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338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docx

最新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课教学设计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

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

初中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主题: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

楚月彩

课时安排:

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课程内容: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由新中国的成立和西藏和平解放两个部分内容组成。

新中国的成立主要包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三个方面的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西藏和平解放是我国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3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生对于开国大典的内容也比较熟悉。

因此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和利用生动形象的媒体教材来感知历史的方法,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开国大典具体史实。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旧中国国家和人民地位变化的比较,学生基本能够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及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并进一步掌握“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史方法。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合作和探究学习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倾听同学的发言,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

教学难点: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理由: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国内意义和国际意义,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又加之学生还没有学习世界历史,学习本部分内容较为困难。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建构知识──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拓展延伸,深化主题──反思总结,能力提升──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教学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开国大典的视频,设计学生自学提纲。

2.学生准备:

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提纲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建构知识

教师:

出示下列学习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纲找出相关知识。

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2.开国大典时间、地点、经过?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西藏和平解放的背景、时间、意义?

学生:

依据上面的问题自读课文,勾画重点知识,(时间、地点等可用不同的符号标出,在教材空白处做标注),然后将预习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小组合作讨论时解决。

【设计意图】在教师提供的学习方法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知识,为本课重难点的突破奠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倡导“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

(三)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1.生生合作: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决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难问题。

2.师生合作:

教师播放《开国大典》视频,让学生感受那令人振奋的场面,然后共同探究解决本课的重点难点问题。

(1)新中国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引导】A.它是抗日救亡运动中诞生的革命歌曲,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旋律激昂,饱含着强烈的爱国情感。

B.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艰巨的民族复兴任务,需要不断振奋民族精神。

C.《义勇军进行曲》能够永远警示我们勿忘国耻,激励我们在各自岗位上卧薪尝胆,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崛起而努力不懈地学习和工作。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

【引导】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国旗,下列有关五星红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

②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

③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

④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

⑤把五星红旗确定为国旗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引导】此题既有知识的延伸,又有基础知识的考查,把五星红旗定为国旗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故答案为A。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本课重点和难点。

通过生生合作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师生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突破本课的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目的是什么

2.你能说出碑文的三个时间的含义吗?

【引导】解放战争时期;以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

3.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青少年要懂得,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凝聚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牺牲和艰苦的斗争,要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进行的拓展和延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

(五)反思总结,能力提升

利用板书小结本课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一.开国大典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2、开国大典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二.西藏的和平解放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总结本课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准确掌握为新中国的成立做的准备、新中国成立的时间以及意义。

(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1.确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刘少奇

4.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共同纲领》       B.《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

A.三大战役B.渡江战役

C.西藏和平解放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D.新中国成立

1.2.3.4.5.达成学习目标《1》

fall掉落fellfallen7.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什么?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tell告诉toldtold7小题达成学习目标《2》

read读readread8.下图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

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两位分别是谁?

set安置setset【设计意图】既有紧扣教学目标,侧重考查重点知识的题目,又有对课内学习的延伸、拓展和运用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swear发誓sworesworn

sweep打扫sweptswept

lay放置laidlaid

spread传播spreadspread

lend借贷lentlent 

7

ride骑roderidde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