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295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docx

最新届新课标高考生物一轮模拟演练人和高等动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非选择题专练

非选择题

1、(2018·广东珠海一模)(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

其中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C是。

(2)如果在Y处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发生次偏转。

(2分)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

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在Z,刺激Y,肌肉不收缩。

该实验结果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有阻断作用。

(4)某人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些抗体与肌细胞膜上的相应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

此人所患疾病属于哪种免疫疾病?

(5)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Z,刺激Y,预计突触后的神经元将发生。

(2分)

2、(2018·江苏苏、锡、常、镇一模)(7分)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

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

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

 

该实验表明:

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

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

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

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

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

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

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

3、(2018·浙江杭州一模)(12分)图甲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元上的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d表示;最简单的反射弧有个神经元组成。

(2)若将该反射弧放入较低浓度的钠盐培养液中,传入神经元静息时,膜内Na+浓度将(填高于、低于、等于)膜外。

(3)用a刺激神经,c测到的电位变化如乙图。

图中曲线中处于反极化状态的是(用图中标号回答)。

膜电位从③到④变化时,膜上打开的离子通道是。

(4)正常时,分别用a、b刺激神经和骨骼肌,会引起骨骼肌收缩。

某同学用a刺激神经,发现骨骼肌不收缩。

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

为探究骨骼肌不收缩的原因,该同学利用图甲中的反射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注:

只考虑一个部位受损)请预测现象及结论。

第一步:

用a刺激神经,观察c的电位变化和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受损。

如果,则要继续往下做实验。

第二步:

用b刺激骨骼肌,观察骨骼肌是否收缩。

如果,则说明受损;

如果,则说明受损。

4、(2018·山东青岛一模)(18分)Ⅱ.右图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A、B、C为突触,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2)膝跳反射需要伸肌和屈肌共同完成,即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

如图所示动作为踢小腿,图中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是(填字母)。

(3)已知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物质可弥散到另一神经元发挥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作用,生理学上称该物质为。

如果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痉挛毒素可阻止神经末梢释放该物质,因而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由此可见该物质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填兴奋或抑制)。

(4)若某药物可阻断伸肌收缩,请设计实验,证明该药物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①实验原理:

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刺激来自神经传导的兴奋。

②实验材料: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④实验结果:

5、(2018·浙江温州一模)1I.(12分)下图为一个蟾蛛屈肌反射实验装置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导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传导方向(相同、相反)。

(2)已知药物X能阻断蟾赊的屈肌反射活动,肌肉不能发生收缩,但不知是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还是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或是两者都能阻断。

现有一个如上图所示的屈肌反射实验装置,请利用该实验装置从A、B、C、D、E中选择四个位点作为实验位点进行探究。

(在实验位点可以进行药物处理或电刺激。

假设药物X在实验位点起作用后,其作用效果在实验过程中都不能消除。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预测及相应结论:

6、(2018·河南信阳高三第二次调研)(12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突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

___________(是/否);若M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动物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加,写出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图中存在_______________个突触。

(5)当刺激e点时,则电流表的偏转____________次。

(6)鸡为长日照动物。

若乙图中的M为神经分泌细胞,则在非繁殖季节M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曲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兴奋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地点。

①第一步:

电刺激e处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

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为反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二步:

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______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c处_____________(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

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_____________点无反应,刺激_______________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7、(2018·河南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0分)利用下图中的甲所示结构进行下列有关神经传导方面的实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A、B、C三处中的_________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能引起肌肉收缩,则说明该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2)用电极刺激①处,如果观察到肌肉收缩,并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________;

用电极刺激②处,在③处没有测到电位变化,再用电极刺激③处,在②处测到电位变化,则证明__________。

(3)①处距离A处5cm,②处距离A处15cm。

刺激①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15×10-3;刺激②处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0×10-3。

由此可计算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___________m/s。

(4)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I、Ⅱ两组。

将该药物涂在I组材料的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递;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的__________(填标号或字母)处,然后从B处给予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实验结果显示,该药物能阻断乙图所示结构的兴奋传递。

如果该药物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可能是作用于图乙中的________处。

8、(2018·江苏盐城一次调研)(6分)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结构4是反射弧组成中的。

(2)5处的细胞与2处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有较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3)若该图是完成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的体温调节反射弧,则结构1为。

(4)若在3处给予一适宜刺激,则在1、2、3、4处可发生钠离子内流现象的是。

(5)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

为了证明这种药物“在反射弧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请利用图中的A、B、C三处实验点,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答案

1、

(1)效应器神经中枢

(2)0(2分)(3)细胞间的传递

(4)自身免疫疾病(5)持续性的兴奋或抑制(2分)

⑴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5部分,可以根据神经节的位置及突触的结构特点判断反射弧中感受器和效应器的位置。

⑵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刺激图中X点,所产生的兴奋在Z处不能传到Y的电流计部位,故此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⑶根据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药物放在X、Z出起到对比作用,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知:

药物在X出肌肉收缩;而在Z处肌肉不收缩,说明药物仅对突触处传递起阻断作用。

⑷某人自身产生的抗体对自身细胞起作用,可以说是“作茧自缚”,属于自身免疫病。

(5)该药物能阻止递质的分解,若将药物释放于Z处,则该处递质不分解,从而于后膜受体持续。

2、

(1)A→B→C(→B)C局部电流(或电信号)

(2)偏转不偏转(3)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⑴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形成动作电位时,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然后依局部电流的形式向刺激点的两侧扩散,进而导致电流表导线两侧形成电位差而形成局部电流,则电流表的指针偏转顺序为:

A→B→C(→B);在此过程中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分析电流变化:

电流是一标量,若确定某一方向的电流为正,则相反方向为负,同时指针不偏转电流为0,必须知道的是,这里指的是导线在细胞膜的同一侧;据此可知,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进行的。

⑵刺激传入神经,产生的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所以电流表指针是偏转的;但刺激效应器的骨骼肌,由于骨骼肌相当于突触后膜所在部位,所以虽然骨骼肌收缩,但其产生的兴奋不能反向传递到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故此电流表指针不偏转。

⑶突触间隙里的液体就是组织液,题干中的任氏液应该是蛙心脏细胞赖以生活的内环境,亦即组织液,该任氏液也必充实在突触间隙中,当刺激相关神经时,在突触部位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必存在于任氏液中,所以这样的任氏液就能促进其他蛙心脏的跳动。

3、

(1)神经肌肉接点或突触(1分)2(1分)

(2)低于(1分)

(3)③(1分)钾通道(1分)

(4)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1分)传出神经元(1分)

在c处记录到电位变化,骨骼肌不收缩(1分)骨骼肌收缩(1分)部位d受损(1分)

骨骼肌不收缩(1分)骨骼肌受损(1分)

⑴反射弧的结构中传出神经支配肌肉是通过神经-肌肉连接完成的,相当于突触连接;最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只由两个神经元组成。

⑵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

⑶从图中可见与静息电位状态相反的状态就是反极化状态,分析知应为③处;由③到④

应是趋于静息化状态,此时钾离子通道打开。

⑷探究实验是传出神经元受损、d部位受损还是骨骼肌受损导致骨骼肌不收缩?

应该逐次淘汰不同变量的思路,可通过先刺激神经纤维,然后分析c处电位变化及骨骼肌收缩情况进行排除;然后对剩下的因素再进行逐一排除。

4、Ⅱ.

(1)突触

(2)C

(3)神经递质抑制(2分)

(4)③第一步:

将药物置于B,刺激神经纤维1处(2分)

第二步:

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处(2分)

④实验结果:

将药物置于B,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收缩;(1分)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2处,刺激神经纤维1时伸肌不收缩(1分)

⑴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原因是在突触间兴奋是单向传递的。

⑵踢小腿时,伸肌收缩而屈肌舒张,此时支配屈肌的传出神经处于静息状态,即图中C处突触后膜电位为外正内负。

⑶突触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化学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来完成的;若某物质通过抑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那么该突触后膜就处于静息状态,后一神经元处于抑制状态。

⑷若设计实验证明药物可以阻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那么该实验自变量设置只能在突触间和神经纤维做文章(即单一变量是药物放置的位置不同),然后通过对比分析因变量(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是否收缩)得出实验结论。

5、II.

(1)相同

(2)①将药物X放置在D点,电刺激E,观察肌肉是否收缩;②然后将等量的药物X放置在B点,刺激C点,观察肌肉是否收缩。

若①组肌肉收缩,②组肌肉不收缩,则药物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若①组肌肉不收缩,②组肌肉收缩,则药物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

若①组肌肉不收缩,②组肌肉不收缩,则药物即能阻断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同时阻断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

⑴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且兴奋传导的方向同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一致的。

⑵该实验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主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纤维上”、“突触间”做文章。

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自变量的设计:

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予以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作以讨论分析,并各自写出结论。

6、

(1)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是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3)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

(4)3(5)1(6)日照时间变短(7)①不是②a有③ce

⑴要求学生熟记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⑵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消耗能量的,主要体现在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的过程中;具体写出某一反射的反射弧结构,一定要熟知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且该五部分是缺一不可的,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的反射弧为:

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神经分泌细胞,中间用箭头表示,然后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过这属于体液调节部分。

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同膜外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反,膜外局部电流的移动方向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⑷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图中可以看出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有两个,神经元与效应器间的突触有一个,共三个突触。

(5)刺激图中e点,兴奋点所在的神经元属于图中突出后膜,故此该兴奋不能传到a所在的神经元,所以电流表指针只偏转1次。

(6)题干信息已知:

鸡是长日照动物,当日照变短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7)该实验设计属于探究性实验,主要在兴奋传导过程中的“神经纤维上”、“突触间”做文章。

根据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实验自变量的设计:

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予以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作以讨论分析,并各自写出结论。

7、

(1)B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导(各2分)

(3)20(2分)

(4)①(②或③均可)C⑦突触后膜(或神经递质受体)

⑴根据图示结构特点会判断一完整反射弧的各部分名称,可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判断,与神经节相连的一端为感受器,只有刺激感受器才能判断反射弧是否完整。

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性及突触间的单向传递而不能反向传递的具体含义。

⑶该处计算直接用距离差比上时间差即可。

⑷实验自变量的设计:

药物放在突触和神经纤维上两种情况(也是单一变量),然后在一固定点予以刺激,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可能的不同实验结果作以讨论分析,并各自写出结论。

8、

(1)传出神经(2分)

(2)细胞内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冷觉感受器

(4)3和4

(5)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观察5处肌肉是否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C,刺激B,观察5处肌肉是否收缩(2分)

⑴通过识图会判断一个完整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可根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确定,与之相连的是效应器,其他结构就可迎刃而解了。

⑵5处是感受器细胞,2处是神经细胞,其形态结构的差别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⑶图中1是感受器,若在寒冷环境中就是冷觉感受器。

⑷钠离子内流只有在兴奋部位发生,图中3处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突触C传到1、2处,所以只有3、4处会兴奋,才发生钠离子内流现象。

(5)本实验验证的问题是该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那么自变量的选择上就要设计如下对比实验:

一组要将药物放在神经纤维上,观察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另一组必然将药物放在突出间,实验观察该药物能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

其对比的结果证明该药物“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