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24999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实验中学2019年3月高三模拟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4.回答阅读类主观题目请分要点答题,无明确要点序号标识该题不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

李泽厚

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

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

因为全球化是与工业化、现代化连在一起的,现代化使大多数人的整体生活素质有所提高尽管它也迅速地和极大地造成了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但两相比较,前者毕竟还是主要的。

20年来的中国情况就是如此。

②我经常举欧盟的例子。

欧洲本来是非常多事的地方,两次世界大战是在那个地方开始的,马克思号召的无产阶级国际革命指的也是那个地方。

但是一百多年后,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却联合起来,排除了语言、文字、文化、宗教种种歧异和矛盾,通过全民投票,实现了经济上的多元统一,十分了不起。

③当然,历史总是在悲剧中行进,任何进步,总带来很多负面因素,如道德堕落、“人心不古”,如自然环境的破坏等,物质生活的趋同,也带来精神生活的趋同,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将有所丧失,汉堡包、牛仔裤无处不在,电影压倒戏曲,流行音乐胜过古典音乐,如此等等。

当然也不会全部丧失,特别是深层的东西,相反可以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特色。

④例如,中国没有像犹太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便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特色。

中国的神明是非常世俗的,关帝、妈祖等都是由人而神的,没有那种唯我独尊的超验的绝对权威感。

中国宗教信仰着眼于现阶段的幸福求神拜佛是为了家宅平安、消灾祛病,不只是拯救灵魂。

对死后的期望,也是希望跟现世一样,从远古的冥器到今天的冥钞,都希望死者仍能享受现民的幸福。

孔子不是神,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唐代佛教地位很高,孔子在佛陀之下,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像上帝或安拉、基督或先知,不可以降低一点地位。

中国有烈士,有许多志士仁人慷慨捐躯、为民喋血,但大概很难有为关帝或孔子去自杀献身的,也许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了。

⑤有学者说,中国要现代化,非要学习基督教不可;也有学者说,要有伊斯兰教的殉教精神。

我以为恰恰相反,注重现世生活、历史经验的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在缓和、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种种困难和问题,在调停执着于一神教义的各宗教、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也许能起某种积极作用,所以我曾说,与亨廷顿所说(注,指《文明的冲突》)相反,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冲突中的调停者。

当然,这要到未来中国文明的物质力量有了巨大增长之后。

⑥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包容性、变异性和坚韧性很注重人的主动性。

天地人三才,人可以参天地化育,这在许多宗教是不可思议的,人怎么可以做上帝的事情呢?

中国人很勤快,强调坚持不懈的韧性奋斗,即使在逆境中也相信只要努力,便可“时来运转”,所以重视经验的合理性,不依靠和强调超验的上帝或先验的理性,历史意识非常强。

我想对这种深层文化的东西,应好好了解,对其优劣作一些分析。

对中国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言,这是很好的思想资源,而且未来也能在全球化的国际文明中起某种作用。

例如中国文化中的阴阳观念,既不同于波斯势不两立的阴暗善恶,也不同西方的矛盾、冲突,它强调的是矛盾互补。

中国文化中人的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又非常尊重甚至崇拜自然,因而并不是人类中心论。

人类中心论恰好是从神至高无上、以神为中心发展出来的,今天,将中国深层文化的这些观念应用到现实层面,例如在环境保护和工业发展的问题上,在对待贫富分化问题上,等等,都非常有用。

⑦又如全球化问题,既为大势所趋,便应积极对待,但又要允许反对声音充分表达,以有益于及时处理各种危机和问题,允许两种力量、两种意见并存,作良好的互动,通过“度的艺术”取得平衡,以有益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不是依靠绝对的神明、先验的理性,而是从具体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合理性,即实用理性。

它如能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便可以使中国在物质生产以及文化发展上不必步西方的后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进而影响全世界。

(有删节)

3.第①段中加点词“大势所趋”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第③段的作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文意做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球化造成贫富悬殊和各种异化需要均衡和调停。

B.欧盟是资产阶级、管理科研人才、知识分子联合起来全球化的结果。

C.中国人过分讲求实际效用可能影响了并调停着全球化的进程。

D.中国深层文化特色决定了中国文明也许能担任其它文明的调停者。

2.第⑥段画线句推断出中国人“历史意识非常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

(3分)

A.奋斗积累的经验给人启示。

B.韧性是奋斗的基本精神。

C.中国人奋斗了五千年。

D.奋斗使中国人不怕逆境。

3.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牵手归向天地间

聂鑫森

马千里一辈子不能忘怀的,是他的亲密战友小黑。

小黑是一匹马。

马千里已八十有三,在他的心目中,小黑永远年轻地活着,活在他的大写意画里,活在他画上的题识中。

他的家里。

画室、客厅、卧室、走廊,到处挂着关于小黑的画,或中堂或横幅或条轴,或奔或行或立或卧,全用水墨挥写而成,形神俱备。

可如今他已近灯干油尽了,这一年来肝癌突然找上了他。

他对老伴和儿女说:

“我要去和小黑相会了,何憾之有!

马千里不肯住在医院里了,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随时可以指着画向老伴倾诉他与小黑的交谊。

尽管这些故事,此生他不知向老伴讲了多少遍,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

“我爹是湘潭画马的高手,自小就对我严加督教,‘将门无犬子’啊,我的绘画基础当然不错。

解放那年,我正上高中,准备报考美术学院。

“怎么没考呢?

”老伴问。

“解放军要招新兵了,我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向往戎马生涯的诗情画意,呼啦啦都进了军营。

首长问我喜欢什么兵种。

我说想当骑兵。

“你爹喜欢马诗和马画,你也一脉相承。

唐代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你能倒背如流。

最喜欢的两句诗是:

‘向前敲瘦骨,犹自作铜声。

’”

“对。

部队给我分配了一匹雄性,小黑马,我就叫它小黑。

它刚好三岁,体态健美、匀称,双目有神,运步轻快、敏捷,皮毛如闪亮的黑缎子,只有前额上点缀一小撮白毛。

“小黑一开始并不接受你,你一骑上去,它就怒嘶不已,乱跳乱晃,直到把你颠下马来。

“你怎么知道这些?

“你告诉我的。

“后来老班长向我传道,让我不必急着去骑,多抚小黑的颈、背、腰、后躯、四肢,让其逐渐去掉敌意和戒心;喂食时,要不停地呼唤它的名字……这几招,果然很灵。

“因为你不把它当成马,而是当成人来看待。

“有一次,你失足掉进山路边的一个深坑里。

“好在我紧握着缰绳,,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

“你有时也画它吧?

“当然画。

用钢笔在一个小本子上,画小黑的速写。

因老是抚摸它,它的骨骼、肌肉、鬃毛我熟悉得很,也熟悉它的喜怒哀乐。

只是当时的条件所限,不能支画案,不能磨墨调色,不能铺展宣纸。

这些东西哪里去找?

”。

“你说小黑能看懂你的画,真的吗?

“那还能假。

我画好了,就把画放在它的眼前让它看。

它看了,用前蹄轮番着敲击地面,又咴咴地叫唤,这不是‘拍案叫绝’么?

老伴开心地笑了,然后说:

“你歇口气再说,别太累了。

马千里靠在床头,眼里忽然有了泪水,老伴忙用手帕替他揩去。

“1952年冬天,我奉命去驻扎在龙山镇的师部,取新绘的地形图和电报密码本,必须当夜赶回团部。

从团部赶到师部,一百二十里地,正好暮色四合。

“半路上要经过一片宽大的谷地,积着一层薄簿的雪花,突然小黑放慢了速度,然后停住了。

”老伴说。

“一个人影从一片小树林里走出来,接着便响起了枪声。

是土匪!

我迅速地跳下马,把挎着的冲锋枪摘下来端在手里。

这块谷地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作掩体,形势危急啊。

小黑竟知我在想什么,蓦地跪了下来,还用嘴咬住我的袖子,拖我伏倒。

“好在子弹带得多,我的枪不停地扫射着,直打得枪管发烫,打死了好些土匪。

我发现小黑跪着的姿势,变成了卧着、趴着,它的身上几处中弹,血稠稠地往外渗。

我的眉上也中了弹,痛得钻心。

我怕地形图和密码本落入敌手,把它捆在一颗手榴弹上,一拉弦,扔向远处.轰的一声全成了碎片。

“小黑牺牲了,你也晕了过去。

“后来,我被送进了医院……后来,我伤好了,领导让我去美术学院进修……后来,我退伍到了地方的画院工作。

“几十年来,你专心专意地画马,画的是你的战友小黑。

用的是水墨,一律大写意。

名章之外,只用两方闲章:

‘小黑’‘马前卒’。

你的画,一是用于公益事业,二是赠给需要的人。

但从不出卖。

“夫唱妻随,你是我真正的知音。

在马千里逝世的前一日,他突然变得精气神旺盛,居然下了床,摇晃着一头白发,走进了画室。

在一张六尺整张宣纸上,走笔狂肆,画了着军装、挎冲锋抢的他,含笑手握缰绳,走在小黑前面:

小黑目光清亮,抖鬃扬尾,显得情意绵绵。

标题是“牵手同归天地间”。

待钤好印,马千里安详地坐于画案边的圈椅上,慢慢地合上了眼晴……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小黑只是一匹战马,但马千里视小黑为亲密战友,病情加重后,他倔犟地要待在家里,以便随时可以看到画上的小黑,足见其情谊之深。

B.尽管马千里一辈子向老伴讲了很多遍他和小黑之间的故事,但老伴总像第一次听到一样,说明马千里不仅画得好,讲起故事来也特别有感染力。

C.“小黑懂事啊,一步一步拼命往后退,硬是把我拉了上来”,说明小黑已经视马千里为知己,为后文用身体掩护马千里作了逻辑上的铺垫。

D.小说的语言很有特色,如用“何憾之有”“暮色四合”等文言和书面语表现了马千里出身于书香门第的身份特征。

5.请简要概括马千里的形象特点。

(6分)

6.小说结构独具匠心,主要篇幅为马千里与妻子的对话。

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赛里木湖·果子沟

汪曾祺

①乌鲁木齐人交口称道赛里木湖、果子沟。

他们说赛里木湖水很蓝;果子沟要是春天去,满山都是野苹果花。

我们从乌鲁木齐往伊犁一路上就期待着看看这两个地方。

②车出芦草沟,迎面的天色沉了下来,前面已经在下雨。

到赛里木湖,雨下得正大。

③赛里木湖的水不是蓝的呀。

我们看到的湖水是铁灰色的风雨交加,湖里浪很大灰黑色的巨浪,一浪接着一浪,扑面涌来。

撞碎在岸边,溅起白沫,这不像是湖,像是海。

荒凉的,没有人迹的,冷酷的海。

没有船,没有飞鸟,赛里木湖使人觉得很神秘,甚至恐怖。

赛里木湖是超人性的。

它没有人的气息。

④湖边很冷,不可久留。

⑤林则徐一八四二年(距今整一百四十年)十一月五日,曾过赛里木湖。

林则徐日记云:

“土人云:

海中有神物如青羊,不可见,见则雨雹其水亦不可饮,饮则手足疲软,谅是雪水性寒故耳。

”林则徐是了解赛里木湖的性格的。

⑥到伊犁,和伊犁的同志谈起我们见到的赛里木湖,他们都有些惊讶,说:

“真还很少有人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湖。

⑦赛里木湖正南,即果子沟。

车到果子沟,雨停了。

我们来的不是时候,没有看到满山密雪一样的林檎的繁花,但是果子沟给我留下一个非常美的印象。

⑧吉普车在山顶的公路上慢行着,公路一侧的下面是重重复复的山头和深浅不一的山谷。

山和谷都是绿的,但绿得不一样浅黄的、浅绿的、深绿的。

每一个山头和山谷多是一种绿法。

大抵越是低处,颜色越浅;越往上越深。

新雨初晴,日色斜照,细草丰茸,光泽柔和,在深深浅浅的绿山绿谷中,星星点点地散牧着白羊、黄犊、枣红的马,十分悠闲安静。

迎面陡峭的高山上,密密地矗立着高大的云杉。

一缕一缕白云从黑色的云杉间飞出,这是一个仙境。

我到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是仙境。

到了这儿,我蓦然想起这两个字,我觉得这里该出现一个小小的仙女,穿着雪白的纱衣,披散着头发,手里拿一根细长的牧羊杖,赤着脚,唱着歌,歌声悠远,回绕在山谷之间……

⑨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重过果子沟。

果子沟不是来时那样了。

草、树、山,都有点发干,没有了那点灵气。

我不复再觉得这是一个仙境了,旅游,也要碰运气。

我们在大风雨中过赛里木,雨后看果子沟,皆可遇而不可求。

⑩汽车转过一个山头,一车的人都叫了起来:

“哈!

”赛里木湖,真蓝!

好像赛里木湖故意设置了一个山头,挡住人的视线。

绕过这个山头,它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似的,突然出现了。

⑾真蓝!

下车待了一会,我心里一直惊呼着:

真蓝!

⑿我见过不少蓝色的水。

“春水碧于蓝”的西湖,还有最近看过的博格达雪山下的天池,都不似赛里木湖这样的蓝蓝得奇怪,蓝得不近情理,蓝得就像绘画颜料里的普鲁士蓝,而且是没有化开的。

湖面无风,水纹细如鱼鳞,天容云影,倒映其中,发宝石光。

湖色略有深浅,然而一望皆蓝。

⒀上了车,车沿湖岸走了二十分钟,我心里一直重复着这一句:

真蓝,远看,像一湖纯蓝墨水。

⒁赛里木湖究竟美不美?

我简直说不上来。

我只是觉得:

真蓝。

我顾不上有别的感觉,只有一个感觉一蓝。

⒂为什么会这样蓝?

有人说是因为水太深。

据说赛里木湖水深至九十公尺。

赛里木湖海拔二千零七十三公尺,水深九十公尺,真是不可思议。

⒃“赛里木”是突厥语,意思是祝福、平安。

突厥的旅人到了这里,都要对着湖水,说一声:

⒄“赛里木!

⒅为什么要说一声“赛里木!

”是出于欣喜,还是出于敬畏?

⒆赛里木湖是神秘的。

7.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内容赏析第⑧—⒁段的语言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

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阜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瑾怒延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

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

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

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

“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

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

”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

“都督许泰、邰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

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

”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从臾旱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宸濠果疑。

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

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

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拱嵒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簿安庆。

或请救安庆,守仁曰:

“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

不如直捣南昌。

贼精锐悉出,守备虚。

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

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众曰“善”。

宸濠果自安庆还兵。

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复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

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

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

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

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擢,为“提拔、提升官职”之意,在古代还有“陟”“转”“晋”“迁除”等表达相同意义的词。

D.壬辰朔,是古代干支月相兼用的纪日方法。

“七月壬辰朔”中的“朔”是指农历月份的初一那天。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

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B.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

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

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

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

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5分)

(2)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

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

陆游

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4.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自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和琵琶最后一声的特点。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3)韩愈《师说》中,作者以孔子关于从师学习的言行为例加以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文学式微”频频被人提及,很多人不禁发出“优秀文学作品难觅”的感叹。

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文学奖却日渐成为_______的话题,人们不仅津津乐道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获得殊荣,更是密切关注其中是否存在“猫腻儿”。

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引起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学式微”之所以成为公共话题,文学作品与大众阅读之间的割裂不无关系。

一方面,公众抱怨“好书难觅”;另一方面,作家喟叹“____________”。

()——通过公井、公正、透明的评奖过程,不仅可以向读者推荐优秀作品,而且可以帮助公众提高鉴别和欣赏能力,从而带动全民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反之,文学奖如果陶醉于孤芳自赏,不仅与大众阅读_________,其自身也难免沦为圈子里人情世故的温床。

文学奖的核心在于“文学”,“奖”应是一种水到渠成的成果,而非_________的收益。

如果文学奖能多一些专业和纯粹,作家就能多一些自由和洒脱,公众也不必将宝贵的想象力浪费在文学之外的细枝末节。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当文学靠文学奖中的争议话题来赢得公众关注度时,不得不说是一个“黑色幽默”。

B.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