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1632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docx

物流系统分析复习资料1

物流系统分析

第一章

物流系统:

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屋子、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目的:

是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

物流系统的特点:

物流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物流系统是一个时间、空间大跨度系统;

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

物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物流系统是一个多目标系统。

物流系统的目标(5S):

(1)提供服务service

(2)快速、及时speed(3)节约成本save

(4)规模优化scale(5)库存控制stock

物流系统的模式:

输入、系统转换、输出、限制或约束、反馈。

物流系统的一般要素:

人、财、物、设备、信息、任务目标。

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

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

商业手段、法律法规、行政手段、标准化系统。

物流系统的基础要素:

物流设施、物流装备、物流工具、信息技术及网络、组织及管理。

物流系统的流动要素:

流体、流向、流量、流程、载体。

物流系统的网络要素:

点(单一功能点、复合功能点、枢纽点)

线(干线、支线、上行线、下行线)

物流系统要素存在的冲突:

一、要素目标冲突1、物流要素的内部存在冲突

2、各物流要素之间存在冲突

3、物流要素与外部系统之间存在冲突

二、要素产权冲突

三、要素运作冲突

系统分析的原则:

(1)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相结合

(2)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

(3)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4)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物流系统分析: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对其所从事的物流活动和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以系统的观点、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以实现其空间和时间的经济效应。

物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的:

使输入最少,输出的物流服务效果最佳。

物流系统分析的内容:

系统目标、系统结构、替代方案、费用和效益、系统模型、系统优化、综合评价。

物流系统分析常用的理论和方法:

数学规划法、统筹法(网络分析法)、系统优化法、系统仿真、主因素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遗传算法、退货算法。

物流系统设计目标:

最大服务、最大利润、最大竞争优势、最小资产配置(三大一小)。

物流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经济型原则、社会效益原则。

物流系统设计内容:

物流系统战略规划设计、网络规划设计、信息平台规划设计、结点规划

设计、运输系统规划设计、仓储系统规划设计。

第二章

物流需求的特征:

(1)物流需求量和物流需求结构

(2)物流需求的时间和空间特征

(3)物流需求的独立性与派生性

(4)物流需求的规律性与不规律性

(5)物流需求的量化特征

物流需求量化指标:

(1)绝对量与相对量

(2)统一度量衡(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兼顾。

物流需求预测的作用:

(1)改善物流管理

(2)为物流发展规划和战略提供依据。

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定性预测(时间短、成本低、主观性太大、缺乏客观性)

定量预测(科学理论性强、逻辑推理缜密、时间长、成本高)

定性预测方法:

一般人员意见法(集体意见预测法、经营人员意见预测法、客户意见预测法)

专家意见法(专家会议法、专家小组法即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类推法

定量预测方法:

平均方法(简单预测法、滑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季节性变动预测方法(加法模型、乘法模型)、

联合预测法(回归分析)、长期趋势法。

预测方法选择与评价原则和考虑因素

原则:

理论合理、简单而适用、解释能力强、预测误差小、预测能力高、稳定性能好

考虑因素:

(1)不同预测方法的适用范围

(2)数据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3)预测精度要求(4)预测期限、时间、费用

宏观物流需求的计量指标:

价值量和实物量。

(以物流项目规划、投资为目的的预测或是将实物形态的物流需求转换为价值形态一般用价值量;以基础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为目的的预测用实物量做计量指标)

宏观物流需求预测方法:

灰色预测法、ARMA法、投入产出法、计量经济模型、组合预测法

微观物流需求包括:

供应物流需求、生产物流需求、销售物流需求

第三章

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类型:

运输型、仓储型、综合服务型

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原则:

(1)核心竞争力原则

(2)快速响应原则

(3)总成本核算原则(4)风险最小原则

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考虑的因素:

服务水平、可成长性、成本、企业信誉。

物流服务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确立的原则:

(1)系统全面性原则

(2)简明科学性原则

(3)灵活可操作性原则

物流系统的一般评价指标:

稳定型评价指标、技术性评价指标、经济性指标、速度性指标、社会性指标、安全性指标。

物流服务供应商的综合评价选择的步骤:

(1)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以确定用户需求,确定是否有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

(2)建立物流服务供应商的选择目标

(3)建立物流服务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

(4)成立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和评估小组

(5)物流服务供应商参与

(6)评价物流服务供应商

(7)实施合作关系

建立具体的物流服务评价指标:

成本指标(运输成本、仓储成本、订单处理成本和信息成本、存货储存成本)

作业效率指标(作业准确率、作业完好率、作业响应率、作业速度)

经营效果指标(知名度、信誉度、美誉度、历时顾客满意度、)

技术水平指标(输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仓储技术、包装加工技术、信息技术)

人员素质指标(服务人员素质、管理人员素质)

物资实力指标(资金状况、设备状况)

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方法:

定性方法(直观判断法、招标法、协商选择法)

定量方法(标杆方法、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单一评价、综合评价)

数学规划方法、DEA法、人工神经网络、现行权重法、ABC成本法

第四章

计算:

物流设施选址问题示例(P83-84)

0-1整数规划法(89-91)

鲍摩-瓦尔夫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1)计算比较简单

(2)能评价流通过程的总费用(3)能求解配送中心的通过量

(4)不仅确定了哪些配送中心需要建设,而且确定了该配送中心服务的上游和下游对象,货物调运数量和调运方向都可以同时确定。

缺点:

(1)由于采用的是主次逼近法,所以,不能保证必然会得到最优解

(2)配送中心的固定费用没有在所得的解中反映出来

重心法选址采用迭代选取初始地点的方法:

重心法;任选初始地点选取;根据各需求点的位置和商品需求量的分布情况选取。

第五章

运输系统的构成:

运输的主体(实施运输的组织)、运输的客体(运输的对象)

运输的环境(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运输系统规划的含义:

是指在一定的运输环境下对五六种话务运输的主体和客体进行综合筹划,对运输的各个环节如运输路线的选择、运输流量的分布、运输车辆的调度和配载、运输方式的选择等进行综合分析,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出发制订适当的规划,以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运输效率。

运输系统规划的两方面:

运输系统优化设计(体现在长期物流系统规划中)

运输系统优化运营(体现在短期物流系统规划中)

运输系统的目标:

最小化总运输成本,满足客户服务政策要求。

客户服务政策确定指标:

(1)速度或平均运输时间。

反映运输服务效率和运输业务受理速度

(2)可靠性。

衡量运输时间的平稳性与运输途中的货损货差问题

(3)频率或单位时间的运载量。

反映运输对企业需求变化的适应程

度和运输业务的组织效率。

运输系统的评价指标:

(1)财务指标。

主要用运输成本和运输资产的价值评估衡量

(2)运输生产率。

主要用运输资产的使用率和运输人员的生产率衡量

(3)运输质量。

衡量标准有发生索赔的送货比例、无损坏的送货比例两次事故的间隔时间、准时到达送货的比例、准时发货的比例

(4)运输时间。

衡量标准有在途时间、车辆装卸时间、滞留时间、

运行迟滞时间。

基本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常用运输路线的规划问题的三种类型:

(1)起讫点不同的单一路线规划问题

(2)多个起讫点的路线规划问题

(3)起点和终点相同的路线规划问题

运输系统规划的流程:

(1)对既有运输系统进行评价

(2)运输活动剖析和数据挖掘

(3)运输系统的创新性分析(4)数学方法分析

(5)决策、实施与反馈

影响运输方式选择的因素:

货物品种、运输期限、运输成本、运输距离、运输批量

运输方式选择的原则:

(1)保证运输安全

(2)运输的准时性

(3)合理的运输费用(4)适当的发送方式

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与协调:

货物流量流向和运输路线的协调

各种运输方式设备能力的协调

各种运输方式的组织协调

运输工具配载基本原则:

(1)上轻下重。

即密度大的货物应装载在运输车辆的下面,轻泡的

货物装载在上面,以降低满载车辆的重心

(2)先远后近。

即远途的货物和后送的货物应先装载,近途的或先送的货物应后装载,这样可以节省货物在目的地的卸载时间

(3)将相互接近的停留点的货物装载一辆车上运送

(4)优先使用大载重量的送货车辆,并将提货与送货过程结合进行

运输业务模式选择:

若企业运输能力强,对服务要求高——选择自营运输业务

若企业运输能力弱,对服务要求高——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给实力较强的企业

若企业运输能力强,对服务要求低——选择将剩余运输资源对外输出,成立独立物流部门

若企业运输能力弱,对服务要求低——选择将运输业务外包,并采取松散的合作方式。

图上作业法:

就是在一张标有收发点、收发量、收发点间距离的交通网络示意图上进行方案编制工作的一种方法。

计算:

运输方式选择举例(P130-132)图上作业法(P139-144)扫描法(P146-148)

定量方法在运输业务模式选择中的应用(P162-164)

第六章

仓储系统的构成:

存储空间、存储设备、工作人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仓储系统的运作管理目标:

(1)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2)劳动效率高(3)设备的有效利用

(4)高水平的管理(5)货品品质的保证

仓储系统运作管理指标:

储存面积率=储区面积/总面积

保管面积率=可保管面积/储区面积

单位面积保管量=平均库存量/可保管面积

容积(或面积)使用率=存货总体积/货位总容积

平均每品项所占货位数=总货位数/总品项数

库存周转率=出货量/平均库存或营业额/平均库存额

库存掌握程度=实际库存量/标准库存量

库存管理费率=库存管理费用/平均库存量

呆品废品率=呆废品件数/平均库存量或呆废品金额/平均库存金额

第七章

物流系统评价特点:

(1)物流系统的周期长。

四个阶段:

开发、建造、运用、更新;

(2)物流只是实现某种目的的手段;

(3)物流系统评价目的是要确保系统在总体上以最低的成本提出最

完美的服务。

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绩效评价的主要方面:

(1)从用户角度:

实用型、方便型、完成作业时间精确性

(2)从系统全局对系统运行进行评价

(3)对作业或活动等系统组成部分进行评价

物流系统评价步骤:

(1)明确评价目的和内容

(2)确定评价因素(3)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4)制定评价准则(5)确定评价方法(6)单项评价(7)综合评价

物流系统外界环境条件评价:

(1)行业竞争力评价

(2)地区市场差异评价(3)技术评价(4)能源评价

(5)渠道结构评价(6)服务方式评价(7)实现社会公正评价

 

题型:

单选5个10分、多选5个15分、判断10个20分、

填空10个10分、简答3个15分、计算3个30分

 

补充:

物流需求预测原则。

没找到答案,查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