评价体系分为两条线索,即:

学业评价和非学业评价。

两条线索交汇于综合素质的评定活动。

课题组制定了案例研究制度,并纳入了校本研修计划,并作为落实校本研修的一项主要工作和常规工作来抓。

以互动式教研为主要研究方式,使评价改革教研活动开展的更加扎实有效。

1.加强了对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2.建构了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包括综合性的,专项性的,各方案以实践为基础,评价方案出台后,认真的进行了考察和检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活动。

七.研究成果与分析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方面,市、市都走在前列。

但是他们多数的研究成果是制度的制定,更确切的说是评价的容设定。

然而,评价的过程性的实践研究没有成功的例,众家仅停留在理论上的论证。

因为寻求例的困难不仅仅在于素质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而且,素质教育井架本身是评价的教育性,而并非评价手段的规性。

师大学董其教授所领导的国家级课题研究组则把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主攻方向。

而我们的研究正是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从实践中论证“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优越性,可操作性。

学业评价:

(一)、改变单一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采取了形式多样的考试办法,如口试、实验、操作、实践活动等,这些成绩也作为学生综合成绩的重要的一部分。

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从而把学生学习重点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向注重能力的发展。

(二)、重视学生在考核评价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考评,形成了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这样做,不仅扭转了以往只重视考评结果而忽视考评过程的倾向,而且真正发挥了考试评价过程的教育性功能。

特别是在非认知领域如态度习惯等评价,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就更有教育意义。

它可以使学生在深刻的自我感知、自我认识中积极主动地寻求发展。

(三)一、二年级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养成性培养和训练,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观察与考查。

(四)我们要求小学课程计划所规定开设的全部课程都要考核。

在我们制定的《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制度》中,明确规定课程没有大小,轻重之分,只有考试学科与考查学科之分,简而言之,所有的课程对学生发展都重要,没有偏颇。

切实改变了以往期末师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考试学科中的错误倾向,我们对考查学科进行期末考核,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形式,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综合性的考核。

非学业评价:

素质教育评价的根本属性在于“是为了促进发展而不是为了鉴别”的教育价值取向。

我们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以目标参照的形成性评价为基础”的素质教育评价的基本策略,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制定了量化评价方案,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所有的评价目标容都是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为蓝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细化而成,使每一个目标都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跳一跳就能达到,就会有成功感。

目的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原本只注重学习好的孩子在保持强项的同时,弥补弱项。

(二)、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自报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学校认定批准

我们激励学生“全面发展”,从全方位评价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领域和不足领域,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获得全优。

(四)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记录儿童成长的足迹是我们这次评价制度改革的核心。

围绕这一核心,我们在健全制度的同时设计了评价的呈现方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是我校“考评制度改革”的成果,记录了儿童学业评价结果。

当我们把改革横向延伸到学生的非学业成绩评价后就一直在设计完善儿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来记录儿童的全面成长历程,激励儿童发展。

旨在记录儿童学业成绩的同时评价儿童的综合素质。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又将评价手册的评价容具体化,制订了评价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班级:

日期:

项目

分值

具体要求

评价等级

得分

思想

素质

10分

重点考察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自理自律、严于律己、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坚持正义、诚实勇敢、富有责任感

(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

10分

重点要考察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无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字词、概念、法则、原理及一些具体的实践现象是否能够熟练的掌握。

(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

10分

重点考察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否主动、自主学习,既敢于想象,又能够大胆提问,更善于质疑;既体现独立思考、探究学习,又体现合作交流、研究性的学习;既尊重他人劳动成果,又敢于坚持自己正确的一面,更愿意改正自己错误的一面。

(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

10分

重点考察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具体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口算、速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

(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

10分

学业成绩评价应包括各学科的课堂平时成绩、单元考核成绩、期未考试成绩和学年末考试成绩与个体学生学习的提高幅度。

(10分)好(8分)较好(6分)一般(4分)差

健康

心理

5分

能正确地对待生活、正确地对待学习、正确地对待集体、正确地看待社会、正确地自我评价、正确地对待他人评价、正确地与他人共事、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困难,意志品质坚定。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情感

发展

5分

对生活、学习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积极乐观地对待挫折与困难。

能认识到知识是变化发展的,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与学习的方式,关心自己与集体的学习变化,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关心国家社会大事,关心科技新产品的开发,能从社会实践和学习生活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运用一定方式赞赏美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健康

状况

5分

有良好的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注意长期坚持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保护视力,注意正确吸取营养,精气神足,不得或少得疾病。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体卫

成绩

5分

能按国家“体育课测试标准”和“国家锻炼标准”参加体育锻炼,并达国家规定标准。

卫生课成绩合格。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两操

一活动

5分

能按时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活动态度积极并严格要求自身训练,出勤率高。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艺术素质

5分

对艺术有浓厚的兴趣。

能基本掌握艺术课的基本知识,按年级要求学会和会唱一定数量的歌曲,至少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能制作一定数量的工艺作品和绘画。

学会正确地体验美、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劳动素质

5分

对劳动有正确的态度,乐于参加家庭、班级、学校、社会的公益劳动。

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参加劳动训练,并达到规定的训练时间及标准。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劳动技能强、劳动效率高。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自我

教育

5分

能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觉地将从事优势领域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意志品质迁移到弱势领域去,促进其不断发展,实现个人价值。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个性

品质

5分

能逐步养成勤奋、独立、自律、宽容和自强不息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爱好

特长

5分

重点考查学生具有或正在形成的文化、艺术、体育、劳动等各个方面的特长。

(5分)好(4分)较好(3分)一般(2分)差

实践

创新

5分

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动力。

有独特的值得别人学习的学习方法,有参加“三小制作”及类似活动的积极动机和实践经验。

(5分)好(3分)较好(0分)一般

总分

总评等级:

()优(80分以上)、()良(70分—90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

班主任:

校长:

说明:

1、评价结果以百分制和等级制来呈现;

2、“实践创新”项目为附加分的项目。

此评价体系体现了四性:

科学性、优越性、过程性、可操作性。

(一)科学性

1、评价应全面

六十年代美国以泰勒为首的科学家经过八年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教育是改变人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使学生的思考方式、感受方式、行为方式发生变化,包括情意、社会及艺术等诸领域的行为变化。

因此我校的学业考核,不仅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考试学科,而是要求所有课程都要有考核,所有考核都要有终结性评定,体现出全面考核、全面评定的特点。

同时,变过去只注重对学生知、能评价为全面评价,评定容分为“知识和能力”、“态度和习惯”、“兴趣和特长”三个部分。

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尽可能的采用定量评定与描述性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尤其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兴趣和特长情况都要给予恰如其分的描述性评定;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平时考查以学生自评为主,期末采取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定,以师评为主。

让学生参与评价,教师引导评价。

2、评价应模糊

由于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长大,学生之今日不等于学生之明日,没有任何一个尺度可以测量出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的目的在于使今日的学生成为我们心目中的明日的学生,因此,评价是动态的,是模糊的。

使他们在以较高要求为命题主要容的竞赛形式的考核中正视自己,不断增强竞争进取意识,得到成功的体验。

在竞争性考试的竞技场里,这些孩子不仅接受知识上的测试,同时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