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1423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docx

生物化学修志龙综合习题测试

综合习题测试

(一)

 

新陈代谢和生物能学(19、20、24)

•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及其特点

•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和种类

•ATP的生物学功能

•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的生成

•呼吸链的组分、呼吸链中传递体的排列顺序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

概念:

新陈代谢生物氧化高能磷酸化合物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解偶联解偶联剂P/O比ATP合酶化学渗透假说

知识要点

呼吸链的组成与存在位点、电子传递过程、抑制剂、ATP的产生

习题

一、判断题

1.NAD+不能由细胞浆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线粒体内,而NADH能在通过线粒体内膜后被氧化。

2.寡霉素是线粒体ATP合成酶的抑制剂。

3.需氧生物中,如果氧化磷酸化不发生偶联作用,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也能进行。

4.呼吸作用仅在有氧条件下才发生。

5.ATP是体内能量的储存形式。

6.呼吸作用中的磷氧比(P/O)是指一个电子通过呼吸链传递到氧所产生ATP的个数。

7.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既抑制呼吸也抑制磷酸化,但是它对呼吸的抑制可以被解偶联剂所解除.

8.寡霉素对氧消耗的抑制作用可被2,4-二硝基苯酚解除。

二、填空题

1.线粒体内膜催化氧化磷酸化合成ATP的F1F0酶的F1部分的亚基组成的结构是()。

2.调节氧化磷酸化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3.动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生成方式有:

和。

4.绿色植物生成ATP的三种方式是:

、和。

5.在离体的线粒体实验中测得β-羟丁酸的磷氧比值为2.4---2.6,说明β-羟丁酸氧化时脱下来的2个H+是通过入呼吸链传递给氧气的?

能生成个ATP分子?

6.往线粒体悬液中加入NADH可以还原线粒体的辅酶Q。

三、选择题

1、完整线粒体呼吸受寡霉素抑制后,下述分子中有一种不能解除抑制,它是:

①2,4-二硝基苯酚;②Ca2+;③K++短杆菌肽;④还原型细胞色素C。

2、细胞质中一分子NADH氧化生成二分子ATP,线粒体内一分子NADH氧化生成三分子ATP,这是因为:

①胞质NADH通过线粒体内膜时消耗ATP;

②胞质NADH从胞质中NAD+-联系的脱氢酶上解离需要ATP;

③胞质NADH不能直接被线粒体氧化,需要胞质中与线粒体上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的帮助;

④胞质NADH需转变成NADPH后才能进入线粒体。

4、苍术苷是一种抑制剂,它的作用位点在:

①钠钾ATP酶;②线粒体ADP-ATP载体;③蛋白激酶C;

④线粒体呼吸链还原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

5、在线粒体线粒体实验中测得一底物的p/o比值为1.8,该底物脱下的氢最多可能在下列哪一部位进入呼吸链?

A、NAD+B、FMNC、Cytaa3D、以上都不是

6、关于氧化磷酸化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什么?

A、H+不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B、电子并不排至内膜外

C、线粒体内膜胞液一面带正电荷D、线粒体内膜胞液一面pH比基质一面高

7、电子传递中与磷酸化偶联的部位是:

A、NADH→CoQB、Cytb→CytC1

C、Cytaa3→O2D、CytC1→CytC

8、氧化磷酸化生成的ATP进入胞液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B、与ADP交换C、促进扩散D、主动运送

9.下列化合物中哪一个是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

A、氯霉素;B、抗酶素A;C、2,4-二硝基苯酚;D、β-羟基丁酸

10.抗霉素A是一种抑制剂,它抑制

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B.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

C.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I;D.线粒体ATP合成酶.

11.细胞色素C是重要的呼吸链组份,它位于

A.线粒体内膜的内侧;B.线粒体内膜的外侧;C.线粒体外膜;D.细胞质内.

12,一氧化碳抑制呼吸链的位点在( )

A,琥珀酸脱氢酶;B,NADH脱氢酶;

C,还原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D,细胞色素c氧化酶

四、问答题

1、有一个抑制剂抑制完整线粒体β-羟基丁酸或琥珀酸的氧化,但不抑制(维生素C+四甲基对苯二胺)的氧化,这个抑制剂的抑制部位应该在电子传递链的什么部位?

为什么?

2、写出氧化磷酸化的五个作用部位不同的抑制剂,并写出各自的抑制部位。

4、请说明为什么NADH经NADH-CoQ还原酶氧化时有ATP合成,而琥珀酸经琥珀酸-CoQ还原酶氧化时却不会有ATP合成。

3、简述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在细菌的电子传递系统中,需要四种电子传递,这四种电子传递的氧化状态和还原状态用分光光度法可以区别。

在底物和氧气存在的情况下,三种不同的电子传递抑制剂阻断电子传递所产生的氧化状态模式如下表,问从底物到O2的这条呼吸链中,这四个电子传递体的次序为何?

细菌电子传递链中,呼吸链抑制剂对电子传递体氧化水平的影响表

抑制剂abcd

1++―+

2―――+

3+――+

注:

符号“+”和“—”分别表示完全被氧化和完全被还原

5、新鲜制备的线粒体用β-羟丁酸,氧化的细胞色素C、ADP、P和氰化物一起保温。

β-羟丁酸被NAD+为辅酶的脱氢酶氧化。

实验测定了β-羟丁酸的氧化速度和ATP形成的速度。

试问:

(1)在这系统中电子流动方向。

(2)在这系统中每摩尔β-羟丁酸氧化形成多少摩尔ATP?

(3)氰化物的作用是什么?

6、当细胞中某一个蛋白激酶被活化,结果却发现细胞中有一个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请问这个结果可不可信?

如何解释?

7、有一个抑制剂抑制完整线粒体β-羟基丁酸或琥珀酸的氧化,但不抑制(维生素C+四甲基对苯二胺)的氧化,这个抑制剂的抑制部位应该在电子传递链的什么部位?

为什么?

糖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22、23、25、26、27)

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有关的酶

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及主要途径

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应步骤及限速酶

糖酵解、丙酮酸的氧化脱羧和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及催化反应的关键酶

磷酸戊糖途径及其限速酶调控位点

光合作用的概况

光呼吸和C4途径

光反应过程和暗反应过程

单糖、蔗糖和淀粉的形成过程

概念

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细胞能荷、光呼吸、光合作用(生氧、不生氧)、巴斯德效应、糖异生、酵解、发酵、回补反应、戊糖磷酸途径

知识要点

1.糖代谢紊乱--糖尿病;

2.激素的糖代谢调节;

3.糖代谢的无效循环;

4.糖酵解调控、TCA调控;

5.糖原合成、糖原分解的共价调节;

6.糖原异生途径,6个特性酶;

7.糖醛酸途径的生理意义;

8.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关键的调控反应;

9.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及意义;

10.三羧酸循环的关键反应(脱氢、产能);

11.丙酮酸氧化脱羧酶系的辅助因子;

12.糖酵解途径及关键反应(调控、产能、脱氢)。

13.C4循环的途径及意义;

14.三碳循环-光和作用暗反应的代谢调控;

15.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特点;

16.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系统Ⅰ、Ⅱ的特点;

习题

一、判断题

1.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催化底物脱下的氢最终是交给NAD+生成NADH的。

2.糖异生途径是由相同的一批酶催化的糖酵解途径的逆转.

3.TCA循环实质上是一个二碳化合物氧化分解的循环,而乙醛酸循环实质上是由两个二碳化合物生成一个四碳化合物的循环。

4.通过柠檬酸途径将乙酰CoA转移至胞液中,同时可使NADH上的氢传递给NADP生成NADPH。

5.糖酵解过程无需氧气的参与。

6.在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中,发酵作用和酵解作用所经过的中间步骤虽然不同,但终产物几乎完全相同。

7.就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来说,葡萄糖分子中的氧原子最终来自水。

8.所有光养生物的光合作用都在叶绿体中进行。

9.一分子游离葡萄糖掺入到糖原中去,然后在肝脏重新转变成游离的葡萄糖。

这一过程需两分子ATP。

10.如果有足够的氧气存在,使NADH能进行需氧氧化,则在肌肉中,糖酵解的最后一步乳酸脱氢酶不起作用。

11.人体内所有糖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都可以成为糖原异生的前体物质。

12.光合作用总反应中,来自水的氧被参入到葡萄糖分子中。

13.酵解反应中有5步反应是在高负值ΔG'下进行的。

14.杀鼠剂氟乙酸抑制TCA循环是因抑制了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

二、填空题

1、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2、2分子丙氨酸糖异生为葡萄糖需消耗个高能磷酸键?

3、从丙酮酸糖异生成1分子葡萄糖共需要分子ATP?

4、乙酰CoA的甲基经过次TCA循环成为CO2?

5、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有()、()和()。

三、选择题

1、催化糖原合成的三种酶是

A.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酶,糖原分支酶;B.UDP葡萄糖焦磷酸酶,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分支酶;

C.UDP葡萄糖焦磷酸酶,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酶;D.UDP葡萄糖焦磷酸酶,糖原合酶,糖原分支酶.

2、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是什么酶作用的直接产物:

①柠檬酸脱氢酶;②琥珀酸脱氢酶;③苹果酸脱氢酶;④顺乌头酸酶。

3、三羧酸循环的命名是因为:

A、有三种羧酸参加了循环B、有三个羧基的酸参加了循环

C、有三次羧酸的形成D、有三种羧酸被消耗

4、TCA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什么?

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苹果酸

5、在哺乳动物肝脏中,两分子乳酸转变为1分子葡萄糖,需几分子ATP。

A、2B、3C、4D、6

6、若葡萄糖的1,4位用14C标记,经酵解转变为2分子乳酸时,乳酸中被标记的碳原子是哪些?

A、只有羧基碳被标记B、只有羟基碳被标记

C、羧基碳和羟基碳都被标记D、一分子乳酸的羧基碳被标记,另一分子的甲基碳被标记

7、TCA循环和有关的呼吸链反应中能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什么?

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草酰乙酸

8、糖原的1个葡萄糖残基酵解时净生成的ATP数是多少?

A、3B、4C、5D、2

9、下列化合物糖异生成葡萄糖时消耗ATP最多的步骤是什么?

A、2分子甘油B、2分子乳酸

C、2分子草酰乙酸D、2分子琥珀酸

10、磷酸果糖激酶的变构激活剂有:

A、柠檬酸B、AMPC、ATPD、果糖2,6–二磷酸

11、关于戊糖磷酸途径错误的是:

A、葡萄糖-6-磷酸可经此转变为戊糖磷酸

B、葡萄糖-6-磷酸转变为戊糖磷酸时,每生成1分子CO2,同时生成两分子NADPH。

C、葡萄糖-6-磷酸与3磷酸-甘油醛经转酮醇酶,转酮醇酶等反应也可生成戊糖磷酸,不一定需要脱羧。

D、此途径消耗ATP

12、从葡萄糖直接进行酵解或先合成糖原后再进行酵解:

A、葡萄糖直接进行酵解多得一个ATPB、葡萄糖直接进行酵解少得一个ATP

C、两者净得的ATP相等D、葡萄糖直接进行酵解多得两个ATP

13、TCA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是:

A、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D、琥珀酰CoA→琥珀酸

14、.丙酮酸在线粒体氧化时。

3个碳原子生成CO2的反应为:

A、丙酮酸脱氢酶反应B、异柠檬酸脱H酶反应

C、苹果酸酶反应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反应

15、合成糖原时,葡萄糖基的直接供体是:

A、1-磷酸-葡萄糖B、葡萄糖-6-磷酸C、UDPGD、CDPG

四、问答题

1、写出葡萄糖酵解生成丙酮酸过程中的步骤(写出九步即可)

2、在哺乳动物中,虽然从乙酰COA不能合成葡萄糖。

在糖异生作用中乙酰COA有两个主要功能。

请解释哺乳动物肝脏,从乳酸合成葡萄糖中乙酰COA的功能。

3、从葡萄糖开始的糖酵解由几步生化反应组成?

其中有哪几步反应是不可逆的?

催化这几步反应的分别是什么酶?

4、假定用葡萄糖氧化成CO2作为能源,又假定一个葡萄糖分子完全氧化产生30个ATP分子。

问在细胞中消耗一个葡萄糖分子,有多少个氨基酸残基拼入到蛋白质分子中去?

5、生物体内有哪些循环属于“无效”循环?

有什么意义?

6、依序写出三羧酸循环中的酶。

7、葡萄糖酵解过程的第一步是葡萄糖磷酸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催化这一步反应的有两种酶,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己糖激酶对葡萄糖的Km值远低于平时细胞内葡萄糖浓度,而葡萄糖激酶的Km值比较接近平时细胞内葡萄糖浓度。

此外,己糖激酶受6-磷酸葡萄糖强烈抑制,而葡萄糖激酶不受6-磷酸葡萄糖的抑制。

根据上述描述,请你说明两种酶在调节上的特点是什么?

脂类的代谢与合成(28、29)

甘油的代谢

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

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及其能量的计算

脂肪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

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胆固醇的转化及排泄

脂类的消化、吸收及血浆脂蛋白

磷脂和胆固醇的代谢

概念

β-氧化途径、酮体、肉毒碱穿梭系统、柠檬酸转运系统、酰基载体蛋白、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

知识要点

脂肪酸的生物氧化:

β-氧化、α-氧化、ω-氧化,酮体的形成及代谢,脂类代谢的调控;

脂类转运(脂蛋白、载脂蛋白)、脂肪酸的合成(与β-氧化的异同);

脂类代谢的紊乱:

酮体和酮(血、尿)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

磷脂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类固醇:

功能、合成前体、关键反应(HMG-CoA还原酶)

习题

一、判断题

1.磷脂酶A水解磷脂生成磷脂酸。

2.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需要有Δ3顺-Δ2反烯脂酰辅酶A异构酶的参加。

3.脂肪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脂肪酸β-氧化反应的逆反应

4.从乙酰COA合成1分子软脂酸,必须消耗8分子ATP。

5.磷脂酸是脂肪和磷脂合成的中间物。

6.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糖可以转变为脂类,脂类也可以转变为糖。

7.胆固醇结石是由于胆固醇在胆囊中含量过多而引起的结晶结石。

8.从乙酰辅酶A合成1分子软脂酸需要消耗8分子ATP。

9.仅仅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在氧化降解时产生乙酰COA。

10.磷脂的代谢转化主要是与三酯酰甘油的合成和利用有关.

二、选择题

1.酮体是指:

①丙酮、乙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②丙酮酸、乙酰乙酸和α酮戊二酸;

③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④丙酮酸、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2.脂肪肝是一种代谢疾病,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①肝脏脂肪水解代谢障碍;②肝脏脂蛋白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排出;

③肝脏细胞摄取过多游离脂肪酸;④肝脏细胞膜脂肪酸载体异常。

3.一分子软脂酸经β-氧化完全氧化成CO2和H2O,共生成:

A、38分子ATPB、131分子ATPC、36分子ATPD、130分子ATP

4.软脂酰COA经过一次β氧化,其产物通过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ATP的数目是多少?

A、5B、9C、12D、14

5.甘油二脂是什么化合物?

A、脂肪合成或降解的中间产物B、磷脂酶c作用于PⅠP2的产物是第二信使

C、磷脂酶c作用于卵磷脂的产物D、磷脂酶A作用于磷脂的产物

6.下列化合物中的哪一个不是脂肪酸β氧化所需的辅助因子?

A、NDA+B、CoAC、FADD、NADP+

7.软脂酰COA经过一次β氧化,其产物通过TCA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生成ATP的分子数是多少?

A、5B、12C、9D、14

8.由乙酰COA在细胞质内合成1分子硬脂酸需要NADPH的分子数是:

A、14B、16C、7D、15NADPH+NADH

9.甘油二酯是:

A、脂肪合成或降解的中间产物B、磷脂酶C作用于PⅠP2的产物,是第二信使

C、磷脂酶D作用于卵磷脂的产物D、磷脂酶A作用于磷脂的产物

三、问答题

1.写出胆固醇在哺乳动物中的四种作用或影响。

2.计算一分子十四烷酸(豆蔻酸)进行β-氧化物彻底分解成CO2和H2O时,产生ATP的分子数。

3.为什么摄入糖量过多易长胖?

4.一个正常的喂得很好的动物用14C标记甲基的乙酸静脉注射,几小时后,动物死了。

从肝脏分离出糖原和甘油三酯,测定其放射性分布。

预期分离到的糖原和甘油三酯放射性水平是相同还是不同,为什么?

5.脂肪酸β氧化

6.为什么食糖不足的人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吃含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脂肪比含偶数碳原子脂肪酸的脂肪好?

7、从代谢的角度简要分析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会引起酮血或酮尿?

8、简述酮症(Ketosis)形成的原因及主要过程。

核酸的代谢(32、33)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外源核酸的消化和吸收

•碱基的分解

•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概念

痛风、从头合成、补救途径、

知识要点

1、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嘌呤的分解:

最终产物--尿酸;水解脱氨(ade-核苷、核苷酸,gua-碱基),黄嘌呤氧化酶是关键酶(别嘌呤醇);

嘧啶的分解:

脱氨-核苷、核苷酸,还原作用--最终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或脂肪酸代谢;

2、核苷酸的合成

从头合成

嘌呤:

起始物,Gln的氨基转移到PRPP;

嘧啶:

起始物,氨甲酰磷酸-Gln,HCO3-,andATP;

补救途径

嘌呤碱基--磷酸核糖转移酶;

嘧啶碱基--嘧啶核苷激酶。

习题

一、判断题

1.黄嘌呤氧化酶的底物是黄嘌呤,也可以是次黄嘌呤。

2.黄嘌呤和次黄嘌呤都是黄嘌呤氧化酶的底物。

3.核苷磷酸化酶催化腺苷的磷酸化,生成腺嘌呤和核糖-5-磷酸。

4.DNA在代谢上较稳定,不受营养条件、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5.哺乳动物可以分解嘌呤碱为尿素排出体外。

6.THFA所携带的一碳单位在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只发生于全程途径。

二、填空题

1.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除了参与嘌呤和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外,还与()和()氨基酸代谢有关。

2.嘌呤核苷酸补救途径生物合成由()和()催化实现。

3.人脑中嘌呤核苷酸补救途径的生物合成可以通过()和()把()和()转变为嘌呤核苷酸。

三、选择题

1.别嘌呤醇可用于治疗痛风症,因为它是:

①鸟嘌呤脱氨酶的抑制剂,减少尿酸的生成;

②黄嘌呤氧化酶的抑制剂,减少尿酸的生成;

③尿酸氧化酶的激活剂,加速尿酸的降解。

2.咖啡中的咖啡碱(1,3,7-三甲基黄嘌呤)是环式腺苷酸磷酸二脂酶的强烈抑制剂。

喝一杯咖啡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A、干扰前列腺素的合成B、减弱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C、增强肾上腺素的作用D、供给维生素烟酸

3.用3H-UTP作同位素掺入实验,放射性可出现在什么地方?

A、线粒体DNAB、核膜C、核仁D、hnRNA

4.催化核糖-5-磷酸和ATP合成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的酶是

A,磷酸核糖激酶;B,磷酸核糖酶;C,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D,ATP激酶

四、问答题

1.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是一个重要的代谢中间物,试举出二个反应例子。

氨基酸代谢(30-32)

蛋白质的降解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尿素循环的环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生物固氮

概念

氧化脱氨,转氨作用,联合脱氨作用,尿素循环,氨基酸代谢缺陷症,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甲硫氨酸循环,一碳单位,丙氨酸和葡萄糖循环,生物固氮

知识要点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主要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

L-Glu脱氢酶2、转氨基作用:

转氨酶(其辅酶为磷酸吡哆醛/胺)3、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L-Glu氧化脱氨联合方式:

氨基酸与α酮戊二酸的联合

α酮酸的代谢

1、生成非必需氨基酸2、生糖或成脂

生酮氨基酸:

Leu、Lys(不能生成葡萄糖);生酮兼生糖氨基酸:

phe、Tyr、Trp(芳香族),Thr,Ile;生糖氨基酸:

其他的氨基酸

氨的代谢:

1、氨的转运: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谷氨酰氨-谷氨酸循环

2、氨的去路:

尿素循环(鸟氨酸循环)

部位:

线粒体、细胞液

氨基酸类中间产物:

鸟氨酸、瓜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

终产物:

尿素

习题

一、判断题

1.蛋白质的生理价值主要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及比例。

2.磷酸吡哆醛只作为转氨酶的辅酶起作用。

3.D-氨基酸氧化酶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很广,可以催化氨基酸的氧化脱氨。

4.黑尿酸尿症是由于患者缺乏酪氨酸酶活性。

5.CTP参加磷脂生物合成,UTP参加糖原生物合成,GTP参加蛋白质生物合成。

二、填空题

1.氨基酸失去氨基的作用,称为脱氨基作用,有氧化脱氨基和()作用两类,前者普遍存在于(),后者仅见于()中。

2.肌酸可形成()在肌肉和神经的贮能中占有重要地位。

肌酸的生物合成是由()、()、()等氨基酸生物合成的。

3.尿素的一个氮原子是从转氨作用来的?

另一个氮原子和碳是从和来的。

4.尿素循环的总反应式是。

5.尿素循环处理了两个无用产物是和?

所以尿素循环能调节血液pH。

6.在尿素循环中每形成1分子尿素需要个ATP分子提供4个高能磷酸键?

7.人体的尿素主要是在()内形成的,必须有()酶的存在。

8.氨基酸的联合脱氨是由()和()催化共同完成的。

9.尿素是一种蛋白质的变性剂,其主要作用是()。

10.1摩尔的Ala通过有氧呼吸彻底分解,产物为NH3、CO2和H2O时可产生()ATP分子。

11.由乙酰COA可合成、和。

三、选择题

1.催化转氨作用的转氨酶所含的辅基是:

①磷酸吡哆醛;②泛酸;③烟酰胺;④硫胺素。

2.苯丙氨酸在分解代谢中先转变为:

①酪氨酸;②组氨酸;③色氨酸。

3.α-酮戊二酸脱氢氧化生成琥珀酸。

在有氧条件下,完整线粒体中,一分子α-酮戊二酸氧化将能生成:

①1分子ATP;②2分子ATP;③3分子ATP;④4分子ATP。

4.谷氨酸经氧化生成CO2、H2O和氨时,可生成多少个ATP?

A、9B、12C、18D、21.5

5.氨基酸在体内主要的脱氨其方式是什么?

A、联合脱氨B、氧化脱氨C、转氨作用D、非氧化脱氨

6.用3H-UTP作同位素渗入实验,放射性活性可出现于什么上?

A、线粒体DNAB、hnRNAC、核仁D、核膜

四、问答题

1.简要说明细胞内蛋白质选择性降解的作用机制。

2.试表述Glu经脱氨基、有氧氧化等途径彻底分解成NH3、CO2和H2O时的代谢路线,要求用箭头表示所经过的主要中间物。

计算1摩尔Glu共可产生多少摩尔的NH3、CO2和ATP?

3.联合脱氨作用

4.通过TCA循环氧化1个乙酰COA产生10个ATP。

在哺乳动物中,1克分子谷氨酸完全氧化可产生多少ATP分子?

DNA,RNA和遗传密码(34-37)

•DNA复制、DNA损伤的修复基本过程的一般规律

•参与DNA复制的酶类与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和作用(重点是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

•DNA复制的特点、基本过程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比较

•转录的基本概念;参与转录的酶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